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较为全面地叙述海峡两岸大气名词交流情况的基础上,比较了双方名词工作的特点,分析了双方在大气名词定名上产生的差异,进而提出,协商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处理原则,是开展两岸科技名词对照和统一工作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 2007年9月28日,海峡两岸大气科学名词工作会议在厦门召开。与会专家包括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秦大河院士,中科院大气所黄荣辉院士,北京大学物理学院谭本馗院长,气象出版社俞卫平编审,以及全国科技名词委李玉英副编审等。会议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张人禾院长主持。会上首先由李玉英副编审介绍了全国科技名词委两岸名词对照统一工作以及两岸大气科学本次对照工作任务。俞卫平编审介绍了会前的准备工作。按照会议代表的共同商定,2008年9月在台湾召开“第五届海峡两岸大气科学名词研讨会”,为开好这次会议,近期需要开展以下几项工作:1.增补“大气变暖”方面的新词;2.对已出版的《海峡两岸大气科学名词》中未收录的不一致名词进行讨论,并对新疆两岸名词工作会议审定的新词进行复审。3.对第一版《海峡两岸大气科学名词》提出修订意见。下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研讨第二版《海峡两岸大气科学名词》。 (李玉英)  相似文献   

3.
在秋高气爽的季节 ,在果实高挂的九月 ,我们采访了叶老。作为国际上著名的大气物理学家 ,叶老迎来了科研上的收获季节。前不久 ,第 48届世界气象组织最高奖 (IMOPRIZE)授予了他。作为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①(简称全国科技名词委 )的元老 ,叶老作为我们的采访对象 ,还另有深意 :再过一段时间 ,全国科技名词委将迎来 2 0岁的生日。 2 0年前的今天 ,叶老等一批科学家 ,以及重视、关心我国名词工作的有识之士就开始了艰难的筹建之路。为了记载我国科技名词工作走过的光辉的、有历史意义的一页 ,我们首先想到了叶老。正如所有见到过叶…  相似文献   

4.
海峡两岸大气科学名词学术研讨会由海峡两岸双方轮流异地承办,之前已召开了八届研讨会,第九届海峡两岸大气科学名词学术研讨会于2015年4月16—20日在台湾宜兰召开,会议由台湾大学大气科学系周仲岛教授担任召集人,并负责筹办。大陆方面由召集人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人禾领队,委员秦大河、江志红、陈文、沈学顺、俞卫平、温敏及全国科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 第四届海峡两岸大气科学名词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10月10~15日在新疆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全国科技名词委代表、海峡两岸大气科学家共15人。会议讨论了经过两岸专家精心选定的大气科学常用且比较新的名词共342条,经统计,讨论前342条名词中两岸用名的一致率仅为38%,经过深入、热烈的讨论,会议提出一大批两岸共同推荐用名,并以科学、准确、简洁等为原则,修订了部分用名,使两岸用名的一致率提高到80%以上。会议对今后的两岸大气科学名词工作做出四项决定:一是两岸专家及时整理本次会议讨论的新名词,各自上网站发布;二是继续开展新名词的交流工作,继续收集可供两岸讨论的新名词,先期以电子邮件形式进行研讨;三是由全国科技名词委从2002年版《海峡两岸大气科学名词》(对照本)中遴选出一批可达成两岸一致的推荐用名,组织两岸专家研讨;四是决定2008年底之前,将在台湾召开第五届大气科学名词学术研讨会,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在增加新名词、讨论共同推荐名的基础上,修订《海峡两岸大气科学名词》。第二版《海峡两岸大气科学名词》对照本中,两岸名词一致率将比第一版有较大提高。会后,台湾专家还参观访问了新疆自治区气象局,两岸专家就两岸大气科学界的发展情况和一些学术问题进行了交流。 (刘青)  相似文献   

6.
2008年9月8日至13日,海峡两岸大气科学界在台湾召开了“第五届海峡两岸大气科学名词学术研讨会”。会后,笔者采访了“海峡两岸大气科学名词工作委员会”台湾召集人陈泰然教授。  相似文献   

7.
2008年9月8日至13日,海峡两岸大气科学界在台湾召开了“第五届海峡两岸大气科学名词学术研讨会”。会后,笔者采访了“海峡两岸大气科学名词工作委员会”台湾召集人陈泰然教授。  相似文献   

8.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科技名词委)自1985年成立后,分学科组织科技名词审定工作,第一阶段工作并没有全面开展对名词的定义工作,只是对个别概念易混淆的名词给予了简单的定义。  相似文献   

9.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科技名词委)自1985年成立后,分学科组织科技名词审定工作,第一阶段工作并没有全面开展对名词的定义工作,只是对个别概念易混淆的名词给予了简单的定义。  相似文献   

