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合成了三-(6-甲基-2-吡啶甲基)胺(TLA)的叠氮桥联双核锰(II)、镍(II)配合物,对两种金属配合物模拟甲基单加氧酶催化苯乙烯环氧化反应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温度、催化剂浓度等反应条件对催化作用的影响,分析了分子结构与催化活性的关系.通过对EPR光谱和UV-v is光谱的研究,得到了高价金属氧酰(M=O)活性中间物的信息,提出了反应机理.应用比色法考察了两种配合物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2.
配位化学已成为无机化学研究中一个主要方向,多核配合物也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大学开设的基础无机化学实验课程中,涉及多核配合物的制备实验还比较少.本文根据无机化学专业的特点设计了多核配合物(NH4)4[Cr2(OH)2(C2O4)4]·6H2O的制备实验.本实验可为大学化学实验增加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以苯乙酮酸(HL)和红菲绕啉(Bath)为配体,合成了两种Eu(Ⅲ)配合物。采用元素分析、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FT-IR和1H NMR对配合物的组成及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两种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和荧光性能(激发光谱、发射光谱、荧光寿命和量子产率)。结果表明:两种配合物的分子式分别为Eu L3·x H2O和Eu L3Bath。当引入第二配体Bath,配合物的起始分解温度由219℃(Eu L3·x H2O)提高到了293℃(Eu L3Bath),改善了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同时,配合物荧光性能显著增强,主要表现在荧光发射强度明显增强,量子产率提高了9.02%,荧光寿命延长了3.01 ms。  相似文献   

4.
以1,10-邻菲啰啉、对硝基苯肼和三氯化钌等为原料合成一种新型钌(Ⅱ)多吡啶配合物-高氯酸[二(2,2'-联吡啶)(4,5-二氮杂芴-9-对硝基苯腙)]合钌(Ⅱ)[Ru(bipy)2DAFND](ClO4)2,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和质谱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采用电子吸收光谱法、荧光法和粘度法等手段研究了配合物与ctDN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配合物以插入的方式与DNA键合,键合常数为8.91×105L/mol。  相似文献   

5.
合成和表征了两种含草酰胺桥的新型异双核配合物[Cu(oxap)Fe(tmen)2]SO4(a)和[Cu(oxap)Fe(Ph2-phen)2]SO4(b).其中,tmen和Ph2-phen分别代表N,N,N',N'-四甲基乙二胺和4,7-二苯基1,10-邻菲罗啉;oxap代表N,N'-双(2-氨丙基)草酰胺根阴离子.测定了配合物(a)的变温磁化率(4~300 K)并用最小二乘法和从自旋哈密顿算符()导出的磁方程拟合,求得交换参数J=-58.62cm-1,表明Cu(Ⅱ)-Fe(Ⅱ)双核配合物中金属离子间有中等强度的反铁磁超交换作用.研究了配合物的生物活性,发现两个双核配合物均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6.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两个新的三元配合物[Ni(phendio)(TPA)](CIO_4)_2(1)和[Cu(phendio)(TPA)] (CIO_4)_2(2)(phendio=1,10-菲咯啉-5,6-二酮,TPA=三(2-吡啶甲基)胺)在pH 2~9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质.实验结果表明,在-0.3~0.4 V(vs.SCE)电位扫描范围内这两个配合物都表现出与pH值相关的氧化还原活性,pH<4时,是2e~-/3H~ 过程,pH>4时为2e~-/2H~ 过程.  相似文献   

7.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Cu (Ⅱ )_胺配合物的电还原性质 ,实验结果表明 :铜胺配合物可以键合O2 ,并催化O2 的还原。Cu (Ⅱ )也能与 1 1 _联_2_萘酚配合 ,但是配合物不能键合O2 ,不能催化O2 的还原。所以铜胺配合物键合并活化了O2 ,具有模拟酶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用圆滤纸片法和浓度稀释法测定了含硫席夫碱配体 :联苯乙酮缩氨基硫脲、乙醛酸缩氨基硫脲、安息香缩氨基硫脲及其Cu(II)配合物对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的杀菌活性 .实验发现 ,配合物的杀菌活性优于配体的杀菌活性 .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不对称双Schiff碱Cu(Ⅱ)单核配合物HCuLt(H3Lt为N-3-羧基水杨醛-N′-水杨醛-缩1,3丙二胺)及其Cu(Ⅱ)Co(Ⅱ)Cu(Ⅱ)异三核配合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光谱的方法对它们进行了结构表征.在5~300K范围内测定了三核配合物的变温磁化率数据,并通过自旋哈密顿算符■=-2JM(Cu1 Cu2)推导出的理论公式对实验值进行最佳拟合,得到了三核配合物的磁交换参数J为?38.7cm-1,表明该配合物的分子内金属离子间存在反铁磁偶合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选用两种结构相似的含N羧酸配体:3-(4,4’-联吡啶)丙酸(BPA)和对氨基苯甲酸(p-ABA),合成得到两个过渡金属配合物:[Ni(SO4)(H2O)3(BPA)]2·2(H3O)·6(H2O)(1)和[Cd(H2O)(p-ABA)2]·2(H2O)(2)。用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配合物1中BPA配体的吡啶N原子和羧基原子都参与了配位,两个BPA同时与两个Ni(Ⅱ)离子配位,形成首尾相连的双核配合物;配合物2中p-ABA配体的两个配位基团氨基和羧基也都参与了配位,形成与配合物1相似的配合物结构单元,并进一步形成一维配位聚合链。两个配合物都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三维结构的超分子化合物。  相似文献   

