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武都地区蜱类组成和区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作者自1961—1964年,1977—1984年在甘肃省武都地区六个县获得蜱类标本五千九百多个,经鉴定为1科5属26种.其中属于古北界的蜱类有12种,占武都地区已知蜱类总数的46.15%;属于东洋界的种类有10种,占38.46%;古北界和东洋界两界兼有种3种,占11.54%;广布种1种,占3.85%.  相似文献   

2.
河西三地区蜱类区系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65,1975—1984年.在甘肃省河西三地区十八个县市共采到蜱类20种,约占甘肃省蝉类总数的二分之一.其中属于古北界的蜱类有16种,占河西三地区所采蜱类总数的80%;属于古北界和东洋界两界兼有的种类有1种,占5%;广布种有3种,占15%.从动物地理来说,河西三地区属于古北界,根据哺乳动物和鸟类及其体外寄生蜱类的分布,河西三地区由蒙新区和青藏区二区构成.本文将河西三地区划为两个动物地理省:河西走廊和祁连山地.在前者采到蜱类17种,后者采到蜱类14种.  相似文献   

3.
中国蜱类的有效属和有效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蜱类名录存在年代较长、分类系统过时、种类不全等问题.为能及时准确地反映蜱类分类的最新成果,根据世界公认的蜱类有效属和有效种,对我国现有的蜱类分类资料重新进行了统计和厘定.结果表明,目前中国蜱类有2科、6亚科,共计10个有效属,119个有效种.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在山西各地调查发现的蜱类,包括硬蜱科6属17种,软蜱科2属2种.并对硬蜱科种类编制了以雌蜱形态为主的检索表.讨论了蜱类在传播人兽共患病中的作用.报告了发现在山西区域的五例微小牛蜱畸形虫体.  相似文献   

5.
为了掌握新疆石河子-沙湾地区博尔通古牧场畜牧体表寄生硬蜱的分布情况及物种多样性,对该地区12个调查点的寄生蜱类进行考察,采用形态学分类及16S rDNA序列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的方法对采集的323只羊和228只牛寄生硬蜱进行研究,从中选取26只硬蜱进行线粒体16S rDNA序列扩增、测序,并与34种GenBank参考序列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该地区共鉴定出2科3属7个种的硬蜱。其中2种硬蜱与边缘革蜱(Z97879)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8.2%和96.8%,遗传距离为0.021和0.026;1种硬蜱与森林革蜱(JF979379)、草原革蜱(JF979375)16S rDNA序列的同源性为95%和96.3%,遗传距离为0.039和0.042;3种硬蜱基因序列与亚洲璃眼蜱(JF979380)16S rDNA的同源性为98.3%~99.8%,遗传距离为0.003~0.017;且获得的1种硬蜱,与刻点血蜱(Z97880)同源性完全相同。结论:首次应用形态学和16S rDNA序列分析报道了新疆石河子-沙湾地区博尔通古牧场牛、羊体表寄生的硬蜱种类,16S rDNA测序分析表明该地区硬蜱与GenBank报道的国际硬蜱有一定差异性,与国内其它省份分离的硬蜱16S rDNA序列亦不完全相同,具有区域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对我国新发现的疑似硬蜱进行鉴定。方法从新疆亚洲獾和长尾黄鼠体表共采集到硬蜱57只,对其中的8只代表蜱首先进行体视显微镜观察,描绘蜱的形态学特点,随后进行线粒体16S rDNA和cox1基因片段扩增和测序。结果结果显示,采集的硬蜱经形态学观察符合凯瑟硬蜱的形态特点,16S rDNA遗传进化树分析表明8只代表蜱其序列与欧洲凯瑟硬蜱聚为一簇,与六角硬蜱为近源种; cox1基因遗传进化树分析表明我国分布的凯瑟硬蜱较为古老,并且发现来源于亚洲獾和长尾黄鼠凯瑟硬蜱在16S rDNA和cox1基因上不存在宿主差异性。结论新疆凯瑟硬蜱的发现扩大了我国已有蜱种的种类。关注野生动物体表寄生蜱的种类有望进一步在我国发现新的蜱种。  相似文献   

