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建成区范围与形态是城市规划与管理的基础信息,利用2010年5月24日的卫星遥感影像,提取了苏州市建成区范围,得知苏州市主建成区面积为618 km2,主建成区重心在五峰园。苏州市各区建成区形态特征参数反映两种城市扩张模式:一种是整体齐头推进;一种是局部多头推进。通过建成区形态分析发现苏州在城市建设方面的一些问题。为苏州城市精确规划、管理与研究的需要,今后有必要利用遥感和GIS对苏州市建成区范围定期进行提取。  相似文献   

2.
文学与城市的亲密关系使得文学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记忆了当代城市的变迁,这在以标举传统与现代兼具的苏州无疑是有代表性的.当代文学中的"苏州"经历了从周瘦鹃、陆文夫、范小青到叶弥、荆歌、朱文颖等几代作家的描写和叙述,政治与人文、传统与现代、共性与个性呈现出变幻的姿态特征,但对"人"的关注却是文学对苏州这座城市在历史变迁中的不变的记忆.  相似文献   

3.
苏州新区的迅速崛起,无疑是苏州建城2500多年历史上的一大奇迹。目前,苏州新区不仅以其恢宏的气势赢得了中外人士的瞩目,而且也确实已经成为苏州未来发展中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对外开放的示范区、高新技术的聚集区和现代化的新城区。然而,如若我们对苏州新区在整个苏州经济发展进程中的战略意义的认识仅仅局限于此,那就未免过于肤浅了。一个已经十分明显的事实是,苏州市区由于新区的形成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扩容增量,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从而使得苏州经济的发展模式开始由"农村推动型"向"城市辐射型"转变,这是苏州经济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转捩点。一、苏州经济的发展轨迹有人曾经把中国经济的发展特点概括为"古代早熟,近代后发",而苏州经济的发展正是这一特点的典型实证。  相似文献   

4.
这是同济大学城规系和广岛大学工学部及苏州市城市研究会在1988年到1989年合作的科研成果。论文论述了苏州城市传统空间形成的历史和特征,苏州传统民居的构成概念,民居细部的构成、配置形式,苏州前街后河的形成与建造特色,传统住宅地段的街道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5.
苏州历史水街区研究——对苏州历史街区特色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陆并行双棋盘格局是苏州自古以来城市街道系统的独特形态,河道与陆道一起形成街坊的边界,该格局至今尚存,因此显得弥足珍贵。在这一形态的基础上,在分析苏州街道特色和历史街区特色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一个反映苏州历史街区特色的概念——苏州历史水街区,并对其独特的形态特点进行分析,以期能够为苏州历史文化名城及其历史街区的保护开发提供更全面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最近国务院审批了苏州城市规划,确定苏州的城市性质为风景旅游城市,这就为今后的城市建设指明了方向。但过去片面追求工业产值,忽视了古城的环境保护,城市用地比例不协调,工业用地比重高,而对调节城市气候有良好作用的绿地和水面不断减少,致使环境质量下降,城内热岛效应强烈。为风景旅游城市服务的旧城改造任务还相当繁重。一、苏州城市发展对气候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深刻把握苏州城市精神的丰富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精神是城市的价值追求和精神支柱,是城市的灵魂和名片,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核心力量。充分反映时代特征,整合古今中外优秀精神文化,体现苏州人民的理想和价值追求的城市精神,是苏州的无形资产和无价之宝,是最值钱和最值得珍视的法宝。改革开放以来,苏州从一个消费型的小城市迅速崛起,成为长江三角洲综合实力仅次于上海的特大型城市,并在2004年获评“中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同时摘取含金量最高的“年度城市”大奖,按照《江苏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要指标》测算,2005年,昆山、张家港、常熟、吴江、太仓和江阴成为江苏省首批全面小康达标的县级市。这6个县市中,苏州占了5个。苏州已成为江苏全面建设小康的先行军。推动苏州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内在精神动力就是苏州的城市精神。  相似文献   

8.
苏州是我国开展健康城市建设较早的城市之一。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苏州积极借鉴国际健康城市的做法,逐步完善健康服务、打造健康环境、培育健康人群、构建健康社会。以第二届世界健康城市联盟大会召开为契机,苏州健康城市的建设不断向更深、更广的领域发展。健康苏州已成为姑苏城的又一张新名片。  相似文献   

