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分别制备了苯丙氨酸D,L-对映体-β-环糊精-悄素体系的包络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和差热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它们在勹络行为上的差异实验结果: 素存在下,D-构型的苯丙氨酸和L-构型的苯丙氨酸与β-环糊精形成的包络物在X=射线粉末衍射谱以及热稳定性上有关明显的差别,D-苯丙氨酸与β-环糊精琪的包络物比L-苯丙氨酸与β-环精精的络稳定,为进一步将环糊精应用于绝对构型的分析和测定提供依  相似文献   

2.
β—环糊精与甲基橙包络物热分解反应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彩用非恒温热重分析法研究了β-环糊精与甲基橙包络物热分解反应的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β-环糊精与甲其橙包络物热分解反应一级反应。用Ozawa(1)法和Reich法求得热分解反应的活化能分别为143.79kJ/mol和139.26kJ/mol。  相似文献   

3.
主要研究了环糊精与硝基苯酚包络物的电化学性质。用悬汞电极循环伏安法对环糊精与硝基苯酚包络物进行了伏安特性研究;测定了硝基苯酚与环糊精包络物的包络常数、包络比及热力学参数,并由此讨论了温度对包络物稳定性的影响。初步讨论了电化学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4.
DTA测定β—环糊精与苯丙氨酸包络物分解反应活化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差热分析(DTA)在热分解反应动力学参数测定中的应用,并用DTA法测定了β-环糊精与苯丙氨酸包络物的热分解反应活化能。  相似文献   

5.
分别制备了苯丙氨酸D,L-对映体-β-环糊精-尿素体系的包给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和差热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它们在包络行为上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在尿素存在下,D-构型的苯丙氨酸和L构型的苯丙氨酸与β-环糊精形成的包络物在X-射线粉末衍射谱以及热稳定性上有着明显的差别,D-苯丙氨酸与β-环糊精形成的包络物比L-苯丙氨酸与β-环糊精形成的包络物稳定.这为进一步将环糊精应用于绝对构型的分析和测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甲基橙与环糊精包络物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制备了以β-环糊精为主体、甲基橙为客体的晶体包络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差热分析和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等方法确定了包络物的形成。实验结果表明:β-环糊精与甲基橙开成摩尔比为2:1的包络物,甲基橙的两个苯环分别进行两个环糊精分子的疏水性空腔内,甲基橙-N=N-与环糊精的外沿的羟基形成氢键缔合,包络物的形成使甲基橙的相变行为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7.
提出用荧光光谱法测定环糊精包络物离解常数的新方法。对于1:1型包络物,若客体与包络物均有荧光且波长相同或者客体无荧光或很弱,包络物有荧光,则可用公式(I-I_0)/(I_∞-I)=(I/K_d)[CD]测定离解常数K_d 用提出的方法测定了对羟基苯甲酸和蒽与β-环糊精在水溶液中包络物的离解常数,与文献报道值一致。  相似文献   

8.
β—环糊精与苯丙氨酸包络物热分解反应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非等温热重法研究了β-环糊精与苯丙氨酸包络物的热分解反应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β-环精精与苯丙氨酸包络物热分解过程反应级数大于1.用Ozawa法和Reich法求得的热分解反应的活化能分别为174.01kJ/mol和174.68kJ/mol。  相似文献   

9.
通过实验研究了β-环糊精与维生素D_2的包络反应,着重分析了β-CD-VD_2包络物的热稳定性和光稳定性,并对其结构和水溶性进行了探讨。对包络反应的均相反应可行性也进行了研究。实验研究表明,VD_2与β-CD形成包络物后,热稳定性和光稳定性都有了很大改善,从而为维生素D_2更广泛的应用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环糊精在有机化学反应中的部分应用。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联苯/环糊精(BP/CD)包合物的联苯释放过程。通过比较联苯和BP/CD的热重曲线,发现BP/CD对联苯的稳定作用,对BP/CD及BP/CD填充聚乙烯膜的联苯释放过程进行比较,发现在较薄的填充薄膜中,BP的释放过程是以BP从CD中的解离为控制步骤。此外,还推导了BP/CD的释放反应动力学方程,并计算了活化能。  相似文献   

