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C10Zn,C12Zn及二元体系非等温固-固相变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具有层状钙钛矿结构的两种热致相变材料四氯合锌酸癸铵n-(C10-H21NH3)2ZnCl4和四氯合锌酸十二铵n-(C12H25NH3)2ZnC14,并在两种材料的乙醇溶液中结晶出一系列二元混合体系.对纯组分及各个二元体系利用差示扫描量热(DSC)测定了热分析曲线,采用Kissinger和Ozawa两种动力学模型研究了非等温固-固相变动力学,计算了固-固相变过程的活化能和反应级数.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四氯合锰(Ⅱ)酸正十六烷铵和四氯合铜(Ⅱ)酸正十六烷铵两种物质,进行了元素分析,并用DSC、IR对它们进行了研究,发现存在一个固─固相交,且有较高的的焓变值和熵变值(△H=5~60KJ/mol,△s=15~180J/mol.k),在较高的温度下具有化学稳定性.因此,四氯合锰(Ⅱ)、四氯合铜(Ⅱ)酸正十六烷铵可作为贮热物质。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四氯合锰(Ⅱ)酸正十烷铵(C10Mn)和四氯合钴(Ⅱ)酸正十烷铵(C10Co)两种物质,进行了元素分析,并用DSC,IR对它们进行了研究.发现存在一个固-固相变,且有较高的焓变值和熵变值(△H=35~40kJ·mol-1,△S=110~120J·mol-1·K-1),在较高的温度下具有化学稳定性,因此,C10Mn,C10Co可作为贮热物质.  相似文献   

4.
热致相变贮热材料四卤合金属酸(Ⅱ)二烷基铵具有层状钙钛矿结构,通过晶型有序-无序转变能可逆地固-固相变贮热. 合成了两种材料四氯合锰酸十二铵n-(C12H25NH3)2MnCl4和四氯合锰酸十四铵n-(C14H29NH3)2MnCl4,并在两种材料的乙醇溶液中结晶出一系列二元混合体系. 对纯组分及各个二元体系利用差示扫描量热(DSC)测定了热分析曲线,采用Kissinger和Ozawa两种动力学模型研究了材料的非等温固-固相变动力学,计算了固-固相变过程的活化能和反应级数. 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相一致. 随着C12Mn质量分数的增加,二元体系表观活化能Ea值呈波动变化. CnMn及二元体系的反应级数均接近于1.  相似文献   

5.
四氯合金属(Ⅱ)酸正十烷铵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合成了四氯合锰酸正十烷铵(n-C10H21NH3)2MnCl4(简记为C10Mn)和四氯合锌酸正十烷铵(n-C10H21NH3)2ZnCl4(记为C10Zn),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及红外光谱(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6.
利用差式扫描量热法(DSC)系统研究了四氯合锌(Ⅱ)酸二烷基铵及其二元体系的各种贮热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四氯合锌(Ⅱ)酸二烷基铵及其二元体系具有良好的贮热性能,是一类有技术和经济潜力的新型清洁能源.  相似文献   

7.
固—固相变贮热的研究:四氯合金属(Ⅱ)酸正十烷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四氯合金属(Ⅱ)酸正十烷铵(C10H21NH3)2MCl4(C10M,M=Cu,Zn,Cd,Hg,Mn,Co,Ni),对它们进行了IR和DSC分析,C10Mn,C10Co,C10Zn和C10Cu的固-固转变温度在32℃-80℃之间,固-固转变为55-83J/g。可逆性好,化学性质稳定,是一类有希望的固-固相变材料。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利用烃基膦酸硝与三甲茎硅烷、碘化钠在乙腈中反应,可以极方便合成烃基单膦酸;对反应产物进行了IR和HNMR谱签定.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钍-对马尿酸偶氮氯膦(CPA)-溴代十六烷基三甲铵(CTMAB)体系的显色反应。实验证明,在盐酸介质中,CTMAB可增敏钦与CPA的络合反应,λ_(max)=684nm,ε=2.1×10 ̄5.本法应用于测定稀土矿石中的微量铣,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用干法灰化法对有机膦配位镍催化剂进行前处理,盐酸溶解残渣,紫脲酸铵作为指示剂,采用EDTA络合滴定法测定其中的镍含量.探讨了前处理方法、溶解残渣的酸的选择以及指示剂的选择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用于测定含镍量较高的有机膦配位镍类催化剂具有准确度高、精密度好、方法简便、易于操作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可聚合性季铵盐及其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合成了三种含不饱和双键和季铵盐:甲基丙烯酰氧乙基-苄基-二甲氯化铵(MB-DAC),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丁基-二甲基溴化铵(MBDAB)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乙基-二甲基溴化铵(MEDAB),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核磁共振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自由基聚合法合成了MBDAC的均聚物及其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和苯乙烯的共聚物,并用元素分析、GPC,红外光谱等表征了聚合物的结构,用DSC和TG研究了其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卟吩-f二甲酯合成及其反应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以叶绿素-α为起始原料,经酸性剔除中心金属镁离子得到脱镁叶绿酸-α甲酯.再经过空气氧化和重排反应将其转变为红紫素18-甲酯,在碱性条件下实施开环和脱羧反应,分别得到卟吩p6三甲酯、卟吩-f二甲酯.选择焦脱镁叶绿酸-α甲酯为起始原料,乙醇钠存在条件下进行空气氧化反应,则分别得到15-甲酰基卟吩-f二甲酯和卟吩-f二甲酯,表征了反应产物的化学结构,讨论和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3.
采用相转移催化方法将1-苯基(甲基)-3-甲基-5-(4,6-二甲基-2-硫代)嘧啶基-4-吡唑甲醛氧化成酸,进而与卤代烷反应制得吡唑甲酸酯。所报道的16个新化合物结构经^1H NMR、IR、MS和元素分析确证,初步的生测结果表明,其中几个化合物对小麦锈病有明显的抑菌活性,个别化合物表现出除草活性。  相似文献   