9.
APEC(亚太经合组织)成员体科技资源共享与协作机制研讨会22日在苏州落下帷幕。这无疑是苏州的一大科技盛事,不仅显示了苏州城市的承载能力,更是苏州城市地位的显现。此次大会为APEC成员体之间搭建了一个交流沟通的平台,有助于苏州更主动地参与到国际科技项目和活动中去。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围绕R&D全球化、APEC成员体科技成果转化的已有模式、科技成果转移过程中风险投资的介入、APEC成员体之间科技中介机构的合作模式及其运作方式等主题展开研讨,并一致认为APEC成员体之间应加强科技资源共享,深入开展科技合作。本刊特选登部分专家学者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一种健康的生活,必是一种理想的生活;一座健康的城市,必是一个美丽的城市。为全面塑造健康城市新形象,苏州从各方面、多角度入手,构筑了一道道牢固的健康防线。  相似文献   

11.
一直以来,学者多认同李鸿章主导或与程学启合谋诱杀了太平军苏州降将。但根据与李鸿章同时代人的相关记载,此说法尚有可商榷之处。根据记载,程学启是苏州杀降的倡导与主持者,而李鸿章不得不附和程学启的主张甚至毫不知情。  相似文献   

12.
<正>苏州评话,俗称"大书",是一种以苏州话为代表的吴语方言徒口讲说表演的地方曲艺说书形式,发端于宋说话中的讲史,至迟在明末清初就已形成,清代中叶进入鼎盛时期,主要流行于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通常与苏州弹词合称为"苏州评弹"。苏州评话表演以第三人称即说书人的口吻来统领叙述,中间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苏州市水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本文简要分析苏州古城区河道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苏州古城区河道水污染治理的对策措施.这对苏州的水环境进行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玉芹 《科技资讯》2009,(31):169-169
苏州城市旅游广告是苏州城市对外宣传形象的一个重要媒介之一,深层次地挖掘苏州旅游广告地文化内涵、对其设计手法进行进一步地提炼等可以提高苏州城市旅游广告的设计水平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在苏州整体升级的背景下,明基从品牌入手再次从苏州出发。"在全部参展商中,台商超过60%以上,更有18%的企业来自台湾本岛。"苏州市市长杨卫泽在第三届苏州电子博览会(eMex)上致开幕辞,站在主席台上的李焜耀有力的点了一下头。从这一细微的动作,人们不难理解李焜耀的心情。 早在1993年,李焜耀慧眼独具地"发现苏州",率先在苏州设厂,并以旗舰姿态吸引大批上下游配套企业落户苏州;随着越来越多国内外IT厂家的到来,苏州这座新兴国际高科技重镇的IT产业链也逐渐形成。事实上,正是十年前李焜耀的大胆举措,使得后来从台湾新竹到苏州的产业链转移。  相似文献   

16.
城市精神是城市的价值追求和精神支柱,是城市的灵魂和名片,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核心力量.充分反映时代特征,整合古今中外优秀精神文化,体现苏州人民的理想和价值追求的城市精神,是苏州的无形资产和无价之宝,是最值钱和最值得珍视的法宝.……  相似文献   

17.
依据旅游竞争力理论,借鉴CR模型框架结合城市旅游特征,从城市旅游发展实力、城市旅游接待能力和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城市旅游社会经济支持力和城市旅游生态环境支持力5个方面构建城市旅游竞争力概念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苏州及周围的南京、杭州三地的城市旅游的具体指标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相比南京和杭州,苏州城市旅游竞争力总体较弱,但具有竞争潜力。建议通过实施新的旅游策略,加强旅游接待设施建设,挖掘潜力,抓住机遇,提高苏州城市旅游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明清时期,随着工商业的发展,苏州城市的经济功能明显增强,其具体表现为:一、城外形成新的工商业中心,城市布局呈职业性区域分工状。二、苏州的行政地位提高了,由府级城市升格为省会级城市,以适应经济发展之需。三、苏州的城市人口增加,以大小商人、手工业主、手工业工人等为主,且外地商人、工匠云集。  相似文献   

19.
游憩是<雅典宪章>提出的城市四大功能之一.作为城市居民和外来者在城市内部休闲游憩的载体,城市雕塑及其所在空间在城市游憩系统中功能凸现.回顾了城市雕塑与城市游憩产生的背景,通过对苏州城市游憩与城市雕塑发展脉络的分析,力图找出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探讨城市雕塑如何更好的为现代城市游憩服务,以期为城市雕塑和游憩系统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基于网络游记中时空信息的提取,借助社会网络理论及方法,对苏州城市旅游流空间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苏州城市旅游流网络结构中,选取的18个旅游节点之间的联系比较紧密,且分布均衡,但少数节点的旅游流通过核心节点带动,个别节点被相对孤立.(2)苏州城市旅游网络结构密度不是很高(0.44),有很大的不均衡性和明显的结构分层.(3)根据Dredge提出的空间结构模型理论,结合现状,归纳出苏州城市旅游流空间结构是"一核四区多点"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