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可持续发展的提出源于人类对环境问题的逐步认识,其产生背景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和资源遭到越来越严重的破坏,人类已尝到环境破坏的苦果.以恩施市的环境容量为研究对象,主要对恩施市水环境容量进行分析研究,确定恩施市环境容量,并基于环境容量对恩施市环境保护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冠豸山风景区旅游环境容量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冠豸山风景区的空间环境容量、生态环境容量和经济环境承载力,确定出该景区旅游环境容量的主要制约因子——空间环境容量。研究表明,该风景区的旅游环境容量利用强度偏低,旅游业发展空间较大,提出的旅游营销对策可为景区的规划、管理提供依据,以实现风景区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和构成,并就旅游环境容量的关键性影响因子及作用原理进行了具体分析,指出为了实现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应该从社会、经济、行政等角度对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加以协调。  相似文献   

4.
甘肃作为一个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极低、环境容量不容乐观的省份,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继续沿用传统的高消耗、高污染带动经济的高增长,还是通过发展新经济,以高新技术来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所以从资源的合理充分利用和环境保  相似文献   

5.
地下空间规划可持续性评价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实现城市整体空间的可持续发展,针对当代快速城市化进程中越来越严峻的环境问题,以城市地下空间与环境容量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基础,初步构建了城市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评价的理论体系,并对评价采用的技术方法、评价因子的选择、评价指标的确定等进行了综合研究,对可持续发展评价在实际规划设计中的运用做了深入的探索。将可持续性评价范围扩展到地下空间规划和设计层次的研究,为解决城市空间结构和决策性问题做出了前期工作。  相似文献   

6.
采用实地考察、重点详查、问卷调查与文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汤阴旅游资源评价体系,对汤阴旅游资源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汤阴旅游资源中文化价值权重值最大,观赏价值、科学价值和交通通讯条件次之,接待设施条件、环境容量和管理与服务水平排名靠后.最后,结合发展现状和评价结果提出汤阴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平顶山市新城区规划的土地资源承载力、水资源环境承载力、大气环境承载力等,得出平顶山市新城区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水资源不足和大气环境容量缺失的结论.建议在规划过程中考虑中水回用,节约水资源;采用清洁能源,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相似文献   

8.
可持续发展呼唤循环经济   总被引:105,自引:0,他引:105  
走向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是世纪之交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两大趋势。前者要求加强经济过程中智力资源对物质资源的替代,实现经济活动的知识化转向;后者要求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笔者认为,我们在贯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进程中,在推进知识经济的同时,要重视发展以资源循环使用、避免废物产生为特点的循环经济,从而确保我国以人均资源稀缺为特点的现代化事业能够持续地向前发展。一、从“牧童经济”转向循环经济的世界循环经济是针对工业化运动以来高消耗、高排放的线性…  相似文献   

9.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依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世界能源消费剧增,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特别是温室气体排放导致日益严峻的全球气候变化,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加强节能减排,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逐步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我国作为能源消费大国,人均资源少、环境容量小,保护生态环境,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本文并就今后如何做好该项工作提出了一些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10.
开放条件下的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是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发展阶段以来人与自然关系冲突的具体反映.正确处理二者关系应做到:一方面要控制资源开发的深度,即数量和规模,另一方面要把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的恢复与治理工作相衔接,重点是要搞好环境保护工作,重视环境容量问题.为了使我国的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应当在不断对外开放,汲取世界各国处理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成功经验,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依法保护和合理使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永续利用”的方针,在注重发展数量和速度的同时,更重视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在注重今天发展的同时,也考虑子孙后代的发展,最终实现我国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乳品加工行业是内蒙古制造业中的优势产业,行业发展迅速,在国际、国内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加快提升乳品加工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对内蒙古乳品加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内蒙古乳品加工行业自主创新能力现状、面临问题及与国外行业技术创新的水平、趋势的差距分析基础上,提出建立行业自主创新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内蒙古国民经济发展态势与生态环境背景的基础上,通过1981-2004年内蒙古环境经济数据计量模型,探讨了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作用机制,建立了内蒙古国民经济与生态环境污染关系模型,并根据人地关系的恢复性、可调控性等特征,提出促使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西部大开发以来内蒙古可持续发展系统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区域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的层面,探讨了内蒙古可持续系统协调发展问题.在对内蒙古可持续发展系统要素构成及西部开发以来内蒙古可持续发展系统状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内蒙古可持续发展系统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相对比较成熟的主成分分析与回归分析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来分析西部大开发以来内蒙古可持续发展水平及协调发...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牧区可持续发展受到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建立一套科学、可行的预警系统是确保内蒙古牧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在阐释构建内蒙古牧区可持续发展预警系统重要意义的基础上,通过综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指标独立性分析法,对影响内蒙古牧区可持续发展的指标进行筛选,确定内蒙古牧区可持续发展预警指标体系,并分析内蒙古牧区可持续发展预警系统指标体系的特点及构成,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预警指标体系赋权,建立预警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是衡量一个区域能否达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及其程度的有效方法.根据内蒙古的区域特点,构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数学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内蒙古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与动态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自1990年以来,内蒙古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呈阶段性上升趋势,但总体水平仍然偏低,处于非可持续发展与弱可持续发展之间.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人口素质、加大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力度、加强生态环境污染治理是提高内蒙古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环境代际公平是可持续发展思想的重要方面,以下详细分析了环境代际公平的概念、内涵,给出代际间环境公平的判别模型,最后以晋陕蒙接壤区为例说明该模型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中国“十二五规划”的一个鲜明特点,CDM项目为内蒙古吸引外资、利用外资弥补经济发展的资金缺口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领域和机会。在客观分析内蒙古利用CDM项目吸引外商投资的优势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内蒙古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发展和利用CDM项目吸引外商投资以及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牧区是我国四大牧区之一,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保障改善牧区民生是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研究和探讨构建内蒙古牧区社会保障制度对保障内蒙古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和现实意义。内蒙古农村牧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二十余年,依然存在着一系列的政府职能缺失、制度设计缺陷等问题。从牧区区情出发,结合民族地区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构建“中央政府--社会基本保障”、“地方政府(集体)--补充保障”、“市场--商业保险”、“社会(家庭、社区、民间机构)--互助”四位一体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以保障内蒙古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煤炭资源开发及其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煤炭资源丰富,煤炭工业是内蒙古经济的重要支柱。文章就内蒙古煤炭资源开发现状,分析了目前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内蒙古煤炭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途径。实施大集团战略,以高新技术调整产业结构,拉长产业链,提高煤产品附加值,实现煤炭资源综合开发,促进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同时由于内蒙古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在进行煤炭资源综合开发过程中要加强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保护。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煤炭产业技术创新路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煤炭产业是内蒙古的优势产业之一。传统产业技术创新路径已不能适应新的发展需求。煤炭产业的技术创新生态化与集群化是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增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