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现行理论认为:光速(C)就是光在真空中的速;光与声在多普勒效应中表现完全相同。认为不管光源与检测者在空间如何快速运动,测得速度都完全相同(这是两个混淆)。本文宗旨:探索光运动特征及确立光速C的数值参考系,揭“红移”奥秘,推导与哈勃定律相吻合的天体退行速(V)公式。 光是从运动的源内以“电荷加速度”形式直接发射出的,C的数值是由“加速度”决定的,光速就是光在源速基础上的速,不能错成是在“虚无空间”的速。按“相对”原理,光速,只指光在源的电磁场中的速度。因为每个星系的光都视自己的潦是“静止在宇宙正中”,所以光也就永远以源为C数值参考系以C速扩散开采,形成对称的大光球。因为无限扩大的“大光球”(场)与源是不可分割并同步运动的,所以光在空间速度就得叠加于源速之上,光也就在毫无感觉的情况下延续了源的惯性速度,这是光极其重要的运动特性。所以在传播申各向波长和离源速度都不因源的运动和星系分散而改变。因为星系都在匀速分散,所以,相对地球不同退行速天体光不以相同速从地球空间通过(通过速度=C—V),银河系的光也不以相同速穿越沿途千万重相五分散的星系,穿越速度必随距离递增而递减,显示“红移量”逐渐上升,直至“先予倒流”。  相似文献   

2.
现行理论认为:光速(C)就是光在真空中的速:光与声在多普勒效应中表现完全相同.不管光源与检测者在空间如何快速运动,测得速度都完全相同(这是不妥的).本文宗旨:探索光运动特征及确立光速C的数值参考系,揭"红移"奥秘,推导与哈勃定律相吻合的天体退行速(V)公式. 本文探索发现:光是从运动的源内"直接发射"出的,C的数值是由"加速度"决定的,是在源速基础上朝不同方向的加速,光也就永远以源为C数值参考系扩散开来,形成对称的、无限扩大的"大光球"(场)与源是不可分割并同步运动的,所以光在空间速度就得叠加于源速之上,光也就在毫无感觉的情况下延续了源的惯性速,避免了朝源后方的流向.这是光极其重要的运动特性.所以在传播中各向波长和离源速度都不因源的运动和星系分散而改变.因为星系都在匀速分散,所以,相对地球不同退行速天体光不以相同速从地球空间通过,银河系的光也不以相同速穿越沿途千万重相互分散的星系,穿越速度必随被穿越星系的退行速递增而递减."红移"现象是遥远天体光在我处通过速度被退行的源拖着同步下降效应.  相似文献   

3.
江兴友 《广东科技》2010,19(14):45-46
光速理论像把测量时空尺,是支撑天体物理学和相对论的支柱,不可有半点瑕疵。探索光运动特征,寻找光速(C)的参考系,揭红移奥秘,推导求光源退行速(V)公式。计算不同运动、不同距离(D)的天体光在地球空间的通过速度(BC)为宗旨。探索得之:光是直接以"加速度"的形式从运动的源中"发射"出的。光速,就是光离开源的不变速,是源速基础上的速。光在以源为C的参考系扩散时,就在不知不觉中延续了源的空间速。光的波长不因星系退行而拉伸。所谓红移,是因退行抵消了与退行等量的光在地球空间通过时的速度所造成的波延长的"假象"。不同运动星系光不以相同速从银河系通过。光、声在多普勒效应中表现并不"完全相同"、不存在与源运动无关的光在空间绝对速——C。  相似文献   

4.
江兴友 《广东科技》2012,21(9):233-234
红移是测量时空尺,红移量(Z)是光与源速度的标志,Z也等于等量光通过时间比发射时间的延长量。按本文公式V=C×1+Z-Z斋,不管Z值多大,都可得出完全符合哈勃定律(退行与距离成正比)的光源视向速度,不需考虑时空膨胀和弯曲。光速定律:不同运动天体光不以相同速从我空通过,退行星系光都得减速,减的量与退行量同等。百年红移之谜彻底揭开。  相似文献   

5.
按现代宇宙论,宇宙是在不断地膨胀。Hubble定律指出,所有星系普遍存在着退行运动,其退行速度与星系的距离成正比。目前己发现的最遥远类星体RKS2000—330,其红移Z=3.78,距离我们有100亿光年,退行速度己达光速的0.8倍。那么,能观察到的更遥远的星系,其退行速度会大到超过光速吗?本文指出,按照Alexendre Friedmann模型所作的计算表明,宇宙的膨胀速度是可以超过光速的。但是,它只是一种“表观速度”,并不与狭义相对论“光速是物质运动的极限速度”相矛盾。取均匀和各向同性的Robertson-Walker度规  相似文献   