11.
研究铂(II)与三种胺类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和体外抗肿瘤活性,化合物1的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表明:这是一个很少见的具有四方锥几何构型的铂(II)配合物,顺式平面四方形配位的铂的轴向上有第5个配位原子。其抗肿瘤活性实验显示3个配合物对几种研究的癌细胞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镍(Ⅱ)含氮配体配合物的热分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非等温热重法研究了[N i(NH3)6]C l2、[N i(py)4]C l2、[N i(en)3]C l2、[N i(b ipy)2]C l2、[N i(phen)2]C l2五种配合物在氮气、氧气气氛下的热分解反应机理,比较得出了2种条件下5种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并对配合物[N i(py)4]C l2在不同条件下特定分解阶段的非等温热重分析数据采用ACHAR法和COATS-REDFERN法进行了拟合,得出了相应分解阶段该配合物的热分解机理.  相似文献   

13.
利用水热法合成了3种吡啶-2,6-双酰胺分子吡啶-2,6-二[N-(1'-羟乙基)甲酰胺]、吡啶-2,6-二[N-(2'-羟丙基)甲酰胺]、吡啶-2,6-二[N-(1',1'-二甲基-2'-羟基)甲酰胺]的镉(Ⅱ)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方法确定配合物的组成,比较分析配位前后游离配体与配合物的红外和紫外吸收光谱,推测了配合物的可能结构,并采用紫外光谱滴定法对配体与Cd(Ⅱ)离子在溶液中的配位行为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显示3种镉(Ⅱ)配合物的配位模式相同,均为1∶1 ML型,配体中两个酰胺键N原子和吡啶环N原子作为配位原子参与金属离子Cd(Ⅱ)配位成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邻香草醛缩胡椒乙胺席夫碱(L)为配体,合成一种新的席夫碱-锌(Ⅱ)双核配合物[Zn2(L)2Cl2](1),并通过谱学分析及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对配合物1进行结构表征,通过MTT法测试配合物1及L对6种人肿瘤细胞株和人正常肝细胞株HL-7702的体外增殖抑制活性。结果显示,配合物1对所有肿瘤株的增殖抑制率均高于配体,但低于顺铂;对HL-7702,其细胞毒性也远低于顺铂,且略低于配体,表现出一定的细胞毒性选择性。在分子水平上,通过荧光光谱法和凝胶电泳实验研究配合物1及L与DNA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配合物1以经典插入方式与DNA结合,而L对DNA的插入作用弱,表明柔性配体L与锌(Ⅱ)配位后,芳香平面结构刚性增强,使配合物1对DNA插入作用增强,从而能够通过阻碍肿瘤细胞DNA复制而表现显著高于L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N-亚水杨基β-丙氨酸铜(1)和N-亚水杨基牛磺酸铜(2)两种新配合物,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热重差热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对所合成的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对X-射线粉末衍射数据进行了指标化.两种配合物的组成分别为Cu(sal-β-ala)@H2O、Cu(sal-tau)@2H2O,X-射线粉末衍射数据指标化结果表明两种配合物均属于正交晶系,晶胞参数分别是:配合物(1)a=1.4981 nm,b=1.824 6 nm,c=2.198 5 nm;配合物(2)a=0.945 4nm,b=1.709 2 nm,c=2.225 4 nm.  相似文献   

16.
含不同二硫醇盐的Pt(Ⅱ)吡啶三嗪配合物的二阶NLO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量子化学DFT B3LYP/LanL2DZ+6\|31G*方法, 研究不同二硫醇盐的Pt(Ⅱ)吡啶-三嗪配合物的二阶非线性光学(NLO)性质. 结果表明: 配合物中配位原子间的距离与S=C共轭链长度密切相关; 在4种配合物中, 吡啶和三嗪部分表现出给电子特性, 二硫醇盐部分具有吸电子作用; 金属Pt(Ⅱ)可作为给电子的共轭桥, 4种配合物的偶极矩μ和极化率α成正比. NLO效应研究表明, 4种配合物均具有较大的βtot值, 可以作为潜在的NLO材料.  相似文献   

17.
通过循环伏安法,研究了一种新型的金属钌(Ⅱ)联吡啶配合物[Ru(bpy)2L]PF6的电化学性质;通过单光子荧光测试,表明配合物的发光是典型的配体L* L型发光。并就配合物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密切联系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8.
采用半固相法合成一水合对苯二酚铜(Ⅱ)和一水合对苯二酚钴(Ⅱ),分别用碘量法和EDTA滴定法测定配合物中铜、钴的含量,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表征两种配合物的组成.结果表明:采用半固相反应法可以合成一水合对苯二酚铜(Ⅱ)和一水合对苯二酚钴(Ⅱ),在两种配合物的荧光光谱中都出现2个激发峰和1个荧光发射峰,说明过渡金属的对苯二酚配合物可用做潜在的发光材料.  相似文献   

19.
以Schiff碱杯[4]芳烃衍生物H4L为配体,合成了两个新的铜(Ⅱ)和锌(Ⅱ)配合物,分别为H2LCu2SO4,H2LZn(OAC)2。用元素分析、紫外光谱、红外光谱等方法对配合物组成和结构进行表征,初步研究了它们的荧光性质。结果表明,与具有微弱荧光发射能力的H4L相比,锌(Ⅱ)配合物的荧光发射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铜(Ⅱ)配合物的荧光发射能力有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0.
报道一种新的酰胺配体N,N’-双( 2-氨基苯基)草酸二酰胺(简称H2L)的合成.并合成了它的3种铜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摩示电导、红外、热重- 差热等表征实验,结果表明H2L可以与 Cu(Ⅱ)形成1∶1或1∶2型的配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