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选取16月龄池塘养殖雌性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67只,测量其头胸甲长(X1)、头胸甲宽(X2)、腹部宽(X3)、体重(X4)和性腺重(Y),利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计算形态性状对性腺重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明确影响拟穴青蟹性腺重的主要形态性状,为拟穴青蟹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结果表明,形态性状与性腺重相关性极显著(P<0.01),其中体重对性腺重的直接影响和决定程度最大(0.736,54.2%),腹部宽次之,头胸甲长最小.通过头胸甲长、腹部宽和体重估计性腺重的多元回归方程为:Y=14.467-1.556X1+1.626X3+0.245X4 (R2=0.499).  相似文献   

2.
【目的】深入了解不同生长时期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形态性状与体质量之间的关系,确定适于大菱鲆人工选育的主要测量指标。【方法】应用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大菱鲆6月龄幼鱼及14月龄成鱼全长(TL)、体长(BL)、头长(HL)、体高(BD)、尾柄宽(THH)、体厚(BW)和体质量(BM)7个性状进行分析,同时通过曲线拟合分析获得形态性状与体质量之间的最佳拟合模型。【结果】不同生长时期,大菱鲆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6月龄阶段,全长(TL)、体高(BD)、体厚(BW)、头长(HL)的直接通径系数达到显著水平(P0.05);14月龄阶段,全长(TL)、体厚(BW)、尾柄宽(THH)的直接通径系数达极显著水平(P0.01),并建立2个生长时期不同性状对体质量的回归方程。6月龄阶段,进入回归方程的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BM)的最优曲线拟合模型均为线性函数模型;14月龄阶段,进入回归方程的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BM)的最优曲线拟合模型均为幂函数模型。【结论】不同时期,影响大菱鲆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不同,且各形态性状对大菱鲆体质量的作用效果也不尽相同,适用的最优拟合模型也不同。建议将全长(TL)(6~14月龄)作为幼鱼与成鱼阶段的主要育种目标性状,同时幼鱼阶段辅以体高(BD)、体厚(BW)和头长(HL)作为参考性状,成鱼阶段辅以体厚(BW)和尾柄宽(THH)为参考性状,从而有效提高大菱鲆的选育效率,为大菱鲆选育提供测量指标与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两月龄日本囊对虾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人工养殖两月龄日本囊对虾442尾,共测量了11个形态性状.采用多元分析的方法,分别计算得出了各个形态性状对体质量(Y)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以及决定系数,并且对于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关分析中,所有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体长、头胸甲宽、第三腹节宽、第三腹节高对于体质量的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通径系数最大的是体长.决定程度分析的结果显示,决定系数之和∑d=0.929 9,这表明体长、头胸甲宽、第三腹节宽、第三腹节高是影响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最终建立了以形态性状为自变量,体质量为因变量的最优多元回归方程Y=-1.862+0.352 X1+1.087 X3+0.983 X5+0.528 X11.  相似文献   