7.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蜱类区系分布及其与相关疾病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步调查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3种不同生境条件下蜱的种群组成及区系分布,采用人工小时布旗法收集蜱,11个不同考察点,共获蜱2152只,计4属8种.结果表明,以古尔班通古特南缘为主的沙漠区,优势种群为残缘璃眼蜱(Hyalomma detritum)(34.67%)、盾糙璃眼蜱( Hyalomma scupense)(26.20%);以奎屯、石河子等地为主的垦区,优势种群为残缘璃眼蜱(Hyalomma detritum)(28.15%)、银盾革蜱(Dermacentor niveus)(26.20%);以天山山麓北坡为主的山地森林草原区,优势种群为全沟硬蜱(Ixodes persulcatus)(100%).其中以沙生植物构成的固定和半固定沙漠区蜱密度指数最高(111.75只/人工小时).同时,采用动物体摘采法,首次在绵羊和刺猬体表分别发现了盾糙璃眼蜱和短垫血蜱.另外,列出这些主要蜱种与人类疾病间的关系.此调查结果可为准噶尔盆地的蜱类组成与分布及其与疾病间的关系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调查了贵州省畜禽寄生蜱的种类.发现贵州禽畜寄生蜱种类2科4属15种,其中微小牛蜱Boophilus microplus、二刺血蜱Haemaphysali bispinosa为贵州省禽畜寄生蜱的优势种.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DNA条形码技术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准噶尔盆地部分县市的蜱种进行鉴定。方法运用标准形态学鉴定方法对采集的蜱进行初步鉴定,进而用COⅠ基因片段扩增并测序。结果 2017-2018年间4-6月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地区的8个县市采集点共采集到4880只蜱虫,隶属3属5种,包括革蜱属的边缘革蜱、森林革蜱和草原革蜱,璃眼蜱属的亚洲璃眼蜱以及硬蜱属的凯瑟硬蜱。基于COⅠ基因部分序列比对结果与形态学结果一致,而且系统进化树证明了序列比对的结果;进化树展现了同一物种的不同属均形成高支持率的单系,种间分支明显。研究表明采集的边缘革蜱、森林革蜱、草原革蜱和亚洲璃眼蜱均属于新疆优势蜱种,而凯瑟硬蜱是首次在新疆境内检测到的蜱种。结论以COⅠ基因作为蜱DNA条形码对蜱种鉴定方面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导了甘肃省碌曲县家畜及野生鸟兽体外寄生虫的种类(蚤类17种、蜱类5种、虱蝇1种、皮蝇2种、鸽羽虱1种及毛虱1种)、生物学特性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山西历山自然保护区藤本植物资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藤本植物的种类组成、生活型、攀援方式、生态功能以及经济价值方面度分析了山西历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藤本植物的多样性.结果表明:(1)该区共有藤本植物43科、89属、140种(包括变种);(2)草质藤本和多年生藤本占绝对优势,分别占藤本植物种类的72.9%(木质藤本占27.1%)和68.6%(一年生占31.4%);(3)主要由含少量藤本植物的科、属组成,含5种以下的科占83.7%,属占96.7%,但藤本种类的数量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大科中,59.3%的藤本属于豆科、葡萄科和葫芦科等7个大科;(4)攀援类方式分为缠绕类、攀援类、卷须类、吸固类、铺展类和寄生类6大类;(5)许多种类的藤本植物具有水土保持、改良土壤和美化环境等生态功能并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主要有工业原料、药用、食用、饲用和观赏资源.  相似文献   

12.
1963——1964;1974年8月——1975年5月对甘肃省~*白水江自然保护区鸟类区系进行了研究。共获标本758隻,连同野外观察所得,经鉴定为16目、41科、180种。其中29种为甘肃新纪录。从所集资料初步分析:有63种鸟类属东洋界的种类,占所采鸟类35%;42种鸟类属古北界的种类,占所采鸟类23.3%;其余75种约占所采鸟类41.7%为两界兼有种。根据176种鸟胃内含物检查的结果表明:有96种鸟类为普通食虫鸟或肉食性鸟类,占全部检查用鸟54.5%。这些鸟如杜鹃、绿啄木鸟,斑啄木鸟、戴胜、雨燕、沙燕、家燕、金腰燕、红尾鸲、伯劳、鸫,柳莺、山雀等,它们都是优势种,有益于森林和农业,应予以保护;有22种鸟类,约占全部胃检用鸟类 注白水江自然保护区为原“让水河自然保护区”扩大并易命而来。12.5%纯以植物及其产物为食;其余58种,约为全部胃检用鸟类32.9%兼有上述两种营养方式。必须指出,雉科鸟类虽取食部分农作物,但像锦鸡、蓝马鸡、绿尾虹雉、红腹角雉、血雉等,都是国家保护的珍贵鸟类;他如勺鸡、雉鹑等,数量不多,亦应保护。翠鸟科、鸠鸺科、文鸟科的鸟类。大都有害,应予以控制。  相似文献   

