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电测实验教学改革基础上,提出以槽形截面梁功研究对象的创新型教学实验。首先简要分析槽形截面梁的应力公式及弯曲中心的概念,通过实验原理、实验方案和实验过程的分析,说明槽形截面梁扭转切应力和弯曲中心位置的测定方法,理论值与实测值结果的对比体现了实验方案的合理性。该实验已被列入创新型工程力学实验,在实践教学改革中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2.
氯离子侵蚀混凝土结构,导致混凝土过早发生破坏,其原因之一是在进行结构满足耐久性设计时忽略了结构的外形和扩散维数对氯离子扩散的影响。基于钢筋脱钝的临界氯离子浓度,提出了圆形截面氯离子侵蚀的耐久性服役寿命计算方法。开展了耐久性正交实验,通过服役寿命定量计算,可以对圆形截面构件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设计与选择。通过算例分析混凝土构件的服役寿命,结果表明圆形截面构件相对于矩形截面构件具有更好的耐久性,在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时,采用圆形截面构件可以增加满足耐久性的混凝土配合比方案,减小混凝土配置难度,降低建造成本。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变截面微小通道的流动和传热特性,设计了9种不同微小尺度的变截面通道。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得出了流体在变截面微小通道中的传热特性以及与常规尺度通道的差异,分别比较了通道的进出口宽度比、高宽比对变截面、微小尺度通道传热特性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得到了描述水在变截面微小通道中的流动及传热特性的无量纲关联式。  相似文献   

4.
变截面通道内超音速两相流升压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超音速汽液两相流在变截面通道中的升压过程的实验研究,得到了变截面通道内超音速汽液两相流的压力分布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变截面通道中超音速汽液两相流的压力分布与出口压力、进水流量无关,而主要的影响因素是进水温度和进汽压力,同时超音速汽液两相流在变截面通道的渐缩部分的压力可以近似认为不变,凝结激波发生在变截面通道的喉部等,这些研究结果对该技术的进一步理论研究和应用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水平管气液分层流压力梯度和含气率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内径为80mm的大型多相流实验环道上,深入研究了高气相流速下气液分层流压力梯度和截面含气率特性,截面含气率采用双能伽马射线密度仅测量.通过对相间剪切应力的研究,提出应用气相动量方程计算压力梯度和界面含气率.采用FLAT、ARS、MARS 3种界面形状模型计算了水平管气液两相分层流压力梯度和截面含气率,并将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ARS和MARS模型的预测结果接近且误差小,因此推荐采用ARS或MARS模型预测高气相流速分层流压力梯度和截面含气率.  相似文献   

6.
 三角形截面碳纤维在复合材料内部的排布结构像微波暗室一样,能够对入射的电磁波进行多次反射,从而衰减电磁波,使三角形截面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吸波性能,因此,研究三角形截面碳纤维在复合材料中的排布规律对研究其吸波机理非常重要.采用实验和模拟的方法对三角形截面碳纤维在复合材料中的排布规律进行了分析.首先,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多组三角形截面碳纤维复合材料试样的截面微观形貌,分析了三角形碳纤维在复合材料中的排布角度及均匀性;其次,为进一步研究三角形截面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吸波机理,根据蒙特卡洛原理,通过Matlab软件对三角形截面碳纤维在复合材料中的排布情况进行了模拟.实验及数值模拟结果吻合较好,均表明三角形截面碳纤维在复合材料中的排布是以各种排布角度随机排布的,而三角形碳纤维分布是比较均匀的,没有明显的密布区域和稀疏区域,该模拟方法可以用于模拟不同含量的三角形截面碳纤维在复合材料中的排布规律.  相似文献   

7.
以往的拉弯实验研究都是基于传统的拉弯成形机,设备造价高,操作复杂。本文以矩形截面型材为研究对象,基于弹塑性弯曲工程理论的基本假设和应变的可叠加原理构建了矩形截面型材拉弯的力学模型,讨论了拉弯变形后型材横截面上应力应变分布的不同情况,进一步揭示了拉弯成形的变形机理。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拉弯实验模具并开展了矩形截面型材拉弯弹复的实验研究,针对某一矩形截面型材,在弯曲半径为200 mm和300 mm时,获取了型材回弹后的半径与截面拉力的关系。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开展了基于物理实验的有限元模拟分析,物理实验和有限元分析所获得的拉弯弹复规律与理论解析结果一致,数据吻合。该模具造价低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验结果可靠,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和工程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非圆截面长杆弹的侵彻特性,对长径比为20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截面的三种长杆弹对半无限靶的垂直侵彻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已有的实验结果对仿真结果进行验证,并利用数值模拟拓展研究长径比为5、10、15的3种截面形状的长杆弹以及长径比为20的正五边形和正六边形对靶板的侵彻威力,结果表明:异型截面弹在大长径比、高着靶速度条件下具有更优的侵彻威力,其中正三角形截面弹在几种正多边形截面弹中侵彻威力更优;提出弹芯的截面形状因子H,并基于销蚀长杆侵彻模型Alekseevskii-Tate模型,建立了异型截面弹对半无限靶侵彻深度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9.
以180~300 km超低轨卫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由分子流模拟方法中可准确模拟三维复杂外形的直接模拟蒙特卡洛(DSMC)法研究了典型外形的气动阻力特性.通过不同速度率条件下圆球和平板的理论阻力系数及不同速度率下70°钝体外形的气动实验数据与DSMC计算结果的比较,验证了三维DSMC方法对外形和网格的适应性.针对几类典型的卫星外形的阻力特性进行了计算比较,得出压差阻力、剪切阻力、总阻力及无量纲阻力系数随高度和外形的变化特性.超低轨卫星通过外形的优化设计可降低阻力约10%,能够有效改善其在轨运行特性,且可降低对卫星自身相关系统的设计需求.  相似文献   

