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变迁、人们思想的变化、民间音乐生存环境的变化,原汁原味的民间音乐在特定情况下只能靠民间音乐博物馆加以保存。为了更好地传承民间音乐,需开辟民间音乐多样化发展的新路子。在原曲加上反映时代的新词、借鉴西方多声部技术将原曲改编为合唱作品、将原民间音乐曲调变换为器乐形式、以原始民间音乐语汇作为素材创作大型器乐作品等都是民间音乐多样化创作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2.
试论土族婚礼歌的艺术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婚礼歌是土族在本民族的婚礼中所演唱的歌曲,带有浓郁鲜明的民族特色,是土族民歌种类中独具特色的艺术品种之一。婚礼歌是土族人民世代传唱而流传下来的,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所以,不仅婚礼歌的音乐具有古朴自然的特点,其唱词的内容也极为丰富,涵盖了土族人民的历史、文化艺术、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因此,婚礼歌又有土  相似文献   

3.
“多耶”,意即唱“耶歌”,是广西、贵州、湖南侗族地区流行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它是侗族特有风俗“月也”※的主要项目之一,一般是在集体社交活动场合演唱的。  相似文献   

4.
新编民歌《兰花花》属于叙事性独唱歌曲,它既保留了原来的风格,又被赋予了新的音乐内容,既具有浓郁的民族地域特色,又有西洋交响乐气势磅礴的魅力,为演唱者提供了一个更大的艺术创新和发挥的空间。演唱者应对作品内容、语言、主题、时代背景、地域风格、乐句划分、伴奏织体、速度、力度、表情述语的变化进行推敲表琢磨,加强综合艺术表现力,以获得较完美的演唱效果。  相似文献   

5.
南侗《劝世歌》和北侗《劝和歌》是侗族民歌中的特产,反映侗族人民的世界观、道德观、法律观、价值观和社会规范的要求。它的广泛传唱对侗族人民的道德内化和法律内化,促进侗族地区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互动,增进侗族人平等互助、团结友爱,稳定社会秩序起到了重要作用,是侗族人民族道德法律"内化控制"民间口头文学文本。  相似文献   

6.
以中国多声部音乐之瑰宝侗族大歌为例,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音乐文化遗产保护存在一些不良现状,如忽视对其文化本体的保护、保护重形式轻内容、保护对象不清晰等.针对这些问题,最为科学的保护和传承的方法是"活态的保护与传承",保存其音乐形态,记录其赖以生存的时空状况和关系.  相似文献   

7.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是当今世界上溯源最久远而又长流不绝的东方古老音乐文化的代表。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民族民间音乐形成了民间歌曲、民间歌舞、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族器乐五大类,各种音乐形式之间在彼此影响、互相吸收中得到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赵凡 《科技信息》2009,(6):215-215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是当今世界上溯源最久远而又长流不绝的东方古老音乐文化的代表。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民族民间音乐形成了民间歌曲、民间歌舞、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族器乐五大类,各种音乐形式之间在彼此影响、互相吸收中得到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李刚 《衡阳师专学报》2002,23(4):132-134
多声部民歌是民族音乐艺术的瑰宝。将湖南靖县多声部民歌的音乐本体进行和声感、复调、调式、声部组合以及民族音乐审美等方面的分析和研究,必将有助于人们领略其音乐的特征和实质。  相似文献   

10.
民歌是歌曲的体裁之一,泛指民间的口头歌曲创作。中国的民歌一般是经口头流传后世,又经过多年的加工,逐渐完善完美。我国民歌的表现手法有着质朴洗炼,音乐形象鲜明生动的特点,它往往记载着历史和映衬着民族的精神风貌。 中国民歌不但有着全国各民族的特性,它的演唱风格也各具特色。在我国这个960万平方  相似文献   

11.
荆州马山民歌是荆楚古歌遗风的一个典型代表,代表了江汉平原民歌的总体形态特征和音乐特色,在整个湖北民间音乐宝库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马山民歌的传承,与当地地理、生产、生活、民俗等人文环境密切相关。建国以来,马山民歌的传承和保护越来越受关注。  相似文献   

12.
影视传媒是当今最重要的传媒之一,侗族民歌的传扬者充分利用了影视屏幕来传播侗歌。影视传播给侗族大歌带来了许多新变化,反思这些变化,笔者对未来的侗族大歌影视实践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郭韧梅 《科技信息》2008,(21):171-171
人类文化的发展与音乐息息相关。民歌作为一种典型的民间音乐形式,集中体现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民族特性。《跳华尔兹的玛蒂尔达》是一首家喻户晓的澳洲民歌,歌中表现了澳大利亚人对于平等和自由的追求以及对权威的蔑视。  相似文献   

14.
江西是革命的摇篮,富有悠久的文化历史,这里的人民在世世代代的生产劳动中,创造了丰富多样的江西民间音乐,伴随着时间的更替,历史的不断演变与发展,它们成为了我国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的变迁,新文化思潮的影响以及中国的流行音乐的兴起,使得民间歌曲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冲击。本文就江西民间歌曲的传播与发展展开讨论,努力为寻求江西民歌今后发展开辟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黄芳 《科技信息》2012,(34):315-316
广西乐业布柳河壮族民歌语言通俗凝练,它以其质朴动人的语言,优美抒情的曲调,紧贴生活的民族情趣,反映了广西乐业布柳河人们的日常生活、劳动、爱情、婚姻,是当地民俗活动中的一种民间音乐形式。乐业布柳河壮族民歌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特点突出。演唱形式和音乐风格仍然保留着原生态的风貌,在音乐上也具有鲜明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花子经是民间信徒朝山拜佛或进庙烧香时演唱的一种民歌,有很强的宗教色彩与地方特色。通过对平顶山花子经的现状进行调查、描述和分析,并从花子经发展背景、演唱群体心理、文化功能等方面来分析它的文化内涵,认为花子经是一种神圣性与世俗性并存的宗教类风俗歌曲。  相似文献   

17.
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音乐学习的情感表现为第一目标,掌握歌唱技巧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情感表现.不仅要学习歌唱还要指导学生表现歌唱情感,用"心"去歌唱.演唱歌由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歌唱技能的练习,应结合演唱实践活动进行.创设与歌曲表现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富有情感地歌唱,以情带声,声情并茂.  相似文献   

18.
民歌是人民群众表达自己感情的口头创作。要想演唱好民歌必须做到:通过分析作品的内容,把握歌曲的思想内容;认真唱谱和默读谱子;分析歌曲的风格,把握歌曲的民歌风特点;练习咬字、读字,准确表达歌曲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一、手风琴伴奏在“高师”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手风琴可以演奏专门的手风琴曲,也可以为歌曲伴奏,为各种乐器伴奏。师范院校的学生不仅要学好手风琴的基本演奏技能,更应在运用手风琴为歌曲伴奏上多下功夫。这是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有些已工作的学生常说,因在校期间没有系统地学过有关伴奏的基本知识。往往无从下手编配伴奏和选择伴奏型。因此,作为“高师”的手风琴老师,应从中吸取教训D。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和教材作些适当的改革,以便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总的来说伴奏是为了更好地表现歌曲的内容,因此…  相似文献   

20.
集语言美、旋律美于一体的声乐艺术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它善言情,善咏志,善写景,能集中全面地表现出人类情感。笔者通过声乐作品《春江花月夜》歌词语言美、旋律音乐美、演唱声腔美、伴奏器乐化的美学阐释,全面解读了声乐的综合艺术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