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近日偶然翻阅旧籍,发现胡适编了一部《词选》,选了从唐五代到两宋的一批词作,对词家都有评论,特别是《词选》的《序》谈到了一个文学公式,很有意思。他这样写道:“文学史上有一个逃脱不了的公式。文学的新方式都是出于民间的。久而久之,文人学士受了民间文学的影响,采用这种新体裁来做他们的文艺作品。文人的参加自有他们的好处:浅薄的内容变丰富了,幼稚的技术变高明了,平凡的意境变得高超了。但文人把这种新体裁学到手之后,劣等的文人便来模仿,模仿的结果,往往学得了形式上的技术,而丢掉了创作的  相似文献   

2.
朋友阿诺德     
如果你也决定要养只小猪如果你也决定要养只小猪做宠物,那我祝愿你也有做宠物,那我祝愿你也有一样多的收获。一样多的收获。凡是考虑想养宠物猪的人都应该知道,如果你真心疼它,全身心地伺候它,小猪就会成为你最棒的朋友。阿诺德并不知道自己是一只猪,他以为自己就是我们家的一员,所以他会观察模仿我、我太太、我两个女儿还有我家小猎犬的一举一动。他深信我们所有人都爱他,事实的确是这样,就算有时候他会耍脾气来吸引我们的注意力。他来到我们家的第一个星期(7周大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自己的名字,学会了怎么坐,还有怎么用那个小盒子。在你坐…  相似文献   

3.
高琦 《科技信息》2011,(18):I0149-I0149
语言有很多种功能。人们学习语言是为了学习语言的形式,结构和法则。人们想要用语言与其他人交流:向其他人表达他们的想法,情感:想与其他人建立牢固的关系;想用语言来享受普通的或者不平凡的人生。然而,不是所有人都能够获得运用语言的目的,尤其对于那些第二语言习得者,因为他们有时不能正确运用这种语言。这是因为他们处在不同于目标语言的环境中。环境对二语习得者的影响胜过于其他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科技潮》1999,(4)
专家们发出警告:已经上网的公共信息有可能不再属于所有人,这是因为发达国家利益集团想方设法确立它们对信息的垄断。有这样一部短片,表现一个男人手里拿着一个小小的金属容器四处游荡。他把这容器高高举起来,"灌"进空气,随后紧紧盖上盖子。被他"捕获"的气体毫无疑问归他所有。之后他想做的是寻得某种有吸引力的包装方式,从而将这筒气体卖出去。1998年10月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蒙特卡罗召开关于国际互联网所牵涉法律与社会问题的年度大会。大约30位信息伦理方面的专家与会。上面提到的那部短片,揭开了年会讨论的序幕。信息空间的"空气"并非由氧分子构成,它的成分主要是属于所有人的数据、思想和图片。而商人们却对这个虚拟世界的商业前  相似文献   

5.
<正>恐怖长相,巨大体形,凶残的攻击性,如此"强强联合"的特征,使得海中的"杀人狂魔"——鲨鱼成为了所有人的噩梦!但面对"下海畅游"这样的终极诱惑,海上弄潮儿们可抵抗不住,只见他们伸展筋骨,摆出了标准的游泳姿势……等等,他们确定要开启一场担惊受怕的海洋之旅?当然不是,他们可都有驱鲨利器在手!绑款装置来驱鲨(Shark Shield)下海前,朱利在他的蛙人脚蹼上绑了一个Shark Shield(防鲨护盾),这款装置将在他的周围产生三维的电场,万一碰上哪条试图靠近的不识相的鲨鱼,这种装置就会释放出微弱电  相似文献   

6.
读者圆桌     
杨瑶 《世界博览》2009,(23):3-3
看《世界博览》,总有收获和感动。贵刊第21期《大都市里的拾荒人》一文,就带给我不一样的惊喜,让我眼前一亮,感慨万千。文中向读者呈现了生活在西方国家都市里一个“另类”的群体,他们并不贫穷,不是衣食无着的人,但他们却甘愿过“下等人”的生活,做“拣食族”。他们的想法很朴素:看不惯别人的暴殄天物。他们这样做,不是为了省钱,而是在给那些习惯浪费的人做出表率,是反讽,是无声的抗议。  相似文献   

7.
听听吧     
父母不能给孩子豪宅,却能给他安宁和自由;不能让孩子成为天才,却能给他赞美与认同;不能给孩子昂贵的玩具,却能让他懂得分享与宽容。他们确实不完美,却能给孩子最完美的爱……——对父母的爱功能的阐释无论是出于娱乐、公益还是商业目的,blog正在成为一个独特的传播渠道。类似怪癖游戏这样的活动,是研究这种独特性的最好案例。——东拉西扯:怪癖游戏与blog传播有人喜欢你,就有人讨厌你。我觉得很多人是因为嫉妒,有人敢做,比他们先做,就觉得心理不舒服。无所谓,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打车去吧。做人就是要开心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网友“妖妃…  相似文献   