10.
姜寒  朱春玲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21):9123-9128
为研究带后掠角机翼的结冰数值模拟方法,通过建立三维结冰初始水膜模型以及结冰增长模型,对带后掠角的机翼进行结冰数值仿真。为验证模型的准确性,使用FENSAP-ICE软件进行同工况数值仿真,并且设计加工了30°后掠角的NACA0012翼型进行结冰风洞实验。结果表明:本模型能够对后掠翼的明冰工况进行仿真,仿真冰型与FENSAP-ICE冰型轮廓大致相同;本文计算的冰型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在冰角处的形状有差异但冰生长的总体趋势和大致结冰量与实验一致,沿展向不同截面冰型增长趋势也与实验大致一致。可见本文的后掠翼结冰数值模拟方法能够进行后掠翼结冰外形的计算。  相似文献   

11.
结合教学实际,研究摄像在微格教学技能训练中的作用,研究摄像、记录在课堂教学评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中的作用.通过重视摄影技术来进一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技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国外人文地理学研究内容与方法日益完善并走向多样化、综合化,其中实证主义思潮、人本主义思潮、结构主义思潮对国外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影响相当深刻.在系统总结三种思潮的主要思想、研究方法、代表人物和对国外人文地理学发展影响的基础上,立足中国人文地理学发展面临的问题,构建了中国人文地理学"横—纵"双向发展的学科体系,并尝试性地预测了几个热点问题的研究,旨在借鉴国外有关理论和思想,充实中国特色的人文地理学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13.
为了对机载细水雾灭火技术研发及其在民航领域的应用提供一定支持,对近年来国内外细水雾研究进行总结分析,主要包括细水雾喷雾特性对细水雾灭火有效性的影响、添加剂的影响、环境情况对于细水雾灭火的影响,以及利用细水雾进行的相关实验研究等。提出今后主要研究方向为新一代机载灭火技术、细水雾对遮挡火灾的抑制机理、高高原环境下细水雾特性与雾场诊断、细水雾灭火应用设施的设计、高效货舱机载灭火系统的关键技术研发、低压细水雾生成与控制机理的研究。最后,结合民机哈龙替代灭火技术需求,设计了新一代机载细水雾灭火技术研究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4.
为考察码头面板尾部开缝和面板上开孔2项措施对减小波浪对斜坡接岸式高桩码头上部结构冲击的效果,在波浪水槽中进行了相应的规则波模型试验.通过分析试验数据研究了开缝和开孔对面板上波浪上托力冲击特性、压强分布、上托力大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面板尾部开缝对冲击压的大小和位置有一定影响,对冲击压的影响和开缝宽度有较大关系.开缝对总上托力的影响有限.开孔后总上托力变小,并且开孔数越多,总上托力减小得越多.但板上开孔对减小冲击压的效果不是很明显.  相似文献   

15.
闽地开发较晚,但在五代至北宋初即已有蔡元鼎这样的《诗》学专家.至朱子兴学闽地,其所著《诗集传》在闽地影响深远.受其影响,闽地治《诗》者代有人出.黄道周浸淫于具有浓郁《诗》学氛围的闽南,一生治《诗》不辍.黄道周《诗》学著述散佚严重,但经过爬梳剔挟,还是可以发现其有大量的《诗经》学文献存世.梳理闽地《诗经》学传统以及黄道周的《诗经》学研究,可以引起学界对黄道周乃至闽地《诗经》学的关注和研究,以充分揭示其特点和价值.  相似文献   

16.
西方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研究信任问题,形成了多种关于信任问题的研究框架,而中国对信任的研究起步较晚,对于社团和社团参与的研究还不是十分的充分.当前在信任问题研究上更多是借鉴西方的研究范式,缺乏对信任问题的本土化研究,方法上实证研究没有得到很好的运用,因此在相关的研究中应当深入挖掘单一因素对信任水平的影响,同时要注重将信任研究和社团研究与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通过调查进行本土化的社团研究.  相似文献   

17.
高校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人文课程设置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人文课程的设置是一个迫切的任务,应遵循人文课程内容与美术专业相关联的原则;基础性与工具性原则;既博且约,以博为主,而后有所选择的原则;人文知识修养与人文精神培养并重的原则。建议设置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美术鉴赏写作、中国风俗文化与民间美术、艺术概论、古代汉语常识、中国古代文化名著选读、西方文艺名著选读、文学名作选读等9门必修或指定选修课,另外以模块的方式有方向性地设置若干门任意选修课。  相似文献   

18.
工程上,关于结构动力可靠性的研究方法有多种。其中,利用模态分析的结构损伤检测方法证明结构的频率变化可以用来进行结构损伤定位。损伤的判定方法主要有预测模型的方法、基于柔度变化的损伤定位方法、基于结构动力特性的损伤检测可视化方法、基于损伤柔度曲率的新指标的方法、相邻差分曲率差值方法等。目前安全性鉴定标准大多是建立在单个构件的检测基础上的,主要检测构件的变形、损伤、材料性能等参数,直接确定结构的安全性,着重于分析构件的动力特性检测的发展现状及应用。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舞蹈充满了创新精神,从重内容转向对形式的开拓与实验,从重感情转向对理念因素的关切,从重传统转向立足现实的大胆开创。从政治文化语境、人文空间、思想意识三方面来梳理和总结这一时期舞蹈的创作环境,对中国舞蹈的复苏繁荣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模因论在国内是一个新理论,不少学者在翻译学领域从模因论视角提出崭新的观点。通过对近八年(2003-2010年)来有关翻译模因论研究的文章进行统计与分析,总结出目前国内翻译模因论研究的特点,并对模因论在翻译学领域研究三种分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