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语言文字学是以解读文献语义为实用目的而展开的,其成果大都包含在随文释义的训诂材料中。现代研究汉语言文字学的历史,无论是通史还是专科史,都应该重视历代传衍的训诂材料。分析训诂材料,需要了解古代注释的体例,以“训条”为单位,确定其训释对象、训释目的、训释内容和训释方式。“训释方式”不同于“训诂方法”,也不同于“训条”之间的关系。一般把“形训”、“声训”、“互训”、“反训”、“递训”等看作训释方式,值得商榷。利用训诂材料来研究汉语学术史大有作为,《(周礼)复音词郑玄注研究》是一个例子。该书通过对郑玄注释的全面分析,总结了古人研究复音词的经验和注释复音词的特点,为汉语词汇学和注释学提供了历史性成果。  相似文献   

2.
传统语言文字学是以解读文献语义为实用目的而展开的,其成果大都包含在随文释义的训诂材料中。现代研究汉语言文字学的历史,无论是通史还是专科史,都应该重视历代传衍的训诂材料。分析训诂材料,需要了解古代注释的体例,以“训条”为单位,确定其训释对象、训释目的、训释内容和训释方式。“训释方式”不同于“训诂方法”,也不同于“训条”之间的关系。一般把“形训”、“声训”、“互训”、“反训”、“递训”等看作训释方式,值得商榷。利用训诂材料来研究汉语学术史大有作为.《<周礼>复音词郑玄注研究》是一个例子。该书通过对郑玄注释的全面分析,总结了古人研究复音词的经验和注释复音词的特点,为汉语词汇学和注释学提供了历史性成果。  相似文献   

3.
朱熹的《诗集传》以训释简明而著称,这与朱氏善于运用训诂术语有关。本文通过集中研究训诂术语"放此"在《诗集传》注释中的运用情况,探讨其作用。  相似文献   

4.
《说文广义》是反映王船山语言文字思想的重要著作。文章从训诂实践中概括出了王氏词义训释的体例,对其中以形索义,据本义求引申义和关注社会用字等三个方面的训释特点进行了简要分析和讨论,指出"形义统一"是其研究《说文》的指导思想,也是其词义训释的根本特点。  相似文献   

5.
《春秋·谷梁传》重视对虚词的训释,多采用术语"辞"将其与实词区别开来,而且对某些虚词的语法意义获得了正确的认识,但其对一些虚词的训释是为阐发经义服务的。《春秋·谷梁传》采用直陈语义、据境索义的方法训释虚词,这种虚词研究的方式和成果为后人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6.
同字相训材料散见于各个时期的文献典籍中,《说文》、《诗毛传》、《周易》、《孟子》、《释名》等中均有其例。前人主要从声训角度加以研究,认为训释字与被训字字形相同的背后,存在语音、语义等方面的联系,二者存在同源滋生关系。但这些研究比较零散,不成系统。本文以《故训汇纂》中的“同字相训”为材料,从词汇学和语言史的角度,理清训释字与被训字之间的各种关系,追踪其演变的轨迹,从而管窥语言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7.
对右文说"从声旁推测字义的注释方法和声训理论的源流做了概述,指出了"右文说"在多方面对声训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汉代注释书①是供当时人们读懂,学习先秦典籍服务的。其注大致分两部分,一是单词训释,一是句意讲解,为了解释清楚、明白原书句的意思,它就不可能仅仅训释词义而不涉及语法问题。注释书中的语法分析,就是蕴存于这种词义训释而主要是句意讲解中。而且,其分析也是多方位、多层次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学习王力先生有关论述的基础上,试图以现代语言学语境理论探讨我国训诂理论及相应方法的得失,评估了形训、声训的价值,及词源与训释的关系,认为古书释义以及判断成说正误均决定于上下文。  相似文献   

10.
阳海清、褚佩瑜、兰秀英的《文字音韵训诂知见书目》是目前图书馆学界一部比较完备的有关汉语言文字学的专科书目,在汉语言文字学界的使用率非常高,问世十年来在图书馆学界和汉语言文字学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由于《文字音韵训诂知见书目》资料来源十分丰富,而编撰者在编纂时"亲见"的部分只有湖北省图书馆所藏之书,其他信息皆是直接或间接采用"非亲见"资料,在这些"非亲见"材料中出现了一些与实际不符的误漏名目项,《文字音韵训诂知见书目》编撰者未经考证直接著录,影响了这本书目的科学性。以《音学偶存》条目为例说明这个问题,希望《文字音韵训诂知见书目》在修订时能通过"目治"校正此类问题。  相似文献   

