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氨氮和亚硝态氮对大黄鱼幼鱼的急性毒性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水温(23±1)℃,盐度20,pH值7.4~7.5,溶解氧大于5.0 mg/L的条件下研究了氨氮和亚硝态氮对体质量为(31.54±0.99)g的大黄鱼幼鱼的急性毒性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氨氮对大黄鱼幼鱼的24、48、72和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及安全浓度SC分别为37.34、20.97、17.59、12.45及1.25 mg/L,对应的非离子氨的半致死浓度LC50及安全浓度SC分别为0.46、0.25、0.21、0.15及0.015 mg/L,亚硝态氮对大黄鱼幼鱼的24、48、72和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及安全浓度SC分别为137.45、94.02、72.81、50.06及5.01 mg/L.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氟对花背蟾蜍(Bufo raddei)的受精卵及蝌蚪的急性不良反应.本研究以花背蟾蜍为研究对象,观察不良反应行为并测量氟对不同发育期花背蟾蜍(受精卵,10、30和50日龄)的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和安全质量浓度(SC).结果显示,随着质量氟浓度的增高,其对受精卵发育的抑制作用增强. 96 h后,氟对10、30和50日龄花背蟾蜍的LC50分别为333、493和678 mg/L,SC分别为3、5和7 mg/L. LC50和SC均随花背蟾蜍日龄的增加而不断升高,花背蟾蜍的受精卵及幼体对氟不良反应较敏感.  相似文献   

3.
不同盐度条件下氨氮对斑节对虾的毒性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5个盐度梯度(5,10,15,20,25)条件下分别设置不同氨氮浓度进行氨氮对斑节对虾(P.monodon)的急性毒性试验,计算斑节对虾的半致死浓度(LC50)和安全浓度(SC)。结果表明,盐度为25条件下,24h、48h、72h、96h的LC。。分别为69.3mg/L、58.0mg/L、47.6mg/L和44.3mg/L;盐度为20条件下,分别为56.2mg/L、48.5mg/L、37.6mg/L和32.6mg/L;盐度为15的条件下,分别为39.6mg/L、30.5mg/L、26.2mg/L和21.6mg/L;盐度为10条件下,分别为29.9mg/L、27.8mg/L、22.1mg/L和20.7mg/L;盐度为5条件下,分别为19.5rag/L、14.3mg/L、13.9mg/L和12.5mg/L。而在盐度为25、20、15、10和5的条件下,氨氮的安全浓度分别为4.4mg/L、3.2mg/L、2.2mg/L、2.1mg/L和1.3mg/L。这说明盐度对氨氮的毒性有较大的影响,盐度越低,氨氮的安全浓度越小。  相似文献   

4.
采用静水式直接接触致毒法进行了化学污染物对氯硝基苯(P-NCB)对锦鲤鱼的预备试验和急性毒性试验.预备试验的试验液质量浓度分别为40,30,20,10,5 mg/L.预试验得出:锦鲤鱼暴露于对氯硝基苯试液中24 h 100 %死亡质量浓度(24 h LC100)和96 h无死亡质量浓度(96 h LC0)分别为40,5 mg/L.急性毒性试验表明,在25~27 ℃下,24,48,72,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分别为30.83,28.84,23.60,22.13 mg/L.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蝌蚪暴露在不同浓度的2,4-D丁酯、2,4-D和2,4—二氯苯酚中急性毒性效应,为农业环境保护和治理以及两栖动物资源保护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单因子急性毒性实验法统计半数致死浓度(LC50)和安全浓度(SC)。结果常温下,2,4-D丁酯对中国林蛙蝌蚪24,48,72,96 h的LC50分别为5.28,4.53,4.79,4.90 mg/L,SC为1.27 mg/L。2,4-D对林蛙蝌蚪24,48,72,96 h的LC50分别为276.89,268.62,273.50,267.55 mg/L,SC为79.37mg/L。2,4—二氯苯酚对林蛙蝌蚪24,48,72,96 h的LC50分别为17.06,15.82,14.11,11.48 mg/L,SC为4.57 mg/L。结论使用除草剂2,4-D丁酯对稻田中蝌蚪具有毒性作用,而植物激素2,4-D对蝌蚪毒性微弱。  相似文献   

