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根据2019年春季和秋季在舟山渔场大小鱼山附近海域开展的渔业资源调查获得的鱼类资料,研究了该海域的鱼类种类组成、优势种、数量空间分布、生物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调查海域共获得并鉴定出鱼类33种,隶属于8目15科26属;(2)鱼类种类数以10~15 m水深区为较多;春秋季鱼类重量平均密度分别为10.86 kg·km~(-2)和40.68 kg·km~(-2),尾数平均密度分别为2.96×10~3ind·km~(-2)和9.18×10~3ind·km~(-2),春季重量密度较高的站位主要分布在调查海域西北部,秋季重量密度较高的站位主要分布在近岛屿侧海域;(3)春季优势种为凤鲚,秋季优势种为龙头鱼,优势种出现季节更替;(4)春季鱼类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丰富度指数(d)均高于秋季;(5)CLUSTER分析和NMDS分析显示,春秋季分别可分为3、4个群组。SIMPER分析显示,2个季节物种相似性贡献率最高的鱼类特征种分别为凤鲚和龙头鱼,物种相异性贡献率最高的鱼类分歧种是孔虾虎鱼。ANOSIM检验显示,春秋季鱼类群落组成具有极显著差异;(6)ABC曲线表明,大小鱼山附近海域鱼类春季处于未受干扰状态,秋季处于严重干扰状态。  相似文献   

2.
根据2013年5月(春季)、10月(秋季)在宁波-舟山港海域进行的渔业资源定点拖网调查所获得的数据,用渔获率作为鱼类资源数量分布的指标,对宁波-舟山港海域鱼类种类组成、数量时空分布、优势种等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1)两次调查共获得鱼类36种,隶属于10目26科35属,其中,以鲈形目种类为最多,有10科17属17种,占鱼类总种数的47.3%。(2)通过分析鱼类数量的时空分布发现,时间上是秋季的平均每小时渔获量多于春季,空间上是分布在桃花岛、金塘岛及穿山半岛海域的每小时鱼类渔获量较多。(3)不同季节的优势种变化明显,春季优势种有龙头鱼、小黄鱼、六丝钝尾虾虎鱼等3种,而秋季优势种仅有龙头鱼1种,表明分布在该调查海域的鱼类以洄游性种类为主。  相似文献   

3.
根据2015年5月和10月在长乐海域开展的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对该海域的鱼类种类组成、区系特点以及数量分布的季节变化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显示,共捕获鱼类67种,隶属12目28科53属;其中鲈形目鱼类最多,有28种,占鱼类种类数的41.8%。调查海域鱼类以底层和近底层种类居多。春秋季鱼类渔获率分别为4.38 kg/h和10.05 kg/h。春季优势种有条尾绯鲤(Upeneus bensasi)、窄体舌鳎(Cynoglossus gracilis)、丝背细鳞鲀(Stephanolepis cirrhifer)、叫姑鱼(Johnius belengerii)、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宽体舌鳎(Cynoglossus robustus);秋季优势种有丝背细鳞鲀、龙头鱼(Harpadon nehereus)、短吻三线舌鳎(Cynoglossus abbreviatus)、红狼牙鰕虎鱼(Odontamblyopus rubicundus)、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鲬(Platycephalus indicus)、红牙?(Otolithes ruber)。  相似文献   

4.
中街山海域渔业动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2011年中街山海域4个航次调查数据,利用相似性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对该海域的渔业动物群落结构的季节性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除秋季甲壳类占优势外,各个季节鱼类均为优势类群;从资源密度值变化情况来看,中街山海域夏季CPUE最高,为51.5kg,h;从各个季节生物优势种类组成来看,优势种种类数达17种,其中绝大部分为鱼类,龙头鱼和棘头梅童鱼为3个季节均出现的优势种,优势度最高的季节为秋季,单物种最高生物量比重为26.5%;冬夏两季生物量优势度略低于秋季,单物种最高生物量比例为26.2%和20.2%;春季生物量优势度最低,最高单种生物量比重仅为16.5%。  相似文献   

5.
根据2017年秋季(11月)、2018年春季(5月)在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东侧海域开展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所获得的鱼类资料,分析了该海域的鱼类种类组成、优势种、生物多样性、群落结构特征及ABC曲线等。结果表明,本次在调查海域共获得并鉴定出鱼类种类有55种,隶属于10目29科45属。其中,春季为25种,秋季为44种;春季优势种有4种,分别是红鳗虾虎鱼、绿鳍鱼、鲐鱼和竹荚鱼;秋季优势种有3种,分别是龙头鱼、六丝钝尾虾虎鱼和七星底灯鱼,两季没有共同优势种。生物多样性指数分布情况是丰富度指数(D)秋季高于春季,均匀度指数(J')和多样性指数(H')则春季高于秋季。根据非参数多维标序技术NMDS和等级聚类CLUSTER分析,可将春季鱼类划分为2个群落,秋季鱼类划分为3个群落。从ABC曲线可以看出,春、秋两季调查海域的鱼类种群干扰程度是春季高于秋季。  相似文献   