11.
张相先生在《诗词曲语辞汇释》一书的叙言中,阐发了他探求词义的五种方法:体会声韵、辨认字形、玩绎章法、揣摩情节、比照意义。此训诂五法,既是作者训诂实践的经验总结,也体现了当时训诂方法研究的理论水平。这里利用当代训诂学理论研究的新成果,进一步阐述训诂方法与训诂原则二者的区别以及区别的意义,对张相的训诂五法,从理论上逐一加以剖析,从而总结出其得与失。  相似文献   

12.
<荀子>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人们多重视其思想价值,而对其语言重视不够.<荀子>中有许多有价值的语言现象.<荀子>正文训诂训解内容包括:解释和辨析同义词、反义词等,所用训诂方法则有设立界说、由反知正等,基本符合现代训诂学对训诂方法的界定.  相似文献   

13.
语词零札     
本文摭拾了几个常见的古语词予以训释,或援例以证,或略加申论,或稍作补苴,以期与同相切磋,俾使训诂在文化传承上继续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训诂学是在解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训诂的目的,主要是阐述经义。因此,训诂学在训释词义的方法上,虽有形训、音训、义训之别,但最后还是要落实到义训上。因为“训诂者,义理之所由出,非别有义理出于训诂之外者”(钱大昕:《经籍籑诂序》)。义训范围很广,既训释词语,也训释章句;既训释实词,也训释虚词。总之,凡是训释古汉语的词语,不论其语言单位的大小,都在训诂学的范围之内。我国有无比丰富的古籍尚待整理。这种具有我国特点的以综合训释见长的训诂学,无疑应该进一步得到发展。现代语言科学的发展,使语言研究的门类愈分愈细,这为发展传统的训诂学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但是,不能认为,这种研究可以降低或取代传统训诂学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声训是早期汉语词源探索的主要表现形式,将其看做词源学中的探源方法要比看做训诂学中的训诂方法更为合理和客观。从科学词源学的角度分析,先秦两汉声训中两词之间的关系基本上有三种类型:同源关系、亲缘关系和异源关系。声训反映了语词皆有源之语言规律,揭示出声音乃探求语词理据之重要线索,这对现代词源学的理论建构和同源词系联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舜徽研治文字学的方法论,主要为分类法和声训法,作为其小学研究的指导性思想,这在他的<说文>研究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说文解字》是中古一本重要的字典辞书。"异词同训"现象是该书中一种词义的训释方法,从其分布、被训词数量以及训词和被训词的意义关系等不同的角度出发,对《说文解字》中"异词同训"现象进行分类,并分析这种训释方法存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郑笺》训诂主要是字词句的训释,这是学者研究《郑笺》的重点,但《郑笺》也涉及整体内容的训释,关于这点历代学者没有涉及。从分析篇章结构、补释文题主旨、说明史实典故、解释名物制度看《郑笺》整体内容的训释,《郑笺》从总体上进行了科学的整体的关照与把握,这对后世注释之学是极大的启发。  相似文献   

19.
《毛诗谱》三卷久佚,幸赖唐孔颖达采其文字部分入《毛诗正义》,故《毛诗谱》文字部分得以留存至今。近年,郑玄的《毛诗笺》、"三礼注"之注释语言作为研究汉末语言的重要语料逐渐为学界重视,并已经有多篇研究论文发表。但《毛诗谱》文字部分的语言研究论文尚付阙如。笔者近读《谱》文,发现其诸多复音词颇可补《汉语大词典》词条、义项之阙漏与书证不足、偏晚之弊,遂以札记形式条陈于后,以窥其语料价值之一斑。  相似文献   

20.
阳海清、褚佩瑜、兰秀英的《文字音韵训诂知见书目》是目前图书馆学界一部比较完备的有关汉语言文字学的专科书目,在汉语言文字学界的使用率非常高,问世十年来在图书馆学界和汉语言文字学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由于《文字音韵训诂知见书目》资料来源十分丰富,而编撰者在编纂时“亲见”的部分只有湖北省图书馆所藏之书,其他信息皆是直接或间接采用“非亲见”资料,在这些“非亲见”材料中出现了一些与实际不符的误漏名目项,《文字音韵训诂知见书目》编撰者未经考证直接著录,影响了这本书目的科学性。以《音学偶存》条目为例说明这个问题,希望《文字音韵训诂知见书目》在修订时能通过“目治”校正此类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