6.
以不同月龄的日本青鳉为受试生物,采用半静止生物测试法,比较研究V(Ⅴ)对日本青鳉成鱼和幼鱼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V(Ⅴ)对日本青鳉成鱼的72 h和96 h LC50分别为4.91 mg/L和2.73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0.273 mg/L,钒对幼鱼的72 h和96 h LC50分别为0.85 mg/L和0.43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0.042 7 mg/L.根据有毒物质对鱼类的急性标准可得钒对日本青鳉有中至高等毒性,幼鱼对钒的毒性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Cr6+单一毒性对斑马鱼的毒性安全评价,选择重铬酸钾进行急性毒性试验,观察斑马鱼在染毒3~96h的症状,以半数致死浓度(LC50)判断重铬酸钾对斑马鱼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24h、48h、72h、96h的LC50分别为426.5795mg/L、141.2538mg/L、138.0384mg/L、128.8250mg/L,经鱼类急性毒性分级表判断重铬酸钾为低等毒。同时研究了不同浓度Cr6+对斑马鱼组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发现鱼肝和肌肉中的CAT活性随着浓度的增加呈抛物线。  相似文献   

8.
氨氮对斑马鱼2种代谢酶类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斑马鱼(Brachyclanio rerio)为实验材料,用氯化铵模拟水体中氨氮进行急性毒性实验.得到24,48,72,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26,114,105,101 mg/L.在96 h LC50以下,设6个质量浓度梯度,进行24 h氨氮胁迫,之后测定斑马鱼不同组织中的过氧化氢酶(CATase),腺三磷酸酶(ATPase)活性.结果表明,各类酶活的变化与氨氮质量浓度都呈一定相关性,随着氨氮质量浓度增大,ATP酶活性受到显著抑制,CAT酶呈曲线变化.  相似文献   

9.
探讨3种水产药物对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幼鱼的急性毒性影响,确认各药物半致死浓度(LC50)和用药安全浓度(SC)。在水温14.5~16.5℃,盐度22‰~24‰,pH值7.8~8.1,溶解氧6mg/L条件下,采用静态试验法进行高锰酸钾、聚维酮碘、甲醛等3种药物对大泷六线鱼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高锰酸钾、聚维酮碘、甲醛对大泷六线鱼幼鱼半致死浓度(24h、48h、72h、96h)分别为(4.10mg/L、3.89mg/L、3.46mg/L、3.17 mg/L)、(19.43 mg/L、18.70 mg/L、17.59 mg/L、16.24 mg/L)和(180.71 mg/L、136.06mg/L、119.69mg/L、110.73mg/L),安全浓度分别为1.05mg/L、5.20mg/L和23.14mg/L。3种药物对大泷六线鱼幼鱼的毒性大小依次为高锰酸钾聚维酮碘甲醛。试验结果表明,甲醛、聚维酮碘在实际生产使用量下可放心使用,高锰酸钾需慎用。  相似文献   

10.
郭正元  何文  贺仲兵 《武夷科学》2005,21(1):113-116
研究了异恶草酮与镉共存时对蝌蚪的联合毒性。在常温20℃下,异恶草酮对蝌蚪的24h、48h、72h、96h LC50分别为15.62mg/L、14.27 mg/L、13.35 mg/L、13.30 mg/L;镉对蝌蚪的24h、48h、72h、96h LC50分别为5.63mg/L、3.54 mg/L、2.61 mg/L、2.06 mg/L;异恶草酮与镉共存对蝌蚪联合毒性的24h、48h、72h、96h的相加指数AI分别为0.25、0.21、0.19、0.14,均大于0,表现为协同作用。另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异恶草酮对蝌蚪的毒性减弱,而镉对蝌蚪的毒性增强,两者的联合毒性仍表现为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标准水生生物毒性的测量方法研究三氯杀螨醇对黑斑蛙蝌蚪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在15~20℃下,三氯杀螨醇对黑斑蛙蝌蚪的24 h、48 h和72 h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7.861、3.82和8.21 mg/L,95%可信区间分别是15.37~20.751,2.62~15.147,.81~8.63 mg/L。安全浓度(SC)为2.49 mg/L。  相似文献   

12.
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了海水中分别添加氨氮(以NH4Cl作为氨氮源)0(C0组,对照组)、10(C10组)、20(C20组)、30(C30组)、40 mg/L(C40组),胁迫24,48,72,96 h对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组织器官中腺苷三磷酸酶(ATPase)和磷酸酶比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拟穴青蟹鳃Na+-K+-ATPase比活力,C10组、C20组在胁迫24 h时随氨氮浓度升高而增大,胁迫48,72和96 h时则随氨氮浓度升高而下降(p<0.05),C30组、C40组则随胁迫时间延长一直下降;而C40组拟穴青蟹鳃Ca2+-Mg2+-ATPase比活力却随胁迫时间延长而升高.氨氮胁迫48,72和96 h,拟穴青蟹鳃和肝胰腺酸性磷酸酶(ACP)比活力显著下降(p<0.05);肌肉ACP比活力则随氨氮浓度升高和胁迫时间延长而显著下降(p<0.05);鳃和肝胰腺碱性磷酸酶(AKP)比活力随着氨氮浓度升高而下降(p<0.05);肌肉AKP比活力在氨氮胁迫24 h时随氨氮浓度升高而升高(p<0.05).可见,氨氮胁迫显著影响拟穴青蟹生理效应.  相似文献   

