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李萍女,1965年生,1987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后考入该院基础部病理教研室中西医结合基础专业研究生,1994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并在此计划的支持下攻读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医学博士学位,1999年赴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细胞再生与修复研究室攻读博士后,现任北京中医研究所病理生理研究所所长助理、研究室主任。曾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17篇,荣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及北京市科技进步奖多次。  相似文献   

2.
虞国跃博士,研究员,专门研究瓢虫等鞘翅目昆虫分类及其利用。现任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保环保研究所所长,北京昆虫学会副理事长。1996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1 997年入选“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2002年获北京市“五四”奖章。  相似文献   

3.
刘俊 《科技潮》2003,(11):55-55
李晓延,男,1995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1998年起任北京工业大学教授,2000年起任博士生导师。1998年被评为北京市高等院校青年学科带头人。承担并完成包括国家基金在内的多项高层次研究任务,获航空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奖和北京市科技进步奖各一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一个秋天的下午,下着大雨,记者终于采访到了一直很忙的李晓延教授。他成熟稳重、简于言语。这是李晓延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在交谈的过程中记者了解到,其实在李晓延的心目中,一直以来都在贯彻他自己一个信念,那就是“担负自己的责任”,认真对待每一个时期…  相似文献   

4.
季海峰博士,1963年生,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从事瘦肉猪方面的研究工作。1995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1998年入选北京市跨世纪优秀人才工程。先后参加和主持了10余项国家和北京市重点科研项目,获得4项国家和北京市科技进步奖,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相似文献   

5.
周一杨 《科技潮》2004,(5):21-21
杜忠东 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儿童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1996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1996年获以色列Henry Neufeld 奖,1997年获卫生系统青年卫生标兵,1998年获北京“五四青年奖章”、北京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一名),1999年入选北京跨世纪人才计划。先后在国外一流的心血管或儿科杂志发表论文15篇,累积发表论文40余篇,主编学术专著1本。  相似文献   

6.
新成果撷粹     
《科技潮》2002,(1)
2000年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奖项目北京地铁环线SSC-1型微机调度集中系统完成单位:北京市地下铁道总公司通信信号段中国电子系统工程总公司北京市地下铁道总公司电务处  相似文献   

7.
陈鹏 《科技潮》2003,(3):56
雷海潮1969年出生,1999年7月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今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获社会医学与卫生管理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经济学与社会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兼任卫生部卫生装备管理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国医疗装备协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北京红十字会健康促进委员会顾问。2000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2001年入选北京市“十百千”卫生人才培养工程。  相似文献   

8.
张晓文博士、北京市农业机械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设施农业工程技术与装备的研究。2003年入选北京市农口百名专家名录,同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北京高级专家人才库、中国当代农业高级专家,2006年入选"北京市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并被推荐为国家级候选人。  相似文献   

9.
刘俊 《科技潮》2002,(7):47
赵力行1989年参加SP-1000多通道模态分析系统的开发,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95年,入选北京市首批科技新星  相似文献   

10.
陈治光 《科技潮》2006,(3):36-36
邓大君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病因研究室主任、教授,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是肿瘤发生的表遗传机制及其应用研究。先后承担过2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获得国家和北京市科技进步奖4项,申报发明专利4项,发表论文40多篇,其中20余篇被SCI收录,被SCI引用170余次。  相似文献   

11.
黄文江博士,副研究员。2002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2003年入选北京高级专家数据库。主要从事农田信息快速采集技术、软硬件开发和定量遥感等农业应用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周一杨 《科技潮》2006,(7):34-34
刘月焕硕士,研究员。2001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先后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科技成果一等奖、第七届北京青年优秀科技论文一等奖等众多奖项。  相似文献   

13.
黄文江博士,副研究员。2002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2003年入选北京高级专家数据库。主要从事农田信息快速采集技术、软硬件开发和定量遥感等农业应用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蒋毅坚 1963年出生。198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90年于北京工业大学获光学博士学位。1995年至1998年在美国 Penn State 大学材料研究实验室做访问教授。“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首批入选青年。现任北京工业大学激光工程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物理学会光散射专业委员会委员。曾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市“五四”奖章和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学科带头人等多项荣誉,入选北京市跨世纪优秀人才工程。长期从事激光与材料相互作用的研究,具体研究方向为功能材料性质的激光光散射、激光制备新材料和激光微细加工。先后负责承担了10项国家省部级和国际合作科研项目:发表论文100余篇,被引用(SCI)30多次:出版译箸1本;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项。  相似文献   

15.
陈刚 1965年出生,中共党员,199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获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副主任,兼任北京市无机晶体材料实验室首席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首批入选者。  相似文献   

16.
陈文明,任医生、硕士生导师,毕业于湖北医科大学医学系。多年来,在多发性骨髓瘤的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发表论文数十篇。曾获北京市卫生局科技成果二等奖、北京市科技成果一等奖、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等;被评为97年度北京市卫生系统“青年岗位能手”,1999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同年选派到法国巴黎居里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学习,获博士学位,2001年,入选北京市卫生系统“十百千”人才工程。  相似文献   

17.
赵茂林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草业生物技术研究室主任,博士,研究员,研究生导师。他1994年9月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一直从事植物遗传育种研究工作。目前,赵茂林主持的课题是“草种组织培养体系构建与转基因技术研究”和“草种优异基因的分离克隆”。他先后主持或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等国家级课题8项,曾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各1项。在国内外各种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  相似文献   

18.
郭剑峰 《科技潮》2009,(5):35-35
卫敏北京化工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超分子层状结构材料的微容器及微反应器性能研究。作为主要参加者获200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2004年入选北京科技新星计划,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实施至今,已有11年了。通过培养一批高层次的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在他们各自的领域中取得了不凡的业绩,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10多年来,他们先后承接了上千项科研项目,承担项目、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大为提高,他们所承担的部分科研项目还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得到了社会承认。部分入选人员还获得了“十大杰出青年”、“全国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称号和奖励。据不完全统计,入选人员中26人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01人次获部、市级科技进步奖,取得115项专利。他们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的2500多篇论文中,有三分之一被SCI、EI收录。科技新星计划的成功依托的是什么呢?为此,记者走访了有关方面的同志。  相似文献   

20.
九城 《科技潮》2011,(5):34-34
兰彦平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综合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林果种质资源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科技部、北京市科委及农委各类研究、推广项目10余项,先后选育板栗新品种2个,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2005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