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科技史杂志》2003,24(1):91-94
太极未判,天地人三才函于其中,谓之混沌,言天地人浑然而未分也。太极既判,轻清者为天,重浊者为地,兼清带浊者为人。轻清者气也,重浊者形也,形气合者人也。故凡气之发见于天者,皆太极中自然之理。运而为日月,分而为五星,列而为二十八舍,会而为斗  相似文献   

2.
喘证是以呼吸急促,或喘鸣有声,严重时张口抬肩,难以平卧为特征的一种疾患。常为某些疾病的主要症状。《金匮要略》又名,“上气”并为“咳而上气喉中有鸣声”的记载。说明喘促之甚,或因痰阻者,常可哮鸣有声。我们用经验方治疗支气管哮喘,收到了较为明显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图从两个方面诠解《中庸》首章的“中”“和”之论,一、根据《说文解字》段玉裁注及郭店简书《性自命出》等文的相关材料,可以将《中庸》“中”“和”之说解读为一种性情境界论。二、把《荀子》、《乐记》之“乐和同,礼别异”和“致礼以治躬”、“致乐以治心”的思想,同《中庸》“(情)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的主张进行贯释发明,又可以看到,《中庸》作者在前贤以“和(龢)”为美思想的影响下,在性情论中灌注了调谐情感以相融的理念。  相似文献   

4.
中国最早的辞书《尔雅》的《释地》中说:“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这里四海指的是四边荒远地区,不是指海洋。夷、狄、戎、蛮是指有别于中原华夏民族的少数民族,而加在前面的九、八、七、六则是泛指少数民族部族众多。“海”的本义是指天池,引申义指数量多。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认为,凡地大物博者,皆得谓之海。清代胡渭《禹贡锥指》卷十八中说得明白:“古书所称四海,皆以地言,不以水言。《尔雅》四海系《释地》,不系《释水》,《禹贡》九州之外即是四海,不以海水之远近为限。”这说明九州之外就是四海。  相似文献   

5.
学报是反映科学研究成果的学术理论期刊的总称。学报,就字义来说,“学”是学术的意思。《辞海》曰:“近世凡研究一种事物,自成系统,具有条贯者,皆谓之学”。“报”为论述之意。《汉书·胡建传》载:“报,论也”。顾名思义,学报是以研究和交流学术理论问题为宗旨的定期出版的刊物。从学报的产生来看,我国最早的一批大学学报,其创刊宗旨都是为了“谋学术之发展”。蔡元培先生之所以要创办《北京大学月刊》,是因为在此之前的校刊《北京大学日刊》“篇幅无多,且半为本校通告所占,不能载长篇学说”,为了能“载长篇学说”,  相似文献   

6.
“床(牀)”,历来字书、词书和古注的解释大致有四:一为坐卧之具。如《说文》:“安身之几坐也。”《释名·释床帐》:“人所坐卧曰床,床,装也,所以自装载也。”《广雅·释器》:“栖谓之床。”《广韵》:“箦也。”(箦亦床也)二为井干或井栏。一般皆引古乐府《淮南王篇》“后园凿井银作床”为证,诗词中多作“银床”或“玉床”。三为“凡安置器物者,多名曰床。如笔床、琴床、茶床、印床。”(见《中华大字典》)四为“凡荐居物下者,多谓之床,如乘齿牙之骨曰牙床,产朱砂之白石曰牙床。”(同上书)此义新版《辞源》改训为“底部”,增补“河床”、“矿床”二例。  相似文献   

