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在布墙率一定的前提下改变剪力墙在板柱-剪力墙结构中的位置,采用有限元软件SATWE对文中5种布墙方案进行结构抗震性能分析,得出以建筑中部形成核心剪力墙筒体,并在结构外围配置适量剪力墙(方案二)的布墙方式最优,并通过一幢25层板柱-剪力墙居民楼的抗震性能分析,验证了此种布墙方式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利用有限元软件Open SEES建立型钢混凝土边框内藏钢板组合剪力墙模型,研究了边框柱型钢、塑性铰区墙肢嵌入钢板以及过渡层的设置对剪力墙的耗能、骨架曲线、层间位移以及有害层间位移角等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型钢柱的加入在增加耗能、减小层间位移及有害层间位移角等方面的作用显著;增加墙身钢板能减小后期的层间位移及有害层间位移角,但仅在底部加强部位设置钢板则会导致刚度突变,从而影响组合剪力墙的抗震性能,建议同时设置过渡层.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板厚对板-柱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为推广板-柱结构在抗震区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三维实体建模,对板厚从190~240 mm(跨厚比30~40)的板-柱结构进行了有限元分析.结果得到了板-柱结构的基底剪力-顶点侧移关系曲线及Pushover分析结果曲线,分析了塑性铰出铰情况,并将加载过程分为4个阶段,对比了各加载阶段结构的响应,给出了对应于7度多遇及罕遇地震作用下的结构侧移和层间位移角.结论当板厚从190 mm增大到240 mm时,板-柱结构的抗侧刚度随之增大,板厚每增加10 mm结构的抗侧刚度增大约5%;等代梁刚度随板厚的增加而增大,虽然板-柱结构在形成出铰机制时出现梁铰数量略减而柱铰数量略增的现象,但整体仍以梁铰为主;在7度多遇、罕遇地震作用下,跨厚比在30~40且经过合理设计的板-柱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角均能满足抗震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含有壁式框架的剪力墙结构在结构设计中应用广泛。为了研究框架比例和房屋高度对剪力墙抗震性能的影响,本文利用EPDA建筑结构弹塑性动力分析软件,对不同房屋高度、不同单向壁式框架比例的剪力墙结构进行罕遇地震下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并对弹塑性层位移分布、层间位移角分布、最大位移角时刻结构裂缝分布情况等抗震性能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壁式框架比例的逐渐增大,结构的变形形态由弯曲型过渡到弯剪型,最后趋近于剪切型;楼层层间剪力逐渐减小,最大位移角时刻的裂缝数量增多,位置逐渐下移且主要集中在连梁及底部墙肢上。上述结论在剪力墙结构设计中,对控制壁式框架数量和房屋高度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董方颖 《科技信息》2011,(11):220-220,223
目前的高层混凝土建筑结构中,剪力墙结构、框架一剪力墙结构是常用的结构形式。因设置门窗洞口的需要,剪力墙可能以联肢剪力墙的形式出现。即每个墙片由不少于两个墙肢和连接各墙肢的连粱所组成。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条文说明中指出“在框架抗震墙结构中,抗震墙是主要抗侧力构件,…….抗震墙的连梁作为第一遗防线,应具有一定的耗能能力,连梁截面宜具有适当的刚度争承栽能力。”因此。在联肢剪力墙结构中.应首先让连梁屈服,墙肢则较迟屈服或根本不屈服。当连梁先屈服时,如果它有足够的延性,则能通过其塑性铰的变形吸收大量地震能量.起到结构阻尼器的作用,从而保护建筑物的主要承重部分一墙体。同时,通过其塑性铰仍能继续传递弯矩和剪力。对墙肢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使联肢墙保持足够的刚度和强度。  相似文献   

6.
运用有限元结构软件SATWE通过对工程实例计算分析,研究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的层高和墙厚变化对剪力墙数量的影响,得出一些参建议.考虑了层高、混凝土强度等级、墙厚三个因素对结构的影响,定量地分析了剪力墙的抗侧刚度与各个参数变化的关系以及结构自振周期、刚重比、地震剪力等这些力学特性参数的变化规律;同时,还通过调整剪力墙墙厚与层数变化来控制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不变来研究结构抗侧刚度与墙厚和层数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基于背景工程,构建考虑协同工作机制的平面分析结构模型,分别对3组不同刚度特征值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展开参数分析,对框架剪力与结构基底剪力的比值进行定量分析研究,总结弹塑性状态下结构的内力分配机制.针对设计过程中是否对框架剪力进行调整,建立2类分析模型,探讨了剪力调整对结构配筋、罕遇地震下结构性能以及结构抗倒塌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现行规范规定的剪力调整对框架-剪力墙抗震性能的影响较小,且调整方案对强柱弱梁的设计原则存在不利影响.结构设计过程中,在保证强柱弱梁和塑性铰转动能力的前提下可不必采取剪力调整措施.  相似文献   

8.
建立结构对称和非对称布置的框剪结构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3种中断条件和2种中断形式研究剪力墙的适宜中断位置和中断形式,并对各模型进行地震反应分析.结果表明:1)上部剪力墙全部中断,对顶点最大位移和振型周期的影响相对较小,但中断处楼层层间位移增大24.4%~41.5%,框架柱的平均剪力增大86.6%~137.1%,而部分中断则可避免层间位移及框架柱平均剪力产生较大突变;2)剪力墙中断后,非对称结构的层间位移、总剪力墙的剪力、框架柱的平均剪力沿结构高度的变化规律与对称结构的情况大致相同,而框架柱平均剪力增大略大于对称结构的情况;3)剪力墙中断位置由低至高的顺序为反弯点位置、最大层间位移角处、剪力为零处.其中,剪力墙在剪力为零处以上中断,框架柱平均剪力的突变最小.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采用碳纤维布加固塑性铰区对钢绞线-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抗震性能的影响,制作了2个钢绞线-钢筋混凝土剪力墙试件,通过拟静力加载试验,研究了碳纤维布加固塑性铰区的钢绞线-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抗震性能及其可恢复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碳纤维布加固剪力墙塑性铰区可以有效提高钢绞线-剪力墙的承载能力和侧向变形能力,而且在高轴压比作用下对提高其承载能力效果更好,滞回环更加饱满,耗能能力有一定的提高,但对其残余变形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普通与带粘滞阻尼器的型钢混凝土框支剪力墙结构进行动力时程分析与静力弹塑性分析,获得结构地震需求曲线和抗震能力曲线,开展抗震性能评估并检验是否达到预期的性能目标;此外,分析了塑性铰的分布与发展,揭示出型钢混凝土框支剪力墙结构的破坏机制.结果表明:粘滞阻尼器有效地降低了型钢混凝土框支剪力墙结构的地震响应,在不同强度地震作用下结构峰值位移和最大层间位移角最大减幅分别为35%和38%,带粘滞阻尼器型钢混凝土框支剪力墙结构的地震需求降幅介于14%~54%之间;型钢混凝土框支剪力墙结构最终形成以梁铰为主的破坏机制,结构破坏时大部分转换构件与剪力墙仍处于弱非线性状态,原结构设计达到"中震作用下框支层与避难层处转换构件与剪力墙仍处于弹性范围"的抗震性能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