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频发的自然灾害对日趋完善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造成很大影响。以2013年"4·20芦山地震"为例,介绍了灾前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分析了灾后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受损情况和灾后体系重建发展对信息的需求,指出灾后重建农村信息服务体系需要相关政策法规的支持以及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公益团体与灾区群众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
地震破坏了灾区的资源环境、地质构造,对区域人居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改善和创造适宜人类居住的环境这一整体宏观战略出发,将玉树灾后重建规划与人居环境建设有机联系起来,从人居环境建设的自然、人类、社会、居住和支撑等系统角度探讨玉树重建思路.玉树灾后重建,必须尊重灾区自然地理条件、地质条件、生态环境保护、现有人口经济发展状况、社会文化环境等,充分考虑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借鉴国内外灾后重建经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重建中强调人与自然、文化的和谐统一,重建一个更加安全、和谐、有特色的新玉树.  相似文献   

3.
付忠诚 《甘孜科技》2005,26(1):13-15
九龙县因特殊的地质地貌和气候条件,十年九灾,灾害隐患严重,安全隐患突出,灾后重建量大面广,已成为当前困扰经济发展的主要的社会问题,本文剖析九龙县灾后重建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灾后重建的对策措施,希对抓好灾后重建工作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公共规划应有“敬畏”之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三界 《世界博览》2010,(17):14-14
敬畏自然,然后再从整体和长久的角度来顺从自然、利用自然,重大公共决策才不至于草率。舟曲泥石流灾害刚过,就有消息称,当地政府已将灾后重建提上了日程——"政府要着手在原址重建舟曲县城"。不过,事后不久甘南州委宣传部又出面澄清说,"政府并未宣布启动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后重建工作。"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分析国内外灾后重建的事例,以灾后重建中规划进程体系为研究重点,总结了影响重建规划进程的5个主要因素,以及重建规划进程的3个主要阶段和各阶段的规划重点,探讨了灾后重建规化进程的发展体系,并且结合我国汶川地震的实际情况,分析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6.
蒋江明 《甘肃科技》2011,(14):127-128
省道313线两河口至黑水沟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程是汶川5.12地震灾后公路重建的一部分,是国道212线通往地震灾区舟曲县的唯一通道。就此介绍了灾后重建舟曲南峪大桥的施工方案,对公路灾后重建项目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陈敏 《科技资讯》2009,(5):238-238,240
本文立足于绵竹的历史发展脉络。对影响和贯穿绵竹文脉发展的自然脉络和社会人文脉络进行了分析,并论述了绵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如何保护和延续绵竹的历史文脉和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对灾后重建公益性投资项目进行一般描述的基础上,首先建立公益性项目综合评估的指标体系,确定了体系层次结构,继而提出了基于AHP—Fuzzy方法上的灾后重建恢复期公益性投资项目评估模型。文末,通过实证分析说明了该模型在实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刘永继  汪乾友 《科技信息》2010,(36):I0030-I0030,I0032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过后,尽快恢复生活,是当前的首要任务,而灾后的生活重建是完成灾后重建工作的基础。汶川地震至今,在全国同胞的帮助下,灾后生活重建工作取得巨大成果,灾区民众生活已经全面恢复。然而,灾难带给人们的困扰并未彻底消逝。在灾后重建工作中,农家书屋的出现,对于灾后民众而言,既能满足物质上的需求,又能满足精神上的需要。灾后农家书屋的基本功能是解决灾区民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灾区农家书屋不仅具有其基本功能,还具有安抚灾区民众去除灾后阴影温暖人们的心灵的特殊功能。  相似文献   

10.
灾后重建时须解读地质、地震、气象等灾情,也要考量自然巨灾史料。灾后重建规划须与相关灾区主体功能区规划、现代相关灾区经济结构、相关灾区自我发展潜力等相结合。须对受灾地区进行综合安全分类,认真开展地质结构及地震危险性、居民聚居地及重新恢复耕地可能性、危害性地质化学环境变化及潜在危险性、水源安全性改变的区域性、  相似文献   

