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潍坊学院学报》2015,(1):18-20
潍坊民间艺术种类繁多,内涵丰富,其创生和发展受历代社会生活及古今多种文化形态、生活习俗的影响,纵向传袭的古代文化基因使潍坊民间艺术具有坚实的根基和丰厚的文化内涵,横向的交流为其兼容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滋养,吸收融合,实践创新,实现了潍坊民间艺术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潍坊三百年来的文化发展中,在治学为政等各个领域,涌现出众多历史文化名人。他们的人格与风格带有明显的潍坊地方文化特征,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又是齐文化与鲁文化、北方文化与南方文化、儒家文化与道家文化等文化传统多元互补、综合融会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方式保护是以有效传承技艺为前提,以保持民间艺术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为核心,对传统手工艺等民间艺术进行保护和发展,使其回归当代生活。本文以潍坊布玩具生产性方式保护为例,分析潍坊布玩具在生产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促进生产性方式保护的建议,初步构建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4.
打造江西的文化品牌必须重视江西历史文化名人的创意开发,其创意化可以遵循如此路径:其一,就江西区域历史文化名人的影响力做出调查.其二,对相关历史文化名人在文学、绘画、雕塑、音乐、影视、动漫等各门艺术作出搜集整理与创作.其三,精心选择重点打造江西区域文化的名片,有选择地规划建设历史文化名人主题公园.其四,重视新兴媒介的传播宣传作用.  相似文献   

5.
《潍坊学院学报》2020,(3):15-18
作为中华文化和齐鲁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北海(潍坊)文化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鲜明地域特色的民族文化,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和张力,滋润和养育了众多文化名人和巨匠,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本文着重分析了莫言作品中的北海(潍坊)文化因素及这些因素在英译中的体现,探讨了相关译介问题,并就中国文学和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路径和方法提出相应的见解和想法。  相似文献   

6.
作为文化古国,中国拥有人数众多的历史文化名人。近年来,随着文化产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地方政府为了加速本地经济与文化的发展,纷纷打出了历史文化名人这张牌,历史名人文化产业正日益成为城市营销中的新宠,历史文化名人资源的争夺现象也屡见报道,因此,探讨历史名人文化产业的发展非常有必要。  相似文献   

7.
《潍坊学院学报》2016,(3):86-90
<正>(一)2014年11月5日,我应邀参加了由民间组织潍坊中国国学会主办的陈炳熙教授诞辰80周年座谈会,认真听取了文化界各位朋友有备而来的发言,我也忍不住做了即席发言,就我所了解的陈炳熙先生谈了自己的看法。大家一致认为,陈炳熙先生是新中国成立后对潍坊文化做出突出贡献的第一人,不愧为潍坊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亦可称之为潍坊的文化大家。他不论在教书育人方面,或者在文学创作(小说、诗歌、散文)方面,在文学研究方面,再如在书  相似文献   

8.
焦作的名山秀水孕育了众多的历史文化名人,且名人的物质载体丰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历史名人资源,但是目前对于历史名人资源的开发成效并不显著。焦作历史名人资源的旅游开发对策主要有:做好名人物质载体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吸引外资和民间资本投资文化名人的旅游硬件建设;历史文化名人研究与城市人文精神结合,培育焦作城市的名人文化;充分发挥名人效应,铸造怀川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9.
潍坊地区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矿脉丰富而深厚。继承并发展潍坊文化,阐微彰幽,对潍坊文史工作者来说,既是神圣的责任,也有地近易核之便。  相似文献   

10.
旅游业中的历史文化名人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历史文化名人属于人文旅游资源,是吸引人们产生旅游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历史文化名人在旅游业的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经济效应.但是,人文旅游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和脆弱性,因此在开发、经营历史文化名人景点时应注重对这些景点的保护,在开发中要讲究"道",在经营中要把握"度",才能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总结,分析了目前历史文化名人旅游资源开发研究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国内历史文化名人旅游资源开发研究的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鸳飞蝶舞龙腾跃——历史悠久的潍坊风筝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军 《科技信息》2009,(34):136-137
潍坊风筝历史久远,经历了繁荣、低潮、腾飞的过程,成为今天最负盛名的风筝。潍坊国际风筝会在潍坊的召开促进了潍坊的发展,潍坊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风筝博物馆——潍坊风筝博物馆。潍坊风筝艺术品种繁多,形成了不同的体系和流派,成为潍坊的特色工艺品。  相似文献   

