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3 毫秒
1.
徐伟松  周振标  李为能 《广东科技》2014,(3):119-119,68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杀菌剂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悬浮剂对水稻纹枯病防治效果良好,施药用量为有效成分112.5g/hm2处理的末次防效达74%以上,保产率达8.0%以上,是防治水稻纹枯病较为理想的药剂,对水稻安全。  相似文献   

2.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新型农药——30%稻瘟灵己唑醇乳油,通过喷雾不同用量对水稻稻瘟病、纹枯病及稻曲病这三病的防治效果及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30%稻瘟灵己唑醇乳油一亩用量60~80毫升对水稻稻瘟病、纹枯病及稻曲病比其它用量效果更佳,同时,其能增加水稻结实率,增产增收功效最好.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95%丙环唑可湿性粉剂对小麦条锈菌的抑菌效果,在温室采用盆栽法测定了不同浓度的95%丙环唑和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对小麦条锈菌的抑制作用,并将这两种药剂对小麦条锈菌的毒力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这两种药剂对小麦条锈菌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95%丙环唑的防治效果要大于对照药剂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因此95%丙环唑对于小麦条锈菌病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杀菌剂苯醚甲环唑的制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杀菌剂苯醚甲环唑的制备.以2,4-二氯苯乙酮为起始原料,经醚化、溴化、缩酮化、亲核取代4步反应制得苯醚甲环唑.醚化反应采用一步法,酚的成盐与醚化反应同时进行,收率可达93.6%.在醚化产物(Ⅲ)的甲基上进行溴化反应得到溴化产物(Ⅳ),产率89.1%.化合物(Ⅳ)与1,2-丙二醇反应得到缩酮产物(Ⅴ),产率89.6%.化合物(Ⅴ)与1H-1,2,4-三氮唑进行亲核取代反应得到目标产物(Ⅵ),产率69.0%.对各步反应的工艺进行了改进,总收率高达51.6%.  相似文献   

5.
香蕉中丙环唑残留的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乙腈提取香蕉中的丙环唑的农药残留,用SPE弗罗里硅柱净化,气相色谱法(μ-ECD检测器)进行测定.该方法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4.回收率在92.4~112.8%之间,变异系数1.3~11.7%。果皮和果肉丙环唑的最低检出限为0.01mg/kg.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水果和蔬菜中苯醚甲环唑残留的分析方法.方法试样用乙腈提取,经Sep-Pak Carbon NH2固相萃取柱净化,气相色谱分离,串联质谱多反应监测模式下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苯醚甲环唑质量浓度在0.01mg/L~2.5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6.苯醚甲环唑在不同基质中平均回收率为73.40%~115.1%,相对标准偏差为4.86%~13.24%,检出限为0.005mg/kg.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抗干扰能力强,适合苯醚甲环唑残留量的定性确证分析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7.
井冈霉素是一种防治水稻纹枯病极为有效的新型农用抗菌素。我省从1974年4月份开始土法生产井冈霉素,并在大田防治水稻纹枯病试验,到现在仅仅25个月多,在短短的时间里,我省就有50个县市,200多个点开展了土法生产和试验,防治纹枯病的效果普遍都达80~90%以上,一般每亩增产达30~40斤,高的每亩增产100多斤,增产率达10%左右。从省内外的大量试验和应用,井冈霉素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效果是完全肯定的,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新的微生物农药。  相似文献   

