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20CR再分析资料的中国西南地区气温长期趋势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C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西南地区1900—2012年气温长期趋势的时空分布特征,通过功率谱分析诊断了西南地区气温的主要时间周期.结果表明:冬季西南地区气温的长期趋势在南部(23°~26°N,101°~107°E)增暖更强,春季西南部(22°~25°N,98°~102°E)增暖更强;夏秋两季长期趋势的空间分布相反,即夏季为自西向东逐渐递减,而秋季为自西向东递增;对比冬春两季,夏秋两季的变暖趋势更加明显,范围更大;气温长期趋势最强区域为秋季东部关键区(23°~32°N,104°~109°E),长期趋势最弱区域为夏季东部关键区(23°~32°N,105°~108.5°E);四季各关键区域时间序列均有超过20 a以上的显著周期.  相似文献   

2.
鉴于中国缺少高空间分辨率且时间跨度较长的格点气候数据集,基于国家气象局气象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753个台站地面气候月值数据集,使用国际常用的ANUSPLIN软件进行空间插值,建立了1951-2012年中国月值气温和降水量的空间超高分辨率(0.025°×0.025°,约2.8 km×2.8 km)格点数据集(简称LZU0025).该数据集与较高分辨率(0.5°×0.5°)的University of Delaware(UDEL),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CPC)全球格点数据集在刻画中国温度和降水时空变化上具有一致性.所建立的格点数据集还可以更好地刻画中国复杂地形下的气温和降水量的时空特征,具有超高空间分辨率和较长时间序列的优点.依据本文建立的高分辨率格点数据集,发现1951-1980年间中国大陆气温最低且以波动为主,20世纪80年代开始气温快速升高,近10年来气温最高但增温趋缓.全国年平均降水量变化无明显趋势,但受西风环流控制的我国西北干旱区降水有增加趋势,而受东亚季风环流控制的华北地区降水有明显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3.
利用1957-2009年青藏高原东北部0.25°高分辨率气候数据集对30°~40°N,90°~105°E范围内近53 a的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和平均风速进行了不同时空尺度的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北部最高、最低气温和降水量均随时间波动式增加,增温率分别为0.27和0.42℃/10a,其中冬季增温最显著,最高、最低气温增温率分别达到0.37和0.54℃/10 a,总体上呈暖湿化趋势;平均风速总体呈显著减小趋势.空间分析表明,研究区高海拔、沙漠下垫面的柴达木盆地是高原东北部升温最显著的区域,其最高、最低气温增温率分别达到0.41和0.66℃/10 a;低海拔植被茂盛的四川盆地为高原东北部升温较小区域(最高、最低气温增温率分别仅为0.13和0.27℃/10 a).研究区降水量少的北坡升温显著,最高、最低气温增温率分别为0.28和0.49℃/10 a,而降水量多、植被状况好的研究区东坡升温率较小(最高、最低气温增温率分别仅为0.18和0.32℃/10 a),由此表明高原东北部干旱区与湿润区相比,其增温更显著,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更敏感.结合Mann-Kendall和Yamamoto气候突变检验发现,青藏高原东北部最高气温在1997年前后发生增温幅度变大的突变现象,而最低气温没有突变现象;降水量则呈波动式增加趋势,无明显突变现象;与最高气温突变相呼应,平均风速在1996年前后也发生突变,之后风速呈显著性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4.
气候变化与干旱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地球气候系统正经历着一次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这种变暖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近百年来(1906-2005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上升了0.74℃.过去50年的线性增暖趋势为每10年升高0.13℃,几乎是过去100年来的两倍,升温在加速.最近10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10年.未来全球气温仍将持续升高.气候模式预估结果显示,与1980-1999年相比,21世纪末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可能会升高1.1~6.4℃.  相似文献   

5.
青藏高原地理位置特殊,在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有着特殊的意义。文章选取青藏高原典型城市——拉萨市进行气温变化特征分析。通过对拉萨市1980-2012年年平均气温、最低气温、最高气温及其年际与季节变化分析认为,拉萨市气温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且以冬季上升最为显著。同时,多个指标表明1995年为气温变化的节点。此外,拉萨市气温指标与区域及全球气温变化良好对应,反映出全球气候变暖的同步性。  相似文献   