14.
相转移催化法合成羟丙基瓜尔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氯化十六铵为催化剂,采用相转移催化法合成了羟丙基瓜尔胶,研究了碱化、相转移催化剂、醚化剂、p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搅拌速度的作用,得出最佳合成反应条件为:瓜尔胶3g、环氧丙烷1~2g、氯化十六铵0.4~0.5g、pH值10~10.5、反应温度45~50℃、反应时间3~4h。性能测定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羟丙基瓜尔胶黏度高,溶解速度、水不溶物含量、胶体透明度和稳定性等均明显优于瓜尔胶原粉。  相似文献   

15.
以溴戊烷、溴己烷、1,2-二溴乙烷和亚磷酸三甲酯为原料,分别合成了戊基、己基、溴乙基取代的三种膦酸二甲酯化合物.并报道了所合成的化合物的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及核磁共振碳谱的数据.  相似文献   

16.
将湖南修梅膨润土钠化,对该钠化膨润土的阳离子交换容量和吸蓝量进行了测定,确定了修梅膨润土中蒙脱石的百分含量;将钠化膨润土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作覆盖剂对其进行有机改性,探讨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改性反应影响,确定了较佳的工艺条件;粘度测试、红外及热重-差热分析表明,湖南修梅膨润土的有机改性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Ni(bbdt)_2]配合物的合成及电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通式为 Rn[Ni ( bbdt) 2 ]( H2 bbdt=1 ,2 -二苄基硫 - 1 ,2 -二硫代乙烯 ;R=四甲基铵阳离子、四乙基铵阳离子、四丁基铵阳离子、N-甲基吡啶阳离子、N-甲基喹啉阳离子、苯基三甲基铵阳离子、十六烷基三甲基铵阳离子 ,n=0 .5 ,1 ,2 )的系列配合物 .当这些配合物用 I2 氧化时都生成了同种配合物 [Ni( bbdt) 2 ].用元素分析、IR谱、电子光谱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 ,测定了配合物的室温电导率 .结果表明 :n=0 ,0 .5对应的配合物表现出来相对高的室温电导率  相似文献   

18.
以硅酸钠为硅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板剂,合成介孔材料MCM-41.采用两步嫁接法,分别用三甲基氯化硅(TMSCL)和3-氨基三乙氧基硅烷(APTS)对合成的介孔分子筛进行化学修饰,首次将甲基和氨基同时嫁接到介孔材料MCM-41上,得到新型的介孔材料CH3-MCM-41-NH2.利用XRD和FT—IR对合成的新型功能化介孔材料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19.
用廉价的工业品表面活性剂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作模板剂,在Na2-O-SiO2-C18TMA-H2O的四元水热体系中合成出中孔MCM-41分子筛,并考察了反应物配料比对产物相对结晶度的影响,同时用XRD,SEM,IR,TG/DTA,N2吸附等温线及其孔径分布曲线等测试手段对其物化性能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用工业品表面活性剂代替试剂作模板剂同样能合成出高质量的中孔MCM-41分子筛。  相似文献   

20.
采用钠萘作还原剂制备C60 负一价离子 ,计量易控制 ,方法简便 .利用复分解反应首次合成了十六烷基三甲基铵的C60 盐 ,产物经紫外可见 近红外光谱 (V NIR)、红外光谱 (IR)、电喷雾电离质谱 (ESI MS)表征 ,研究了其电子顺磁共振谱 (ESR)性质和被空气氧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