8.
根据水稻纹枯病发生与危害程度的调查资料,经与各诱病因素的相关性分析,组建成早、晚稻纹枯病的长期预测模型。经1990~1994年的应用检验,预测准确率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丙环唑及其代谢物对小鼠胚胎细胞的恶性转化作用.结果发现丙环唑及其代谢活化产物均能够引起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发生转化,并形成大量典型的Ⅲ型转化灶.进一步利用刀豆球凝集实验和琼脂集落实验探究转化细胞表面刀豆球蛋白A(ConA)受体分布和锚定非依赖生长特性,确定丙环唑诱导细胞恶性转化的能力,发现转化细胞在ConA稀释液中凝集成块;在半固体琼脂培养液中成集落生长,失去接触抑制的特性,具有成瘤的可能,因此丙环唑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以6-氨基青霉烷酸为原料合成他唑巴坦的反应,并重点对其中的环合反应进行了研究。在此步反应中成功地以醋酸乙烯代替乙炔及其衍生物作为环合试剂进行了1,3-偶极环加成反应,得到了目标产物。同时,对反应条件如溶剂、反应温度等进行了研究,使其色谱收率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11.
结合生产中的实际状况,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对唑来膦酸的合成工艺进行了优化,探索出了符合工业化生产需求的唑来膦酸合成的新工艺,总收率达60%以上,并通过1H-NMR、13CNMR对唑来膦酸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该工艺产率高,产品纯度好,磷酸化反应仅使用单一含磷试剂,反应条件简单、温和,易于操作,环境友好,适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2.
50%唑单可湿性粉剂是复合杀虫杀菌制剂,对水稻螟虫、稻飞虱、稻瘟病等病虫害有特定防治效果,并具有高效、低毒、安全、无公害的特点.经示范,其防效高达96%以上.该产品配比合理、无拮抗作用、工艺优良、节约农本,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26%苯磺隆·唑草酮WP防除春小麦田一年生杂草田间药效及对春小麦的安全性,采用茎叶喷雾法,对26%苯磺隆·唑草酮WP有效成分含量为23.4、31.2、39.0、62.4 g/hm~2共4个浓度下的除草效果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春小麦3叶至5叶期施药,26%苯磺隆·唑草酮WP有效成分用量为31.2~39.0 g/hm~2时,对野芥菜、密花香薷和藜等阔叶杂草株防效果达79%以上,鲜重防效80%以上。不同剂量的26%苯磺隆·唑草酮WP使各处理区小麦增产7.88%以上,该药剂对春小麦田一年生阔叶杂草防除效果显著且对作物安全。  相似文献   

14.
我国水稻纹枯病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纹枯病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俗称烂脚病,花脚杆。该病由立枯丝核菌Rhizctonia solani引起,是我国稻区的主要病害之一。随着水稻优质高产品种的推广和高肥密植技术的应用,有的高肥地块感病品种发病率高达100%,病情指数达75.69%,产量损失30%以上。纹枯病达到8级(剑叶)时,损失为41.40%。在不防治的情况下,实际减产率早、晚稻分别达15.53%,17.78%。鉴于国内近几年水稻纹枯病又有抬头趋势,笔者将各家的研究进展情况加以综述,以供各地科研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一些带菌禾草能导致取食动物产生中毒症状.在内蒙古草原上,羽茅(Achnatherum sibiricum)带菌率高且稳定存在,而同属带菌植物能导致取食牲畜产生中毒症状,带菌羽茅也可能会来危害.因此,选择了一种有效的杀真菌剂丙环唑(Propiconazole),在种子、幼苗和成株3个层次上进行处理,探索适合杀除羽茅内生真菌的方法.结果显示,用4.00a.i.μL/g种子的丙环唑浸种4h可有效降低羽茅种子中内生真菌感染率;用4.00~6.00a.i.g/L丙环唑进行叶片喷施,处理萌发7d的幼苗和成株,能获得较高的存活率和杀菌率.这为控制羽茅内生真菌提供了几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依据JJF1059.1—2012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运用分级建模的方法,建立了气相色谱法测定采后芒果中苯醚甲环唑残留量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分析的数学方法,对不确定因素的各个分量进行了计算和合成,,得出气相色谱法测定采后芒果中苯醚甲环唑残留量的不确定度结果.当采后芒果中苯醚甲环唑残留量为0.002 5 mg·kg-1时,扩展不确定度为0.000 189mg·kg-1.  相似文献   

17.
根据对多效唑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试验,探索和总结多效唑在水稻育秧时浸种芽,播种时喷施和秧苗期使用的浓度和方法.分析了多效唑在培育水稻多蘖壮秧.促进增产的效果.提出了水稻使用多效唑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8.
我们发展了聚乙二醇(PEG4000)支持的CuI催化的Huisgen环加成反应合成三氮唑衍生物的新颖方法.在聚乙二醇(PEG4000)支持的CuI的催化下,芳基叠氮和末端炔的Huisgen环加成反应以较高的收率得到三氮唑衍生物.初步研究负载催化剂的回收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9.
水稻作为扬州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年种植面积达20万hm2以上。但近年来,生物灾害越来越严重地影响到扬州水稻的产出。而这些灾害很大程度上与气候变化有关。本文分析了1988年以来扬州地区的与水稻病虫害密切相关的季节的温、湿度变化特点,着重讨论了温、湿度对螟害、纹枯病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水稻作为扬州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年种植面积达20万hm2以上.但近年来,生物灾害越来越严重地影响到扬州水稻的产出.而这些灾害很大程度上与气候变化有关.本文分析了1988年以来扬州地区的与水稻病虫害密切相关的季节的温、湿度变化特点,着重讨论了温、湿度对螟害、纹枯病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