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公司章程以公司生活中的"宪法"而著称,而新《公司法》开启了中国公司自治的时代,它通过从强制性规范到任意性规范的转变,来鼓励公司自治。就新《公司法》的公司自治及其表现。意义作了深入地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公司应当具有对外提供担保的权利,立法对此没有禁止的必要。通过公司法和公司章程规制公司内部决议,可以限制公司为他人提供担保。《公司法》第16条规定由公司章程确定对外担保的决议机关,但公司章程或内部决议不能违反公司法的强制性规定。公司对外担保决议违反公司法和公司章程会产生担保无效或可撤销的法律效果。  相似文献   

3.
公司具有担保能力,但要受到<公司法>第60条第3款和公司章程的限制.<公司法>第60条第3款限制的主体既包括董事、经理个人也包括公司法人.董事、经理违反限制做出担保行为并不必然导致担保合同无效.担保合同无效,公司要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4.
公司解散制度是调整公司退出市场的一项重要制度。自愿解散与司法解散是公司解散的两类重要原因。自愿解散是公司自治的必然需求,而司法解散则是司法干预的结果。多类原因并存的客观性,必将导致公司自治与司法干预的冲突,深入剖析公司解散原因是协调二者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5.
公司章程自治与公司法强制性规范的界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10月1日颁布的《公司法》大幅增加了任意性规范的内容,更加注重公司自治原则的体现,从而尊重和保障股东的权利。其任意性规则主要体现在公司章程中,而公司章程的制定和修改,有时会与《公司法》的强制性规范有所冲突。为了更好的处理此种冲突,应明确公司法的强制性规范和公司章程自治的边界。  相似文献   

6.
担保对于上市公司及其股东以及社会而言是一个有利有弊的问题,本文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对上市公司的担保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担保的演变阶段和公司治理机制对担保问题的影响,从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治理机制两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吴健 《海峡科学》2006,(2):25-26
为其股东债务进行担保的立法思路,一定的合理性两个方面进行考察研究,从实践角度阐述个人在此法律问题上的认识和理解,并提出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8.
《公司法》中法定公益金制度是特定社会背景下的产物。从理论上说,法定公益金制度与投资权益和公司利益都相互冲突,在实践上也几乎形同虚设。因此,在《公司法》修改过程中,我们必须重新考量法定公益金制度存在的价值。在《公司法》修改过程中,应平衡公司自治与国家干预的关系,共同促进公司发展与社会福利的双赢。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动产让与担保与动产抵押的理论、立法例及实施效果比较分析,认为动产让与担保与动产抵押在功能、设定、公示方法及效力以及担保权的实现方式等方面是雷同的,两者同时规定在民法草案中并不合理。笔者主张在民法草案中既不规定动产让与担保,也不规定动产抵押;在民法典之外,也不必移植动产让与担保,而是以民事特别法的形式规定动产抵押,制定动产抵押法,或者将动产抵押继续保留在《担保法》中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0.
刘小宝 《科技信息》2009,(32):I0055-I0055
我国新公司法认可了公司具有担保能力,规范了公司为他人提供担保的程序,赋予公司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对外担保的权利。体现公司法在公司治理中以公司自治为主导的立法理念。而这种高度自治权的使用,特别是公司对外担保权能的确认和保护,引发的问题是:如何保证担保行为的合理性和公正性,并且不被大股东滥用而损害公司利益。本文通过对公示制度进行探讨和研究,希望在公司治理中健全和完善公司公示制度,对公司的担保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最终保护中小股东和公司整体利益。  相似文献   

11.
公司章程对公司法规定的排除适用,具体包括无关股权的制度设计、初始章程制定与股权问题、后续章程修正与股权问题等三种类型。在具体实务操作中,要注意恪守公司章程、不与法律产生冲突、不对抗善意第三人、尊重股东平等地位、合理创新而杜绝滥用等重要原则,以扬其长而补其短。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的安全"问题成为跨国性"非传统安全研究"的关注焦点."人的安全"概念试图整合国际体系层面的"人类安全"、国家体系层面的"国民安全"、次国家层面的"团体安全"和个体层面的"公民安全",将"人的安全"和普通人日常生活的安全视为国家安全的根本目的."人的安全"研究鼓励各国重视人权教育、建立良政和民主体制,并提醒关注那些严重影响我们每个人安全的个人生活方式、群体关系模式和国家间关系模式.  相似文献   

13.
竞争法中一般条款的存在具有弥补法律“不完备”、衡平社会利益等功能,但司法实践中一般条款的司法适用及其法的价值的实现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消除这些不确定因素,寻找其在司法实现上的途径,必须解决司法中对法官的赋权与对法官自由裁量权限制的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14.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一般条款规定了诚实信用原则,通常作为兜底条款起补充作用,对于王跃文案,该法有两项可供选择的具体规定,而法院的判决适用了一般条款,属于法律适用错误.适用一般条款应遵循如下步骤:首先,应对法律规定的各类不正当竞争行为逐一审查,在确定本案不属于任何法律规定的具体不正当竞争行为时,才能适用一般条款:其次,在适用一般条款时,应比照具体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规范目的和类似行为进行认定,积极运用个别类推和整体类推等方法填补法律漏洞.  相似文献   

15.
谭浩 《山西科技》2011,(5):23-24,27
公司法的修改展现了我国公司法立法的巨大进步,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理念上的进步。从新中国历史上公司的发展开始,探寻我国公司法理念的演进,以我国现代公司治理理念为例,论述我国新公司法立法理念的突破和创新。最后从理念所起的方向和发展作用方面,阐明理念对于公司法修改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企业在国际潮流的推动和国内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背景下正成为科研主体,这与新<公司法>鼓励公司成为市场活动的主要力量相契合.企业社会责任正初步法律化,新<公司法>对此只做了导向性规定,企业科研活动应遵从社会责任导向.企业科研社会责任的有效承担需要法律规制,但更需要形成多方合力作用,以责任和谐和利益联结的制度安排发挥合力,最终促成企业自觉行动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7.
法院调解程序中的担保与民法中的担保之基本原理是相同的,在适用时需要参照民法的有关规定。但二者在发生的场合、担保方式、表现形式、所担保的债权之性质、担保人的地位、担保行为的性质以及效力等方面,又存在诸多区别。  相似文献   

18.
本文突破传统公司法理论,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理论基础,对公司股东与债权人在公司中相互关系及法律地住重新界定.要求公司管理层对比股东范围更广的公司的利益相关者——公司债权人负责,围绕公司债权人的法律保护展开论述。并结合实际.分析我国公司债权人保护的立法现状,就如何完善对债权人保护的公司立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传统学说中经济法与社会法均以"社会本位"为基础,但未对其各自视野中的"社会利益"加以区分.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应以"法本位"这一法的核心概念为逻辑起点,对一般意义的"社会利益"以及经济法与社会法各自视野下的"社会利益"做出内涵区分,以明确二者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20.
就《治安管理处罚法》与《刑法》在部分行为认定方面存在的竞合问题,分析了实践中由于缺乏明确的区分标准,致使案件在行为界限的把握上比较困难,存在一方面将本应治安处罚的案件移送检察机关审查,另一方面又以罚代刑的现象。认为在处理《治安管理处罚法》与《刑法》的竞合问题时,检察机关应当发挥重要作用,准确把握行为性质,履行检察职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