4.
为了预测大鲵的生长发育与良种选育,对1~5龄大鲵(Andrias davidianus)的体重和10种形态性状进行了6次测量,并对大鲵的体重与形态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构建并筛选出大鲵的生长模型,获得大鲵月龄与形态指标的线性回归方程。结果显示:与大鲵体重密切相关的形态性状依次是头宽、头长、尾宽、尾高、前肢长、后肢长、全长、尾长、腋至胯距、体高等,它们可作为大鲵良种选育的重要指标。Logistic模型作为大鲵生长模型的拟合效果最好:Wt=4.449/(1+4 689.334e-0.19t)。大鲵月龄与主要形态性状的线性回归方程为M=-3.332+0.847T1+0.424T2-0.418S+3.259 H-6.745T3,它可作为鉴定大鲵年龄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分别测量了300尾采自中国五个淡水湖(太湖、滇池、呼伦湖、兴凯湖和巢湖)秀丽白虾的10个形态学指标,运用三种多元统计方法对不同地理群体间的形态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太湖群体和滇池群体的形态最为接近,而与兴凯湖群体、呼伦湖群体和巢湖群体的趋异程度逐渐增加.判别分析按雌、雄个体分别建立了5个群体的判别函数,其中雌体的判别准确率为80.0%~93.5%(P1),87.5%~93.5%(P2),综合判别率为90.8%;雄体的判别准确率为:80.0%~90.3%(P1),77.1%~95.2%(P2),综合判别率为87.8%.五个地理群体间的形态差异须有多项参数综合判别才能辨识.主成份分析构建的三个雌体主成份的累积贡献率为75.97%,而三个雄体主成份的累积贡献率为73.63%,五个地理群体间的形态差异主要取决于全长、尾肢长、头胸甲宽、腹部长和腹部宽等5个形态学特征.提示秀丽白虾的形态变异与其生活的水体理化因子和底质不同密切相关,推测环境因子对白虾形态特征的选择作用,使其群体表型具有可塑性.此外,不当的引种和人工养殖对滇池群体种质混杂的不良影响,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并在选种过程中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黄姑鱼"金鳞1号"新品种各形态性状与体重间的相关关系,从网箱中随机捞取402尾16月龄个体,测量其全长(X_1)、体长(X_2)、头长(X_3)、吻长(X_4)、眼后头长(X_5)、眼径(X_6)、躯干长(X_7)、体高(X_8)、体厚(X_9)、尾柄长(X_(10))、尾柄高(X_(11))、尾长(X_(12))及尾鳍长(X13)共13个形态学指标,通过Microsoft Excel 2016和SPSS 22.0软件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法,得到相关系数和决定系数。剔除不显著及共线性严重相关的性状后,对黄姑鱼的各形态性状与体重进行进一步回归分析,以寻找影响黄姑鱼体重的主要形态性状。结果表明:各相关系数中,全长与体重间相关系数最大(雌性0.871,雄性0.904);被测性状与各回归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P0.01),性状与体重的总决定系数R2♀=0.894,R2♂=0.912。拟合得到的以雌性黄姑鱼体重(Y)为因变量,全长(X_1)、体高(X_8)、体厚(X_9)为自变量的最佳线性回归方程为:Y♀=-522.895+18.018×X_1+25.734×X_8+34.077×X_9,以雄性黄姑鱼体重(Y)为因变量,全长、体高、体厚、尾鳍长为自变量的最佳线性回归方程为:Y♂=-465.844+17.849×X_1+24.157×X_8+30.023×X_9-7.045×X_(13)。  相似文献   

7.
我国沿海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nicus)群体可依据其头胸部侧面斜纹延伸到头部腹面与否分为2种不同形态变异类型.随机选取室内相同养殖环境下2种形态变异类型F1群体对虾各90尾,分别测量体长(X1)、头胸部长(X2)、第1~6腹节长(X3~X8)、尾节长(X9)、头胸部宽(X10)、第1~6腹节宽(X11~X16)、尾节宽(X17)、头胸部高(X18)、第1~6腹节高(X19~X24)等24项形态指标和体质量(Y)性状.比较2种形态变异类型群体各形态性状与体长的比例参数发现,二者在体形上存在一定差异.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两群体对虾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p0.01)水平;形态变异类型Ⅰ群体的体长、第1腹节宽、头胸部宽、第5腹节长、第3腹节长和第6腹节宽对体质量直接影响显著;形态变异类型Ⅱ群体则以体长、头胸部长、第5腹节宽和第1腹节宽对体质量直接影响显著;两群体决定系数分析结果与通径分析结果一致.经显著性分析,将偏回归系数显著的变量对体质量建立多元回归方程,形态变异类型Ⅰ:Y=-23.789+1.525 X1+5.183 X10+10.889 X11+5.671 X7-4.066 X5-4.054 X16,形态变异类型Ⅱ:Y=-20.533+1.476 X1+4.759 X11+1.573 X2+6.864 X15,2个方程的回归关系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研究结果表明,该结果可为日本囊对虾生长性状相关选育提供测度指标.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雌核发育黄姑鱼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随机选取188尾6月龄左右雌核发育系黄姑鱼,分别测定形态性状,包括全长(X_1)、体长(X_2)、头长(X_3)、躯干长(X_4)、尾长(X_5)、尾柄长(X_6)、尾柄高(X_7)、体高(X_8)和体质量。进行形态性状与体质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计算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及复相关指数。结果表明,黄姑鱼雌核发育群体各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体长与体质量的相关系数最大,为0.897。通径分析得知,体高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最大(通径系数=0.335),可确定为影响体重的主要因素。决定系数分析结果和通径分析结果有相同的变化趋势。所选雌核发育黄姑鱼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总决定系数为R~2=0.90;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以全长、躯干长、头长、尾柄高、体高为自变量,体质量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Y=-164.333+2.707*X_1+3.204*X_3+9.886*X_4+29.171*X_7+17.041*X_8。  相似文献   