12.
双氯芬酸钠-β-环糊精包合物的组成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国茹 《河南科学》2001,19(3):243-245
用共沉淀法制备了双氯芬酸钠 β 环糊精包合物 ;经摩尔率比法测定 ,含量分析及物理常数测定确证 ,该包合物有 1∶1和 2∶1两种组成 ;溶解度测定结果表明 ,两种类型的包合物的溶解度比原药有所提高 ;胃刺激性试验表明 ,两种组成的包合物的刺激性都明显减小 ,2∶1型的刺激性最小。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β-环糊精包裹紫杉醇形成的超分子包合物。用密度泛函(DFT)PBE方法对超分子包合物进行结构优化得到稳定几何结构,分析结构表明β-环糊精与紫杉醇通过O—H…O、C—H…O和C-Ч…π氢键的相互作用,形成稳定的包合物。稳定包合物的结合能为-30.93keal/mol。  相似文献   

14.
维生素药物-环糊精包合物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章综述了维生素类药物-环糊精包合物的研究进展,及其在食品,化妆品和其它方面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5.
探索环糊精改进叶绿酸铁性质的可行性.紫外法测定环糊精与叶绿酸铁的包合常数;研磨法制备包合物;测定包合物溶解速度和增溶度,测定溶液降解半衰期和固体样品热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系列环糊精中,叶绿酸铁与β-环糊精具有最大包合常数(Ka=2869.8 L/mol),β-环糊精包合物可加快叶绿酸铁的溶出度,提高溶解度,增强溶液及固体样品的光热稳定性.β-环糊精包合叶绿酸铁具有较好的技术效果.  相似文献   

16.
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滴定法,分别测定了主体分子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DMβCD和TMβCD)与客体分子长春胺药物在pH 3.0和pH 10.5的缓冲溶液中形成配位包合物时的稳定常数(Ks),通过X线粉末衍射和差热分析对其包合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长春胺与环糊精(β-CD,DMβCD和TMβCD)形成包合时,β-CD的稳定常数(Ks)相对较高.主客体形成包合物能显著地提高长春胺的水溶性.  相似文献   

17.
用等温热重法和非等温热重法研究了β-环糊精与水包合物的脱水过程,结果表明:包合物中的11个水分子是在同一个阶段脱去的,脱水过程受三维相边界反应机理控制.其表观活化能E=59.25kJ·mol-1,频率因子A=8.685×106min-1,动力学补偿方程式为logA=0.4732E-18.8664.  相似文献   

18.
The cyclodextrin (CD) derivatives with ethilenic bonds mono-(2-O-tosyl)-6-acryloyl-β-cyclodextrin (β-CD-2-OTs-6-A) and 6-acryloyl-β-cyclodextrin (β-CD-6-A) were respectively synthesized.β-CD-2-OTs-6-A was prepared by the reaction propylene chloride with β-CD-2-OTs.β-CD-6-A was synthesized by the reaction propylene chloride with β-CD.The most suitable pH value for β-CD-6-A grafted onto silk fabric was proved to be 5.The optimal condition for grafting β-CD-2-OTs-6-A onto silk was proved:monomer concentration of 20% on weight of fabric ( o.w.f),potassium persulfate of 1.85% o.w.f,liquor ratio of 1:50,pH=5,and treated 30 min at80 C.Compared with β-CD-6-A,the grafting reaction has a higher graft yield while β-CD-2-OTs-6-A acts as the monomer.  相似文献   

19.
N-甲基-3-溴咔唑与β-环糊精包结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荧光光谱法,通过考察N-甲基-3-溴咔唑在水、乙醇、β-环糊精、甲基-β-环糊精、羟丙基-β-环糊精、γ-环糊精等溶液中的荧光光谱及荧光强度的变化,认为N-甲基-3-溴咔唑与β-环糊精可能的包结方式为轴向包结,而且光谱特性与微环境极性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在pH值为7.2和2.0的两种缓冲溶液中,分别用荧光光谱滴定技术测定了母体环糊精(1)、多胺修饰环糊精(2、3、4)及其相应的铜配合物(5、6、7)在25℃时与RhB形成超分子配合物的稳定常数。结果表明,在pH=2.0时修饰环糊精(2—7)对:RhB的识别能力时明显地低于pH—7.2时的识别能力。从静电相互作用、疏水作用、氢键等方面讨论了主体化合物对RhB的分子识别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