13.
中国历史上的明朝与朝鲜一直保持着亲密关系,朝鲜王朝的来华使节出使频繁,他们往往有很高的汉学修养,用诗歌记录了自己出使中国的见闻。朝鲜使节入京的朝贡路线相对固定,山东是朝鲜使节登录华夏土地的第一个省份,其中途经今属潍坊境内的明代府县诸城县、高密县、昌邑县、潍县、昌乐县、青州府等。朝鲜使节用异域诗人的眼光描绘了潍坊在明代时期的风景名胜、历史遗迹、人文风化,为我们了解潍坊区域文化,发掘潍坊区域人文景观、文化内涵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当代民间艺术的生态环境巨变,不具备商品属性或商业价值低的民间艺术品类传承困难、多处濒危或失传状态,经济属性强、商业价值高的民间艺术,虽经历史流变,依然具有较强的生命力。文章试从民间艺术经济功能的发展演变及对当代社会经济影响入手,研究分析民间艺术经济价值与自身生存发展的内在和外在关系。  相似文献   

15.
论江西唐宋文化名人群体崛起的社会条件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宋时期,江西文化名人迭出,灿若群星。究其原因,在于当时江西特有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民俗习性。江西文化名人群体的产生和壮大,对江西社会的进步和唐、宋文化的繁荣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对营造江西新时期人才成长的氛围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6.
潍坊是一个蔬菜业发展历史悠久的地区,现在已成为中国江北最大的蔬菜生产和销售基地,发展前景广阔。本文通过对潍坊的种植历史、地理位置、气候、地形、土壤、城市和人口的变化、交通运输、科学技术水平、政府的决策水平以及加入WTO后经济环境的变化等自然和人文地理因素的分析,提出悠久的种植历史和种植传统是潍坊蔬菜业发展的基础,优越的自然条件是潍坊蔬菜业发展的前提,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经济环境,以及科学技术的应用和新的国际、国内形势是推动潍坊蔬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高萍 《潍坊学院学报》2016,(4):77-79,89
潍坊作为历史名城文化悠久淳厚,民俗纯朴率真,民俗文化是潍坊民俗、民风、民情的生动写照,也是体现潍坊综合实力的一扇窗口。时值国际化与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潍坊民俗文化如何通过发挥自身优势、协同其他资源走向国际大舞台对于提升城市形象、人文综合素质以及全面提升潍坊在山东乃至中国的整体地位影响深远。本文从民俗特征与其功能之间的互动理论分析入手,在考查潍坊民俗文化现状的基础之上,通过例证法肯定了民俗文化的现有成绩。重点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民"与"俗"两要素的剖析归纳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可行性策略,以期对潍坊民俗文化的国际化发展提供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8.
屈原和毛泽东,一个将"哀民生之多艰"的情怀铸进诗篇,一个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谱写在世界的东方。屈原在长沙赋《怀沙》,投身汨罗江,这里是他人生的归宿;毛泽东在长沙"指点江山"、"挥斥方遒",走向世界,这里是他革命人生的起点。以屈原、毛泽东两位具有世界影响的古今文化名人为代表,结合与长沙有关的其他历史文化名人,打造"世界文化名人之都"品牌,才是长沙将来成为国际大都市的文化标志。  相似文献   

19.
《潍坊学院学报》2014,(1):116-117
<正>潍坊文化在历史上是齐文化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齐文化的开放性等特点在潍坊文化中得以充分体现。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的结合是区域文化研究的一种探索和趋势。由任怀国教授所著而最近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潍坊历史文化遗存概览》便是挖掘区域文化资源,传承潍坊文化精神方面的力作之一。  相似文献   

20.
<正>潍坊濒海依山,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古以来,这里就是人才荟萃之地,名人辈出之区,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近年来,潍坊的经济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为了建设先进文化、打造文化品牌,全面助推潍坊良好社会环境的营造和进一步完善,亟须摸清潍坊的文化家底。而地方文人著述作为文化的文字表现形式,既是一方文化的高端凝结,也是一方文化最重要的标志,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当地文化发展的脉络。自汉唐迄清末,潍坊的文人学者,以文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