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洪浩尔舒特凹陷非构造油气藏的形成及勘探前景——以洪东洼槽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洪东洼槽为例,根据其钻井剖面、地震测线及测试资料,结合油气勘探现状,运用沉积学、层序地层学等多学科理论,以沉积、构造演化入手的油气地质动态综合分析法为思路,对东洼槽的基本成油条件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其油气勘探成功、失利的原因和油气分布规律,寻找有利勘探方向。结果表明:早白垩世阿尔善期湖盆的碎屑物质主要来自陡岸,在纵向上形成多套自生自储式含油组合;在平面上形成多期继承、叠加连片的非构造圈闭,最后指出阿上段、阿中段是油气钻探的主要目的的层段,努格达构造带下倾部位是非构造油气藏形成的有利部位和有利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2.
焉耆盆地非背斜油气藏形成条件及勘探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焉耆盆地是中国西部众多中新生代小型含煤盆地之一。自1993年开始进行风险勘探以来,钻探目标主要是背斜圈闭,主要油气藏类型均为背斜或断背斜型。目前盆地的勘探程度仍较低,剩余资源量主要赋存于非背斜圈闭中,随着勘探程度的加深,非背斜油气藏将在油田勘探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对该盆地非背斜圈闭形成的地质条件进行了系统分析,并讨论了盆地内可能存在的非背斜油气藏的成因分类,初步预测出本区发育4大类11种非背斜圈闭油气藏,并讨论了不同类型非背斜圈闭的发育演化史,指出了盆地非背斜油气藏的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3.
焉耆盆地是中国西部众多中新生代小型含煤盆地之一。自 1993年开始进行风险勘探以来 ,钻探目标主要是背斜圈闭 ,主要油气藏类型均为背斜或断背斜型。目前盆地的勘探程度仍较低 ,剩余资源量主要赋存于非背斜圈闭中。随着勘探程度的加深 ,非背斜油气藏将在油田勘探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对该盆地非背斜圈闭形成的地质条件进行了系统分析 ,并讨论了盆地内可能存在的非背斜油气藏的成因分类 ,初步预测出本区发育 4大类 11种非背斜圈闭油气藏 ,并讨论了不同类型非背斜圈闭的发育演化史 ,指出了盆地非背斜油气藏的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4.
非构造裂缝的发育特征及成因机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非构造裂缝作为油气良好的运移通道及有利的储渗空间,广泛发育于不同岩性的各类储层中,为油气生产作出贡献。对现今发现的各种非构造裂缝进行了综合研究,并依据形成主控因素的不同,把非构造裂缝划分为表生裂缝、收缩裂缝、溶蚀裂缝、缝合线、差异压实裂缝、压裂缝、冰冻裂缝及与重力滑塌有关的裂缝8种类型。通过对各类裂缝的几何形态、发育特征的描述,对其形成环境、分布及成因机制进行了分析。该研究结果可以更好地为各类储层孔渗结构及运储性能,尤其是碳酸盐岩、低孔低渗等储层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洪东洼槽为例 ,根据其钻井剖面、地震测线及测试资料 ,结合油气勘探现状 ,运用沉积学、层序地层学等多学科理论 ,以沉积、构造演化入手的油气地质动态综合分析法为思路 ,对洪东洼槽的基本成油条件进行深入分析 ,总结其油气勘探成功、失利的原因和油气分布规律 ,寻找有利勘探方向 .结果表明 :早白垩世阿尔善期湖盆的碎屑物质主要来自陡岸 ,在纵向上形成多套自生自储式含油组合 ;在平面上形成多期继承、叠加连片的非构造圈闭 .最后指出阿上段、阿中段是油气钻探的主要目的层段 ,努格达构造带下倾部位是非构造油气藏形成的有利部位和有利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6.
论非构造油气藏综合勘探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研究构造演化和生烃与油气运聚散的关系,总结成功的地震相和基准面旋回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法在寻找岩性地层油气藏中的应用,分析了各种特殊地震处理和油气检测方法的适用性和可靠性,提出了3个层次、5类方法的非构造油气藏勘探思路。3个层次及有关方法是:在盆地规模上进行整体、动态、综合研究,寻找有利油气聚集带;在有利油气聚集带规模上,开展高分辨率层序地震地层学研究,寻找各类有效尖灭体和圈闭;在可能的圈闭基础上,利用地震烃类检测和化探技术进行圈闭评价。3个层次5类方法的全面研究和有机结合是减小非构造油气藏勘探风险,提高勘探成功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鄂西渝东地区海相地层油气保存较为完整.通过对储层沥青(天然气)与可能烃源岩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对比分析,确定了丁山构造震旦系储层沥青和建南构造韩家店组、黄龙组、长兴组、飞仙关组、嘉陵江组天然气藏的烃源岩;然后利用Easy Ro模型恢复了丁山1井下寒武统和建38井下志留统、二叠系烃源岩的热演化史;再以泥质岩类及膏盐层为流体封存箱的顶底板,划分了两典型构造(古)油气藏所处的流体封存箱系统;最后结合构造演化史,分析了两构造流体封存箱及其油气藏的形成与演化.通过对比分析可知建南构造震旦系-志留系天然气成藏条件优越,仍是今后重点勘探层位. 相似文献
8.
