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层建筑正在日益成为城市建设的主体。一般而言,9~16层(〈50m)为一类高层,17~25层(〈75m)为二类高层,26~40层(〈100m)为三类高层,〉40层(〉100m)为超类层。由于高层建筑的投入相对多层大,且施工周期长,混凝土浇筑量大,工程质量及安全等方面有它的特殊性,笔者从进一步加强质量及确保安全角度出发,结合在实践中的一些体会,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1、引言 随着城市土地资源的日益紧张及进一步充分发挥土地的综合利用率的提高,在城市里高层建筑正日益成为城市建设的主体.一般而言,9~16层(<50m)为一类高层,17~25层(<75m)为二类高层,26~40层(<100m)为三类高层,>40层(>100m)为超类层.由于高层建筑的投入相对大,且施工周期长,混凝土浇筑量大,工程质量及安全等方面有它的特殊性,笔者从进一步加强质量及确保安全角度出发,结合在实践中的一些体会,谈谈个人对高层建筑施工的控制要点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严梅  孙立德 《广东科技》2006,(2):186-187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各个城市的大型和超高层建筑大量涌现.迄今为止,全国高度超过200米的超高层建筑已达20余幢.基坑工程呈现出紧(场地紧凑)、近(工程距离近)、深(越来越深)、大(规模和尺寸大)等特点.目前国内高层建筑地下室最深的福州新世纪大厦地下六层,深度为-26.2m.即将建成的国家大剧院,地下室为三层,基坑深度达-32.5m.深基础施工是大型和高层建筑施工中极其重要的环节,而深基坑支护结构技术无疑是保证深基础顺利施工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邓从云 《科技资讯》2014,(26):52-5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对生活的质量也有了更大的需求,从而使高层建筑在逐步的崛起。高层是城市当中的建筑群体,建筑的形体是比较大的,并且建筑的层数也偏高。高层建筑工程技术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公民建筑水平的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然而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机械设备在高层中的运用也给建筑施工带来了许多新的考验,如果不能做到科学合理的统筹安排,势必会影响到建设的利益,为了能够有效的提高高层建筑施工管理的特殊性与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何兵 《甘肃科技》2001,17(2):22-22
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建筑功能、建筑艺术及城市规划的客观需要,高层建筑立面体型日益复杂化,不规则高层建筑不断出现,对结构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结合一具体实际工程,浅谈不规则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一些体会,并与同行共同探讨。1 工程概况 某高层建筑位于兰州市中心,1998年被甘肃省列为全省十大规模建筑之一,总建筑面积为51000m2。该建筑地下1层为六级人防工程,地面以上22层(含顶部2层机房)。各层层高分别为:1~7层4.8m,8层(设备层)2.2m,9~19层3.3m,20层3.6m,21、22层4.3m、3.6m,建筑物高度(不包括顶部2层机房)7…  相似文献   

6.
高层建筑施工安全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高层建筑越来越多,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高层建筑施工安全措施必须有规范性的规则和具体方法,它不仅仅是对施工单位的整体形象和效益而言,对高层施工质量以及整体社会效益有着极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于人口密集的大中城市,因为土地有限而又昂贵。所以人们只能向空中谋求更多的空间,而高层建筑物具有节省用地、美化城市建筑景观等显著优点,于是高层建筑物迅速崛起。但由于高层建筑往往采用桩基基础。且荷载较大,对高层建筑本身即内部基础和设备的相对位置有很高的精度要求。其施工将给高层建筑本身及周边建筑群体带来复杂的形变影响。所以,为了保障施工和运营的安全必须对高层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本文分析了高层建筑物沉降观测技术的一些基本理论以及具体操作过程。  相似文献   

8.
高层建筑物中沉降观测技术应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威  刘树斌 《科技资讯》2006,(15):108-109
对于人口密集的大中城市,因为土地有限而又昂贵,所以人们只能向空中谋求更多的空间,而高层建筑物具有节省用地、美化城市建筑景观等显著优点,于是高层建筑物迅速崛起。但由于高层建筑往往采用桩基基础,且荷载较大,对高层建筑本身即内部基础和设备的相对位置有很高的精度要求,其施工将给高层建筑本身及周边建筑群体带来复杂的形变影响。所以,为了保障施工和运营的安全必须对高层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本文分析了高层建筑物沉降观测技术的一些基本理论以及具体操作过程。  相似文献   

9.
《工程与建设》2011,25(6):772-772
上海"11.15"特别重大火灾事故发生已经一年。随着城市高层建筑日益增多,高层防火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目前,安徽省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高层建筑已达4 957幢,其中合肥3 203幢。高层建筑是指高度24~100m之间的建筑,其中50m以上称为一类高层,100m以上则称为超高层。  相似文献   