8.
心理学家塞西莉亚·冈萨雷斯说:“我们所有人都是有进取心的,问题是这种天生的能力在有的环境里得到发展,在有的环境里被窒息。”她说:环境宽松的家庭会给孩子尝试和研究各种规则的机会,这样的家庭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进取心,挖掘孩子的潜能。相反,如果孩子在一个死板的家庭里成长,没有这种机会,他的活动和发展将会受到限制。 因材施教应该对孩子进行仔细观察,以发现他有哪些能力、天分和兴趣爱好。然后,鼓励他通过书籍、游戏和其他 培植基础活动来培养这些素质。如果你承认孩子所取得的成功并积极评价他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王文京分钱     
人人都善用他的资本以取得最大的收获。他既无意促进公共的利益,也对自己实际上为公共利益所作的贡献一无所知。他只知道关注自己的安全、自己的收获。而他就在这个过程中被一双看不见的手牵引着,为他所毫无察觉的目标做出了一份贡献。他追求自己利益时所增进的公共利益,往往比他刻意这样做时要更大。 ——摘自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年)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名有潜力的将来的学术带头人,你需要进取心十足地与许多眼下的学术带头人说说话。这样做时,你可以向他们问问合适的问题,你很快会发现,他们中间很少有人会说他能解决你问的问题。请不要气馁。你经历中的那些疑问并非异常。在你以这种方式走进科学共同体时,你和他们曾经所干的、所经历的是差不多的。  相似文献   

11.
受到一个例题的启示,经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球面的定义还有另外一种,这种新定义,从直观上一点也看不出来是一个球面的定义,我们研究有两个目的:第一,可以让学生跳出题海战术,养成做一个习题,进行一次分析,达到做一个习题有一份收获;第二,通过再思考可以得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新结果,这样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大有益处的,同时对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极有帮助,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有相当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名有潜力的将来的学术带头人,你需要进取心十足地与许多眼下的学术带头人说说话。这样做时,你可以向他们问问合适的问题,你很快会发现,他们中间很少有人会说他能解决你问的问题。请不要气馁。你经历中的那些疑问并非异常。在你以这种方式走进科学共同体时,你和他们曾经所干的、所经历的是差不多的。  相似文献   

13.
盗火者     
<正>古希腊有这样一个神话,说的是盗火者——普罗米修斯,他历经千难万险,不顾生命安危,盗来了火种,给人类送来了光和热。每每我微微地闭上眼睛,脑海里不时闪现这个伟大形象。我常常这样想,我们的矿工就像他一样,变得无所不能。在矿工的字典里,不知什么是苦,什么是累,他们把困难踩在脚下,甚至咽到肚子里。我做北票矿工报记者时,时常到各矿采访,又因挖过煤,跟他们聊起来有共同语言。冠山煤矿422采煤队是我的"娘家",他们开采千米以下  相似文献   

14.
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让10个人穿过一个黑暗的房间,在他的引导下,这10个人都成功地穿过去了。然后,心理学家打开房内的一盏灯,在昏黄的灯光下,大家都惊出一身冷汗。原来地面是一个大水池,水池里有十几条大鳄鱼,水池上方搭着一座窄窄的小木桥,刚才他们就是从这小木桥上走过去的。  相似文献   

15.
王朝晖 《世界知识》2011,(23):40-41
奥朗德的政策带有明显的传统左翼色彩,但也渗透着一定的自由主义的精神,可谓“左右通吃”他立誓要做一个“团结的总统”,让所有人都参与到建设其“法国梦”的进程之中。  相似文献   

16.
《杭州科技》2015,(2):32-33
<正>最近,一个智慧能源的项目在三创汇做了展示。一开始,项目方还担心技术保密的问题,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在线下沙龙上做了介绍,没想到收获了异常热烈的现场反应,在场的许多人都对此项目有所了解,并对他们的技术路线提出了非常有价值的优化建议。事后,这位创业者连连后悔参与得晚了,准备得不够充分。更让他没想到的是,沙龙结束后的一个月,当时参加沙龙的一个朋友  相似文献   

17.
网络是一个神话,它创造了无数的奇迹,网络是一场沙暴。卷入了无数的精英,带来了无尽的伤痛。4月以前,所有的网站CEO对未来充满希望,豪气冲云宵。然而4月以后,他们发现自己所追求的是海市蜃楼。巨大的落差冲击着网络,所有人一下子扎紧钱袋,每个人都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孙旭是上海一家网站的CEO,从一所名牌大学硕士毕业两年,今年28岁,也是笔者的老朋友,当我提出要釆访他做网站CEO的感受时,他扔给我一本日记,无奈地摇了摇头,“没什么好釆访的,自己看吧!”  相似文献   

18.
正水意识运动一瓶"活水"从自然中取走放到容器中一个月内是最新鲜的,然后几个月之内它会慢慢变绿,然后死去变臭。道格·埃文斯刚刚收到了一张300美元的罚单,这是一个星期前他侵入太平洋联合铁路运输公司的私人领地的处罚,他不得不这样做,因为以前到达莫司布雷瀑布的道路被连日的暴雨冲垮了。埃文斯觉得这代价非常划算,那次他取得了70加仑的"活水",足够他们一家人一个月之用。  相似文献   

19.
11月初,在新中国第11个记者节来临之际,“网易深度”的看客栏目也做了一个名为“记者,触摸真相”的图集。一双双在火灾、洪水、战乱中劳作着的记者的眼睛,似乎在告诉所有人,他们是一群为信念而存在的群体。  相似文献   

20.
《少儿科技》2009,(12):1-1
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他让10个人穿过一个黑暗的房间,在他的引导下,这10个人都成功地穿过去了。然后,心理学家打开房内的一盏灯,在昏黄的灯光下,大家都惊出一身冷汗。原来地面是一个大水池,水池里有十几条大鳄鱼,水池上方搭着一座窄窄的小木桥,刚才他们就是从这小木桥上走过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