论塔里木盆地构造反转的周期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沉积盆地波动分析方法,对塔里木盆地典型井的构造周期波进行了分析。塔里木 在其地质历史时期100Ma的周期是很明显的,自寒武纪以来共经历了4个完整的周期,每一完整周期都由正相位和负相位两个半周期所组成,而第三纪为第个周期的正相位阶段。研究发现,该周期与盆地构造演化阶段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表现在周期正相位为伸展构造体制,周期负相位为挤压构造体制。塔里木盆地发生周期性构造反转,与古天山洋、古昆仑洋及特 相似文献
9.
岩浆岩储层的形成及油气藏类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岩浆岩这一特殊油气藏的储层形成及其孔结构特征进行也较系统的阐述,认为造成该类储层的决定性因素为构造运动、风化及热液作用等,形成了以次生的裂缝为主的复杂孔隙结构类型,其储渗空间的分布具有局限性和一定的分散性。由此,也造成该类油气藏的分类上的特殊性,即按其储层成因的主导因素可分为:构造裂缝油气藏、古风化壳油气藏及火山碎屑岩油气藏等三大类、若干种;提出岩奖岩油气藏在地壳中分布的规律,为勘探和开发该类油 相似文献
10.
反转构造与老君庙油田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作相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4(2):5-9
近年来,于酒泉盆地中发现509反转构造,它位于青西凹陷的东部边界。如果把这个反转构造的形成过程和青西凹陷的下白垩统烃原岩生油过程相联系,并且与老君庙背斜带的形成相联系的话,则发现老君庙油田形成与之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层厚与岩性控制裂缝发育的力学机理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鄂尔多斯盆地南部的延长组长6~7 段为例, 重点研究层厚和岩性控制构造裂缝发育的规律, 并对其裂缝面密度进行定量化研究。结果表明, 层厚影响构造裂缝发育, 薄层比厚层更易发育构造裂缝, 这与不同层厚中裂缝尖端应力集中情况不同有关。在一定厚度范围内, 裂缝面密度与层厚之间有幂指数关系; 当厚度超过临界值(约250 cm)时, 裂缝面密度基本上不变。在相同层厚和不同岩性条件下, 裂缝面密度由小到大依次为中砂岩、细砂岩、粉砂岩和页岩, 即在相同构造环境和等厚地层情况下, 碎屑岩粒级越小, 面密度越大, 构造裂缝面密度与岩石粒径之间呈负幂指数关系, 这与不同粒级的颗粒间应力不同有关。通过多元分析和力学机理探讨, 认为本区控制裂缝发育的两个因素中, 层厚是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12.
储层压力下降引起的地层压实会导致上部盐层变形,再加上地层倾斜的影响,进一步加剧了盐层套管的损坏。针对这一技术难题,采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建立了上部盐岩、下部储层的套管-水泥环-倾斜地层三维模型,研究了不同倾角地层储层压力下降对储层及上部盐层套管等效应力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由于分界面处岩性变化,导致界面附近套管等效应力变化剧烈;分界面以上(含盐层)套管等效应力大于分界面以下(含储层)套管等效应力;储层压力下降幅度一定,套管等效应力随地层倾角的增加而增加;地层倾角一定,随着储层压力下降幅度增加,当下降幅度低于20%时,套管等效应力增加缓慢;下降幅度超过20%,套管等效应力增加剧烈。将该方法应用于中国西部某油田db204井盐下储层压力衰竭分析,完善了盐层套管设计理论,为盐层井筒完整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14.
准噶尔盆地南缘超深层勘探已成为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的重点领域,钻完井工程面临诸多高温高压环境的挑战.在完井试产期间,井筒温度和压力的大幅度且快速下降会改变水泥环应力,易导致套管和水泥环收缩不平衡,产生微间隙.为此,采用厚壁圆筒弹性力学理论,建立了套管-水泥环-地层组合体弹性力学模型,利用有限差分程序求解.研究认为,高温高压油气藏试产期间,水泥环的主要失效形式为收缩微间隙失效.以准噶尔盆地南缘高泉背斜高探1井试产为例,评价试产过程中水泥环失效时井筒压降及温度变化临界值,以及两者与水泥石力学参数的相互关系.该力学评价方法的研究对于高温高压油气藏试产期间水泥环完整性评价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北部湾盆地乌石凹陷下始新统流沙港组三段发育源下断块油藏,其原油来自上覆流沙港组二段超压成熟烃源岩,其成藏受"源储压差"、沉积相和有效断块圈闭三因素控制。"源储压差"控制了油气运移方向,油气由流沙港组二段源内超压区向下部、侧向流沙港组三段常压区运移,在断裂圈闭带中聚集。流沙港组二段超压还起到了封盖油气作用。流沙港组三段近岸水下扇扇中辫状水道微相储层物性较好,是"甜点"储层。下始新统流沙港组三段具有"高压源、源封盖、源储接触"的源下油气成藏模式。乌石凹陷东部流沙港组三段始新世裂陷幕断裂圈闭带是"源下"油气富集的区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