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陨石坑是固体星球表面最常见的地质构造.陨石坑在厘定星体表面年龄、地球地质历史上的灾变事件、矿物岩石冲击变质等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陨石撞击过程具有高温高压的特点,能在矿物岩石中留下独特的标志,从而为判定陨石坑提供依据.地球上识别陨石坑的线索可以分为地貌标志、矿物岩石标志和地球化学标志3大类,但只有矿物岩石中的冲击变...  相似文献   

2.
<正>如果将地球自诞生至今的历史化为一天,则直到年夜前一分多钟,我们人类才出现。那么;我们是如何得知以前的历史、了解地球的诞生呢?地球不会说话,无法亲口告诉我们它的年龄,所以我们必须借助一种能够"铭刻时间"的奇特矿物——锆石。测量地球的年龄,为什么要靠这连名字都那么拗口的石头呢?难道不能在地球上那些没有人类或其他生物干扰的地方随机提取一些岩石矿物的样本来测量吗?这当然是不行的!因为通过火山活动、板块运动等方式回收老旧的岩石,并将新生的岩石带到地表,地球不断地更新着自己的外貌,同时也掩盖了自己的真实年龄。所  相似文献   

3.
正在地球上随处可见的风化现象,太空中也可以见到哦,而且,对太空风化的研究与人类探索太阳系的征程息息相关。何为风化?对于生活在地球上的我们并不陌生。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物理性的风化作用包括因为大气情况如热力、水、冰及压力导致岩石矿物的分解。  相似文献   

4.
《科学世界》2010,(1):36-37
中生代的苏铁,几乎遍布整个地球,在当时,地球上每三种植物中就有一种是苏铁类植物,堪称中生代植物界的一大旺族。然而盛极而衰,曾经繁荣显赫的苏铁类家族在历经沧海桑田后,目前仅留存少数后裔,也就是我们通常所提及的苏铁科、蕨铁科和泽米铁科植物,共计3科、11属,约300种植物.  相似文献   

5.
大家好,我们是高原仙子——黑颈鹤.很高兴认识你们。据科学家考证,我们鹤家族在地球上生存的时间比你们人类还要早6000万年,现在,世界上共有鹤类15种,而我们是最晚被动物学家发现的.也是惟一生活在海拔2500——5000米高原沼泽地带的鹤类。是啊,高原的生活环境正如你所认为的,很是恶劣,所以我们  相似文献   

6.
许多小朋友十分喜爱看各种恐龙的卡通片,尤其是翼龙、霸王龙的觅食,打斗画面。确实,2亿年前的地球是由恐龙主宰着。然而到了6500万年前,曾经不可一世、庞大的恐龙家族却从地球上消失得无影无踪。现在, 我们只能从残存的化石中去了解恐龙的形态及当时它们生存的环境。为什么如此神勇的恐龙不是在地球上逐渐消失,而是一下子绝迹了呢?这给人们留下种种猜测。当前,有一些科学家认为是宇宙中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引起恐龙的绝灭,但是也有人认为下面几种猜想也是造成恐龙消亡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岩石漆是地表风化环境中最具代表性的铁锰质沉积物,一直以来在学界广受关注.近几十年来,随着表征技术的不断发展,岩石漆的研究也取得了显著成果.简述了岩石漆的研究历程,着重介绍了岩石漆的形貌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矿物组成和成因机制.产于地表暴露环境中的岩石漆是地表关键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种物质发生交互作用的关键性场所.因此,...  相似文献   

8.
发现     
《科技潮》2003,(1)
最古老岩石揭示地球起源科学家近日在加拿大魁北克省境内发现了一块有38.25亿年历史的岩石,这块世界上最古老的岩石将有助于研究地球的起源。他们研究的岩石样品取自魁北克省北部地区的火山沉积岩。对岩石的年龄测量主要采用放射性元素蜕变计算法。放射性元素在蜕变时,速度很稳定,不受外界条件影响。因此,科学家可以根据岩石中现在铀和铅的含量算出岩石的年龄。科学家说,对地球岩石的研究有助于推算地球年龄以及研究地球早期的演变过程。由于地壳由岩石组成,测出岩石年龄就可获得地壳年龄。但地壳年龄并不等于地球的实际年龄。目前,科学家们估算的地球年龄约为46亿年。  相似文献   

9.
邑然我们已经知遭地球内部有浪多水,地球内部的岩石大多是潮湿的,甚至以岩浆的形冠涌动看。但是,日本科学家最新的研究还是让我们大吃一惊。他们的研究表明,地球内部比我们想像的还要潮湿,地球内部储存的水要比地球上所有江河湖泊和海洋加起采的水还要多。  相似文献   

10.
一道长达446公里的“疤痕”创造了地球上最迷人的景观之一,它就是举世无双的地质现象——科罗拉多大峡谷。从峡谷的岩石中,我们可以解读出地球长达17.5亿年的历史。这里还有极为丰富的生物群落,岩壁上涌出的“化石水”则是它们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  相似文献   