6.
利用郑州1951年以来的气温记录,采用统计方法和最小二乘法分析了郑州的气温变化特征。计算了气温变化的幅度.用孟津1961年以来气温变化与郑州作对比,并用两地增温率对比计算城市化对郑州城市气温变化的贡献率.结果显示1951年以来郑州市年平均气温变化总趋势是不断变暖,气温升高幅度约0.23℃/10年,年平均最低气温及春冬季节气温升温幅度最大,夏季气温却有降温趋势.1961年以来郑州年平均气温的城市化增温率为0.064℃/10年,城市化增温对郑州城市气温增加的贡献率为25%.郑州1951年以来气温的变化还主要是受区域背景气候的影响;受城市化影响在夏季最明显.  相似文献   

7.
鸡腿菇漆酶基本酶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鸡腿菇漆酶基本酶学性质,研究表明:鸡腿菇漆酶粗酶液最适温度是60℃。在高于60℃以上的高温水浴一小时以上酶活才会明显下降;最适反应的pH值在6.0~7.0的范围内,pH值4~7的范围内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传统三轴压缩试验,对温度作用后的花岗岩强度特性与破坏形式开展研究,借助X射线衍射仪,从微观角度上分析了强度劣化的相关机理。结果表明:在20~900℃范围内,随温度升高,试样色调变暖;单轴压缩下热处理岩样为对锥形或柱状劈裂破坏,三轴下均为剪切滑移破坏;除了300℃下抗压强度出现增强外,高温作用后花岗岩单轴抗压强度整体呈下降趋势;随温度升高,围压对强度的增强作用变得明显,但这种增强作用难以抵消高温对岩石的损伤劣化效果;在500℃及以下时,岩样主要成分的衍射信息未见明显变化;达到500℃后,在26.5°~27.0°衍射角内石英的衍射峰明显减小,27.5°~28.0°范围内斜长石的衍射峰完全消失。岩样矿物成分改变以及结晶态相变是导致高温作用后岩石力学性质与强度降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近50年来柴达木盆地升温与全球变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柴达木盆地地处亚欧大陆腹地,是亚洲大陆干极核心,处于中纬西风带和东亚季风系统的交界带,对气候变化极为敏感。本文利用柴达木盆地五个气象站的资料,分析柴达木盆地气温变化,发现盆地气温显著上升,近50年来上升了2℃左右,远远大于全球上世纪升温0.6℃~0.7℃的水平。笔者推测柴达木盆地深居青藏高原内陆,青藏高原对全球气候变化有很高的敏感性,不仅迅速地响应全球变化的信号,而且对某些信号和趋势起着放大作用,还可能通过各种正反馈过程,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变化的三大研究主题之一。全球气温变暖、降水量日趋减少已经越来越引起人类的高度重视。对大尺度区域的气候研究有利于寻找气候变化的整体变化趋势,而对于小尺度区域的气候研究则有利于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以此为目的,文章对天津大港区气候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进行响应研究。采用气温、降水量线性变化率和距平百分率等方法进行分析后,得出近二十年来大港区气候与全球气候变化趋势一样,有向暖干化发展的趋势;年平均气温有上升的趋势,而年降水量有下降的趋势;春季气温对年均气温的拉动作用非常明显,出现暖春的现象;而夏季降水量明显减少等结论。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以来的全球变暖已是不可否认的事实:过去100年来全球平均表面温度升高了约0.74℃,近25年来升温出现加速。全球变暖的证据还来自于观测到的海洋和冰冻圈的明显变化,包括热带海洋的升温、海平面上升,海冰和雪盖面积减退以及普遍的冰川退缩等。科学数据表明,人类活动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利用回转振动粘度仪对纯In、In 5 %Cu合金及In 2 0 %Cu合金在液相线以上不同温度进行了粘度测量 ,实验结果表明 ,随温度升高 ,三种熔体的粘度都呈现减小趋势 ,且符合指数变化规律 ;纯In在 43 0℃和 470℃左右粘度出现异常变化 ,In 5 %Cu合金在 6 0 0℃附近粘度值有突变 ,In 2 0 %Cu合金在测试温度范围内没有明显变化 ,粘度的突变表明了液体结构的转变 ;在In中加入 5 %Cu后 ,熔体的粘度值减小 ,而加入 2 0 %Cu后 ,熔体的粘度值明显升高 .  相似文献   

13.
迎接气候变化的挑战,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已经引起各界广泛关注。过去的100多年,地球平均温度上升了0.3~0.6℃。我国北方地表温度也已显著变暖。近90年来,东北地区冬季温度上升了0.5~1.0℃;华北地区建国以来年平均温度上升1.2℃。在全球变暖的同时,世界一些地区气候出现异常,旱涝和风暴增多。全球变暖还引起海平面上升。过去的1000里,全球海平面升高了18厘米,我国沿海一些地方由于地面沉降,海平面相对上升幅度甚至达到100厘米以上。 研究表明,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很可能是人类活动增加了大气温室气体浓度,致使…  相似文献   