6.
根据2008年4月至2009年5月在苍南近海海域(27°00′~27°32′48″N)鱼类资源调查资料,对鱼类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以及优势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苍南近海海域鱼类种类203种,这些资源品种中,既有洄游性鱼类,又有近岸性、河口性种类,以及岩礁定居的岛礁性种类。隶属于鲱形目、灯笼鱼目、鳗鲡目、鲇形目、鳕形目、刺鱼目、鲻形目、鲈形目、鲽形目等9目,优势种的有鲳鱼、带鱼、鳓鱼、马鲛鱼、棘头梅童鱼、海鳗等。三个季节为优势种的有皮氏叫姑鱼、龙头鱼。两个季节为优势种的有红狼牙鰕虎鱼、日本鳀鱼、中华小公鱼。不同季节出现的种类变化趋势是春季(53种)秋季(43种)夏季(42种)冬季(36种)。鱼类各种类的渔获率季节变化趋势为夏季(34.04%)﹥春季(29.09%)﹥秋季(22.88%)﹥冬季(13.99%)。而由于地理位置和环境因素的不同,两岛区渔获量的季节变化有明显的差异,南关的季节变化与全海区相似,为最高值出现在夏季的单峰型变化,官山为双峰型变化,即春季为最峰值,秋季为次高峰值,夏、冬两季为低谷值的变化,同一岛区一年中渔获量最高和最低相差悬殊,二者之比,官山和南关都为3倍左右。从全年平均密度来看,本次调查B区的南关最高,其次为A区的官山。  相似文献   

7.
根据2011年11月(秋季)、2012年4月(春季)2个季度的浙江灰鳖洋渔场渔业资源调查数据,分析了该渔场渔业资源的种类组成、渔获率分布、优势种、多样性和资源密度等.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有渔获物51种,其中鱼类27种,甲壳类23种,头足类1种.该渔场经济鱼类有龙头鱼,经济甲壳类有细指长臂虾、三疣梭子蟹、葛氏长臂虾、安氏白虾、口虾蛄、日本蟳、鲜明鼓虾,并能在灰鳖洋形成小规模的渔汛,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曼氏无针乌贼等经济种在调查渔场无渔汛.该渔场2个季度调查所出现的主要生物类群均以甲壳类为主,鱼类其次,头足类所占比例极低.多样性分析表明,春秋季污染相差不大,渔场整体生态处于中度污染水平,具体原因尚未定论,有待进一步调查研究.建议继续进行调查和监测,以了解该渔场的渔业资源后期变动情况及其影响原因.  相似文献   

8.
依据2013年5月(春季)和10月(秋季)对金塘港区2个航次的浮游动物调查结果,分析和研究了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春季大型浮游动12类40种,秋季大型浮游动种14类38种,春秋两季优势种均是东海沿岸岸常见种类。春季和秋季的丰度和生物量分布不完全一致,秋季的丰度和生物量远远小于春季的丰度和生物量。春秋两季多样性指数均偏低。  相似文献   

9.
根据2010年10月(秋季)和2011年4月(春季)福建省湄洲湾海域的渔业资源定点调查资料,对湄洲湾海域底层游泳动物种类组成特征,群落结构的季节动态以及群落受捕捞和环境的扰乱程度等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共出现游泳动物61种,其中鱼类共36种,甲壳类23种,头足类2种。鱼类以暖水性和暖温性种类为主。口虾蛄、细巧仿对虾、少鳞舌鳎、鲜明鼓虾、六丝钝尾虾虎鱼和六丝多指马鲅等是该水域较为重要的优势种。湄洲湾春秋两季游泳动物群落的数量生物量比较曲线表明,该海域生物群落春季未受环境干扰,秋季受到中度干扰。  相似文献   

10.
根据2015年10月、2017年10月在杭州湾灰鳖洋海域开展的渔业资源调查中所获得的鱼类资源资料,对该海域鱼类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优势种、ABC曲线、生物多样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共鉴定出鱼类33种,隶属于9目15科25属;(2)2015年与2017年秋季鱼类重量密度分别为10.85 kg·km~(-2)和47.12 kg·km~(-2),尾数密度分别为4.92×10~3 ind·km~(-2)和10.06×10~3 ind·km~(-2),2017年鱼类重量、尾数密度均高于2015年;(3)2个年份鱼类资源密度的平面分布特征呈相似的规律,密度较高的站位集中在调查海域东南部海区附近,并呈现东南部海域明显高于西北部海域的趋势;(4)2个年份优势种均为龙头鱼,属于小型低值鱼类;(5)2个年份秋季鱼类总种类数变化较为小,均以沿岸浅海附近种类较多,且北部海域呈现自西向东逐渐减少的趋势;(6)ABC曲线显示,杭州湾灰鳖洋海域的鱼类群落处于严重干扰的状态;(7)鱼类生物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丰富度指数(D)2017秋季均高于2015秋季。  相似文献   