13.
在静水条件下,研究了Zn2+、Mn7+两种重金属离子对刺参幼参行为及其存活状况的影响,并分析了其在幼参体内的富集状况。结果表明:Zn2+、Mn7+单独处理时,幼参在Zn2+浓度低于0.4 mg/L或Mn7+浓度低于0.5 mg/L条件下暴露96 h后死亡率均为0.0%,表明在此对应浓度范围内两种金属离子均无明显的急性毒性作用;随浓度和暴露时间增加,幼参死亡率明显升高,其附壁率呈降低趋势。Zn2+对幼参的24、48、72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49.70、1.35、0.82 mg/L,安全浓度(SC)为0.14 mg/L;Mn7+对幼参的48、72、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31.61、4.24、3.13 mg/L,SC为3.16 mg/L。因此,Zn2+对幼参的急性毒性作用强于Mn7+。随着水体中Zn2+与Mn7+浓度的增加,幼参体内重金属元素含量和累积速率总体呈升高趋势,而富集系数呈降低趋势,Zn2+的富集作用强于Mn7+。  相似文献   

14.
莠去津对雌性日本沼虾的毒性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莠去津对雌性日本沼虾的生殖毒性,为其养殖水体水质管理提供依据.以概率作图法计算日本沼虾24,48,72和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并观察各暴露组卵巢组织结构的变化.通过胁迫实验,研究莠去津对暴露4 d和8 d的日本沼虾卵巢乳酸脱氢酶(LDH)比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22℃时,莠去津对雌性日本沼虾24,48,72和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134.23,90.24,52.57和46.36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4.64 mg/L;卵巢急性毒性实验切片显示,随莠去津质量浓度的增大,卵母细胞间隙增大,胞体膨大、变形.胁迫实验表明,低质量浓度莠去津在短时间内对卵巢LDH活力有诱导作用,当质量浓度高于0.46 mg/L时,LDH活力明显受到抑制.本研究提示,莠去津对雌性日本沼虾具有生殖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运用毒理学实验方法,研究双酚A(BPA)和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对发头裸腹溞的急性致毒效应.结果显示:双酚A对发头裸腹溞24、48、72、96 h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14.129、11.094、9.116、6.815 mg/L;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对发头裸腹溞24、48、72、96 h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63.460、15.065、4.272、0.865 mg/L.BPA和DMP对发头裸腹溞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682 mg/L和0.087 mg/L,其死亡率和上述两种雌激素质量浓度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性,且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半数致死浓度逐渐降低,发头裸腹溞对DMP的敏感性高于BPA.根据化学物质对溞类的毒性评价标准,双酚A和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分别为中毒和高毒物质.  相似文献   

16.
三种药物对老年低额蚤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钦铭  张永明 《江西科学》2007,25(3):249-252
研究了硫酸铜、孔雀石绿、敌百虫对老年低额蚤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硫酸铜、孔雀石绿、敌百虫对老年低额蚤96 h的LC50分别为0.631 mg/L、0.153 mg/L、0.005 8 mg/L。结果还表明,硫酸铜、孔雀石绿、敌百虫对老年低额蚤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189 mg/L、0.026 mg/L、0.002 mg/L。同时本文根据试验结果对这三种药物在渔业水域中的安全性进行了简单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铜离子对日本黄姑鱼幼鱼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静水生物测试法研究了不同暴露时间下铜离子对日本黄姑鱼幼鱼的急性毒性效应,建立了不同暴露时间下Cu2+浓度与日本黄姑鱼死亡概率的回归方程,暴露时间分别为24 h、48 h、72 h和96 h时,Cu2+对日本黄姑鱼死亡概率的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8.907 5 X+0.526 3、Y=9.439 2 X+0.601 2、Y=9.805 6 X+0.683 5和Y=10.558 X+0.574 3,通过回归方程计算得出Cu2+对日本黄姑鱼的相应半致死浓度分别为3.178 mg/L、2.924 mg/L、2.755mg/L和2.63 mg/L。根据化学品对鱼类急性毒性的危害分级标准,Cu2+对日本黄姑鱼的危害级别为高毒。  相似文献   

18.
重金属对蛇鮈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试验采用静水生物测试法,以蛇鮈(Saurogobio dabryi)为受试生物,以致死率为指标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重金属铜和锌对蛇鮈幼鱼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铜、锌对蛇鮈的24、48、72、96小时LC50分别为0.91mg/L、0.69mg/L、0.56mg/L、0.49mg/L和39.63mg/L、36.06mg/L、32.43mg/L、28.77mg/L,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12mg/L和8.96mg/L。铜对蛇鮈为高毒物质,锌对蛇鮈为低毒物质,蛇鮈对铜的耐受性低于对锌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