10.
摘要 为了了解海峡两岸计算机名词异同的数量,差异的程度和性质,探讨缩小差别的途径,本文较系统地分析了两岸计算机名词的异同。通过对名词异同情况的分析,确定将名词的异同分为四类:A类——完全相同,B类——基本相同,C类——基本不同,D类——完全不同。本文给出了量化的结果,提出了缩小差异的途径和建议。
引言随着大陆与台湾、香港、澳门(以下简称两岸四地)的科技交流、商贸活动的日益频繁,人们越来越感到海峡两岸计算机名词(以下简称两岸名词)的差异,已成为一个不小的障碍,影响着正常的业务工作。因此,人们越来越感到,在两岸计算机名词方面开展交流与合作,共同研讨名词的定名工作,探寻缩小两岸名词差异的途径或方法,势在必行。关于两岸名词的异同众说纷纭,有的说两岸名词差别甚大,有百分之七八十的名词不同;也有的说,约有六七成不同。为了了解两岸计算机名词异同的数量、差异性质和程度,并从中寻找一点规律及解决办法,本人对两岸计算机名词的异同,做了较为系统的定量分析。分析的对象主要是常用的基本名词及少量固定搭配的复合词,而未抽选松散搭配的复合词。这是因为常用的基本名词是术语体系的基础,是构成大量复合词的源词。也就是说,只要基本名词的异同情况摸清楚了,那么由基本名词构成的大量复合名词的异同情况也就基本清楚了。关于取材方面,尽量选用两岸已正式公布的,或权威性的计算机名词或词典。在大陆方面,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于1994年颁布的《计算机科学技术名词》为蓝本,参考已经完成审定工作的第二批计算机科学技术名词(审定稿)。在台湾方面,采用台湾“教育部”1998年公布的,“国立编译馆”出版的《电子计算机名词》,“中央图书出版社”1996年出版的《英汉计算机百科词典》及其他有关两岸名词的资料。在分析研究时,采用的办法是,首先抽取400条核心名词,即最基本的、常用的名词,对其进行分析。根据它们的异同情况及差异的性质,决定把两岸名词分为四类,即:完全相同名词、基本相同名词、基本不同名词和完全不同名词。其次是,抽取几个英文字头的基本名词,以便进一步验证分类原则及各类名词的数量。通过分析,得出了各类名词的数量及其比例关系:完全相同名词占总数58.25%,基本相同名词占总数20%,基本不同名词占总数10.25%,完全不同名词占总数11.5%。一、产生差异的基本原因1.在两岸隔绝长达三十余年的期间,人们无法进行科技交流,无法了解和学习对方的技术,各自处于自行发展阶段。2.这段期间正是计算机科学技术、计算机产业、计算机应用飞速发展的时期。各方的计算机科学技术、信息产业是在相互无关,相互隔离的情况下快速成长起来的。各方的计算机名词是按自己的理解和习惯定名的,因此,产生差别是十分自然的。3.自从大陆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两岸四地的科技交流,海外华人的科技交流,逐渐多起来,名词的交流也多了起来,此后,两岸名词的差异开始逐渐缩小。二、名词差异的影响1.影响科技交流及商贸活动。在计算机及其网络大普及的时代,由于各方名词(或术语)存在差别,汉字编码和中文信息处理不同,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中文平台互不兼容,大大妨碍了信息或资讯直接交流,影响了产品销售市场。2.影响思想沟通,两岸之间的交流必须借助中间语言。同是炎黄子孙,但是由于两岸专业名词存在差异,人们口语交流时不得不借助英语作为中间语言,才能达到相互理解。即使是在只有华人进行交流的场合,大家也得用英语来沟通,才能取得共识。这常常会引起双方尴尬。在双方交谈时,由于名词的差异,讲话常易被误解。往往需要反复几次补充说明,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造成了时间、感情、精力的浪费。不妨讲个事例。十年前,台湾同仁来访,他们说单位的主要工作,是软体开发和程式规划,为台北做了很多很好的程式规划。由于“程式规划”的发音与“城市规划”完全相同,又由于是初次见面,不好意思打断对方,我们一直认为他们是为城市规划开发软体的。他们讲完,当我们问到做城市规划如何与交通、道路、水电、通信、建筑部门合作时,他们顿时感到疑惑不解,互相交头接耳。然后,当一位先生用英语说:“我们的工作是software development and program design”时,引起了我方恍然的笑声。(注:台湾在1998年公布的名词中把“程式规划”定名为“程式设计”)3.妨碍文字交流。两岸四地的科技工作者和海外华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亲身经历或感受。大家使用的都是汉语,书写的都是汉字,但是在书写合同、协议书、备忘录时,常常由于名词的差异,不得不加注释或写两个名词。例如,我们有一次与香港电脑学会在名词合作方面曾写过一个协议书,为了做到表述准确和互相尊重,不得不用括号方式注明对方名词。现摘抄一段作为示例:“双方愿意在计算机(电脑)名词审定方面进行合作,甲方负责完成程序设计(程式规划),建立术语数据库(资料库),最后将磁盘(磁碟)交给乙方。”短短一句话中,竟加了四个注释,造成了文字、时间及精力的浪费。后来,由于大家已经熟悉了,在交换文件时名词的使用也就随意多了。三、两岸计算机名词异同分类基于对两岸计算机名词异同情况(包括词形和词意等)及差异的程度或性质的分析,笔者认为将名词按异同分为四类是比较合适的,即:完全相同名词,基本相同名词,基本不同名词,完全不同名词。