11.
广西三娘湾是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的重要栖息海域,为了解该海域游泳动物的种类组成情况,于2011—2012年在该海域开展了秋季和春季两次调查,用相对重要性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相对资源密度以及数量生物量比较曲线(ABC曲线)等指标分析了该区域的游泳动物种类组成特征和群落结构稳定性。结果表明:该调查海域共鉴定游泳动物100种,隶属15目41科72属(其中鱼类最多,达65种),优势种多为鳀科、鲱科及鲾科等小型鱼类;两个季节多样性水平均不高,分布上多为一些饵料鱼类,种类组成小型化、低值化明显;秋季及春季的资源密度分别为888.59 kg/km2和554.62 kg/km2,与南海北部大陆架区其余海域相似,说明该海域资源水平不高,处于过度开发状态;ABC曲线显示,三娘湾海域秋季及春季的群落结构均受到一定程度扰动,种类组成均以生长快、性成熟早的小个体物种为主。  相似文献   

12.
春季舟山渔场鱼类种类组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2011年3月和4月的渔业生物资料,研究报道了春季不同月份舟山渔场鱼类种类组成、区系组成和优势种组成,比较了春季不同月份出现种类组成,优势种变化。结果表明,春季舟山渔场鱼类种类共有70种,隶属于14目46科,其中暖水种共有46种,暖温种共有24种;3月份鱼类出现种类58种,其中优势种有虻鲉、小黄鱼和日本鳀3种,4月份鱼类出现种类62种,优势种有虻鲉、七星底灯鱼、小黄鱼和龙头鱼4种。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北海海域潮下带底栖贝类的分布特征,给底栖贝类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本研究采用潜水员水肺潜水、海底样方定量采集方法,对北海市廉州湾、侨港、白龙和营盘等4个海区潮下带底栖贝类的种类、数量及时空分布特征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北海海域4个海区潮下带底栖贝类有2纲9目31科60属102种,其中腹足纲(Gastropoda)13科14属17种,双壳纲(Bivalvia)18科46属85种。春季有55种底栖贝类,秋季有76种,春季和秋季共有的种类有29种。秋季的廉州湾海区底栖贝类种类数和个体数都是最少的,秋季的侨港海区出现的底栖贝类种类数最多,个体数最多的出现在春季的营盘海区。平均栖息密度最高的是春季的营盘海区,达到27.35个/m2,平均栖息密度最低的是春季的廉州湾海区,只有1.00个/m2。春、秋两季4个海区的优势种差异较大。多项生物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春季的营盘海区底栖贝类生物多样性差,底栖贝类群落结构处于重度受干扰状态;秋季的4个海区底栖贝类生物多样性较丰富,秋季的底栖贝类群落结构总体处于比较健康的状态。  相似文献   

14.
温州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资源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温州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资源现状,于2012年秋季在温州潮间带设6条断面进行调查,对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数量分布、优势种、多样性及ABC曲线特征进行分析,结合春、秋季历史调查资料综合分析资源现状。结果表明:(1)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16目、31科、45种,以甲壳类与软体动物为主。(2)生物量与丰度普遍较低,滩涂区各断面以甲壳类占优势,岩礁区以软体动物占优势,且岩礁区生物量与丰度均远高于滩涂区。(3)长足长方蟹在滩涂区各断面均为优势种,疣荔枝螺在岩礁区各断面均为优势种。(4)T3(苍南)、T5(洞头)断面生物多样性水平较高,群落结构受较轻干扰,稳定性较好;而T2(平阳)、T6(洞头)生物多样性水平较低,受较严重干扰,稳定性较差。建议合理利用底栖动物资源,修复沿岸海洋生态,科学管理沿岸海域资源。  相似文献   

15.
从云南滇池附近的三块水稻田和三口鱼塘中分离到的捕食线虫真菌种类比较相似,但从鱼塘中分离到的捕食线虫真菌种类要比水稻田中的少,两个生境中的优势种也不同.水稻田中,春季和秋季的优势种为Arbrostrys conoides,夏季和冬季的优势种为A.oligospora,秋季的捕食线虫真菌种类最多,春季次之,夏季和冬季最少;鱼塘中,春季、夏季和冬季的优势种均为Dactylellina ellipsosporum,秋季的优势种为A.ver-micola.夏季的捕食线虫真菌种类最多,其他三个季节的捕食线虫真菌种类相差不大.从湖南湘江衡阳段的300份泥土样品中,共分离、鉴定出17种水生捕食线虫真菌,东洲岛和新大桥水域分离的水生捕食线虫真菌比李坳水域分离的种数少.  相似文献   