9.
选取77尾野生鸭绿江松江鲈,测量其全长X1、体长X2、体高X3、头长X4、眼间距X5、口裂X4、体宽X7、尾柄长X8、尾柄高X9和体重Y10个性状,计算性状间的相关系数,采用通径分析计算以形态性状为自变量对以体重为依变量的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及相关指数,定量分析了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鸭绿江松江鲈9个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保留了对体重的直接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的体长、体高、眼间距和体宽4个形态性状,其中体长对体重的直接作用最大(0.454**),其次为体高(0.311**),眼间距对体重直接作用最小(0.119**);决定系数分析结果与通径分析结果有一致的变化趋势,所保留形态性状对体重决定指数为R2=0892,表明所保留性状是影响体重的主要性状.利用逐步回归法建立了以体长、体高、眼间距和体宽为自变量估计体重的多元回归方程为:Y=-16.786+0.161X2+0.465X3+0.221X5+0.323X7,为松江鲈选种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理想的测量指标.  相似文献   

10.
黄颡鱼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了初孵仔鱼100日龄的黄颡鱼526尾,测定了全长、体长、尾柄长、尾柄高、体高、头长、头宽和体重等8项性状。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黄颡鱼8个形态性状与体重进行相关性分析。剔除了对体重影响不显著的尾柄长,计算了其他性状为对体重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及相关指数等,并建立所测性状对体重的回归方程。结果显示:黄颡鱼所测7个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系数均为极显著水平(P0.01);而剔除尾柄长后,其余性状对体重的通径系数也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所选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决定系数为R2=0.915,表明主要自变量都已被纳入。通过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的分析,明确全长、体长与头长是影响体重的主要自变量,其中体长的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11.
舟山海域池塘养殖和野生三疣梭子蟹抱卵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研究和比较池塘养殖和野生三疣梭子蟹人工繁殖亲本的体重、甲壳长、甲壳宽、抱卵量、生殖力和单个卵重等指标,结果表明:1.人工育苗用野生三疣梭子蟹的体重、甲壳长、甲壳宽、抱卵量显著高于池塘养殖蟹(P<0.05);2.野生三疣梭子蟹的平均生殖力(Fecundity,粒/g)和单个卵重也大于池塘养殖梭子蟹,但是由于变异系数较大,并无统计学的差异(P>0.05);3.池塘养殖三疣梭子蟹的抱卵量与体重、甲壳长和甲壳宽相关系数高于野生梭子蟹,无论野生还是池塘养殖梭子蟹的抱卵量与体重、甲壳长和甲壳宽呈正相关,且抱卵量与甲壳长的相关系数最高。从而,总结出了利用三疣梭子蟹的甲壳长和甲壳宽来预测其抱卵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不同地理群体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各表型性状对活体质量与软体质量的影响,本研究以辽宁丹东、辽宁庄河、河北秦皇岛、山东沙子口、江苏连云港、浙江象山、福建厦门、广东惠州等8个地理群体缢蛏为研究对象,分别测量各群体的壳高、壳长、壳宽、活体质量和软体质量,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计算各表型性状分别对活体质量和软体质量的通径系数、决定系数。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地理群体各性状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决定系数分析表明,不同地理群体缢蛏影响活体质量与软体质量的表型性状有所不同:辽宁丹东、河北秦皇岛和江苏连云港群体直接影响缢蛏活体质量最大的表型性状是壳高,辽宁庄河、山东沙子口和浙江象山群体的是壳宽,福建厦门和广东惠州群体的是壳长;辽宁丹东、辽宁庄河、河北秦皇岛、浙江象山和广东惠州群体直接影响缢蛏软体质量最大的表型性状是壳长,山东沙子口、江苏连云港和福建厦门群体的是壳高。剔除通径系数检验不显著的自变量,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不同地理群体缢蛏表型性状对活体质量与软体质量的最优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回归关系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该研究结果可为缢蛏的实际选育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机抽取北部湾野生墨吉明对虾和斑节对虾各80尾,对其体长、头胸甲长、胸高、胸宽、尾长、额剑上刺数、额剑下刺数和体质量等8个性状进行测量.采用逐步回归法分析体质量与形态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墨吉明对虾5个性状、斑节对虾3个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系数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它们是影响体质量的主要指标.墨吉明对虾的体长、头胸甲长、胸宽、额剑上刺数和额剑下刺数的通径系数达到显著水平,而斑节对虾则为体长、尾长和胸宽.在墨吉明对虾的上述5性状中,胸宽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0.388)最大,其次为体长、头胸甲长、额剑下刺数影响相对较小,而额剑上刺数则为负效应;但在斑节对虾的上述3个性状中,体长(1.020)是影响体质量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胸宽,尾长为负效应.通过分析,建立最优多元回归方程,从而为墨吉明对虾和斑节对虾的选育种提供理想的测度指标.  相似文献   