A类:完全相同名词,即名词的用词、构词、字序等完全一致,例如:计算机 电脑 代码 二进制 指令 命令处理器 算法 字长 预处理 编码 通道中断 链接 编译语言 计算机辅助设计B类:基本相同名词,即名词的表面词意基本相同,只是用词、构词或字序有所不同(大陆—台湾,下同),例如:网络—网路 地址—位址 存储器—储存器软件—软体 硬件—硬体 框图—方块图奇偶检验—奇偶检查 人工智能—人工智慧外围设备—周边设备 接口,界面—界面C类:基本不同名词,即名词的表面词意基本不同,用词、构词或字序虽然有相似之处,但是差别较大,例如:字符—字元(character) 适配器—配接器(adapter)消息—讯息(message) 打印机—列印机(printer)数字—数位(digit)D类:完全不同名词,即名词的表面词意,用词、构词和字序等都不一致,易引起歧义,例如:信息—资讯(information) 位,比特—位元,比(bit)数据—资料(data) 字节—位元组,拜(byte)作业—工件(job) 假脱机—排存(spooling)汇编—组合(assembly) 流水线—管线(pipeline)转储—倾印;倒出(dump)四、两岸计算机名词异同的数量从400个核心名词,近1000个基本名词以及随机抽取名词的异同情况分析,得到基本相似的结果。在400个核心名词中,完全相同的名词有233个,基本相同的名词有80个,基本不同的名词有41个,完全不同的名词有46个。1.完全相同名词,即A类名词,有233个,占总数的58.25%。2.基本相同名词,即B类名词,有80个,占总数的20%。3.基本不同名词,即C类名词,有41个,占总数的10.25%。4.完全不同名词,即D类名词,有46个,占总数的11.5%。上述四类名词的比例关系分别是:完全相同名词与不同名词的比例关系为:A∶(B+C+D)=58.25%∶41.75%完全相同名词与完全不同名词的比例关系为:A∶D=58.25%∶11.5%因为基本相同名词只是词序或构词略有差别,所以对名词不做任何修改,都可理解其意义,不会影响使用。而且通过交流与合作,取得共识,达到统一的可能性很大。五、结论从上面的分析结果,可以得出如下3点结论:1.两岸完全相同名词占58.25%,有很好的交流与合作的基础;2.两岸不同名词(其中20%的B类词比较容易沟通、交流)占41.75%,有逐渐减少的可能;3.近几年来,随着两岸来往和交流的增加,差异名词出现了逐渐减少的趋势,有了可喜的变化。例如,在台湾1998年公布的名词中,“程式规划”(program design)改为“程式设计”;“定标程式”(benchmark program)改为“基准程式”;“资料通讯”(data communication)改为“数据通讯”;“滑鼠”(mouse)一词增加了“鼠标器”;“再新”(refreshing)增加了“刷新”等。在大陆方面已建议将“光盘”正式定名为“光碟”,建议将“调试”(debug )一词增加“除错”之称谓等。大陆和台湾在计算机名词定名方面都做了很多细致的工作,都积累了很多经验,可以说是各有所长,因此大家只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吸取精华,就可以达成共识,并且能大大提高名词的质量与水平。大陆方面在定名时注重从名词的内涵或概念出发,用适当的汉字加以定名,如:menu定为“选单”(台湾定为“选项单”),dump定为“转储”,Internet定为“因特网”。台湾方面在定名时尽可能做到精简,例如:把scheduling定为“排程”,把routing定为“选路”,把write-protection定为“防写”等。再如,台湾方面力求用表意的汉字定名,而少用或不用外来语定名,例如:把copy定为“复制”和“副本”,而不用“拷贝”。难度较大的名词,是那些最基本的,常用的,互相牵连的不同名词。这些名词一经改动会影响全局,如程序—程式,数据—资料,信息—资讯,位—位元,汇编—组合,过程—程序等。对于这类名词,乍看上去,是很难协调一致的。但是仔细分析起来,要想使各方都能容易理解和便于交流,解决的办法还是应该能找到的。比如说,把两岸不同名词按其概念,适当地分分类或分分层次,编一个不同名词转换表或对应表。只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积极探索,问题总是可以解决的。六、几点建议1.尽快编撰一本权威性的“两岸计算机名词对照”,以利于海内外华人参照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计算机名词分委员会非常愿意同两岸四地的同仁及海外华人携手合作,共同完成这一具有重要意义的任务。2.我们无论是居住在何处,工作在哪里,同是炎黄子孙。我们应在华人范围的各种活动中,尽可能使用汉语,不用或少用英语作为中间语言,以求在汉语环境中互相了解和熟悉。3.在新名词的审定方面,加强两岸四地的合作,建立一个常设的名词审定小组,通过各种便利手段,如因特网(Internet),经常交流新名词,讨论新名词的定名,使得新名词的定名取得共识,争取不再出现新的差异。结束语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程度或性质上,两岸计算机名词存在着不小的差异。但是两岸科技交流和商贸活动的日益增加,带动了两岸四地科技人员及海外华人对名词(或术语)的重视和交流。反过来,为了推动科技交流和商贸活动,两岸四地科技人员及海外华人有义务积极开展名词交流,增进相互了解,为逐步缩小两岸名词差异作出努力。只要我们炎黄子孙进一步扩大交流与合作,消除不同名词的障碍指日可待。附录:海峡两岸部分计算机名词差异对应表  相似文献   

