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研究了小区制矿井调度移动通信系统所涉及的有关问题。综合考虑有关因素对无线传输的影响以及矿井巷道与系统配置的实际情况确定了系统的工作频率、基站与移动台天线形式;根据系统的话务情况与特点确定了系统采用多信道共用技术以及相应的共用信道数、信道指配原则、信道指配模式、信道选取原则和系统的呼叫方式;根据井下实测初步确定了系统的小区半径以及大、中和小型矿井实现全矿井调试移动通信所须配置的小区数量。  相似文献   

2.
在网络优化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由于用户分布不平衡,实际用户发展与前期规划存在一定偏差,造成话务分布不均衡,忙小区信道资源紧张,而闲小区信道资源过剩。这就需要我们在网络优化中采用各种方法来均衡小区话务,使网络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获得最佳经济效益。NOK IA系统提供了一套丰富的方法来均衡话务。文章将主要从硬件调整和参数调整两个方面谈谈如何调整小区话务。  相似文献   

3.
提出一种新的无绳电话信道控制方式 :二分之一信道组循环不定位方式 .对无绳电话信道控制方式的性能进行定量分析 ,结果表明 ,新的信道控制方式与惯用的循环不定位方式相比 ,呼损率及每信道容量稍有恶化 ,但平均接入时间显著缩短 ,综合性能良好 .  相似文献   

4.
蜂窝网络中基于遗传算法的信道分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信道分配问题属于组合优化中的NP完备问题 ,为了更有效的利用频率资源 ,在遗传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信道分配方法·在信道分配中主要考虑三种限制 :同频限制、邻频限制和同位置限制·目标是得到一个用最少的信道数 ,满足话务需求和电磁兼容限制的信道分配方案·采用了最小间隔编码方案 ,利用固定遗传算子 (交叉和变异 ) ,在整个迭代过程中始终满足话务需求的要求·提出了几种遗传算子并进行了验证 ,比较结果表明选择性变异技术能得到很好的结果·对几个著名的benchmark问题进行仿真 ,结果表明 ,它对解决信道分配问题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实际小区载频数有限(2~6个)的条件下,针对其共用频段和专用频段两种不同分配方式,从质量和容量两方面分析了慢跳频对GSM系统改善的程度,结果显示,慢跳频对GSM网络性能改善的程度不仅与小区载频数目有关,且与频率分配方式有关,在专用频段方案的基础上,对GSM慢跳频系统提出了一种动态频率分配暂借信道方案,以解决突发性话务拥塞的问题,理论和仿真分析表明,这种方案能较好地解决单个小区的突发话务拥塞。  相似文献   

6.
简要介绍无绳电话系统的主要特征,就其应用前景和应用方式展开讨论;重点讨论了无绳电话系统和蜂窝移动电话系统的交互工作问题。  相似文献   

7.
针对扩容、增加微蜂窝、站型调整和天线调整等硬件的方法解决网络拥塞问题成本高等困难,分析了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无线网络参数对拥塞影响,利用网络参数调整等网络优化手段缓解网络中无线信道拥塞的问题,并通过模拟方法验证了网络参数调整对无线信道拥塞的改善程度。仿真结果表明,合理地调整无线网络参数既可以降低网络拥塞、均衡话务量,还能较好地改善话务拥塞问题。  相似文献   

8.
数字扩频无绳电话系统是新一代的无绳电话系统,它具有语音清晰、保密性高、抗干扰性强等优点,在家庭和办公场所正迅速得到普及。将对数字扩频无绳电话系统的硬软件实现技术做详细的探讨,并具体介绍一种先进可行的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9.
话务控制是一种在突发话务高峰时有效疏通话务并防止网路过负荷的手段,它涉及到话务控制信息的来源、采用话务控制实施的原则、话务控制应用的场合等。话务控制的最终目的是在网路出现异常情况时保护网路并尽可能多地疏通话务。  相似文献   

10.
多径衰落下通信系统的分析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通信系统的学习,研究了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多径瑞利衰落信道和莱斯衰落信道3种信道。对不同信道下通信系统的性能情况进行了分析和仿真。通过对各种信道下的仿真结果分析和误码率的比较,得出多径瑞利衰落信道模型下的误码率要高于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和莱斯衰落信道,并严重降低通信系统性能的结论。对直接序列扩频系统具有抗多径衰落的情况进行仿真,指出直接序列扩频系统可以解决多径衰落对通信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混合信道分配参数分析及自适应混合信道分配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混合信道分配(Hybrid Channel Assignment,HCA)中的动静信道比例与阻塞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不同动静信道比的HCA方案在不同的话务量情况下呈现出不同的性能,无法在各种负荷下均保持良好的性能,为此,提出了一种根据话务量变化自适应调整动静信道比例的HCA方案,该方案能够在各种话务量负荷下均保持良好的阻塞率性能,在话务量统计均匀分布的情况下,对此方案者了系统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比固定动静信道比例的HCA方案具有更好的话务量跟随能力和阻塞率性能。  相似文献   