14.
采用常温养殖和控温养殖两种方法研究了黄缘闭壳龟幼龟的生长规律.实验结果表明:180 d后,常温养殖幼龟体质量平均增长54.27 g,体质量相对增长率为115.89%;控温养殖幼龟体质量平均增长72.88g,体质量相对增长率为157.95%.控温养殖幼龟均体质量是常温养殖的1.34倍,生长速率明显高于常温养殖.常温养殖幼龟5月份生长率缓慢,10月份呈负增长,快速生长期为6—9月份;控温养殖幼龟5月份生长率较快,10月份生长率缓慢,快速生长期为5—9月份,控温养殖使幼龟生长期延长约30 d.两种养殖方式,体质量、背甲长、腹甲长、体厚与日龄均呈正相关,同时体质量与背甲长、腹甲长及体厚也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r0.01(P<0.001),相关性极其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大黄鱼主要内脏指标差异及其与体重的相关性,随机取500尾养殖大黄鱼(雌鱼262尾,雄鱼238尾),分别测定体重、肠长和5个主要m(脏器),计算脏器指数(I)。结果显示:除I(心脏)外,大黄鱼各m(脏器)和I(脏器)在雌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黄鱼部分m(脏器)之间和I(脏器)之间达到显著性相关;除I(性腺)和I(肠长)外,余m(脏器)和I(脏器)均与体重和m(胴体)呈极显著相关(P <0.01);大黄鱼的m(心脏)、m(肝脏)、m(鳔)、m(胃肠)及肠长随鱼体增大而增加。多元回归分析显示m(脏器)与体重有显著相关性,其中m(鳔)与体重的相关性最强。  相似文献   

16.
对金华母猪初生重、60日龄重、4月龄重、6月龄体长、6月龄胸围、6月龄体高、6月龄膘厚和6月龄重8个生长性状的通径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4月龄重、6月龄体长和6月龄胸围对6月龄重有极显著影响。建立最优回归方程为:Y=-39.6286 0.4445x3 0.3753x4 0.3939x5。  相似文献   

17.
为估计全州禾花鲤(Cyprinus carpio var.Quanzhouensis)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采用嵌套交配设计和人工授精法构建了23个全州禾花鲤家系,利用混合线性模型估计全州禾花鲤体质量、体长、体宽、体长/体宽、日增重的遗传力、表型相关、遗传相关及育种值。结果表明:体质量(0.45,P<0.01)、体长(0.42,P<0.01)、体宽(0.36,P<0.01)和日增重(0.39,P<0.05)为高遗传力,体长/体宽(0.12,P>0.05)为低遗传力。体质量、体宽、全长、日增重性状相互之间有较高的表型相关与遗传相关(0.76-0.99),体质量与体长/体宽、日增重与体长/体宽之间表型相关与遗传相关(0.55-0.67)较低。育种值分析显示日增重与体长、日增重与体宽、体长与体宽性状育种值之间极显著相关(P<0.01),采用育种值开展个体选择与表型值选择结果存在明显差异。全州禾花鲤选育应采用多性状综合选育策略,同时改良生长速度、体型和体色性状,从而获得优质高产禾花鲤新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