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过度自信的双边道德风险规避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过度自信、解聘补偿和代理人的解聘倾向引入委托代理关系,进行合同的重新设计,通过数理推导,分析过度自信对于努力水平、激励系数、固定报酬和代理成本的影响,建立了基于代理人过度自信的双边道德风险缓解机制,同时可以解决委托人激励代理人为实现企业利益而努力工作的激励效率低下问题.  相似文献   

2.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以中小学校舍为背景,不仅考虑投资、工期和质量三大因素,更响应"资源节约"这一政策,建立了代建制下的四维激励机制模型,求解得出最优激励参数a=(a1,a2,a3,a4)的表达式,并对模型进行了求解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多任务激励成本相互独立的情况下,针对结果可观测的任务,委托人可估计代理人完成该任务的努力程度,从而给予适当奖惩;但对不可量化任务,激励程度的增加不一定能带来期望的工作结果;在多任务激励成本相互依存的情况下,代建单位釆取固定总价合同形式优于激励工资合同。特别针对节能这一任务存在的激励困境,对激励机制进行了改进。研究结果表明,该激励机制更加有效合理,更有利于项目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通过构建包括一个委托人两个代理人的团队生产委托代理模型研究了激励结构与团队协作之间的关系.考虑代理人除自身工作之外还可以选择帮助同伴的情形,假定委托人提供基于个体及团队两层次产出的激励方案,首先得出了代理人关于自身努力及协作水平的均衡选择并进行了相关分析,然后得出了委托人最优的激励系数设置.分别就代理人关于自身努力及帮助努力相互独立及相互替代两种情形下代理人及委托人的最佳选择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企业对需求过度自信造成需求理解偏差,误导了企业的决策,从而造成存货质押融资决策与理性行为下的决策存在差异.针对考虑过度自信心理行为的存货质押融资决策问题,建立含销售努力、采购量与质押比例的过度自信零售商决策模型,并探讨需求期望值过高估计和需求预测过度精确对零售商销售努力投入、采购量与货物质押比例的影响.研究表明:当零售商具有过度自信心理行为时,其所需要的资金量越大; 零售商过度自信程度越高,其质押比例越高; 零售商的销售努力和采购量随着其过度自信程度的增加而增加,且预期期望利润与实际期望利润的偏差也随之变大; 期望需求自信度引起质押比例、销售努力和货物采购量的变化比需求预测精度自信度引起的变化更大.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教学科研型高校为对象,采用委托代理理论,分析了高校管理者和年轻教师之间形成的委托代理关系,得出了代理人的科研项目的好坏程度和代理人的代理能力水平与委托人的最优期望收益成正相关关系,并得出随着教师教学努力重要性的增强,高校管理者应该增加对教师教学努力的激励。  相似文献   

6.
棘轮效应是委托代理关系中委托人与代理人追求目标发生冲突时产生的一种现象。借用单阶段静态分析和双阶段动态分析,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两者的信息不对称,委托人难于观察代理人的努力程度,企业经营的不确定因素多而复杂,委托人和代理人无法达成长期一致的激励合同,得出棘轮效应的大小由企业风险和代理人风险规避程度来决定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企业与供应商间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 而当企业拥有多家从事相同业务的供应商时, 各供应商间会相互影响。为设计出最为有效的激励机制, 针对多供应商的情况, 从锦标制度出发, 建立了一个委托人对3个代理人的模型。并引入了供应商间的相互影响因素, 考虑到不同排名位置的供应商对其他供应商的影响是不同的, 分析时对该因素加入了权重, 最后对供应商努力水平能否完全观察的情况进行了模型分析。探讨了通过分层\, 分级对供应商进行激励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用实验分析的方法探索不同风险态度时,股东对过度自信CEO的最优薪酬合同设计问题.通过建立股东和过度自信CEO的委托代理关系模型,并构造具体的数值实例解出最优薪酬合同后,在实验室的环境下控制CEO的风险态度及过度自信程度,检验理论模型中的最优解是否实现,从而为股东设计CEO的薪酬合同提供更加有效的参考和借鉴.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学习效应,股东和CEO的选择都向最优行动收敛,而且都显著水平地选择了理论预测的最优行动.最优的薪酬合同设计是,当CEO风险厌恶时,对低过度自信和高过度自信的CEO提供的薪酬分享系数较低,而中过度自信CEO的薪酬分享系数较高;当CEO风险中性时,对低过度自信和中过度自信的CEO提供的薪酬分享系数较高,而高过度自信CEO的薪酬分享系数较低.  相似文献   

9.
近20年来,委托一代理理论试图对科层内的激励问题进行描述,并已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然而,委托一代理理论很少涉及科层内部组织问题,更没有涉及科层边界确定问题。基于委托一代理理论,通过对委托人和代理人不同行为方式的比较,讨论了科层的边界及激励问题;将委托人收益最大化作为目标函数,证明了科层中当代理人不存在败德行为时,委托人的最优策略为拓展科层边界。即雇佣更多的生产人员;当代理人存在败德行为时,由于委托人的有限监督程度,委托人的最优策略是雇佣圣搴苦人箭奸砖产人箭排轩峙謦.  相似文献   

10.
代理人状态不可验证契约纳什实施惟一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代理人逆向选择导致委托人无法直接识别代理人类型状态,研究真实状态下委托人契约实施惟一性问题。分析讨论了完全信息下委托人的最优契约和逆向选择下的次优契约,建立了信号空间上的纳什均衡与有效配置的映射关系,并推广到逆向选择问题中的类型空间,将委托人契约与代理人状态联系起来,最后研究分析委托人契约纳什实施惟一性问题。研究表明,委托人提供的完全信息下最优契约不具备纳什实施惟一性,而满足代理人激励相容约束的次优契约具备纳什实施的惟一性,并为合理、有效的激励契约设计提供了检验途径。  相似文献   