11.
正"在地球上你也可以找到火星的痕迹,那就是火星陨石。"陨石是指降落至地球表面的地外天体岩石。火星表面经常遭受小行星或者彗星的撞击,一些较大的撞击会导致火星岩石溅射并摆脱火星重力场的束缚,少部分最终降落至地球表面而形成火星陨石。截至2018年4月30日,已有270块火星陨石获得了国际陨石协会的命名。  相似文献   

12.
在地球内部     
人类全面探索地球的秘密已有好几个世纪.但是地球是个直径达12,700多公里的大球,表面覆盖着坚硬的岩石或深深的海水.地球上很多运动规模很大,速度极慢.所有这一切,使地球科学中的许多基本问题,都不能用直接观测到的证据去解决,对于地球内部结构的了解,就更是如此了.  相似文献   

13.
为验证固体潮力触发地震的可能性,通过理论推导计算了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的固体潮力及其作用范围。结果显示: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的固体潮力远远小于地壳岩石强度,单一的固体潮力不能使岩石破裂而引发地震;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的加卸载作用主要集中在低纬度地区,与地球地震带范围基本吻合。岩石力学实验结果表明,岩石在外力作用下达到非线性时,固体潮力的扰动也可以触发地震。该结果为地震预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正>谁说行星一定是球形的?一项于2017年5月22日发表在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Planets上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脑洞大开"的新思路:行星在形成过程中也可能曾短暂地呈现出像"甜甜圈"一样的圆盘形状。现代的行星形成理论普遍认为,一些岩石行星(如地球、火星、水星等)是在太阳系早期由许多小天体相互碰撞形成的。剧  相似文献   

15.
<正>在地球上有一种特殊的生态环境——喀斯特,在这种生态环境下存在的土壤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呢?下面,便是一封来自喀斯特土壤家族的介绍信。土壤是陆地上孕育生命的温床,是所有陆生生物温暖的家。作为地球表层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有着一个庞大的家族体系,在地质、气候等环境的长期影响下,形成了不同的家族分支。在分布上,不同种的土壤也有着一定的分布规律,经纬度和高度成了约束它们家族分布的家规。  相似文献   

16.
隼鸟号小行星探测器的任务是飞往名为“丝川”的小行星上,采集岩石样本,然后返回地球。它带着这种难度极高的使命,历时7年之久终于返回了地球。漫长的旅途之中,多次出现险情,每一次又奇迹般地化险为夷,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地球与小行星之间的往返航程。我们就来追溯一下隼鸟号小行星探测器的艰难之旅吧!  相似文献   

17.
我们居住的地球已有15亿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中,距今5.7亿年开始地球上保行了大量的硬壳无脊椎动物化石.5.7-5亿年前的这段时间在地球历史上称之为寒武纪.具硬壳的无脊椎动物在这个时期暴发式的大量发生和发展.所以,在生物演化历史中,这是一个重要的演化阶段.提起寒武纪,人们自然会想到三叶虫.的确,在寒武纪海洋中生活着大量无脊椎动物:三叶虫、腕足动物、古杯动物、海绵动物、古介形类、鹦鹉螺类…….其中,三叶虫是最重要的一类,也是保存化石最多的一类.地质工作者研究寒武纪的地理、地层分布、时间划分、生  相似文献   

18.
张劲硕 《科技潮》2005,(4):46-47
我们在新闻中经常可以见到类似这样的报道:全球平均每天有10余种动物、两种植物灭绝……这也许是比较保守的估计了。也有人说,地球正面临第6次生物大灭绝,全世界每天有75个物种灭绝。还有甚者称,现在每天都有100多种生物从地球上消失……毋庸讳言,如今野生动物的灭绝速度远远超过了自然灭绝速度,根本原因是人类各种活动的影响。但是,另一方面,您可曾注意到,很多动物也在不断被人们发现和描述。在这个变幻莫测的新世纪,能够有新的大型物种被发现是极为罕见的。比如一些人类近些年才认识的新物种,我们的近亲——猿猴家族就是很好的例子。  相似文献   

19.
云南相大铜铅锌多金属矿的赋矿(或伴生)岩石与其周围岩石之间存在着磁性差异,在其上利用高精度磁测方法,能观测到明显的磁异常.通过分析研究区高精度磁测异常特征及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解释了磁异常的地质原因,推断矿(化)体的赋存位置和控矿构造的空间特点,指出了寻找铜铅锌多金属矿的靶区.该方法在间接寻找矿产资源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广泛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地质灾害、地震灾害与矿山灾害是中国的主要固体地球灾害,地壳运动变化与岩石受力灾变是固体地球灾害发生的根源。通过分析岩石受力灾变辐射异常实验研究及固体地球灾害遥感监测实践研究的国内外现状,提出了综合多种电磁与非电磁手段,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卫星-航空-地表-地下四位一体、立体协同的广义遥感监测体系。论述了突破经典遥感信息融合的局限,从时间、空间和物理尺度研究和挖掘广义遥感信息中多种物理量之间及岩石灾变前兆之间的内在机理与关联规律的必要性。为提高固体地球灾害前兆识别的可行性与可靠性,分析了在GEOSS条件下构建固体地球灾害广义遥感监测体系的有利契机和若干前沿问题,包括广义遥感信息融合理论、固体地球灾害前兆识别模型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