16.
东海低氧区浮游植物群落的昼夜垂直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1年5月航次(春季)、8月航次(夏季)和11月航次(秋季)在东海低氧区共6个站位进行的昼夜连续观测所获浮游植物水样,用Uterm?hl方法分析了浮游植物群落的昼夜垂直变化.春季共检出浮游植物99种,优势种为具齿原甲藻(Prorocentrum dentatum)、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和骨条藻(Skeletonema sp.);夏季检出93种,优势种为劳氏角毛藻(Chaetoceros lauderi)、铁氏束毛藻(Trichodesmium thiebautii)、具槽帕拉藻;秋季检出78种,优势种为具槽帕拉藻、骨条藻和圆筛藻(Coscinodiscus sp.).春季细胞丰度明显高于夏、秋季;春、夏季细胞丰度随水深增加逐渐降低,秋季细胞丰度分布较均匀;春、夏季上层水体浮游植物丰度昼夜变化较剧烈,下层水体相对平缓;秋季D3站位表层和J1站位底层细胞丰度昼夜变化较剧烈,其余水层细胞丰度昼夜波动不明显.春季D2站位20,m水层及夏季O11站位各水层优势种组成存在明显的昼夜变化,其余各水层浮游植物群集相对稳定.调查站位各水层间浮游植物群集结构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7.
2012年8月和10月分别对南河上游河段(五道峡自然保护区)和中下游河段(南河自然保护区)的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上游河段有鱼类4目10科34属40种,中下游河段有鱼类4目9科33属38种,且均以鲤形目为主.优势种是、银鲴、彩副鱊,并具有较多湖北省级保护鱼类.南河鱼类生态类型多样,以定居性,肉食性鱼类为主.调查表明,南河水系发达,污染少,是鱼类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加强对南河水系及水生生物的保护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8.
舟山沿岸定置张网作业休渔前后鱼类组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7-2009年舟山沿岸定置张网作业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对休渔前后(5月和9月)张网作业渔获物组成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休渔前(5月)优势种为鳀鱼、矛尾鰕虎鱼、带鱼、银鲳和黄鲫,其渔获重量占总渔获重量的96.2%;休渔后(9月)以龙头鱼、带鱼、黄鲫和小黄鱼为优势种,其渔获量占总渔获量的77.6%。5月平均每网每天共损害带鱼、小黄鱼和银鲳幼鱼1 030尾,9月平均每网每天损害带鱼、小黄鱼和银鲳幼鱼587尾,比5月减少75.5%。舟山近岸张网休渔后(9月)主要经济种类渔获个体和重量均较休渔前(5月)有大幅增加,通过3个月的休渔,对经济种类的资源养护确实有一定效果,但是渔获个体仍然较小,大多数个体仍然没有达到开捕规格,建议定置张网休渔可以向前推移1个月。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长江中游宜昌至武汉段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以及主要影响因素,分别于2014年春季(4月)和秋季(10月)在该江段布设4个断面(共29个采样点)和5个断面(共40个采样点),进行底栖动物群落监测。春季采集到底栖动物34种,秋季采集到32种,均是节肢动物丰度最高,分别为56%和35%。春季物种丰度、密度和生物量均大于秋季,且春、秋季生物量自上而下逐渐减小。功能摄食类群研究结果表明,该江段底栖动物以牧食者占绝对优势,春、秋季牧食者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分别为40.25%和59.3%。生物耐污能力统计结果表明,该江段以中等敏感类群和耐污类群为主,武汉断面在两个季节中均以耐污类群为主。5种功能摄食类群以及三大门类生物现存量与7个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春、秋季生物受环境因子的影响差异较大,总磷、总氮和粒径是影响春季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的主要环境因子,而秋季底栖动物主要受p H、溶解氧和透明度的影响。该研究从多个方面较全面地分析长江中游江段底栖动物群落特征,为开展长江大河深层次研究提供基础性资料。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石臼港近岸海域游泳动物的种类组成及变化情况,探明该海域游泳动物群落结构及季节变化,本研究根据2016年11月(春季)在石臼港区近岸海域进行的游泳动物拖网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域的游泳动物资源群落结构特征,并结合2016年5月调查数据分析该海域游泳动物的季节变化。本次调查在该海域共捕获渔业资源种类64种,尾数资源密度为118.22×103 ind./km2,质量资源密度为447.56kg/km2。优势种为戴氏赤虾(Metapenaeopsis dalei)、尖海龙(Syngnathus acus)、短蛸(Octopus minor)、口虾蛄(Enedrias fangi)。该海域秋季游泳动物种类数量明显高于春季,但资源尾数密度和资源质量密度远低于春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