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网络产业微观市场结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将网络外部性作为衡量产品纵向差异的唯一因素 ,研究了完全不兼容与完全兼容两种情况下的市场竞争格局 .研究结果表明 ,网络外部性的相对强度差异、厂商数量在市场竞争的均衡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并且兼容的市场结构有利于社会福利的提高 .  相似文献   

2.
基于网络外部性的企业横向兼并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利用三阶段动态博弃模型,研究了存在4家企业、具有网络外部性特征的市场中,企业横向兼并的动机及社会效应。研究表明,即使面临跟随厂商进行兼并反击的威胁,先动厂商始终具有兼并动机,而跟随厂商的反击策略与网络外部性的强度有关、在均衡状态下,尽管当网络外部性强度处于一定范围时,消费者剩余会受到损害,但是社会福利将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3.
基于网络外部性的技术标准控制策略与企业兼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三阶段动态博弈模型,研究了存在网络外部性的市场中,拥有主流技术标准的主导厂商对其技术标准的控制策略.发现,在弱势厂商存在兼并可能性的情况下,主导厂商的策略选择主要取决于其用户规模优势和网络外部性的强度.  相似文献   

4.
基于网络外部性的企业兼容性决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具有网络外部性特征的产业中,产品的兼容性已经不再是纯粹的技术层面的问题,而是企业的竞争战略问题.着重研究在位厂商与新进入厂商的兼容性战略决策问题.通过产品之间的兼容度将消费者的转移成本内生化,得到了新进入厂商兼容性决策的临界点,且该临界点与网络外部性强度负向相关.当新进入厂商可获得的与在位厂商产品相兼容的兼容度水平位于该临界点左侧区域时,采取拒绝与在位厂商兼容的策略是最优的;反之,则采取兼容策略,从而新进入厂商可以借助在位厂商的安装基础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基于网络外部性的产品升级与兼容选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产品存在网络外部性时,厂商如何选择其产品升级和兼容性策略以创造新的销售额和留住原有的消费者,进而对抗其竞争对手?通过构造一个两阶段的动态模型,垄断厂商在第2阶段提供其产品的升级版本,按照新旧版本间是完全兼容和不完全兼容两种情形,分析了存在网络外部性条件下,垄断厂商的产品升级与产品的定价策略。研究表明:如果厂商推出升级产品并且产品是部分兼容,则均衡价格的变化随前向兼容和后向兼容的网络外部性强度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并且垄断厂商有强烈的动机扩大其产品间的兼容性以获得最大利润。  相似文献   

6.
网络外部性和规模经济性动态变化条件下的市场集中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把技术创新与成本的动态下降和消费者效用的动态上升联系起来,在网络外部性和规模经济性动态变化的基础上研究了市场集中模式和份额的演化。模型中反映了市场选择机制以及需求方和供给方的反馈机制,并得出了与以往静态研究不同的结论:①在一定的网络外部性强度和规模经济性强度的作用下,市场不仅会出现完全集中,也可能出现多厂商稳定共存的局面,还有可能出现市场的不稳定性;②厂商份额的演化结果与初始条件相关。消费者偏好和初始单位成本分布越不平均,市场的不稳定性越强,达到均衡值的时间越长。  相似文献   

7.
在Hotelling模型的基础上,对具有网络外部性特征和存在R&D溢出条件下厂商的R&D决策和创新动机进行了理论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网络外部性越强或需求方的学习成本越低,厂商的R&D投资越多.当厂商具有较低(较高)的R&D投资效率时。较强的网络外部性会削弱(增进)其R&D动机,而较高程度的兼容性和较高的需求方学习成本会增进(削弱)其R&D动机.  相似文献   

8.
产品差异化与序贯推出的策略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主要构造了一个垄断厂商的三阶段博弈模型 :首先 ,厂商决定在阶段 1和阶段 2推出的产品的质量 ;其次 ,厂商确定不同质量产品的价格 ;最后 ,消费者决定是购买高质量产品或低质量产品 .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垄断厂商进行产品质量差异化和分阶段销售不同质量产品的各种情形 ,并分别讨论了当产品没有网络外部性和具有网络外部性时的各种情况 ,然后进行比较分析 ,得出系列相关的结论 .  相似文献   