11.
要闻点击     
科技部发布《南方地区雨雪冰冻灾后重建实用技术手册》国家科学技术部近日发布了《南方地区雨雪冰冻灾后重建实用技术手册》,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抗灾救灾与灾后重建中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2.
舟曲县山大沟深,地质灾害频发,本文作者参与和主持了舟曲"8.8"灾后重建的多项规划,深刻体会到城市安全和城市防灾设施在规划中的重要性,该规划是在灾后重建后编制的总体规划,也是在灾后重建实施完成的成果上展望全县未来的发展规划,如何在坚守"安全"是舟曲县未来发展的基础和基本原则,也是以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3.
根据北川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方案,针对北川县抗震能力现状,考虑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本文以青岛市对口援建的北川县陈家坝乡卫生院的抗震设计为例,通过灾后重建小城镇建设特点和现状的分析,提供既满足现阶段抗震防灾需要又切实可行的灾后恢复重建抗震设防目标。  相似文献   

14.
曹利民  倪晓玲 《科技资讯》2014,12(22):132-132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造成江油全市187座水库普遍出现险情和受损.在水库灾后重建建设管理过程中,江油市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本文结合江油市水库灾后重建建设管理实际,提出了多任务水库灾后重建建设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肖进 《科技资讯》2011,(30):61-61
汶川地震后,有一部分民族村落,地理位置差,经济发展落后,居住环境恶劣,灾后重建困难重重?本文以茂县太平乡杨柳村灾后重建为实例,采取分析、归纳、总结等方式,研究、探索民族异地重建的成功模式,为其它巨灾民族村落重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焦成德 《科技资讯》2012,(13):245+247-245,247
本文首先分析了水力灾后重建工作的现状,剖析和明确了水利灾后重建工作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都江堰市是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所在地,是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汶川特大地震,造成都江堰市全域性破坏,经济社会发展一度停滞,灾后恢复重建的2年是其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运用GIS空间分析模型,以都江堰市1∶5万地形图、ETM+与Quickbird遥感影像为基础,对比分析了地震前后都江堰市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幅度、变化速度、变化方向以及变化程度等特征.结果表明:都江堰市地震前(2004—2008年)耕地、园地与林地面积有所减少,建设用地、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均有增加,地震后(2008—2010)即震后恢复期,园地面积和建设用地面积大幅度增加;灾后重建两年土地利用变化速度达到1.69%,是地震前4年(0.62%)的近3倍;土地利用变化方向主要是其他地类向建设用地的转化;土地利用变化率震后达到0.5%,是震前4年(0.24%)的2倍多,说明都江堰市的土地利用一直处于发展期,特别是震后土地利用强度不断提高,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的影响不断加大.最后分别从自然、人口和经济等多个方面探讨了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驱动力并针对都江堰市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和主要问题,提出了土地利用布局统筹协调和整体控制的基本发展模式,对都江堰市的土地管理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8.
资源的整合和运用是社会工作的重要过程与技术.上海社工灾后重建服务团在建立统筹机制的基础上,整合政社资源和开发案主资源,通过服务过程中的资源配置,较好地达成了计划目标.推动政府重视、培育专业力量、促进居民自助和动员社会参与应该是完善灾后社区社会工作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9.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表明,将震损建筑废弃混凝土制成灾后重建所需的再生混凝土砌块带来了社会、环境、经济等多种效益,符合我国的可持续战略。本文基于灾区所生产的再生混凝土砌块进行三种工况的拟静力试验,获得再生混凝土砌块墙体破坏形态、滞回曲线、骨架曲线、抗剪承载能力等再生混凝土砌块墙体力学参数,并借助试验结果分析现行规范中抗剪强度计算公式对该类砌块墙体的适用性。试验结果表明,文中建议公式满足工程安全要求,可为再生混凝土小型砌块的推广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自然灾害后的经济恢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梳理了经济恢复理论基础,介绍了3种经济恢复概念及其应用,其次归纳了目前经济恢复研究方法和研究指标,并总结了灾后经济恢复主要研究内容.最后对国外灾后经济恢复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和研究趋势展望,进而指出,从科学角度提高灾后恢复重建水平,以及完善政府灾后恢复重建规划都应充分考虑灾后经济恢复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