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早已普遍认识到苏轼的文学创作给后世寂寞的文人所带来的长时间欣喜,然而,学术界却并未像我们认识苏轼的文学成就一样去正确估价其丰富而深刻的创作思想,他所提供的原创性文艺理论资源也未得到有效利用。这种状况,无论对于苏轼本人抑或对于后世读者,都是不公正的。从现代写作学的角度观察,不难发现,苏轼在其一系列诗词文章特别是与友人的往来书信中,比较系统地提出了他的文艺创作思想。主要包括作家修养论、创作目的论、艺术构思论、文本和谐论、作品风格论。  相似文献   

2.
略论苏轼的强兵思想(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轼的一生,首先是一个政治家。他从出仕伊始,终其整个政治生涯,一直关心着、细审着北宋王朝军政和防卫的问题与需要,形成了一整套合理、实用而又独具特性的强兵思想,包括强兵的宗旨、强兵的要术和制敌的方略。他积极争取强兵思想的实施,以之批评时政,更在有限的职权范围内努力实践:惩治腐败,整顿军纪,练习技艺,整军效果达“诸郡之冠”。  相似文献   

3.
综观苏轼的一生,他首先是一个政治家。他从出仕伊始,终其整个政治生涯,一直关心着、细审着北宋王朝军政和防卫的问题与需要,形成了一整套合理、实用而又独具特性的强兵思想,包括强兵的宗旨、强兵的要术和制敌的方略。他积极争取强兵思想的实施,以之批评时政,更在有限的职权范围内努力实践:惩治腐败,整顿军纪,练习技艺,整军效果达“诸郡之冠”。  相似文献   

4.
苏轼一生坎坷,仕途起落很大。顺利时官至三品,月俸百缗;落魄时流离迁徙,居无定所。经济状况的变化,使苏轼的思想和创作也发生了一定变化,这在他的诗、文中有明显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孔子教导士人为“仁”献身的观念经历了千年的颠扑之后,作为绝对的真理烙在仕宦士人的深层意识之中,永不破灭,于是苏轼勇于用生命对此进行着诠释与演绎。而屈原对于生命以及生命意义的苦苦追问所展示出来的生之可贵的意蕴与深情。又使得苏轼深深忧愁、痛苦万分,不得不用老庄纵浪大化的精神来进行消解,用投身自然的举动来进行舒缓,同时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体会着生命深层的韵味,倡导着新的生活模式,创造着新的精神风貌,开启着新的心灵家园。  相似文献   

6.
元丰二年(1079)秋冬的“乌台诗案”,对苏武是一次深刻的生死体验,“梦绕云山心似鹿,魂惊汤火命如鸡”(《予以事系御史告狱……》,以卜凡苏武作品,仅注篇名)。这次灾难及其后数年的流放生活,给苏城带来了重大的影响,思想、创作都为之一变。所以,我把“苏武的前期”定在“乌台诗案”之前。我本康鹿性谅非伏辕姿——人性与官场的冲突苏武一生,无论在朝,还是远贬“待罪”,严格地说,都是政府官员。但自出蜀人仕开始,就一直对自己喜爱自由的个性能否适应过分拘束的官场规范怀着深深的忧虑:“尘劳世方病,同促我何堪。尽解林泉好…  相似文献   

7.
宋代诗人苏东坡与杭州有特殊的关系。他不仅先后两次莅杭任地方官,还在杭州写下了大量名篇佳作,至今杭州人的口碑中还流传着他的德政和诗篇。他二十二岁中进士,即以文章名天下。自二十六岁起从仕,辗转各地,直到老死,从未在一个地方住过五年以上。但他却两次任职杭州,合计为时近五年。“居杭积五岁,自忆本杭人”可见他与杭州的关系是不同寻常的。他第一次任杭州通判,是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十一月至熙宁七年(1074)五月,  相似文献   

8.
9.
苏轼与儒、释、道三教的关系较为复杂,自宋以来争执颇多。本文从苏 轼对三教思想的吸收,体验,打通,融汇等的过程去考察,把握其存在的样态,对苏轼与三教之间的关系做进一步的考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少了苏轼的一笔则显得不完整;在词史上,漏了豪放派则不成其为词史,而叙述豪放词派时没有苏轼的话,则等于什么也没有说;同样,在敬文史上,苏轼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是彪炳千古的,千百年来,研究苏轼的专著和论文可谓汗牛充栋,但大都集中于对他的诗词研究上,  相似文献   

11.
略论王学左派对汤显祖思想及戏曲《牡丹亭》创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王阳明学说的兴起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件,而王学左派对当时的思想界和文学界有着更为积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戏曲家汤显祖所处这一特定社会环境的介绍,以探讨汤氏思想形成及《牡丹亭》创作的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12.
苏轼与尹善道都集政治家、学者、诗人三种身分而著称于世,都有出仕-流配-隐遁之人生经历。儒佛道三教合一思想是苏轼诗歌创作的重要特征,而儒家处世观使尹善道始终如一地坚持山林与朝廷一体论,这正是尹善道诗歌创作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3.
以路德和加尔文为代表的宗教改革运动,标志着西欧开始了一次新的精神革命。路德的理论和改革,带来了人性和思想方面的巨大解放。而面对中世纪上帝留下的神正论救赎传统,加尔文及其教派则企图使其成为连接古代和近代、此岸与彼岸的纽带。本文以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所倡导的精神为切入口,以图阐明其对西方近现代法律及法律观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物理学角度论述了培根作为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对物理思想的发展所作的贡献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5.
苏轼以一种异常洒脱的姿态出入儒佛,造就了文化史上苏轼的独特身影,成为中国文化史和文学史上的经典模式。苏轼批判性地理解佛禅文化,亦深受佛禅文化之影响。岭海时期,苏轼扬弃了道家和佛禅道路,通过著述来阐发儒家的经史大义。  相似文献   

16.
苏轼以一种异常洒脱的姿态出入儒佛,造就了文化史上苏轼的独特身影,成为中国文化史和文学史上的经典模式。苏轼批判性地理解佛禅文化,亦深受佛禅文化之影响。岭海时期,苏轼扬弃了道家和佛禅道路,通过著述来阐发儒家的经史大义。  相似文献   

17.
苏轼的书法思想陶然宋代是中国文化史上辉煌的一页,在诗、文、书、画几乎所有方面的成就都令后人顶礼膜拜、赞叹不已。而其最典型的代表无疑是作为一代宗匠的苏轼。书法史上艳称的苏黄米蔡“宋四家”之中,苏轼以其理论和创作有力地推动了宋代书法独立而富于新意的发展历...  相似文献   

18.
以劳伦斯对人与自然及人与文明的认识为着眼点,从他的哲学思想、悲剧创作以及对两性关系的看法三个部分,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以劳伦斯对人与自然及人与文明的认识为着眼点,从他的哲学思想、悲剧创作以及对两性关系的看法三个部分,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从苏轼的创作和一些诗话的记载、评论来看,苏轼熟悉并喜爱刘禹锡的作品。从苏轼的创作中,我们能发现苏轼受到了刘禹锡讽刺诗的影响。刘、苏二人在经历、思想、性格上存在某种一致性,这使苏轼能接受刘禹锡讽刺诗的缘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