9.
在Hotelling模型的框架下对在位厂商的进入遏制策略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了在位厂商如何利用安置基础对创新厂商的进入进行遏制,另外还对学习成本的壁垒效应进行了分析.把网络外部性、消费者的学习成本与耐用产品的序贯创新结合起来,比较深刻地反映了网络外部性条件下的市场结构特征和消费者发生转换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网络外部性、市场进入与企业产品兼容性策略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外部性和兼容性是网络经济最为显著的两个特征,深刻影响了网络环境下企业的各种竞争行为。在具有网络外部性特征的产业中,企业产品的兼容性已不再是纯粹的技术层面的问题,而是关乎企业竞争成败的竞争战略问题。文章构建了一个三阶段博弈模型研究了面对潜在竞争企业的进入威胁时,在位企业之间的兼容性决策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在位企业之间的兼容性偏好以及进入企业对进入兼容性市场还是进入非兼容性市场都取决于网络外部性强度的大小和潜在进入企业的市场进入成本的大小。本文结论在一定程度上为现实中的企业兼容性竞争行为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1.
以2011~2017年度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私人信息供给的视角,考察企业高管连锁网络对分析师盈余预测精度的影响。研究表明:上市公司网络中心度显著提升了分析师盈余预测精度;当上市公司的公开信息不充分时,其网络中心度对分析师盈余预测精度的提升效果更明显;当上市公司高管与连锁公司其他高管互动机会越多时,其网络中心度对分析师盈余预测精度的提升效果越明显。上述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高管连锁网络上存在泄露的私人信息,这些信息能够被分析师捕获,最终丰富金融市场中的信息供给。进一步研究发现,上市公司高管连锁网络上流动的私人信息包含公开渠道上常常被延迟披露甚至被隐藏的坏消息,有助于纠正分析师的公开信息偏差。研究结果拓展了分析师盈余预测的相关研究,有助于加强对上市公司私人信息流动方式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网络效应新产品成功的关键:产品质量还是安装基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运用复杂网络方法开发了一个局部网络效应模型,主体采用新产品的效用包括取决于产品质量的内在价值和取决于产品在局部网络中流行程度的网络价值.结果表明新产品存在一个临界内在价值,低于该值时新产品扩散失败;高于该值时新产品扩散成功.初始阶段的安装基础不是决定扩散成功与否的关键,而是修正了临界内在价值的大小,而且这种作用很有限.此外,网络效应强度也是影响临界内在价值的重要因素.这些结论有助于企业制定有效的网络效应新产品战略.  相似文献   

13.
首先,以公司关系网络具备高管举荐功能作为潜在假设,构建数理模型,分析公司关系网络对高管薪酬水平和薪酬-绩效敏感度的影响. 然后,选取2005-2010年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借鉴社会网络分析方法量化公司关系网络的密度,对数理模型的推导结论进行实证分析.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约有83% 的上市公司中至少有一位董事或总经理同时还在其它上市公司中担任董事或总经理职务.和理论模型的结论一致,实证检验结果 表明公司关系网络的密度越大,高管的平均薪酬水平越高,但薪酬-绩效敏感度越低.这说明,公司关系网络对我国上市公司高管的薪酬激励安排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经济活动中,各类市场主体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供给与需求关系,进而形成产业组织网络。采用银行转账数据还原义乌市企业间的相互关联,克服了投入产出法只能反映产业层面关联的限制,并引入指数随机图模型,从更微观的层面,更充分和全面地考察影响企业间关系形成的多种社会过程及其对产业组织网络的塑造作用。研究发现:义乌市企业关系中存在强烈的互惠倾向,双向互动多于单向买卖;义乌市企业选择交易对象更多地是通过中间商联络,传递性在网络中起到了较大的正向作用,而聚敛性和扩张性主要起到负向作用,即企业拓展商业渠道的意愿不强烈;与非企业机构相比,企业更多地担任供给方的角色,位于相对富裕、人口较少地区的企业具有更高的对外输出能力。  相似文献   