14.
以中国整体为研究区,基于1960—2013年520个气象站逐日降水和气温数据,选取极端降水变化率(α)和饱和水汽压变化率(β)2个指标,定量分析了极端降水与全球变暖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全球变暖背景下我国整体上极端降水呈现增加的趋势,α和β分别为6.4%·℃-1和9.3%·℃-1,且α更接近理论值(约7%·℃-1),β与平均气温存在指数定量化关系.在此基础上,根据平均气温的不同将我国划分为9个对照组,进一步分析其空间差异,结果表明:α和β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63),具体表现为平均气温较高的地区,α和β值也较大.证明了饱和水汽压随温度的变化率可以从大尺度上解释极端降水增加的空间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5.
迎接气候变化的挑战,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已经引起各界广泛关注。过去的100多年,地球平均温度上升了0.3~0.6℃。我国北方地表温度也已显著变暖。近90年来,东北地区冬季温度上升了0.5~1.0℃;华北地区建国以来年平均温度上升1.2℃。在全球变暖的同时,世界一些地区气候出现异常,旱涝和风暴增多。全球变暖还引起海平面上升。过去的1000里,全球海平面升高了18厘米,我国沿海一些地方由于地面沉降,海平面相对上升幅度甚至达到100厘米以上。 研究表明,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很可能是人类活动增加了大气温室气体浓度,致使大气低层“温室效应”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16.
全球气候变暖正改变着全球水汽,进而深刻影响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祁连山是中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也是地质灾害的多发区.因此,为了明确祁连山地区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针对祁连山及其周边地区21个气象站点的1960-2019年的气温数据,利用Anusplin气温插值法对祁连山区域的气温进行插值,并借助滑动...  相似文献   

17.
袁瑛  李建军 《科技信息》2009,(27):359-360
使用1953--2008年宝鸡市降水和气温资料,采用温度异常度、降水距平、多元回归、差异显著性检验等方法,对宝鸡气候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15年来,年平均气温明显升高,年降水明显减少,特别是以春季气温升高和降水减少最为显著。气候变化以变暖为主要特征,温度变化是直接和主动的,而降水的的变化是间接和被动的,是对温度变化的响应。  相似文献   

18.
祁连山北麓出山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祁连山是甘肃省河西走廊的地表径流发源地,每年平均从其北麓向南部的河西绿洲输送68.86%10^8m^3的径流量,因此,祁连山区北麓出山径流的变化对河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祁我与河西走廊平原区有关水文气象台站最新的降水、气温和径流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区域近50年来气候变化的特征及与全球气候变暖的关系、出山径流对抉变化的响应以及其未来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祁连山区与河西走廊平原区近几十年来气温变化总的呈上升趋势,与全球增温存在着某种程度的一致性,但山区气温的变化幅度一般大于走廊平原区,其中又以祁连山中段地区温度升幅为最大,全球增温对河西内陆干旱区气候与出山径流的影响有着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受此影响,祁连山北麓东部地区出山径流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中部地区出山径流的增加趋势不是十分明显;西部出山径流在降水量与气温同时上升的情况下,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祁连山中部33a的观测资料分析表明,在全球气候逐渐变暖的背景下,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祁连山中部气候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年平均气温、最冷月平均气温、最热月平均气温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气温的季节变化明显,夏季气温显著升高,尤以夏、冬两季升温最快,植物生长期的温度也呈升高趋势,偏暖温和高温的年份出现频率较多,且这一趋势在近6a表现明显,说明本地区气温正出现变暖趋势。  相似文献   

20.
为了检验一个准全球的海洋环流模式对风应力变化的响应,尤其是在热带太平洋冷舌区对风应力的响应,使用源于SODA(simple ocean data assimilation)再分析资料的风应力强迫该模式进行控制试验,在(10°S~10°N,180°~12°W)的区域减小风应力进行敏感性试验,并把试验结果与同时段的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试验结果在总体趋势上大致相同,风应力减小时主要是对试验区表层有影响,可以改善模式对热带东太平洋冷舌的模拟,而对次表层温度和流场的刻画较弱,且影响范围不仅是在试验区.此外,该模式能模拟出海洋环流的基本气候态,但是对一些细节描述还不够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