11.
以往实验研究表明,个体在制定决策时往往会表现出过度自信的行为特征.在广告费用与订货量的联合决策报童模型中引入了个体过度自信的行为特征,为在随机需求情况下的过度自信零售商建立了广告与订货量的联合决策模型.证明了在需求依赖于广告投入时,过度自信零售商的广告费用高于理性零售商.讨论了过度自信零售商和理性零售商的信念期望利润和实际利润对比变化情况.最后,结合数值例子,对模型进行了灵敏度分析.  相似文献   

12.
在学校的管理过程中,由于代理人与委托人的目标函数不趋同或信息分布不对称,就会产生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等委托代理问题。根据需求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和激励理论,建立了解决校长、管理者和教师之间委托代理问题的激励约束机制,通过物质激励、目标激励和负激励来激励代理人"讲真话",避免"偷懒",促进学校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近20年来,委托-代理理论试图对科层内的激励问题进行描述,并已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然而,委托-代理理论很少涉及科层内部组织问题,更没有涉及科层边界确定问题。基于委托-代理理论,通过对委托人和代理人不同行为方式的比较,讨论了科层的边界及激励问题;将委托人收益最大化作为目标函数,证明了科层中当代理人不存在败德行为时,委托人的最优策略为拓展科层边界,即雇佣更多的生产人员;当代理人存在败德行为时,由于委托人的有限监督程度,委托人的最优策略是雇佣经营人员对生产人员进行监督。  相似文献   

14.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运用霍姆斯特姆和米尔格罗姆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的分析框架,选取信息技术外包项目绩效中的技术效应和经济效益两项任务,建立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在两项任务相互独立和相互依存两种情况下,对信息技术外包激励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两项任务相互独立情况下,企业对风险规避度低的接包方提高对其各项任务的激励强度;比较两项任务,当两者可观测变量方差相同时,对边际成本变化率低的任务提高其激励强度,当两者边际成本变化率相同时,对可观测变量方差小的任务提高其激励强度。两项任务相互依存情况下,发包方经济效益的激励强度在两项任务互补时应增强,在替代时应减弱。  相似文献   

15.
在外部环境条件不确定的情况下,影响代理人对于委托人目标价值贡献的因素不仅仅有随机性的特点,而且还存在着模糊的性质.在假定招聘约束集为模糊集、外部环境条件为三角模糊数时,采用局部均衡分析给出代理人最优贡献的确定方法,并且得到给定条件下的委托人激励报酬最优策略.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实际出发构造了一类委托代理模型,研究了委托人代理人的风险偏好对激励机制的影响.研究表明:委托人在制定激励机制时应结合自己及对方的风险偏好,这样才能达到有效的激励目的.同时,探讨了协调处理代理人风险分担与风险偏好关系的方法.并通过实例加以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17.
按照代理和经济学相关理论,在信息不对称状态下,委托人要实现资本目标及降低代理成本,必须合理激励和监控代理人努力行为.文章基于VC代理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构建模型研究其激励和监控机制问题,借此为非信息对称下的VC最优契约执行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考虑个体互惠偏好行为,引入工作努力和知识共享努力之间冲突的影响,构建双代理人情形的项目团队知识共享激励模型,剖析互惠偏好对成员知识共享努力、工作努力、团队期望效用以及知识共享激励效果的影响,并对模型分析结果进行数据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冲突影响下,互惠偏好对工作努力、知识共享激励系数、团队期望效用等并不总是起到积极的效果,但可以提高知识共享努力.  相似文献   

19.
非对称信息下供应链中商业信用激励契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委托代理分析框架研究供应链中制造商向零售商提供商业信用的激励作用.通过比较信息对称和非对称信息两种条件下信用激励契约的设计,分析了供应链中制造商与零售商之间的利益博弈,确定了使委托人期望效用最大的契约参数.指出零售商在非对称信息条件下付出的最优努力水平小于信息对称条件下的最优努力水平,随着零售商风险厌恶程度的增大,商业信用的激励作用会减弱.最后,给出了一个算例.  相似文献   

20.
在完全理性的供应商与具有损失厌恶和过度自信的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系统中,构建Stackelberg博弈模型,分析同时考虑损失厌恶和过度自信的供应链决策.研究表明:当仅考虑损失厌恶时,供应商决定的收益分享比率、零售商选择的销售努力水平、供应商效用和零售商效用都小于完全理性情形,且它们都随着损失厌恶增强而降低.当仅考虑过度自信时,结果正好相反,这说明损失厌恶与过度自信各自对供应链决策的单独影响是相反的.在同时考虑损失厌恶和过度自信时,收益分享比率、销售努力水平、供应商效用和零售商效用仍然都随着损失厌恶增强而降低和随着过度自信程度增强而上升,这说明损失厌恶和过度自信对供应链决策的影响是相对独立的; 而且,供应商效用与零售商效用均大于仅考虑损失厌恶情形而小于仅考虑过度自信情形,当损失厌恶程度大于某临界值时零售商效用与供应商效用均小于完全理性情形,当损失厌恶程度小于某临界值时双方效用均大于完全理性情形,这说明损失厌恶和过度自信对供应链决策的作用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交叉效应.因此,损失厌恶和过度自信都是影响供应链决策的重要因素,忽略任何一种都是不完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