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其中“阅读期待”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它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是通过悬念的制造,情境的创设,激起学生体验的欲望和探究的欲望,是学生阅读活动得以自主、自由进行的内驱力。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阅读期待,利用阅读期待,激发阅读兴趣,提高教学效益,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更加精彩。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运用“阅读期待”来提高阅读质量呢?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教师如何激发和创设学生的阅读期待,增强学生阅读的兴趣呢?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开展。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其中"阅读期待"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它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是通过悬念的制造,情境的创设,激起学生体验的欲望和探究的欲望,是学生阅读活动得以自主、自由进行的内驱力.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阅读期待,利用阅读期待,激发阅读兴趣,提高教学效益,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更加精彩.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运用"阅读期待"来提高阅读质量呢?  相似文献   

4.
曾国藩阅读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国藩的阅读思想全面而深刻。他认为:阅读的目的在于进德修业和经世致用;阅读的价值是立德、求知、应世和养生;读者作为主体,从事阅读活动应当有志、有恒、虚心、主动自觉,并以生活阅历的感受来理解读物;阅读的战略原则,应是养生与力学并重,广博与专精结合,切忌死记硬背;阅读的方法包括涵泳法、朗读法和读写法。  相似文献   

5.
林水泳 《科技资讯》2009,(22):237-237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死抱课文以对付考试为目的的阅读是狭隘的,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阅读必须向课外拓展。学生要“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九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0万字,实施建议里明确指出要“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提高自身素养,做一个有书香气的中学生。  相似文献   

6.
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必须首先明确阅读的性质和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可能方式。阅读是以意义为中心的一种行为,是一种有目的的创造意义的过程.它要求读者动用“自下而上”(bottom-up)和“自上而下”(top-down)的言语处理方式与作者/读物展开积极的交流。换言之,阅读行为的中心是意义,而不是言语形式,学习阅读的中心也是如此。同时,就如何实施英语阅读教学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7.
曹禺在《雷雨》中建构了具有双重功能的叙事文本 :以“结局期待”为标志的、迎合读者浅层情感需要的阅读文本 ,和以打击这个期待为标志的 ,迎合读者深层情感需要的反思文本。本文试解读这两种文本功能 ,发现曹禺独特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8.
在学阅读作为一个特殊的主体对象化的过程中,读因特殊审美心理机制所形成的阅读期待和阅读心境,共同构成了阅读心态的特殊意义和作用,把握阅读心境对阅读活动的影响,有助于形成良好的阅读心境,收到良好的阅读效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本着探讨《变形记》本义和作者的主观价值指向的阅读原则,视主人公的“变形”为一种人生假设,认为作者通过这一假设预测了自己的人生结局。同时认为该作品存在着两种“异化”:格里高尔的生理“异化”和家人的心理“异化”,而后者才是作品的主旨所在。  相似文献   

10.
“阅读期待”是突破阅读教学的一个新尝试。文章从张扬个性,保持阅读期待;巧妙设疑,刺激阅读期待;灵活评价,持久阅读期待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让语文课在阅读期待中透射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1.
语言实验室阅读是一种自由阅读,教师指导是十分重要的。本文通过利用分层次推荐读物、读书方法的培养以及开展多样性活动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等方式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指导,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2.
纵观多年来语文课程改革的历程,我们不难发现,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其教学要求越来越明确。在2001年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中要求(7—9年级)“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在“附录”中提出了“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古今中外童话、寓言、故事、诗歌、散文、长篇文学名著、当代文学作品、科普科幻读物和政治、历史、文化各类读物,总量达到400万字。  相似文献   

13.
畏惧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对阅读理解的影响 由张厚粲主编的《心理学》指出:心理性压力是使人感到紧张的事件或环境刺激,会带来负面反应。同时,会产生一种畏惧心理。畏惧心理就是一种心理性压力所引起的。学生在进行阅读理解时所产生心理性压力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引起的:1.学生对阅读理解缺乏兴趣,阅读中没有体验到快乐情绪,从而产生厌倦和焦虑、畏惧心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以往对《包法利夫人》的评论往往着眼于作品的社会批判指向 ,掩盖了男权话语对爱玛的“极度诱惑”和“本文骚扰”这一基本事实。从爱玛不仅能够看到了父权文化体制下话语本文对她“诗意的征服”,还能够察觉到体现在女性身上的典型的“书本的迷恋”和“语言拜物教”倾向。男权话语的本文诱使爱玛沉溺自己的“爱情妄想”,禁锢在自我羞辱之中 ,由此我们更深刻地意会到“使女人作为女人——而不是作为男人——去阅读”的必要和艰难。男性故事话语的本文给读者设置了迷途错径 ,女性阅读理论所做的就是在此竖起雷区标志 ,帮助人们尤其女性通过危险地带  相似文献   

15.
劫后余生的“归来者”诗人和“朦胧诗”人在各自的创作中都把“文革”作为他们写作的文化资源;基于不同的人生经历、人生信仰,相异的个体生命体验、生命意识,他们用自己诗歌塑造出不同的“文革记忆”。在诗歌的价值取向上主要表现为对昨天的不同态度:“归来的歌”是一种明显的批判意识,在批判中确立自我的合法性;而“朦胧诗”有一种明确的反思意识,在反思中寻找自我的位置。  相似文献   

16.
阅读课是外语教学中的一门基本课程,也是对学生进行信息输入的关键途径之一。本从阅读的输入、发展、读物的处理及阅读训练四个方面论证了如何搞好外语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17.
孔子开创了儒家的“仁”学,从而奠定了儒家基本价值取向。人的两种生存状态即“物之人”“兽之人”而这并不是真正的人的状态,人的存在是经由“生存”“认知”“自觉”不同内容组成,而“仁”的最终价值落脚于人的自觉的价值实现上。人的自觉包含有对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清醒认识、深沉的忧患意识和深刻的反思,不但对于社会生活的反思,也包括对于人自身的反思。  相似文献   

18.
人生从读书开始起步,读书是灵魂的畅游,是精神的探险,是人本能的需求。阅读对人的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国际上一直重视儿童阅读,50多年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面就有一个叫做国际儿童读物联盟的机构,专门推动儿童读物发展和儿童阅读读物,它的口号是“连通儿童读书的桥梁”,主要抓优秀儿童读物的生产和儿童读物在全球的阅读推广。我们作为教师,  相似文献   

19.
中国网络文学游戏研究由来已久,聚焦于读者,一种阅读游戏得以浮现。阅读游戏是一种读者阅读行为,发挥生活功能和文化功能,制衡奇迹体验与爱欲萎缩创伤经验。在向“构成物”转化过程中,阅读游戏是为读者而表现的意义承载体,寄寓读者爱欲想象。依托于电子媒介,阅读游戏非压抑性生存憧憬随着信息交互渗入现实,其悬而不论的观赏者指向后人类,向人类生存的可能性未来敞开。  相似文献   

20.
批判理论全面批判了现代科技高度发展给人带来的“科技—工具理性”,主张重建“交往理性”,以使人性最终得到解放。融合了批判理论思想的教师“反思”是提升教师责任感的教育理念,是弱化“工具理性”、建立“交往理性”、削减教育不平等的教育策略。反思型教师在现实教育实践中具有“交往理性”和教育批判意识的价值观与认识论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