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总结过去,展望未来,作者提出新世纪人类水事活动的新思维,并用大量事例和数据作了论证,认为在21世纪的水事活动中必须正确处理人类活动、水体动态、生态环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简称人-水-环-发-社关系;要特别把握人类水事活动和其它人类活动对水体动态的长期影响及其逆反作用;要把水库视为保护和恢复水源的决定性措施加以实现;正确处理耕地、绿地和水域的关系,保护并适当增大水体面积,保护沼泽,关心小河小水的命运;在未来水事活动中要从与天的抗争转变为适应与利用,充分运用各种信息技术建立“信息水利”,并通过对水文气象的把握,经营“应变农业”,从而在获得足够农产品的同时能在用水量最大的部门求得战略性的节水途径。  相似文献   

2.
陈近遥 《少儿科技》2012,(10):42-43
也许,这将是我这一生能见到的最极致、最让人陶醉的水;也许,这将是我这一生能见到的最美丽、最让人垂涎的绿。怀着期待的心情,在九寨沟口的藏家住了一晚后,我们终于踏入了被誉为“人间仙境”、“童话世界”的九寨沟。  相似文献   

3.
武翠萍 《甘肃科技》2001,17(1):9-9,4
就通常意义来讲,人类把水利概括为“兴利”与“除害”两种内容。尽管二十世纪人类兴建了大量水利工程,但人类与水的关系日趋紧张,洪涝灾害频繁,经济损失逐年增加;北方及沿海地区严重缺水,河道断流;水域污染严重,人畜中毒事故时有发生;水生物种群灭绝速度加快,危机生物进化过程,随着今后社会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上述问题将进一点加剧,最终将从根本上破坏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为了更进一步认识水问题的重要性,强调对水资源功能的开发利用;为了加强对环境、生态功能的开发和保护;为了满足未来社会可持续发…  相似文献   

4.
《青年科学》2013,(5):14-17
从顺从阳光的召唤张开双眼,到夜幕降临沉沉入睡,我充斥着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虽然比不上空气、食物和水,但是想要离开我,那可真是不可能的事。  相似文献   

5.
水凝胶     
水凝胶是一种以水为分散介质的凝胶;具有交联结构的水溶性高分子中引入一部分疏水基团而形成能遇水膨胀的交联聚合物;是一种高分子网络体系,性质柔软,能保持一定的形状,能吸收大量的水。凡是水溶性或亲水性的高分子,通过一定的化学交联或物理交联,都可以形成水凝胶。本书主要介绍了水凝胶的理化、机械、生物及医学方面的知识。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人类文化学角度,通过论述人类水事活动确定了“水域文化”的定义及类型;分析了水域文化的时空机制规律,为水域景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近代以来,惊天动地、产生过深远影响的科技事件,已经有好多:蒸汽机的发明,把整个世界带进了工业革命时代;磁场电力的发明是新工业革命的标志;灯泡的出现,把我们这世界变得更亮更光明;无线电波的发现,让你我远隔千里就可以互通有无;硅金属的形成,能使世界变得越来越渺小;电脑的产生使人脑变得越来越无用,但却算得更快更精确;等等。现在网络又来改变人类生活了!——网络的出现,会带给人们什么?  相似文献   

8.
天子山看山     
爱一座山,必要有山的豪迈与旷达;爱一泓水,必要有水的温顺与柔韧。娇小恬淡,言语温柔,性情安静,走路如水飘啊飘的,是我——一个由沅水浸润大的女子。爱水,是我的天性,对山的感觉,在我的生命里一直都显得浑沌不开。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人类文化学角度探讨了人水关系的历史发展过程;分析了人水关系变化的动因机制;确定了水科学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泰安岩溶水系统地下水动力环境演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地下水水位的时空演化、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的形成和演化、地下水埋藏条件的演化以及地下水流场的变异等方面,分析总结出泰安岩溶水系统地下水动力环境的演化规律;指出岩溶水系统地下水动力环境演化是人类活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以马克思哲学为视角对体育能否实现对人的终极关怀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体育能实现对人的终极关怀;在生物层面,体育在维护人类机体健康的作用不可替代,是人类生物体得以继续进化的最后自我救赎手段;在社会层面,体育是培养现代社会合格公民的利器和促进和谐社会的催化剂;在精神层面,体育精神已成为最普适的价值观被全人类所接受,同时体育是人类克服精神异化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2.
哲学家詹姆士精辟地指出:“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赞美是阳光,是空气,是雨露,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养料;教师的赞美是一座桥,能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之河;教师的赞美是一种无形的催化剂,能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教师的赞美也是实现教育“以人为本”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3.
符号,作为一种功能性和工具性的存在,是人类约定俗成的对象指称,是人类表达思想的基本工具,也是以人为主体的创造成果。这样一种存在,也是一种意义性和为我性的存在;它存在并产生于人类历史的一定关系之中。因此,就其哲学本质而言,符号就是人类在特定关系中创造出来的用以指称对象、表达思想、进行交往的一种功能性和工具性存在。  相似文献   

