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以 Box car模型为框架,在“研究(Ⅰ)”的基础上,组建了德氏钝绥螨—桔全爪螨种群模拟模型.经验证表明,该模型对实验种群能较好拟合.在假设的四种投放德氏钝绥螨情况下,运用模型演示了桔全爪螨种群增长过程,其模拟结果对于指导利用德氏钝绥螨防治桔全爪螨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黄瓜钝绥螨对茶黄螨的功能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黄瓜钝绥螨雌成螨对不同虫态茶黄螨的功能反应.结果表明:黄瓜钝绥螨雌成螨对茶黄螨卵、幼螨、静止期螨和雌成螨的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方程Ⅱ型,搜寻效率α与处理时间Tb值各为0.1144,1.2433;0.4422,0.2243;0.2861,0.3577;0.4180,0.2676.黄瓜钝绥螨对茶黄螨各虫态均有很好的捕食能力,其中对幼螨的捕食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黄瓜钝绥螨对腐食酪螨卵的功能反应。研究结果表明,黄瓜钝绥螨的第一若螨、第二埋葬诚螨捕食腐食酪螨卵的功能反应均属于HollingⅡ型。黄瓜钝绥螨雌成螨,第二若螨、第一若螨的攻击系数α分别为1.1672,1.0638,1.5284;处理时间分别为0.03538,0.03275,0.1570。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黄瓜钝绥螨对腐食酪螨卵的功能反应 .研究结果表明 ,黄瓜钝绥螨的第一若螨、第二若螨、雌成螨捕食腐食酪螨卵的功能反应均属于HollingⅡ型 .黄瓜钝绥螨雌成螨、第二若螨、第一若螨的攻击系数a分别为 1 16 72 ,1 0 6 38,1 5 2 84;处理时间分别为 0 0 35 38,0 0 32 75 ,0 15 70 .  相似文献   

5.
二种植绥螨对朱砂叶螨利他素定位反应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嗅觉仪测定智利小植绥螨和拟长钝绥螨对其猎物朱砂叶螨所释放的利他素的定向行为并作了比较研究,阐明了与这二种植绥螨的定位反应有关的刺激源是除雄螨以外不同发育阶段的叶螨及其分泌物和排泄物,而与叶螨的寄主植物无关,不同植绥螨对同一种叶螨不同发育阶段产生的利他素源反应有着一定的种间特异性。  相似文献   

6.
植绥螨是捕食植食性螨类的重要天敌类群,过去在福建省没有任何报道。作者于1980年5、6月间在福建省采到一批植绥螨标本,已定名者有21种,其中有5个新种,记述如下。新种模式标本保藏在广东省昆虫研究所,部分副模标本将分藏在福建省生物研究所。一、种类 21种植绥螨名单如下,其中标有*记号的种甚为常见,其他种类偶见。 1.钝绥螨属Amblyseius (1) Amblyseius (A.) anuwanti Ehara (2) Amblyseius (A.) barkeri (Hughes) (3) 德氏钝绥螨Amblyseius (A.) deleoni Muma et Denmark  相似文献   

7.
温度对以叶螨为食的黄瓜钝绥螨发育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了在15,20,23,25,28,30,32,35℃8级温度下黄瓜钝绥螨从卵到成虫的各虫态生长发育状况,应用王如松等模型拟合各虫态的发育速率和温度的关系,得到黄瓜钝绥螨卵,第一若螨及整个世代的最低临界,最适和最高临界发育温度分别为10.00,24.98,35.96℃,10.00,24.83,34.75℃和10.00,24.97,34.90℃。  相似文献   

8.
随朱砂叶螨种群增长率增加,拟长毛钝绥螨对朱砂叶螨的捕食效率减小,此时提高释放比(捕食者/被食者)能控制叶螨密度。当某一释放比已控制叶螨种群时,进一步提高释放比,对已控制的增长率影响不大。叶螨增长率为0.238时,植绥螨增长率(y)和释放比(x,即食物数量)之间为双曲线函数,1/3,=0.8080+0.1148/x。  相似文献   

9.
黄瓜钝绥螨(Amblyseius cucumeris)发育历期与温度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瓜钝绥螨在20,23,25,28,30,32℃温度梯度下,发育历期从8.8d到4.3d,随温度上升而变短,与其呈双曲线型相关。雌性与雄性间发育各期均无显著性差异。黄瓜钝绥螨的卵孵化的发育起点温度为8.6℃,有效积温38.0日度。成螨的发育起点温度为8.8℃,发育的有效积温为97.5日度。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室内对深点食螨瓢虫成虫捕食土耳其斯坦叶螨和截形叶螨的功能反应及种内干扰作用的研究,比较了深点食螨瓢虫对2种叶螨的捕食作用。结果表明:深点食螨瓢虫对土耳其斯坦叶螨和截形叶螨的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深点食螨瓢虫对截形叶螨的捕食量大于土耳其斯坦叶螨。深点食螨瓢虫对2种叶螨的捕食率均随着自身密度增加而下降。在2种叶螨共存的条件下,深点食螨瓢虫对截形叶螨明显喜好。  相似文献   