6.
光速不变原理是狭义相对论的两条基本原理之一。光速不变原理包含两点内容:①光速与光源运动无关;②光速不依赖于观察者所在参考系。文中讨论了这两点之间的区别。指出宋代超新星爆发事件只是有助于证明“光速与光源运动无关”,而不能证明整个光速不变原理;同时指出“光速与光源运动无关”不违反经典物理学中的伽利略变换。澄清了对光速不变原理的一些不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运动物体的观测问题,文章先论述了光速是光子相对于光源的速度,介绍了光在纯粹的空间中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提出了运动参考系时空、视时空和静止参考系时空的概念;分别导出了物体在纯粹的空间中和移动的介质中运动时,运动参考系时空、视时空与静止参考系时空的相互关系。运动物体观测论解决了运动物体的观测问题,运动不会产生长度变化、时间变化和质量变化,不存在光障。  相似文献   

8.
Q&A     
<正>Q:光速永远是最快的吗?引力之类的是否会让光减速?A:根据相对论,没有任何物体或信息的运动速度可以超过真空中的光速。物体的引力只会改变空间的"形状",不会使得光传播的速度改变,它仍然以最高速度和最短路径通过空间。当背景光源发出的光在星系、星系团及黑洞之类具有较强引力的天体附近经过时,光线会像通过透镜一样发生弯曲,产生可以观测到的引力透镜效应。但是通常情况下,光并不是在真空而是在介质中传播的,此时光传播的速度就不再是真空中的光速,而是和介质的折射率有关的一个小于真空光速的速度了。  相似文献   

9.
在视超光速运动的相对论超光速模型[1 ] 的基础上 ,进一步给出视超光速源的核与子源的视速度方程、核与子源速率相等条件下的真实速度方程、核与子源设为光速时的视速度关系方程。然后将观测到的视速度 Vapp和由自康普顿散射机制推算的喷流与视线的夹角θ的数据代入真实速度方程 ,所得值再代入核与子源的视速度方程 ,结果表明 ,离我们而去的核表现为“固定”,而向我们而来的子源表现为超光速 ,二现象在相对超光速模型中得以统一。 [1]及本文对单一天体的运动也适用。  相似文献   

10.
在源的质心固定的视超光速模型的基础上 ,本文进一步推导出质心运动情况下视超光速运动的视速度方程。然后 ,在喷流方向与源的退行方向相反的情况下 ,推导出核与子源速率相等条件下及核固定条件下求子源真实速度的方程。质心运动情况下的视速度方程 ,包含了质心静止条件下的相对论超光速模型和著名的核固定的 BRM的视速度方程以及低速条件下的牛顿理论  相似文献   

11.
在源的质心固定的视超光速模型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推导出质心运动情况下的视超光速运动的视速度方程。然后,在喷流方向与源的退行方向相反的情况下,推导出核与子源速率相等条件下及核固定条件下求子源真实速度的方程。对子源的真实速度,本文最后给以简单地讨论。  相似文献   

12.
宇宙空间正在膨胀由于宇宙膨胀,“远处星系正在高速退行而去”。 在上期第2部分.我们介绍了在大质量天体的近旁空间发生弯曲的现象。这意味着空间就像是橡皮那样可以自由地变形。橡皮可以弯曲.还可以伸长。  相似文献   

13.
第242次香山科学会议的主题是“宇航科学前沿与光障问题”.如所周知A.Einstein于1905年断言“超光速没有存在的可能”,后人称为“光障”.但在这次会议上宋健院士指出,该说法仅是假设,因为超光速运动不能完全观测,在什么也看不见的地方只能是猜测或假说.现在把太阳系内飞行称为航天,系外飞行称作宇航.估计在本世纪将有第一批宇航员飞出太阳系并安全返回,而飞出太阳系是人类的伟大理想.但这有许多理论与技术问题需要解决.所以必须加大航行速度,应达到光速,可能的话应为超光速.本文回顾了10年前召开的第242次香山科学会议的成就,探讨了2003~2013年间的超光速研究工作.首先对“光障”和“声障”作了比较研究,认为可压缩流体力学可用在超光速研究中,空气动力学发展对突破光障有参考作用.其次讨论了信息速度问题,指出近10年来负群速(NGV)已在许多科学实验中发现,而NGV是超光速的一种形式.众多群速超光速实验是很大的成绩,从波粒二象性角度看就有可能发现以超光速运动的奇异电子.故可考虑改装加速器,使粒子在通过某种势垒后能量减小从而速度加快(v>c区域的规律).这类似于使用Laval管突破声障的方法.……本文还讨论了Alcubierre曲速引擎的改变空时以实现超光速宇航方案,虽只是假说,但美国《时代》周刊已于2012年9月19日报道说:“美国航天局着手研究超光速曲速引擎”.因此,重要之点在于NASA已认可超光速宇宙航行.根据10年来超光速研究的发展,认为新学科“超光速物理”的建立已是既成事实.最后进一步讨论了真空中光速c的定义及光速恒定性问题.  相似文献   

