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用差分脉冲伏安法研究了甘草酸(GA)在ITO玻璃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发现其氧化峰电流值与甘草酸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0.5×10-3g·L-1~1.0×10-3g·L-1)成正比列关系,检测限为0.02 mg·L-1,且甘草提取物中的主要成分如甘草类黄酮以及一些无机离子等不会干扰测定的结果。通过研究能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的测定甘草提取物中甘草酸含量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薄层分离—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甘草浸膏中甘草酸的含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了甘草酸的紫外吸收光谱(在251.5nm中有强吸收峰)和用薄层分析法杷甘草酸从甘草浸膏中分离出来的方法和条件。建立了薄层分离—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甘草浸膏中甘草酸含量的方法,并实际应用于测定不同来源的甘草浸膏样品。方法简便,可靠。  相似文献   

3.
甘草酸是蒙药材甘草中最主要的活性成分.对甘草酸原合成工艺进行了一定的改进,通过正交试验,在研究范围内,筛选确定了制备甘草酸的最佳工艺:即参加反应的甘草碱10g(0.035mol),氢氧化钾17.7g和95%乙醇78ml,反应10h后得甘草酸.  相似文献   

4.
通过筛分到的一株产β-葡萄糖醛酸酶的黄曲霉HC-12对甘草进行液体发酵转化,HPLC检测发酵前后的样品进行常规动物药效实验验证甘草发酵后的增效效果,HPLC结果表明甘草经黄曲霉HC-12转化作用后,甘草中的甘草酸水解为甘草次酸.动物药效学实验说明发酵后甘草的抗炎、镇痛活性较未发酵甘草有显著性提高,并且药效作用迅速.通过微生物对甘草中的甘草酸的转化作用,甘草的药效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5.
范彩玲  张海燕  周映霞  夏百根  董微 《河南科学》2010,28(12):1543-1545
为了研究甘草中甘草酸的提取方法及影响提取产率的因素,以新疆乌拉尔甘草的粗粉为原料,采用不同的提取溶剂,用微波法和超声波法从甘草中提取甘草酸,并对二者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用超声波法提取,以质量分数为0.5%的氨性醇为提取溶剂,所得的甘草酸粗品产率最高,达到35.4%.超声波法比微波法用时长,但操作简单、无需高温、耗能少,更适合实验室中使用.  相似文献   

6.
据报导,甘草次酸在硫酸—乙醇—香草醛的作用下能显示出紫红色,在544nm处有最大吸收峰。因此,可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甘草次酸的含量。我们用前文报导的方法把甘草酸定量地水解成甘草次酸,再用氯仿把甘草次酸萃取出来,用光度法测定萃取出来的甘草次酸的量,再通过换算得到甘草浸膏中甘草酸的含量。本文报导了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甘草  相似文献   

7.
甘草中甘草酸粗品最佳提取条件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萃取剂用量、温度、时间、pH值、酸化剂与甘草中甘草酸粗品提取率之间的关系。得出从甘草中提取甘草酸粗品的最佳提取条件为:蒸馏水为萃取剂,样品/萃取剂为1∶8,在90℃提取,萃取时间2h/次(共3次),H2SO4(3.5mol·L-1)作酸化剂,在此最佳提取条件下得到甘草酸粗品中甘草酸含量为65%以上。  相似文献   

8.
采用热回流提取法,经过粉碎、热回流提取、浓缩、酸沉、过滤等实验过程从甘草中提取粗提甘草酸。以甘草酸的提取率为指标,通过正交实验设计考察乙醇浓度、NaHCO_3添加量、液料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对甘草酸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草酸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60%、NaHCO_3添加量0. 4%、液料比15∶1、提取时间2. 5 h、提取温度60℃。在最佳条件下甘草酸的平均提取率为33. 27%。  相似文献   

9.
水热法合成甘草次酸甲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草酸为原料通过水热法合成了甘草次酸甲酯,并通过红外光谱和1H核磁共振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确定了其化学结构.该合成方法具有简便、快速、收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甘草的利用率,对从甘草边角料中提取甘草酸及其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以收率为目标函数的提取甘草粗品的最佳工艺条件、在以蒸馏水为萃取剂和硫酸为酸化剂,甘草边角料粒度为1~2mm,pH值为2,温度为90℃条件下,粗品的提取收率达8%以上。  相似文献   