11.
系统性是术语实践工作中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科技术语的系统性具有双重性质,它体现为既与所命名的概念的系统特点相关,又要尽可能通过其外在的形式展现术语在语言方面的系统性。借用外语同音异义术语时,应从其命名的概念、概念所服务的学科以及理论体系出发,为其选配优化的汉语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术语学角度出发讨论商务翻译教学中的术语翻译问题;介绍了术语的相关知识;探讨了商务翻译中的术语翻译问题;提出在商务翻译教学中要将术语的语符转换技巧和术语所表达的概念以及术语所包含的专业知识一起融合到商务翻译教学中,以提高商务翻译的教学水平和提升学生的商务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13.
从概念体系和概念体系构建的角度去研究和分析术语(集)是一个新的研究视角。文章探讨与概念体系、概念体系构建相关的三个基础性问题,即从术语、概念与定义的相互关系入手,明确三者间的逻辑关系,进一步分析概念体系构建的含义及其作用,并以术语“词汇学”“词汇意义”为例,对这两个术语进行概念图示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普通词语如何演变成为专业术语的过程十分引人注意,各个学科领域都非常关注本学科术语的发展演变情况。汉语训诂术语是如何由一般词语术语化而来,同样引人注目。文章以常用训诂术语为例,通过文献考察、定量、定性、统计、归纳等方法,研究这些训诂术语的术语化过程和演变规律,不仅可以解决训诂术语的标准、内涵和功能分析等分歧问题,而且有助于探讨普通词语的术语化过程和一般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5.
汉语音韵学术语的来源考释,对于阐释音韵学术语的含义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6部词典中有关音韵学术语“曲韵六部”“喻化”“尖团音”的渊源与释文分析,可以看出在编纂音韵学词典时追溯术语渊源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若干在溯源时应注意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基于对英译汉实践以及对语言学术语汉译的了解,就汉译英语语言学术语的使用与理解进行了讨论。汉译术语的使用,统一是要实现的目标,但也应允许不同译文的出现和使用,因为术语的统一是在使用中经过选择与沉淀而实现的。对汉译术语的甄别和校正,应对照原文,而不是只考虑汉译文,更不应当凭个人对汉译文的理解去发挥、延伸。  相似文献   

17.
中医药学名词中,表述“女性孕育胎儿与定期产生月经的内生殖器官”这一概念的名词较多,使用较为混乱,必须做出取舍。最早的命名见于《黄帝内经·素问》,称为女子胞,但此词在以后的中医学书籍中使用不多。后来又出现了“子宫”、“胞宫”、“子脏”等多种称谓,根据现今的中医妇产科临床使用情况及现行的国家标准来看,“胞宫”一词使用为多。而且,此名词也比“女子胞”更为上口,更容易理解与交流。因此,选择为“胞宫”作为正名,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18.
从3部《中医药学名词》使用反馈情况来看,一些已经废弃的术语仍在被使用。原因之一是废弃的术语不再存在于数据库,用户不能通过查询废弃词而关联到同义的规范词。文章主要讨论中医药术语同义词查询数据库及检索工具建设中的技术要点及核心逻辑。该同义词查询数据库的建立,为推广中医药规范术语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军事术语的翻译是军事翻译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翻译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对军事文本的理解。文章研究了俄语军事术语汉译的原则,探讨了术语的多义和近义、术语汉译时的直译和意译等难点问题,总结了俄语军事术语翻译中的一些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