15.
新型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的设计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启明 《系统仿真学报》2001,13(4):491-493,516
讨论自组织竞争网络优化模糊神经网络的设计及应用研究。该设计方法运用自组织竞争神经网络(SCNN)来优化模糊神经网络结构,并采用遗传逄法来训练模糊神经网络的连接权参数,获得同时具有最佳结构和模糊神经网络(FNN),船舶操纵的仿真结果表明此法明显优于传统的PID控制器。  相似文献   

16.
合作与竞争驱动自然社会与生态系统的动态演化,这些机制的相互作用可以对多个网络产生不同的影响。基于特征向量中心性,在网络的网络基础之上提出合作竞争模型,定义网络之间对外是一种竞争关系,对内为合作关系。揭示合作竞争特性,依据节点的重要性不同将合作策略与竞争策略进行了分类,研究模块网络间不同合作策略对集群网络乃至整个网络的资源配置的影响,发现重要性越大的节点间的结合能够给网络带来更多的利益。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供应链竞争的背景下,供应网络中的企业要站在系统优化的角度选择自己的组织结构和合作伙伴。本文构建了一个供应网络组织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系统动力学仿真和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论认为供应网络组织结构、供应链组织结构和供应网络层组织结构对系统绩效均具有显著的影响。进一步分析表明在动态需求下,企业应尽量采用有机结构,并且MO型供应链结构要强于OM型结构。  相似文献   

18.
从消费者采用产品过程的生命周期(PLC)视角出发,运用微观扩散模型仿真分析消费者交互作用对网络效应产品扩散的影响.研究表明:消费者交互作用所产生的局部网络效应能够加快产品扩散早期和中期速度,而聚集效应则会降低产品扩散中期速度; 消费者之间交互强度越强,产品扩散中期速度越快; 全局交互型消费者则会降低产品扩散早期速度,但能提高产品扩散中期速度;且上述因素对网络效应产品PLC不同阶段扩散速度的影响还会由于消费者交互作用所形成的复杂社会网络结构差异而呈现不同模式.这些研究结论能够为网络外部性市场中企业的营销策略提供一定新启示.  相似文献   

19.
多寡头古诺竞争与斯塔尔博格竞争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以产量为竞争策略的多寡头古诺竞争与多寡头斯塔尔博格竞争进行对比研究.分析表明,当寡头数目在2与12之间时,古诺利润大于斯塔尔博格后动利润:此时寡头若采取积极的市场进入策略,即便不能获得斯塔尔博格先动优势,但其通过古诺竞争获得的利润依然大于斯塔尔博格后动利润;当寡头数目大于等于13时,古诺利润将小于斯塔尔博格后动利润:此时寡头如果采取积极的市场进入策略,一旦不能获得斯塔尔博格先动优势而导致古诺竞争时,其利润甚至小于作为斯塔尔博格跟随者的后动利润.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企业通过研发国际化所建立的跨国知识网络对其创新绩效影响的内在机理,本文以研发单元为分析单元,探讨知识连接和关系强度对其创新绩效的单独影响和共同交互效应,区分了跨国与本地知识连接和关系强度的作用差异,并进一步考察了研发单元年龄和规模等内部环境条件的调节作用.利用华为2002至2013年的PCT专利申请数据,构建了其37个研发单元12年跨度的面板数据集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知识连接和关系强度对研发单元的创新绩效均有正向促进作用,但是二者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具有负向交互效应;跨国知识连接的作用效果高于本地知识连接,但跨国关系强度的作用效果低于本地关系强度;研发单元的年龄越小、规模越小,知识连接和关系强度对研发单元的创新绩效的影响效果越高.这些发现也表明,虽然在不同国家建立研发单元能够帮助企业获得异质性知识,但是研发单元与内外部合作组织间的知识连接和合作关系才是促进这些多样化知识传递、吸收和转化为创新的内在动力.本文研究结果能够为我国和其它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拓展海外研发、促进创新能力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