10.
随着建筑企业的蓬勃发展,高层、超高层建筑兴起,由于高层建筑施工量大,结构复杂等特点,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安全问题,现在建筑施工队伍鱼龙混杂,专业技能不强,这在很大程度上危及到了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安全问题,所以需要有效的加强高层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建立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明确安全责任,强化整个工程的安全监管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黄华炎 《科技资讯》2006,(17):70-71
我们进行了上海嘉汇广场工程的施工,该工程建筑为3座(T1.T2和T3)高层商住大楼,地上31层,地下室1层,建筑总高105.8m。采用桩支承箱形基础,大型钢筋混凝土基础底板。  相似文献   

12.
李春玲 《甘肃科技》2012,28(17):145-146
伴随着国民经济蓬勃发展,建筑向着大型化、高层化快速发展,大量大型建筑、高层建筑日益增多。任何建筑都必须有一个好的基础。对大型高层、超高层建筑来讲,这点尤为重要。深基坑的施工安全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主要阐述了在深基坑施工中支护体施工的相关内容,说明支护体施工特点和要求。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许多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往往底下几层框剪内筒筋混凝土结构,以满足大空间的需要,通过四层或五层的结构转换层作为承标准层(剪力墙)隔墙的技术转换措施。结构上的转换层概念,主要是指在整个建筑结构体系中,合理解决竖向结构的突变性转化和平面的连续性变化的结构单元体系。此种类型结构主要特点为钢筋密集,混凝土一次灌入量大,振捣要求高,工人操作水平要熟练,施工缝留置难度大,模板、排架支承体系要求高,所以认真、周密、合理地采用施工措施,对保证结构转换层的质量及整个高层主体工程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曹汉营 《广东科技》2007,(10X):311-312
高层建筑与多层、低层建筑相比,高层建筑在施工技术上有更高的规范要求,所以要保证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就需要更为严格规范的技术和管理手段,这种技术和管理手段既是对政府主管部门的,也是对工程建设者而言的。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热潮,一座座大型建筑、高层建筑拔地而起,建筑企业顺应时代的步伐,正向着大型化、高层化建设迈进。随着高层建筑的崛起,深基坑支护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行业的重点逐渐放在了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上。有一个好的基础保证,才能建设出安全、优质的楼房。尽管我国在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上已有许多经验,也进行了许多的研究,但仍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故本文就现代建筑工程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进行了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而土地资源也日益紧缺。高层建筑已经逐步成为城市建筑中的主流。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水平,会直接影响到高层建筑工程整体的质量和使用寿命,还会对施工人员的安全造成影响。因此。施工单位不但要对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高度重视,掌握高层建筑的施工特点,更新施工技术技术,而且还要提高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水平,从而实现高质高量地完成高层建筑施工工作。  相似文献   

17.
朱莉 《科技信息》2009,(27):233-233
转换层是高层建筑物结构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连接纽带。文章分析了高层转换层施工技术措施,对于保证高层建筑合理、优质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的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高层民用住宅小区也在各个城市中悄然屹立,高层保障性住房在国家的支持下建设正酣.房屋质量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质量更是建筑企业的立身之本.为了提高工程质量,就必须从施工测量抓起.测量在建筑物的施工中无处不在,它影响到建筑物的质量乃至安全问题.特别是高层建筑,层数多,高度高,结构复杂,加之现在人类环境变化,自然灾害增多,测量的方法和精度就直接影响工程使用功能.故在施工中如何将测量工作做好,满足各项要求也是测量工作者一直在探索的问题.从施工场地必须重视的测量工作和技术着手,提出笔者的浅显看法,以利对今后的工作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对于人口密集的大中城市,因为土地有限而又昂贵,所以人们只能向空中谋求更多的空间,而高层建筑物具有节省用地、美化城市建筑景观等显著优点,于是高层建筑物迅速崛起。但由于高层建筑往往采用桩基基础,且荷载较大,对高层建筑本身即内部基础和设备的相对位置有很高的精度要求,其施工将给高层建筑本身及周边建筑群体带来复杂的形变影响。所以,为了保障施工和运营的安全必须对高层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本文分析了高层建筑物沉降观测技术的一些基本理论以及具体操作过程。  相似文献   

20.
高层建筑物中沉降观测技术应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人口密集的大中城市,因为土地有限而又昂贵,所以人们只能向空中谋求更多的空间,而高层建筑物具有节省用地、美化城市建筑景观等显著优点,于是高层建筑物迅速崛起。但由于高层建筑往往采用桩基基础,且荷载较大,对高层建筑本身即内部基础和设备的相对位置有很高的精度要求,其施工将给高层建筑本身及周边建筑群体带来复杂的形变影响。所以,为了保障施工和运营的安全必须对高层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本文分析了高层建筑物沉降观测技术的一些基本理论以及具体操作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