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克拉申的语言“输入假说”和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深刻地、全方位地影响了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等一系列教育理念。本文试图分析“输入假说”和“最近发展区”,并探讨二者的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2.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近年多次强调并深刻论述了科学发展观、政绩观、人才观和群众观。担负着培养和输送大批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等学校,应按照这新“四观”调整和优化育人方略,把学习贯彻新“四观”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新契机,把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新“四观”教育作为高校“三个代表”“三进”工作的新内涵,把引导大学生率先践行新“四观”作为高校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对于周边少数民族聚居区采取“和而不同”的文化政策使得国家意识形态——儒家学说中的“修齐治平”思想在历史上长期浸润广大壮族地区,并形成了大传统与小传统的良性互动。“修齐治平”中的齐家思想在既是“异域”也是“旧疆”的壮族地区得到了广泛传播和认同,并以自身独特的口述传统演绎这些至今还发挥作用的家庭伦理。具体而言,壮族政治伦理之齐家思想包括男女婚嫁观、夫妇恩义观、父慈子孝观、妯娌手足观和邻里和睦观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郑板桥的“聪明”和“糊涂”足做人处世的两种方法,各具有其特定的含义。郑板桥的“糊涂”观是富有“怪”味的“糊涂”观,是现实主义、保险主义的“糊涂”观,是克已利人的“糊涂”观,具有团结协作、进取精神。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对发展问题的科学概括,它在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其中“以人为本”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主体性原则;“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论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基本原则;“科技创新”的思想升华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技是实践的“革命性中介”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传统社会主义观”与“邓小平社会主义观”的比较,一方面客观地分析了“传统社会主义观”的历史地位及其局限性,另一方面充分肯定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所展示的社会主义观,从而说明:以发展生产力和共同富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7.
回顾了“五观”教育的提出和完善过程,阐述了“五观”的基本内涵和主要内容,以及新时期民族院校加强“五观”教育的意义。加强民族院校大学生“五观”教育,是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要求,可以有效增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增进各民族大学生服务民族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8.
会计目标和会计信息系统的关系是双向互动的,会计目标对会计信息系统起导向作用,会计信息系统对会计目标具有反作用。从层次性、可变性和作用机制三方面分析了会计目标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通过比较“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下会计信息系统的差异,说明了“决策有用观”是“受托责任观”的发展而非否定,随后阐述了会计信息系统对会计目标内容和作用机制的修正过程。  相似文献   

9.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育在新的形势下应该进一步深化、拓展、整合,突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国家观、文化观、历史观这“五观”教育。“五观”教育各有其特定的对象、内容、目的,又相互联系、补充,构成完整的体系。提出“五观”教育,是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育与时俱进的要求,对于推进新世纪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意义重大。在现阶段,应该在深入调查“五观”教育观状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建构和对策研究,以此促进“五观”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天下观”是中国文化独特的创造,具有非常丰富的涵义,“天下观”认为天下由处于文化发达的“中国”和四方未开化的“蛮夷”组成,这样独特的世界理念孕育了中国的“大一统”意识,形成了几千年来东亚的朝贡体系和册封体制,这种“天下观”既具有积极的方面,也有其消极的因素。重新梳理中国传统的“天下观”理念对于当今世界制度的构建可以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庄子·逍遥游》篇涉及到两种自由观念,“无待逍遥游”的自由观和“有待逍遥游”的自由观,庄子肯定前者而否定后者。郭象注《庄子》采用六经注我法,对于庄子的这两种自由观念都加以肯定,进而建构了他的一家学说:“适性逍遥游”的自由观。本文从三方面对“适性逍遥游”的自由观展开具体分析:首先说明郭象的基本哲学观,即以“玄冥”、“独化...  相似文献   

12.
楚美术色彩观既不同于以正德正色为标准的合“礼”、合“度”的儒家色彩观,也与道家所标举的以黑白素淡为特征,以“虚”、“无”、“空”为旨归的本体论色彩观大相径庭。楚美术色彩观念的形成是春秋战国时期普遍流行的“五色”审美观“楚化”的结果,它对中国传统美术设色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学术界普遍认为,黄宗义有一种民主主义的法治观,它代表了市展阶级的反封建要求,具有近代启蒙意义。笔者曾对宗义等人思想的启蒙性质予以质疑,现对其“法治”观作一辨析,以期抛砖引玉。一、立“天下之法”辨黄宗义在《明夷待访录·原法》篇中立“天下之法”的命题,常被视作其“法治”观的主旨。基实,只要辨析一下其中的“天下”和“法”两个概念的意蕴,就可看出,黄氏的主张实在是传统儒学的“天下”观和“三代”理想,在明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讨了严氏“雅”译观产生的历史、社会、教育背景和哲学基础。从辩证历史观的角度看 ,“雅”译观作为译事中宏观的指导理论和译文评鉴标准 ,与西学的“等值论”相得益彰 ,仍不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阐述盈余管理的涵义与特征、产生的原因的基础上,分别从“契约观”和“信息观”的角度透视了盈余管理的动机。并对盈余管理进行了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6.
一方面通过对一些数学观的分析,概括出两种数学观:一种“以知识为本”的数学观,另一种“以人为本”的数学观,进而加以分析、比较;另一方面论述了数学的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17.
儒、道、释的“天人合一”观是古代农业文明条件下的别样的生态思想,它保留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样本。从儒道释的“天人合一”观的阐释、儒道释“天人合一”观与生态文明的联系及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三个方面说明了儒道释的“天人合一”观对于当代重塑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借鉴意义及其深远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相对于认知就是符号计算的传统认知观,“第二代认知观”把认知行为看作是大脑-身体-环境相互耦合的动力学结果,它的主要特征是“涉身性”、“动力学”、“突现”等。这种认知图景弥补了经典认知观的缺陷,但也随之产生了诸多新问题。通过对“第二代认知观”经验模型与理论基础的分析,指出它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思维=计算”的经典认知框架,但由于引入身体、语境等因素,因而也陷入形而上的模糊性隐喻。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卡尔·马克思哲学与佩鲁的《新发展观》的比较研究,从七个方面漫谈了佩鲁的《新发展观》基本思想,并着重从哲学层面分析了佩鲁的以人的“自由个性”和“丰富潜能”为中心的“新发展观”,最后提出了笔者十多年来所创意的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轴心的“信息·生态·人道新文明观”。  相似文献   

20.
墨子有着丰富的哲学伦理思想,尤其是墨子关于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观,与今天我们努力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非常现实的契合性。从“兼相爱、交相利”的复合价值观、“义利合一”的功利观、“节用”的可持续消费观、以农业为基础的经济观、“志功统一”的道德评价观和“尚贤使能”的人才观六个方面对墨子的和谐观加以解析,探讨墨子和谐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契合,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积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