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观察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瘤的临床疗效。选取我院收治甲状腺瘤患者98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取改良小切口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92%显著高于对照组79.59%(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12%显著低于对照组22.45%(P0.05),观察组瘢痕遗留率为2.04%显著低于对照组16.33%(P0.05)。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瘤临床效果显著,手术时间短且出血量少,能够减少并发症发生,同时切口小易于愈合,伤口美观。  相似文献   

2.
观察攻毒化瘤散外敷为主综合治疗肝癌晚期的临床疗效及对甲胎球蛋白水平的影响。肝癌晚期无法手术介入等治疗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攻毒化瘤散外敷肝区及上腹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近期疗效,中医症状评分,QO评分,KPS评分,AFP,肝功能等。观察组在改善临床近期疗效,中医症状,QOL,KPS,AFP,肝功能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27例,CR 0例,PR 16例,SD 6例,PD 5例,总有效率59.3%;对照组27例,CR 0例,PR 6例,SD 9例,PD 12例,总有效率22.2%;两组疗效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AFP的变化,观察组治疗前后分别为2707.7±196.4,1310.0±207.4;对照组前后分别为2514.6±191.1,2092.4±235.8;两组疗效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攻毒化瘤散外敷为主综合治疗肝癌晚期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对AFP具有一定的降低作用,能明显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思密达联合血竭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100例轻、中度远段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44例,治疗组采用思密达和血竭分别加温生理盐水保留灌肠,对照组采用口服柳氮磺胺呲啶(SASP)和地塞米松2 mg联合甲硝唑1 g保留灌肠,疗程均为4周.结果显示,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9%和79.6%(P<0.05),且治疗期间治疗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表明思密达联合血竭保留灌肠治疗轻、中度远段活动期UC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屈红  王磊  郑君  张斌 《甘肃科技》2022,(13):102-106
为了观察聚焦超声联合参菊洗剂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的临床疗效。本研究选取2020年1月—9月就诊于甘肃省中医院妇产科并符合诊断的患者共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2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只使用聚焦超声治疗;观察组加用我科协定方参菊洗剂外洗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月、3月及随访半年瘙痒症状、皮肤弹性、皮肤颜色等改变情况。结果表明:总有效率观察组(100%)稍高于对照组(93.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率观察组(26.66%)优于对照组(3.33%)(P<0.05);复发率观察组(3.33%)低于对照组(28.57%)(P<0.05)。治疗后同期瘙痒症状比较,两组均明显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其中观察组远期疗效优势更加明显(P<0.01);皮肤颜色及弹性比较:2组均明显改善,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聚焦超声联合参菊洗剂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疗效确切,更能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改善患者症状体征,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观察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用于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将华亭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3月~2019年5月收治的84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成对照组(n=42例)和治疗组(n=42例),分别采取传统开颅手术、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组总有效率92.86%较对照组的73.81%高;两组术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与术前相比均下降(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52%较对照组的30.95%低(P0.05)。对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实施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治疗,其疗效优于传统开颅手术治疗,可最大程度恢复患者神经功能,并能减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颈椎病引发的颈性高血压及其并发症,施以小针刀闭合性手术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将颈椎病伴高血压患者共105人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A)53例,对照组(B)52例,分别为针刀闭合治疗组(试验组)和颈椎牵引治疗组(对照组),通过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压变化,来确定针刀闭合治疗颈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结果:治愈率试验组(A)为64.1%,对照组(B)为21.2%,两组比较P<0.01效果极显著。结论:针刀闭合性手术综合治疗颈性高血压,可明显降低患者血压,并且可以改善其颈椎病引发的一系列不良症状,临床上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7.
探讨急诊严重多发伤合并骨与关节损伤患者行损伤控制技术治疗的效果。选取天水市第四人民医院2014年7月~2015年11月收治的急诊严重多发伤合并骨与关节损伤患者76例,并随机划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行传统手术治疗,治疗组实施损伤控制技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凝血功能状况、死亡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84.21%较对照组的63.16%高(P0.05);治疗组PLT较对照组高(P0.05),TT及APTT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组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P0.05)。临床采取损伤控制技术治疗急诊严重多发伤合并骨与关节损伤患者,其临床疗效优于传统手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降低死亡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探究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rocedurefor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治疗重度痔疮的临床疗效。选取2018年4月~2019年5月接收的90例重度痔疮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成对照组(n=45例)和治疗组(n=45例),分别给予外剥内扎术(Milligan-Morganhemorrhoidectomy,MMH)、PPH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疼痛状况。治疗组总有效率95.56%较对照组的68.89%高(P0.05),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创口愈合时间与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少(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11%较对照组的28.89%低(P0.05),术后24h肛门VAS评分及首次排便时VA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对重度痔疮患者行PPH治疗,临床疗效显著,且与MMH治疗相比,手术用时更少,术后疼痛更轻,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病情恢复更迅速。  相似文献   