11.
陈皮本草考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查阅古代本草并且结合近现代文献对陈皮名称源流、品种、道地性、功效主治进行考证,结果发现:历版中国药典均以陈皮为正名具有文献依据;2010版药典将陈皮Citrus reticulata Blanco作为正品收载使用具有一定道理;本草记载的陈皮以广东新会为胜,这与现在陈皮的道地产区相吻合;功效主治与目前基本一致。从古至今对陈皮是否存放;若需存放,存放时间这一问题多有争议。本研究对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以期对陈皮的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本草依据。  相似文献   

12.
陈皮提取液的抗菌作用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不同有机溶剂浸提,获得陈皮提取液,将该提取液利用管碟法做抗菌(防霉)实验,并与制霉菌素的抗菌(抗霉)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证明陈皮提取液有较好的抗菌能力,该提取液在室温条件下储存1a后仍留有一定的抗菌活力。  相似文献   

13.
采用玻片粘胶浸渍法测定“绿满园”水剂对柑桔红蜘蛛Panonychus citri的生物活性,同时采用浸渍法测定“绿满园”水剂对三突花蛛、斜纹猫蛛和拟环纹豹蛛3种蜘蛛的毒力.结果表明,16%“绿满园”水剂18.75倍稀释液对红蜘蛛毒性最强,处理72 h后红蜘蛛死亡率可达99.0%.受药48 h后,“绿满园”对红蜘蛛的毒力...  相似文献   

14.
郭莹  刘长明  吴梅香  杨广 《武夷科学》2012,28(1):102-105
为有效地控制橘臀纹粉蚧Planococcus citri(Risso)发生,测定了6种农药在田间使用浓度下对该虫的致死效果.结果表明,在室内条件下,吡虫啉、烯啶虫胺、啶虫脒、阿维菌素和高效氯氰菊酯对1龄若虫的防治效果较好,用药后72 h校正死亡率均在80.0%以上,而杀扑磷仅74.8%.在防治应用中,建议推荐吡虫啉,烯啶虫胺,啶虫脒3种药剂,同时应针对不同虫态适当调整用药浓度和施药时间,以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5.
测定“绿满园”水剂对柑桔红蜘蛛Panonychus citri的田间防治效果及对非靶标生物金鱼Carassius auratus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64%“绿满园”水剂800倍和1000倍稀释液在施药后7d和15d对柑桔红蜘蛛的防治效果均极显著地高于对照杀螨剂:15%扫螨净和57%炔螨特,其中以800倍稀释液防治效果最好,15d的防效达97.21%,800倍和1OOO倍稀释液的防治效果差异不明显.金鱼的死亡率随“绿满园”浓度的升高和染毒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绿满园”水剂对金鱼的急性毒性小于阿维菌素.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橙皮苷提取转移率,对青皮提取工艺进行考察,优选出最佳提取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溶媒种类、溶媒用量、压强、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浸泡因素及药材粉碎程度等系列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利用L9(3~4)正交试验法优选出最佳提取工艺,并对最佳工艺进行验证.青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12倍量60%乙醇提取3次,每次提取1.5 h,且工艺稳定可行,完全可用于工业化生产中.  相似文献   

17.
姜黄素苯腙衍生物的合成及杀螨活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姜黄素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以姜黄素为其始原料合成了一种苯腙类姜黄素衍生物.采用玻片浸渍法评价了姜黄素及其衍生物对柑橘全爪螨、朱砂叶螨、腐食酪螨的触杀活性.结果表明姜黄素及其衍生物对柑桔全爪螨、朱砂叶螨、腐食酪螨都有不同程度的触杀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水葫芦为原材料,柠檬酸改性制备生物炭对尼泊金乙酯(EP)的吸附。通过Box-Behnken Design实验,使用吸附剂添加量、pH值、EP初始浓度和反应时间这四个变量对尼泊金乙酯去除率的影响进行模拟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水葫芦生物炭(WB)与柠檬酸改性水葫芦生物炭(CA-WB)在各单因素实验中对EP溶液去除影响的大小顺序为:吸附剂添加量>EP浓度>pH>反应时间。WB吸附EP的最佳反应条件为:pH为1.12、反应时间为3.28 h、EP初始浓度为18.4 g/L和WB添加量为3.86 g/L,此时WB对EP的去除率为81.04%,实际条件下验证EP去除率为85.12%,与预测值误差为4.79%;CA-WB吸附EP的最佳反应条件为:pH为2.8、反应时间为3.23 h、EP初始浓度为14.7 mg/L和CA-WB添加量为3.73 g/L,此时CA-WB对EP的去除率为96.00%,实际条件下验证EP去除率为93.24%,与预测值误差为2.96%。  相似文献   

19.
胡学难  伍中兴 《贵州科学》1994,12(1):56-57,55
本文研究了深点食螨瓢虫在贵州施秉县西山桔园对桔全爪螨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深点食螨瓢虫较好地控制了桔全爪螨的危害;并且在果园内安全越冬,第二年已建立稳定的种群。  相似文献   

20.
将甲氰菊酯和单甲脒通过复配对桔全爪螨进行室内毒力测定,表明两种药剂的各种配比均对桔全爪螨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增效作用,其中以甲氰菊酯与单甲脒按1:4的比例复配增效作用最为明显,共毒系数达到373。田间药效试验也表明,20%的混剂乳油(4%甲氰菊酯 16%单甲脒)的药效明显高于20%的甲氰菊酯乳油和25%的单甲脒乳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