14.
丛洁 《中国西部科技》2013,(1):75+70-75,70
没有足够的水,工农业生产无法进行;没有足够的清洁的淡水,人类社会将无法生存下去。水资源是新疆自治区的战略性经济资源,是土地开发、矿产资源利用的基础,是农牧业发展的主要前提。探讨自治区水资源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途径,对新疆的发展来说重要性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5.
阳光,像空气和水一样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元素。然而,阳光中的紫外线也能导致一系列生物损害,直接威胁人类的健康,如日晒伤、皮肤晒黑、皮肤光老化、皮肤光敏感至皮肤癌等。东方人以白为美,皮肤黑化尤其是不均匀色素沉着不仅严重妨碍面部美容,还会产生一系列心理学和社会学方面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响应“双碳”政策,进一步明确中国寒冷地区滨水住区夏季热环境特征,基于天津市91个典型滨水住区的Landsat-8遥感影像与空间环境因子,运用相关性分析与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得到热环境特征。结果表明:面状水体热环境调节作用优于线状水体,住区平均热岛强度差值达1.57℃;住区热环境与建筑密度、滨水距离呈显著正相关,与平均建筑高度、归一化植被指数、周边水面率呈显著负相关,其中归一化植被指数与周边水面率影响权重最高;不同建筑布局住区热环境的影响因子存在差异,点阵式住区平均热岛强度最低,围合式住区最高;当建筑密度小于19.08%,通过减小住区滨水距离、增加周边水面率能有效调节热环境。提出了改善寒冷地区滨水住区热环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九七三”项目G19990434对北方干旱化研究的主要结果,提出了该领域未来研究的若干关键科学问题,特别是人类活动与干旱化的相互作用. 包括:(1)干旱/半干旱区大气过程、地表过程及其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2)干旱化进程的阶段性转折和突变的规律、机理和可预测性研究;(3)干旱化及其转折对我国粮食、水和土地资源安全的影响及适应对策;(4)地球系统亚洲区域模式的发展及其在干旱化趋势和转折预测、影响评估和人类适应对策研究中的应用. 上述问题作为即将启动的“九七三”延续项目的主要内容,其研究对于回答区域环境系统形成及其对全球变化响应的机理、人类活动和自然因子在环境变化,特别是阶段性转折和突变中的相对贡献等基础科学命题的挑战,以及满足国民经济建设的重大决策需求,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能源家族     
能源家族成员种类繁多,而且新成员不断加入。概括地说凡是能被人类利用以获得有用能量的各种来源都可以加入到能源家族中来。能源家族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划分不同的成员,从其产生的方式以及是否可再利用的角度可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根据能源消耗后是否造成环境污染可分为污染型能源和清洁型能源;根据使用的类型又可分为常规能源和新型能源。一次能源:有可再生的水力资源和不可再生的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其中,水、石油和天然气是当今世界一次能源的三大支柱,它们构成了全球能源家族结构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9.
从地质环境的基本属性和特征入手,重点探讨了人类活动对质环境的影响。结论指出:地质环境是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交汇而成的地质空间,具有空间性、稳定性、可变性和系统性等特征,是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的栖息地;由于人口的剧增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活动导致地质环境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即改变着地球表面的形态、破坏了地表的植、产生了新的地球化学过程、改变着水的循环途径和物质成分,改变着大气的成和使物种  相似文献   

20.
人类作为劳动资源,隶属于社会资源。人类资源和土地、水、矿产等资源一样,属于自然的产物,具有开发利用的价值,都是构成社会的物资基础。但是,它与其他资源的不同,就在于劳动资源能自己开发自己,自己利用自己,而其他资源必须由劳动资源来开发利用。这就是劳动资源与其他资源根本区别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