9.
观察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重建伸肌附着点及保留C7棘突开槽式减压在治疗脊髓性颈椎病的临床疗效。2017年01月~2018年07月有81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在我院接受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其中70例获得完整临床随访。根据手术方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37例),单开门术中采用伸肌附着点重建和保留C7棘突开槽式减压治疗;对照组(33例),行常规单开门椎管成形钛板固定术治疗。记录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观察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改善、颈椎曲度指数(cervical curvature index,CCI)改变、颈后肌群横截面积变化及轴性症状(axial symptoms,AS)的发生情况。结果表明:观察组在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上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椎板开门角度及脊髓漂移距离上,两组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JOA评分较术前有显著升高(P<0.05),两组在神经功能恢复率上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在CCI及颈后肌群横截面积上与术前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的上述数值较术前明显减小(P<0.05)。观察组轴性症状发生率为8.1%(3/37),对照组为21.2%(7/33),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可见,在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中,重建伸肌附着点及保留C7棘突开槽式减压会增加手术时间,但术式的改进可以更好的维持颈椎曲度,减轻颈后肌群萎缩并降低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分析小切口阑尾切除术用于急性阑尾炎的疗效。将本院2016年5月~2019年3月接收的4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划分成两组,其中行开腹阑尾切除术的20例为对照组,行小切口阑尾切除术的20例为治疗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而其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少(P0.05),切口长度较对照组小(P0.05),并发症发生率5%较对照组的30%低(P0.05)。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效果显著,且具有手术用时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恢复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跨主动脉弓段食管癌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五年来手术治疗跨主动脉弓段食管癌 1 1 9例 ,根治性手术切除 1 0 1例 ,姑息性切除 1 1例 ,探手术 7例 ,切除率 94.1 % .本组无手术死亡 .术后随访一年、二年、三年、五年生存率分别是 77.2 %、 64.3%、 48.4%、 38.0 % .笔者认为 :跨主动弓段食管癌 ,手术中应熟悉该部位的解剖结构 ,细心操作 ,能提高手术切除率 ,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 ,病变部位及长度不应成为手术切除的决定性因素 .食管癌病人除有明显的手术禁忌者外 ,均可采取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在神经内镜辅助下经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桥小脑角区病变的经验并探讨其实用性及其优势.方法:对76例桥小脑角区病变采取神经内镜辅助经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结果:25例听神经瘤全切并面神经解剖保留率100%,功能保留率92%;21例表皮样囊肿及8例脑膜瘤全切除;6例半面肌痉挛治愈;9例三叉神经痛术后发作性疼痛消失;7例Meniere病治愈.无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结论:在神经内镜辅助下经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桥小脑角区病变,有利于保护小脑、脑干、神经和血管,减少并发症,降低手术风险性,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宫腔镜电切术与宫颈环形电切术在治疗宫颈病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宫颈病变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宫腔镜电切术(TCRC)治疗30例,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30例.结果 TCRC组治疗出血量明显少于LEEP组,TCRC术后出血及阴道排液时间少于LEEP组,两者手术时间及术后治愈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宫腔镜电切术在治疗宫颈病变方面能够直视创面,定位准确,止血彻底,不损伤宫颈管黏膜,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尤其在宫颈深部病变和炎性增生组织的治疗优于宫颈环形电切,值得在临床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射频电波刀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慢性宫颈炎患者120例,平均年龄35岁;其中宫颈糜烂42例、宫颈肥大23例、宫颈腺体囊肿15例;CINI级38例、CINⅠ~Ⅱ级11例.采取射频电波刀进行宫颈环行切除术66例,微波及激光治疗54例.结果:经射频电波刀进行宫颈环行切除术的66例患者,随访观察6个月,仅有两例患者宫颈口处可见新生肉芽组织,治愈率达97%;有CIN改变的49例患者,术后6个月行TCT检查均为阴性.经微波及激光治疗的54例患者中,有7例复发、11例宫颈表面愈合不良,治愈率为67%,有效率为80%.结论:射频电波刀行宫颈环切术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微波及激光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手术方法,总结临床治疗经验.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我科1997年8月至2007年2月经显微切除22例岩斜区脑膜瘤的临床资料,主要采用岩骨乙状窦前入路、颞下经小脑幕入路、乙状窦后入路、幕上下联合入路4种入路.结果:肿瘤全切除15例(68.1%);5例次全切;2例大部分切除;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充分准备、选择合适手术入路和娴熟显微外科技术可以提高岩斜区脑膜瘤的切除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残率.  相似文献   

16.
MRI对桥小脑角区肿瘤的诊断价值(附12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桥小脑角区肿瘤的MRI表现,以提高桥小脑角区肿瘤术前诊断的准确率.方法:收集一组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桥小脑角区肿瘤120例,全部病例行MRI平扫加增强检查.结果:本组120例中,其中听神经瘤45例、脑膜瘤37例、三叉神经瘤6例、表皮样囊肿8例、蛛网膜囊肿7例、胶质瘤6例、血管网状细胞瘤6例、海绵状血管瘤5例.肿瘤位于左侧桥小脑角区占64例,位于右侧桥小脑角区占59例.术前定位准确率为100%,定性准确率达97.5%.结论:MRI在桥小脑角区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可作为桥小脑角区肿瘤的术前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方法:对1996年—2000年行鼻内镜手术随访观察的110例患进行术后疗效观察及分析有关影响因素。结果:110例(218侧)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中,治愈率为72.02%,好转率为26.61%,总有效率为98.63%,无效率为1.38%。术中出血影响手术操作5例,术中眶纸板损伤2例,术后术腔粘连3例。结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术前术后合理用药、术后换药随访对手术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防治异位妊娠的有效方法,减少其诱发因素发生,降低其发生率,提高其诊治率.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方法对156例异位妊娠进行分析。结果:诊断100%,手术治疗146例,治愈率达100%,其中腹腔镜手术126例,占86.7%.药物保守治疗17例,治愈10例,7例失败行手术治疗而治愈,药物治愈率达58.8%.结论:及时正确诊治异位妊娠,大大的提高了孕妇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的可行性、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7年10月.我院行筋膜内子宫全切重建阴道顶改良手术50例(改良组)及同期行传统的子宫全切术(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手术效果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改良组(77±41)min、(142±26)ml和对照组(107±49)min、(230±38)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发病率、平均住院时间,改良组(46±4)h、1096、(7.8±0.6)d,对照组(48±6)h、10.896、(7.4±0.2)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比传统子宫全切除术的手术效果好,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