13.
蜱是一个古老的类群,但由于体型小、吸血寄生等特性,致使其化石记录非常有限.全世界蜱类化石共计20种(包括2个未知种),且主要局限在美洲、欧洲及东南亚.中国疆域辽阔,蜱类物种多样,古生物的遗体、遗迹非常丰富,然而至今无蜱类化石的有关报道.总结并详细描述了目前已知的蜱类化石,一方面可以促进对包括蜱类在内的寄生虫系统演化领域的研究,另一方面希望引起中国科研人员对蜱类化石研究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京杭大运河徐州段水质底栖动物多样性及BPI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京杭大运河徐州段8个断面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种类组成、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并用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生物学污染性指数(BPI)、Goodnight-Whitley生物指数(G.I)和Trent生物指数(TBI)方法对大运河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底栖动物涉及24种,其中水生昆虫2种,占总种数的8.33%;软体类9种,占总数的37.50%;寡毛类11种,占总数的45.83%;甲壳类和蛭类各1种,各占总数的4.17%.寡毛类中中华颤蚓(Tubifex sinicus)和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在各断面都有出现,且它们也是各断面的第一和第二优势种,其它种类在各断面分布形式差异很大.除TBI外,其他3种指数水质评价结果基本一致,均表明大运河徐州段水质属于中污染,其中蔺家坝和解台闸两断面污染较轻.  相似文献   

15.
国产30属禾草的叶片解剖与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包括30属35种禾草,这些禾草属于5类。有3属4种稻型;3属3种芦竹型;8属11种羊茅型;4属4种虎尾草型;12属13种黍型;本文主要处理了上面叙述的禾草种类的内部结构与它们的演化系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在对现有文献资料查阅和统计的基础上,结合早春类短命植物的生长周期特点,对东北温带森林早春类短命植物种类及区系分布特征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结果显示:东北地区有林下早春类短命植物60种,8个变种,15个变型,分属于8科22属.科的组成以毛茛科和罂粟科为主,包括早春类短命植物49种,占所有早春类短命植物的59.0%;紫堇属和银莲花属植物居多,占所有早春类短命植物的1/3以上.属的区系分为4个类型1个变型,其中北温带分布类型是早春类短命植物的主要成分,包括10属49种,其次为旧世界分布类型,包括6属11种.  相似文献   

17.
贵州万峰林陆生贝类物种组成及区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贵州万峰林陆生贝类资源进行了初步考察,采获陆生贝类标本1444号.经鉴定,共49种(包括8个未定种),隶属于12科25属.区系分析表明:万峰林的陆生贝类区系组成以东洋界种类为主,占种类总数的88%,其中以东洋界西南区种类为主,占种类总数的42%;同时也有少数古北界的种类渗透,占种类总数的9%;广分布种类较少,仅占种类总数的3%.  相似文献   

18.
湖北地区已知蚤类87种,其中属东洋界种类41种,占47.1%;属古北界种类38种,占43.7%,广布两界种类8种,占9.2%.古北界种类中,位于鄂西华中第一高峰的神农架林区发现了37种,其中与古北界青海藏南亚区共有的蚤类达18种,具有明显的古北界特征,呈现"古北界岛屿"现象.分析研究后认为,湖北地区蚤类区系应划归东洋界.东洋界与古北界分界线在秦岭以东,湖北地区的走向,应由陕西丹凤入豫后沿南阳盆地西缘南下入鄂抵武当山向东经桐柏山、大别山向东为妥.  相似文献   

19.
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用长角血蜱三个龄期的虫体蛋白检测其幼虫、若虫和成虫多次叮咬后的兔血清效价.结果表明不同生活阶段的虫体之间存在免疫交叉反应.用SDS-PAGE方法分析了几种蜱类的蛋白质,结果表明长角血蜱不同发育期虫体共有的主要蛋白质有5种,分子量分别为97.4、94、63、37和32kDa;越南血蜱幼虫和微小牛蜱幼虫与长角血蜱不同发育期虫体共有的蛋白质有2种,分子量为97.4、94kDa.用酶联免疫印渍技术研究发现:长角血蜱三个龄期虫体分别叮咬兔产生的抗血清与长角血蜱不同发育期虫体蛋白质印渍,显示出共同蛋白质带,分子量为94kDa.三种抗血清与越南血蜱幼虫印渍显示出的蛋白质,其分子量为97.4、94kDa;与微小牛蜱幼虫蛋白反应显示的蛋白质带,分子量为83、63kDa.实验结果表明不仅长角血蜱三个龄期虫体之间存在免疫交叉反应,而且与微小牛蜱幼虫和越南血蜱幼虫之间也存在免疫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20.
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中,数量最多的节肢动物,除6条腿的昆虫外,蛛形纲(Arachnida)8条腿的蛛形类动物就争雄不让了。蛛形类寂然无声地匿居在我们周围,在正常情况下,它们并不危及人畜健康,只是在受扰时迎击,而危害人畜。因此虽然某些种类被列入卫生害虫之类,实际上有许多蛛形类不仅无害,常属有益类群。迄今所知蛛形类有5万余种,此类动物包括蜘蛛、蝎、蜱、螨等类群、它们以一对螯肢四对足、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