7.
文化是环境的产物,特定的地理人文环境必会产生特定的地域性文化。然则,影响某一地域文化特征的要素何在?就其大要,不外两种:一是自然环境,一是社会环境。谚云:“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等等,即是侧重强调自然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而《汉书·地理志》又云:“人有刚柔缓急,音声不同,系水土之风气,故谓之风;好恶取舍,动静亡常,随君上之情欲,故谓之俗。”则在强调自然环境(即“水土风气”)之影响同时,指出了社会环境(即“君上情欲”)对一方风习的影响。由是而言,汉代张衡《西京赋》所言:“夫人在阳(指春夏)时则舒,在阴(指秋冬)时则惨,此牵乎天者也;处沃土则逸,处瘠土则劳,此系地者也。惨者少于欢,劳则褊(狭也)于惠,能违之者寡矣。”南朝刘勰《文心雕龙·时序》说:“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于时序(指朝代更迭),原始以要终,虽百世可知也。”又不能不是我们当今治地域文化者的至理名言。当代大画家黄宾虹先生在《九十杂述》中说:“古今沿革,有时代性。山川浑厚,有民族性。”即道出其个中三昧。明乎此,我们始可言“三峡文化”矣!本文以下所述,亦奉此为圭臬,愿识者志之。  相似文献   

8.
先秦时期,在强调“言志”说的同时,也开始涉及到性情的问题,如庄子说:“性情不离,安用礼乐!”(《庄子·马蹄》荀子说:“性之好、恶、喜、怒、哀、乐谓之情”。在荀子看来,性情是一种自然本能,所谓“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情者,性之质也”。(《荀子·正名》他还多次论述到,美的要求是出自人的性情的一种本能欲望:“若夫目好色,耳好听,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是皆生于人之情性者也,感而自然,不待事而后生之者也”。(《性恶》  相似文献   

9.
吾国学者凡语及经书,却觉其有“神圣不可侵犯”之势九故中国所谓经者,其名词实为近时欧美各国所未有也然因何而谓之曰经?自古至今,尚无人能为切实之解释。近时学者章炳麟先生精於训诂当谓“经即是一根线;所谓经书,只是一种线装书。”余昔兰其说而甚以为不然也。夫以著作称经,在周末已见於管子墨子庄子荀子等书,知其由来久矣(详见下节)。令人所谓经书者,大抵皆为周代人士所纂述之书籍,而周代人士所谓书籍者,又大抵皆用竹简为著录之材料。晋书束哲传称汲邵魏王家发现竹简穆天子传,齐书文惠太子传稍襄阳楚王冢发现竹简效工记此其朋证也。周秦之…  相似文献   

10.
“鼻回粪水”是马骡多种消化道疾病的一种危险症状。在我国兽医古籍《元亨疗马集》中多处提及,如:《论马起卧观形状分别脏腑者何也》中有:“起卧者,腹中痛也,有三十六般,各有形证定之……,鼻回粪水,回头右顾者,胃气痛也”;《三十六起卧图歌、第二十三大肚伤病源歌》,有:“马患需看大肚伤,卧时不起汗淋浪,喘粗鼻咋兼肉颤,鼻内时流粪水浆,哽气之时胃必损,便有灵方病也亡”;《七十二症形图论歌治法·马患草噎第四十七》中有:“草噎者,咽膈噎塞也,……。伸头缩颈,鼻口回涎,喘粗气促,空嗽连声”。《马患肠断第六十五》中有:肠断者,弩伤肠胃也……。令兽浑身肉颤,汗出如浆,鼻回粪  相似文献   

11.
古今注《论语》者,不止千数,皆各有所本,各有所凭,代有所因,世有新说。不外因循以求正统,损益以显己功二意。故孟子受业于子思,《论语》汉分为“三论”;汉儒称阴阳五行,程、朱言性理道气。与时推移,顺世沿革。不变者存其初始,可亲;变者用其恒常,可敬。千年浮沉,今《论语》及其它传统正典似又有获宠之势,注译者如雨后春笋纷纷杂出,书肆则间有新作可阅。此于深爱《论语》及儒学者,固不失为一件快慰之事,即于欲稍进而探孔学“宫室之美”者,  相似文献   

12.
王晓夏 《世界博览》2010,(21):29-33
“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晋人郭璞在其所著的《葬书》中,第一次定义了风水。  相似文献   

