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岷江林区经营方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岷江林区是具有部分原始森林以天然次生林为主的林区,对该林区的经营方略的探讨,可以对今后的经营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目的在于科学经营,提高森林覆被率,提高森林质量,优化林分结构,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
国家生态环境建设重大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使岷江林区森林覆被率提高,林分质量提高,森林结构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3.
岷江冷杉在洮河林区分布在海拔2600~3600m的阴坡半阴坡地带,是洮河林区高海拔地带分布的主要建群树种之一,也是该区森林更新造林主要树种。以其集观赏性和商品性于一身,广泛适用于高海拔地区造林和城镇绿化用苗。在岷江冷杉育苗造林方面已做了多年探索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为了进一步推动苗木产业的发展,将苗圃多年来积累的岷江冷杉育苗技术和造林技术措施加以总结,与各位同行互相交流学习,同时对林区高海拔更新造林提高成活率、扩大森林后备资源、恢复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发挥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林区生态建设的相关措施以及林区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对森林经营的重要作用,把森林经营中的生产性经营与生态性经营相结合,实现我国森林经营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林区生态建设和森林经营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小陇山林区森林分类经营的理论与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启祥 《甘肃科技》2010,26(17):179-182
实施分类经营,是我国力图协调森林的可再生性和经济利用的可持续性,满足人们对森林的多功能利用进行的积极探索。通过对小陇山林区森林资源现状及特点分析,提出适宜本林区森林分类经营的技术路径。  相似文献   

6.
基于熵AHP的子午岭林区可持续经营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综合性、协调性等多项原则,对照甘肃子午岭林区的自然、社会、经济等条件,确立了森林可持续经营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此评价指标体系和研究区1997年和2007年的统计数据,采用熵AHP方法和指数加权法评价模型,对甘肃子午岭林区的森林经营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子午岭林区森林经营整体处于从传统发展阶段向初级可持续发展阶段过渡的时期,这与子午岭的森林经营条件和现状吻合;熵AHP方法是一种集专家决策与数据信息决策为一体的科学有效的指标赋权方法,指数加权法评价模型是一种适合多目标协调发展的森林可持续经营综合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7.
对生态公益林区、商品林区林种经营利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现有的森林建设理论和研究成果为基础,说明了实施森林分类经营对林区建设发展的影响,对现代经济的作用。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走现代林业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8.
洪彦军 《甘肃科技》2009,25(5):133-135
选择人工油松、华山松林分为近自然森林经营模式试验对象,开展人工林近自然森林经营模式试验的研究;探索适合小陇山林区近自然森林经营模式,并对人工林的培育和管理及试验成效进行分析,认为在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前提下,开展人工林近自然森林经营,可以在人工林的培育和管理中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以小陇山林区为例,研究了在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数据库的基础上,结合编制森林经营方案的一些技术指标,应用ArcGIS软件的数据赋值计算、数据属性域关联、数据分割提取、专题图特殊标注等方法,建立了森林经营方案图形数据库、生成了各类统计表及成果专题图。提高了方案编制的技术含量,解决了以往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无法落实到小班等不便实施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三大林区森林破碎化及干扰模式变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评价现存的森林经营方法及国家执行的多个林业生态工程的有效性,利用两期直接可比的全球土地覆盖数据(Globcover 2005和2009),采用破碎化分析模型与景观指数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中国三大林区的森林破碎化、干扰模式及森林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空间交互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东北林区破碎化程度明显降低,而南方和西南林区森林破碎化加剧.三大林区的人为干扰程度下降,南方和西南林区的自然干扰明显增强.南方和西南林区森林与农业土地利用具备较高的空间关联度,但与城市类型关联不大.这些可观察到的森林破碎化及干扰模式变化紧密依赖于我国的林地所有权、地形差异、经济发展水平及人口转移方向.  相似文献   

11.
森林认证是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的一种创新性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已在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认可并实施,中国亦接受并积极推进森林认证工作进程.结合我国南方集体林区森林认证现状,对南方集体林区开展森林认证的必要性、有利条件及障碍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南方集体林区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认证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06年,安徽省进行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明确了林区的经营主体和收益主体。确权到户后,森林经营的经济效应有待评价。建立森林经营经济效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其权重,进而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及2006年~2012年的相关数据对安徽省森林经营的经济效益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2007年~2012年安徽省森林经营的经济效应处于优等水平,这说明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正确性,应继续坚持完善。  相似文献   

13.
根据国家林业局对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管理的有关要求,“十一·五”期间,余庆县天保工程建设将以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构建和谐林区为目标,巩固成果,合理定产,理顺体制,创新机制,完善政策,促进发展。天保工程建设将以森林可持续经营为目标,进一步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经营。  相似文献   

14.
森林经营可视化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海  张怀清  林辉 《科技资讯》2010,(17):240-242
使用C#和Mogre为开发环境,设计并实现了融合森林对象模型、生长模型、森林环境模型、GIS数据等为一体的交互式森林资源管理和经营的可视化平台。系统实现了二维,三维图层交互管理、可视化林分构建、可视化森林环境漫游、可视化林分生长预测、可视化森林经营等功能。最后以森林经营理论为指导,以湖南省黄丰桥国有林场为实验区域,以更新造林为例,模拟了以杉木人工林为主要树种的林区的经营方案的制定和经营措施可视化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对小班内更新的林木进行了生长预测模拟。  相似文献   

15.
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区森林覆盖率对河川径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祁连山建立的固定试验区长期(28a)定位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区不同研究流域森林覆盖率对河川径流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祁连山林区河川径流量季节性变化与森林覆盖率、集水区面积、冰雪补给量关系密切。冬季河川径流量主要为森林涵养水,随着森林面积增加而提高;夏秋季随着集水区面积和冰雪补给量增加径流量提高。  相似文献   

16.
王会儒  张涛  霍怀成  连娥 《甘肃科技》2014,(7):144-146,119
云杉林作为白龙江林区主要用材树种在林木资源上占有重要地位,但由于长期沿用传统粗放的经营管理模式,使得白龙江林区人工云杉林生产力下降,生态功能退化。通过分析白龙江人工云杉林经营中存在的生物多样性降低、地力衰退、病虫害严重等一系列问题,利用森林近自然经营理论与技术措施,提出适合白龙江林区人工云杉林近自然改造的有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云南是中国的重点林区之一,如何可持续控制森林病虫害的危害是云南森林可持续经营发展的关键因子之一。文中综述了云南主要森林病虫的防治研究成果,重点回顾了松毛虫、松小蠹等云南重大森林害虫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和成果应用情况。指出了在国家大力开展西部的过程中,须重视对重大森林病虫害的防治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8.
李怀省 《甘肃科技》2008,24(1):133-135
随着国家天保资金的投入,岷江林区天然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恶化得到有效遏制,林区经济危困状况得到缓解。天保工程的深人实施为林区的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林区生态、社会以及经济效益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9.
该研究以林区森林防火的现状描述出发,分析了林区森林防火存在的长效机制、宣传教育、基础设施、火源控制、火险等级等方面问题,提供了林区根据自身实际落实防护责任、加强火灾预报、强化火源控制、建设扑救队伍、加速防火法制化进程等措施,希望为林区更好地强化防火工作,提升林区森林防火水平有所借鉴,以实际的分析、具体地探讨实现对林区森林防火的加强与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1982~1992年,对广西龙桥林区不同森林类型及空旷地的主要气象水文要素及凋落物进行了定位对比观测研究。揭示了该区不同森林类型调节气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及凋落物营养元素归还等生态效应。为该区的森林经营、效益评估及环境保护提供了依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