14.
《科学世界》2023,(6):50-51
<正>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光速)非常快,每秒大约30万千米。那么,如果超过光速的速度,即“超光速”得以实现的话,会发生什么呢?理论上可能存在始终以超光速运动的粒子想必很多人都知道“任何物体的运动速度都不可能超过光速”这一定律吧。这是从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1955)创建的狭义相对论推导出的结论。根据狭义相对论,使某个物体加速时,随着其速度接近光速,其再加速时需要巨大的能量。要想将普通物体加速到超过光速,  相似文献   

15.
本文应用相对论性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和非黎曼几何的传统力学分析方法,对当代天体物理中大尺度天体一系列根本性问题,作了较系统全面的探索研究:(1)导出了原初典型星系的起源、形成和生死循环演化的基本规律.揭示了类星体、活动星系核现象和类星体反常红移未解之迷.证明了星系核中均都存在一超级不稳定黑洞.(2)导出了大尺度层次天体的基本特征和层次攀升演化的一系列基本规律.并对此系列唯象规律,作了相对论力学分析的理论证明.导出了星系分布中存在的”星系长城”、“星系空洞”和”星系分布红移周期性”等可观测天文现象.由此证明了总星系中质元星系非均匀和各向异性的分布规律.(3)导出了由排斥起主导作用形成的第二类引力黑洞:双饱和稳定临界黑洞(总星系M’S4).揭示了星系红移和类星体特大红移之迷.(4)证明了相对论性牛顿万有引力是一种力程λG=R'54的远程饱和有程力.(5)定量导出了总星系中潜藏的“场暗质星”和发不出光的“非场暗质量”,证明了“场暗质量”高度均匀和各向同性的分布规律.(6)导出了宇宙的“双饱和稳定临界黑洞理想气体分子结构模型”,导出了质量无限,尺度无边、没有中心、没有始终、永恒运动的无限宇宙.  相似文献   

16.
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际科学界,在谈到宇宙时,常提到“膨胀中的宇宙”.宇宙会膨胀吗? 随着天文学的发展,天文观测仪器的威力不断增强,可观测宇宙的范围在不断地扩大.天文学家们“根据河外星系光谱线普遍向光谱红端移动的事实,证明河外星系普遍地正在远离我们而去”,而且“远在上百亿光年外的星系的退行速度已高达光速之半”.  相似文献   

17.
在《相对论视超光速模型》〔1〕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推导出:视超光速源(简称SLS)子源的真实速度方程;一定速度的子源的视速度最大值的喷射角方程。然后将视速超光速源的视速度和由自康普顿效应推算所得的喷流与视线的夹角的数据代入子源的真实速度方程,进而,将由此得出的真实速度数值代入以上喷射角方程,再将由此得到的喷射角值代入子源视速度方程,从而求得子源可能的视速度最大值。通过以上计算结果的对比证明,一定速度的视超光速源的子源,存在一最大视速度,对应一个一定的喷射角,不同速度的子源的最大视速度不同,对应的喷射角也不同。子源的真实速度越大,相应的最大视速度也越大,对应的喷射角则越小。因此,一定速度的子源的视速度不是喷射角越小视速度越大,而是喷射角越接近子源视速度最大值所对应的喷射角的子源的视速度越大。  相似文献   

18.
简述了精细结构常数(FSC)的定义和测量,介绍了J.Webb等人根据对遥远的类星体观测发现的FSC异常。他们所分析的光是宇宙早期时天体发出的光,发现那时α之值较小,故认为宇宙早期时光速值较大。介绍了P.Davies等最近提出的理论观点,认为在创世大爆炸时光速非常大,据此容易解释宇宙的大尺度均匀性;如光速可变,就必须重新审查关于时空的理论(狭义相对论SR)。为了解释Webb实验,本提出了一个新观点,即认为在宇宙的早期光子速度较快、能量较大,亦即在那时光速值(c)和Planck常数值(h)均具有高于目前标准的数据。  相似文献   

19.
自美国物理学家O.M.Bilanuik和E.C.Sudarshan(1962年)以及G.Feinberg(1967年)的开创性工作以来,在美国、欧洲和中国都对超光速展开了研究。根据A.Einstein于1905年发表的原始论文,超光速没有存在的可能,但其1907年的论文对“信号传播不能超光速”却不很肯定。文章把速度问题分解为若干类、项,并提出“广义信息速度”定义以利于对众多速度概念的讨论。在反思了40年来(1962—2003年)的超光速研究以后,得出结论认为“超过真空中光速c”是一种可实现的科学陈述。  相似文献   

20.
六十年代中期发现了星际和星系际空间中的3°K微波辐射。这是天文学中一个重大的发现。原来,星系际并不象过去所想象的那样漆黑一团,空无一物,而是有“光”和“热”。“光”是不可见光,即波长属于微波波段的电磁波。“热”是绝对温度三度,相当于摄氏表零下270度。这个事实说明,在广阔的宇宙空间中,不但有主要表现为间断形式的天体,也有主要表现为连成一片的连续形式的辐射。这个发现,对于进一步探索天体的起源和演化,对于论证辩证唯物论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和物质形态的多样性,关于宇宙在空间和时间上的无限性,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列宁说:“反动的意向是科学的进步本身所产生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