11.
癸酸和月桂酸酸盐体系的振动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癸酸和月桂酸固体酸盐体系的红外和拉曼光谱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固体磷酸催化荆,用Hammett指示剂法研究了焙烧温度及浸渍时间对固体磷酸催化荆酸强度范围及不同酸强度下酸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浸渍时间一定时,催化剂的总酸量及各酸强度下的酸量都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焙烧温度一定时,催化剂的总酸量随着浸渍时问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3.
采用pH8.20为滴定终点、以标准氢氧化钠为滴定剂,用电位滴定法测定食用醋中的总酸量和氨基酸含量,取得满意结果,为开展食用醋中总酸量和氨基酸含量连续测定的实验教学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乳酸和聚乳酸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概述了乳酸和聚乳酸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α-硫辛酸和二氢硫辛酸的抗氧化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多种化学发光体系和比色体系研究了氧化型硫辛酸——α-硫辛酸(α-lipoic acid, LA)和还原型硫辛酸——二氢硫辛酸(dihydrolipoic acid, DHLA)直接清除活性氧、抗脂质过氧化以及对&;#8226;OH引起的DNA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实验发现,LA和DHLA能有效清除相应体系中的活性氧过氧化氢(H2O2)、羟自由基(&;#8226;OH)、过氧亚硝基阴离子(ONOO-)和二苯代苦味肼基自由基(DPPH&;#8226; ),能显著抑制脂质过氧化,并对&;#8226;OH引起的DNA氧化损伤有良好的保护作用,而DHLA还可以有效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8226;2-).这些结果提示,LA和DHLA都是良好的抗氧化剂,但相比之下DHLA的抗氧化能力要显著强于LA.本研究为LA和DHLA保健和药用价值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自由基生物学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采用线性极化技术对18-8不锈钢在8%HNO3+2%HF酸洗介质中的缓蚀抑雾剂进行筛选,经正交试验,得出最佳配方的组成为0.3%硫脲衍生物+0.2%乌洛托品+0.3%硫氰酸铵+0.2%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缓蚀率达到99%,抑雾率达到85%左右,该最佳配方的缓蚀抑雾剂对材料的力学性能不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低分子量聚乳酸对聚乳酸膜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引入除溶剂和溶质以外的第三组分情况下,用溶液浇铸法制备表面呈孔聚乳酸膜。通过在高分子量的聚乳酸中混入低分子量的聚乳酸,借助电子扫描电镜、差热分析、力学试验机考察低分子量聚乳酸对聚乳酸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通过在高分子聚乳酸中混入低分子量的聚乳酸可以制备出表面呈孔膜,该膜可满足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好的临床要求,该方法减少了影响膜性能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天冬氨酸/谷氨酸共聚物的阻垢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善聚天冬氨酸(PASP)的阻垢性能,对其进行了共聚改性研究.制得了天冬氨酸/谷氨酸的共聚物(PAG).采用SY/T5673-93方法研究了不同水质条件下PAG对硫酸钙和碳酸钙的阻垢效果,并与商品聚天冬氨酸PASP及含磷阻垢剂(EDTMPS和ATMP)进行对比.结果表明,PAG的阻垢性能与含磷阻垢剂相差不多,PAG明显优于商品PASP的阻垢性能.与商品PASP相比,共聚物更适用于高钙、高温、高pH值以及水力停留时间较长的用水系统.  相似文献   

19.
氯乙酸氨解法氨基乙酸生产中影响收率的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介绍了氯乙酸氨解法氨基乙酸生产过程中影响收率的因素,并结合生产过程进行了深入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收率的办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血浆样品酸化后用乙醚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柱为C18-ODS柱(5mm×150mm),柱温为30℃,流动相为甲醇-0.01%磷酸水溶液(45∶55),流速1.0mL/min,苯巴比妥作为内标,检测波长230nm,按内标法定量测定,标准曲线在2~100μg/mL(烟酰水杨酸)、3~150μg/mL(水杨酸、烟酸)内,样品都有良好的线性(r都在0.9990以上),方法回收率在98.4%~108.9%,日内RSD小于5.0%,日间RSD小于5.4%。新建立的HPLC测定兔血浆中的烟酰水杨酸及其活性代谢产物水杨酸和烟酸浓度的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度高,为进一步研究烟酰水杨酸体内代谢动力学提供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