12.
CDMA是实现多速率最主要的多址接入技术。针对基于可变处理增益的 CDMA方案 ,分析了不同速率发射功率的控制、信道调制、多址干扰环境下的信噪比和误码率。在 SPW上对多种速率、多个用户的同时传输的误码率特性进行了仿真。  相似文献   

13.
无线多媒体RAKE接收机在瑞利信道下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RAKE接收机的可变处理增益系统,分析了各种业务在不同概率情况下,双速率及三速率可变处理增益系统在瑞利信道下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分集支路数增加,系统容量大为提高,且在相同分集支路情况下,增加低速率业务的概率将使系统性能大为增加。  相似文献   

14.
轻轨交通新型声屏障技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实验分析了轻轨交通噪声的频率特性。针对现有声屏障的优缺点,开发研制了两种阻抗复合型声屏障,在轻轨交通噪声的主要频率范围内,该声屏障的吸声性能较出色,且有能够防止雨尘侵害的优点。为分析新声屏障的斜入射吸声系数,提出了一种多通道脉冲响应方法,该方法排除了被测对象的反射与散射指向性影响,适合测量不平整吸声辊面的斜入射吸声系数,新声屏障的测量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蜂窝系统信道分配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适用于语音、数据呼叫的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信道分配策略.该策略将信道分为3部分:数据信道、语音新呼叫保护信道和语音切换呼叫保护信道,为语音新呼叫和语音切换呼叫分配保护信道以降低呼叫阻塞率.为了进一步提高系统承载的语音业务量,赋予语音呼叫抢占优先权,语音呼叫可以抢占数据信道;语音...  相似文献   

16.
一种应用于临近空间通信网络混合业务的MAC协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修改PRMA协议用于支持混合业务的临近空间通信网络MAC协议。主要对PRMA协议中的帧时隙进行最优划分组合,每帧由100个时隙组成且分为两部分,前m个时隙用于传输视频业务和数据业务,后n个时隙用于传输语音业务。通过对时隙最优划分,业务分离和业务优先级判断,系统很好地支持了语音,数据和实时变化比特速率(rt-VBR)视频混合业务。最后对数据业务包平均时延,语音和视频业务丢包率以及信道利用率等性能参数进行仿真评估,证明该协议在保证各种业务服务质量(QoS)的同时也对提高信道利用率起着重要的作用。得到了最优视频业务预留时隙数m=36和85%的信道利用率。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将切换优先信道预测预留方案应用于ROF路车通信系统以解决信道分配的方案.根据M/M/c排队模型理论,采用数值分析方法,调整车辆运行速度及网络通信负载,得到不同条件下预测区在整个小区中所占比例的最优值,并分析了预测预留方案对越区切换掉话率的改善程度.数值结果表明:该方案不仅适用于车辆运行速度较低、通信负载较大的城市交通系统,而且对通信负载量较大的高速公路通信系统,其越区切换的掉话率也能得到较明显地改善.  相似文献   

18.
多车道路段中交通事故的发生会极大影响该路段的通行能力.本文根据无信号交叉口与多车道交通事故点交通流的相似性,建立了交通事故下路段通行能力预测模型.对多车道路段的通行能力在交通事故发生前、发生时、发生后的变化情况分别进行了预测,并结合实际案例对模型进行了分析与验证.本模型能较为准确的估算交通事故对该路段通行能力的影响程度,这将为开发城市紧急救援系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针对MB—OFDM UWB系统的性能特征,基于理论分析系统的成对错误概率,获知编码增益和分集增益的计算公式,从而得到空时频编码方案的设计准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简化结构的空时频编码方案,并分析基于空时频编码的系统传输性能,为提高MB—OFDM UWB系统的性能给出了一个可行的方法.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未编码的SISO—MB—OFDM UWB系统,该方案具有良好的系统误码率性能.而与8阶正交空时频编码方案相比,该编码方案结构简单,编解码复杂度比较低.  相似文献   

20.
由于动态交通信息数据具有很强的时间性和空间性,通过分析研究绝对空间参照系统、线性参照系统和时间参照系统的特点,认为交通信息是交通系统表现出来的各种交通现象的组成成分的抽象,由空间对象、时态对象、专题对象和事件对象聚合构成。提出动态交通信息建模应建立在多维时空参照系统中,有主次之分,运用在不同的数据层次中,以二维空间参照系为基本基准,线性参照系作为建立在二维空间参照系之上的应用,以三维数据作补充。多维时空参照系统中更有利于交通信息数据的共享与维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