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针对通信电子电路教学改革,提出了面向创新能力培养的通信电子电路个性化教学方案。该教学改革方案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与考核方法方面进行了探索。该方案提出了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内容改革、面向小班教学的教学模式改革、系统工程型实验教学改革和以表现性评价为标准的考核方式。实践结果表明,该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较大程度提高了学生的独立性和创新性。并且新的考核模式具有更强的可靠性和公平性。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开放自主式实验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主动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并结合广东工业大学电子电路实验教学,介绍了开放自主式实验教学的3个重要环节,说明了在教学实践中具体的实施方法和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通信原理实验"是通信类专业必不可少的一门专业课,在通信原理实践教学过程中,探索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融入实验教学系统中,并以语音通信系统为例,论述了硬件电路平台和CPLD编程技术两者的有益结合完成实验的过程。实践表明CPLD在通信原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在"电子电路设计实验"课程教学中引入Arduino平台,将Arduino开发板作为主控制器,学生设计主要电路,即Arduino的扩展板,通过软件、硬件综合联调,完成电子电路设计项目。教学项目的实施对扎实电子电路基础,激发学生创新活力,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提升电子电路实践教学水平和改善教学效果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频电子线路"作为电子信息专业和通信专业的重要核心课程之一,其配套的实验课程不仅是理论课程的验证,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实践课程。在基于"高频电子积木"的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中,通过加大综合性实验的比例、加强实验的过程监控和建立"高频电子积木"实验平台,加深了学生对高频电子系统的理解与认识,使学生更加关注实验过程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而非仅仅是记录实验结果,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做"的实验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实验、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6.
李淑明  朱名日 《科技信息》2009,(33):I0028-I0028,I0048
本文作者根据多年的电子电路实验教学实践,提出适合于工科院校的电子电路实验课程改革的一些思路和实践,将工科电子信息专业的电子电路实验课整合成“基本技能训练一基础实验一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创新实验”四大模块,建立工科电子电路实验教学的新模式。该模式应用于学校的本科教学实践,产生了良好教学效果,受到广大师生的普遍欢迎。  相似文献   

7.
开放式实验教学是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相比于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开放式实验教学更侧重于提倡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本文结合电信与通信专业开展开放式实验教学的经验,简要介绍了开放性实验教学的过程,分析了开放实验教学的特点和应该注意的问题,强调了开放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为适应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配合高等学校新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电路基础"教研组在学生培养模式和管理制度设计方面,经过长期的实践与总结,强化了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在课程内容中的比重,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很大程度上摆脱了传统机械式的灌输模式,化解了课堂中出现的"教与学"双难的困境,实现了教学真正转入"授人以渔"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结合2013年西安邮电大学信息通信技术实验教学中心获批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契机,实践了"以信息通信系统开放式系统互联(OSI)模型为主线,通信系统网络架构为载体"的实验中心建设模式,同时依托学科科研优势,采用"三入三出"的方式,使实验中心成为科学研究、工程实践与实验教学之间的"转化器",从而有效贯彻了教育部在地方高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过程中倡导的"优质资源融合,教学科研结合,学校与社会联合培养人才"的主导思想。  相似文献   

10.
根据新开的电子电路基础实验课程的要求和教学实践经验,研制了一套电子电路基础实验系统。该实验系统突出了实验的灵活性,强调了实验的自主设计和探索研究,适用于设计型实验和探究型实验的教学实践活动。运用该实验系统开展实验教学可以调动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创新的能力。该实验系统已用于浙江大学信电系本科生的电子电路实验教学,教学效果良好,学生给予了很好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电路实验是工科院校电子类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课程。基于LabVIEW图形化系统设计软件,设计开发了一套图形化的虚拟电路实验系统。系统通过LabVIEW语言编程实现了电路实验课程中常见的16个电路实验,并附带有学生账号管理系统以及实验日志记录功能,从而达到了扩展学生实践平台和为电路课程的教学提供一种新的辅助手段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为更好地推进新工科建设,培养具有跨界整合能力的工程科技人才,提出一种交叉创新型模拟电路实验 教学方法,设计了厚基础、活模块、多学科、主题式和创新型的实验教学内容,应用TBL-RBL( Team Based Learning-Research Based Learning) 双轨教学法,融合光学、信号与信息处理等多学科的知识,以基于红绿蓝的 发光二极管( RGB-LED: Red Green Blue-Light Emitting Diode) 的可见光通信系统设计实验案例为例,阐述了模拟 电路实验教学中交叉创新型实验的设计方法。实验案例表明,学科交叉创新实验可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 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Electronics Workbench(EWB)软件是一种电子电路仿真设计软件,被称为电子设计工作台或虚拟电子实验室,是“计算机里的电子实验室”。它具有方便,快捷的操作界面,用户可以轻松地完成原理图的输入、测量和调试。通过电路模拟仿真,分析电路的性能,可以预先解决在电路设计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EWB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排除故障能力和开发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实验教学是电子类学生必不可少的专业实践课,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教学手段,各高校都非常重视。文中以电子类学生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验为例,提出了一种实验教学方法。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5.
在《模拟电路实验》课程教学中,一套高效且适合学生的教学手段对学生深入理解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和学习运用工程技术思维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电路工程技术思维的建立与培养为核心,通过器件、信号、结构等的跳线实例阐述了定性粗调与定量估测在实验中的作用与运用,同时也探讨了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学生互动方式。教学实践表明,上述的思维训练与教学手段具有良好的启发性与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6.
当前数字电路设计已进入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时代,传统的依靠数字实验箱及集成芯片的数字设计实验已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验需求。针对该现状,文章对《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利用Multisim软件和数字电路学习机共同完成实验教学,为学生提供一个现代科学技术平台,达到了良好的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17.
针对通信原理课程理论性强、概念抽象的特点,将Matlab的图形绘制和系统仿真等功能应用于通信系统的实验仿真中,设计了基于Matlab的模拟信号传输软件实验,根据模拟通信系统调制解调的原理与方法,以实例验证模拟信号传输过程。学生自己创建基于Matlab的模拟信号传输系统,实时显示各点的时域波形和频谱特性,将课内基础知识与软件系统调试有效地结合,加深了学生对信号传输原理的理解与认识,促进了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电路原理实验》是电类学生大学的第一门实验课程,实验的目的不仅要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树立工程实际观点和严谨的科学作风。对电路原理实验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评方法等进行教学改革探索,能更有效地培养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9.
许力  张波  陶薇薇 《实验室科学》2011,14(4):98-100
数字电路作为电子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之一,需要很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数字电路的实验教学更是如此。而传统的教学手段,由于硬件条件的约束,不能很形象、全面地把课程内容展现给学生。设计了一个基于LabVIEW的数字电路实验教学平台,借助于该教学平台,能够实现数字电路教学内容的仿真与展示,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且该教学平台能与配套实验课程对应,为实验教学提供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一步促进高校开放性实验室的建立。  相似文献   

20.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具有与工程实际联系紧密、内容丰富等特点。作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纽带和桥梁,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是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组成环节。为了达到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培养目标,电工电子实验教学必须跟上时代的发展,需要不断的调整和改革。针对汽车专业传统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存在的弊端,对教学计划、教学模式、实验项目设置、实验内容、实验教师培养等实践过程提出了几点改革措施。通过这些改革措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明显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和效果,为培养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