13.
学术团体或高等学校定期出版的学术性刊物,在我国一般称之“学报”。学,“近世凡研究一种事物,能立为条贯者自成统系,皆谓之”;“报,论也”  相似文献   

14.
湴河《唐六典》述五行,有禄命、驿马、湴河之目。人多不晓湴河之义。予在鄜延,见安南行营诸将阅兵马籍,有称“过范河损失”,问其何谓“范河”,乃越人谓淖沙为“范河”,北人谓之“活沙”。予尝过无定河,度活沙,人马履之,百步之外皆动,澒澒然如人行幕上。其下足处虽甚坚,若遇其一陷,则人马駞车,应时皆没,至有数百人平陷无孑遗者。  相似文献   

15.
36.义务教育初中课本第二册晋干宝《宋定伯捉鬼》:“行欲至宛市,定伯便担鬼著肩上。”欲,课本无注。 按:本句中“欲”与上文“嗒曰:‘欲至宛市’”中“欲”不同。“答曰”之“欲”为能愿动词,本句之“欲”为时间副词,“将要”的意思。清刘淇《助字辨略》卷五:“欲,将也。凡云欲者,皆愿之而未得,故又得为将也。”这就把能愿动  相似文献   

16.
说《豳风》     
朱子《诗集传》云:“周公旦以冢宰摄政,乃述后稷公刘之化,作诗一篇(指《七月》)以诫成王,谓之《豳风》。而后人又取周公所作及凡为周公所作之诗以附焉。”  相似文献   

17.
胆矾炼铜信州铅山县有苦采,流以为涧,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烹胆矾则成铜;熬胆矾铁釜,久之化为铜。水能为铜,物之变化,固不可测。按黄帝素问有:“天五行,地五行,土之气在天为湿,土能生金石,湿也能生金石”,此其验也。又石穴中水,所滴皆为钟乳、殷孽。春秋分时,汲井泉则结石花。大卤之下,则生阴精石。皆湿之所化也。如木之气在天为风,木能生火,风亦能生火,盖五行之性也。  相似文献   

18.
《诗经·大、小雅》总的来说,它是一部反映周王朝兴衰的历史。 “正《大雅》”是指《大雅》《文王之什》和《生民之什》中从《生民》至《卷阿》八篇,共为十八篇。它应属周王朝盛隆时期的产物。关于《大雅》这十八篇的创作年代,各家说法不同:东汉郑玄认为《文王之什》是文王、武王时代的诗,《生民之什》从《生民》至《卷阿》八篇为周公、成王之世诗。朱熹认为:“正《大雅》……多周公制作时所定也。”“今按《文王》首句即云‘文王在上’,则非文王之诗矣。《大明》、《有声》并言文武者非一,安得为文武时所作乎?盖正雅皆成王、周公以后之诗,但此什(指《文王之什》)皆为追述文武之德。……”总之他们均认为“正大雅”是西周初年之诗。  相似文献   

19.
共振(共鸣) 古法,钟磐(磬)每簴十六,乃十六律也。然一簴又自应一律,有黄钟之簴,有大吕之簴,其他乐皆然,且以琴言之,虽皆清实,其间有声重者,有声轻者。材中自有五音,故古人名琴,或谓之清微,或谓之清角。不独五音也,又应诸调。予友人家有一琵琶,置之虚室,以管色奏双调,  相似文献   

20.
徐振辉 《镇江高专学报》1999,12(2):23-26,43
清代文论家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指出:“凡论书气,以士气为上。若妇气、兵气、村气、市气、匠气、腐气、伧气、俳气、江湖气、门客气、酒肉气、蔬笋气,皆士之弃也。”书法的“气”,就是书者在作品中蕴含的韵味和个性特质。观赏者通过对特定笔画、结体、章法等的直观的理解,产生丰富的艺术想象,从而领悟个人、群体以至整个时代的审美追求、艺术情趣和时代风气。刘熙载的《艺概·书概》对书法有系统而精深的研究。他的书论富于辩证,善于概括,尤其是“书如其人”的观点更成为不刊之论。“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