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电絮凝方法深度处理山东某制革厂二沉池出水中的难降解有机物和重金属铬,研究了反应电压、pH、反应时间、电流密度对COD去除效率的影响.实验过程中还计算了阳极消耗量,评估电絮凝反应的经济可行性,并研究了铬的去向.结果表明:实验选用铝钛阳极处理制革废水,反应电压2 V、pH6、反应30 min、电流密度为800 A/m2时,COD去除率可以达到83.4%,总铬去除率可以达到98.9%,Cr(Ⅵ)去除率达到89.1%,满足制革行业一级排放标准(GB30486—2013).这表明电絮凝技术可以去除化学沉淀法无法去除的铬组分.  相似文献   

2.
从电镀厂的含铬淤泥中分离获得一株抗铬的脱硫弧菌(SRI)。研究SRI菌去除铬(Ⅵ)的机制和条件。进行了SRI菌去除铬(Ⅵ)的小试和中试。结果表明:SRI菌对废水中总铬的去除率为99.7%;工艺对铬的回收率大于80%。  相似文献   

3.
铬是一般工业上经常使用的原料,故在工业区附近的地下水中,铬为最常见的污染物之一,近年来,利用零价铁处理铬污染的潜力也逐渐被重视.由于零价铁的比表面积以及钝化膜为影响其去除效率极为重要的因子,而纳米化后的铁粉既具备较大的比表面积也具备较薄的钝化膜,故在应用上远比商用铁粉更有效率,因此本文主要比较J.T.Baker牌商业铁粉和自制纳米级铁粉对于六价铬的去除效果.研究结果显示氯离子和硫酸根能增加商业铁粉对六价铬的去除效果,而硝酸根、高氯酸根及磷酸根则会使商业铁粉去除六价铬的效果变差.  相似文献   

4.
硝酸根对颗粒铁除铬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柱试验研究硝酸根对颗粒铁除铬的影响.颗粒铁对Cr(VI)的去除符合准一级动力学.试验初期,NO3-与Cr(VI)同时还原并形成NH4+,100mg·mL-1NO3-的存在能明显增大颗粒铁对Cr(VI)的去除速率,随后这种作用减弱.柱体内颗粒铁对Cr(VI)的去除受阳极区域释放Fe2+的能力影响,硝酸根促进颗粒铁的腐蚀而不会对阳极钝化,从而在试验初期促进颗粒铁对铬的还原去除.  相似文献   

5.
以东北地区某六价铬堆放场地表土壤为实验目标,利用不同酸度溶液淋洗土壤样品,以去除样品中高浓度的铬元素,实验探究了淋洗液pH值、淋洗时间、土壤颗粒大小对去除效率的影响,得出最佳反应条件:当pH为13,连续淋洗超过15d,可明显去除土壤中高浓度的铬元素,其最终铬含量为102mg/kg,去除效率达到87.12%,符合国标(G...  相似文献   

6.
利用弱碱阴离子交换树脂去除饮用水源中微量铬(Ⅵ)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针对中国部分地区饮用水源中出现的不同程度重金属铬 ( )污染 ,提出了利用弱碱阴离子交换树脂选择性去除水源中痕量铬 ( )的工艺路线。静态和动态实验表明 :在所研究的外界条件下 ,弱碱阴离子树脂对铬 ( )的吸附等温线可以近似为线形 ;尽管天然水体中存在常量的 SO2 -4 ,NO-3 ,Cl-等同类阴离子 ,弱碱阴离子交换树脂 (如 IRA- 6 7和 Purolite A845 )仍能够有效去除其中的痕量铬 ,并能同时去除部分有机污染物。该工艺具有运行周期长 ,再生简单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重金属的去除是污水污泥处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生物浸出法是去除污泥中重金属的新兴方法,具有低成本、无二次污染等特点.利用由含硫温泉采集到的泉水,通过一系列培养、分离、纯化得到的氧化亚铁硫杆菌(T.f)和氧化硫硫杆菌(T.t)浸出污泥中的铜、锌、锰、铬、镉.在此基础上,比较了在不同底物浓度下用T.f和T.t分别浸出重金属的效果,研究了底物浓度、污泥浓度和起始pH等基本因素对重金属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证明,T.f去除重金属的效果比T.t好,在T.f和T.t的作用下,污泥中大部分的重金属得到了有效的去除.  相似文献   

8.
铬渣是毒性较强的危险废物,通过实验室模拟化学还原处理技术,以亚硫酸钠为还原剂,将铬渣中毒性强的六价铬(Cr(VI))还原转化为低毒的三价铬(Cr(III)),考察不同的反应时间和亚硫酸钠用量对铬渣中六价铬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亚硫酸钠可以有效去除铬渣中的六价铬,当亚硫酸钠与六价铬的计量比为理论计量比的12倍、修复时间为15d以上时,总铬浸出浓度去除率最高(78%);继续延长反应时间或增加亚硫酸钠用量均不能有效提高去除率.随后加入磷酸钠作为稳定剂稳定解毒后的铬渣,当磷酸钠与三价铬的摩尔比为4∶1时,总铬浸出浓度为6.9mg/L,低于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 5085.3—2007中规定的总铬浸出浓度限值15mg/L,并生成稳定的CrPO_4·6H_2O晶体.此外,亚硫酸钠与磷酸钠分步加入(两步法)处理铬渣的效果好于两者同时加入(一步法)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以具鞘微鞘藻(Microcolus vaginatus)为实验材料,探究了其最适的生长温度以及不同温度下对电镀废水中金属铜、锌和铬离子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具鞘微鞘藻最适生长温度是30℃,它对三种重金属离子都有一定的去除效果,且30℃时去除效率最佳.  相似文献   

10.
城市污泥中重金属形态分析及去除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福州市洋里污水厂、祥坂污水厂和快安污水处理厂污泥中部分重金属总量和赋存形态,结果表明,污泥中的不同重金属含量存在着很大差异,其中快安污水厂的铅、铜、铬的含量都最高,分别为326.4 mg/kg、440.69 mg/kg、1 742.76 mg/kg,洋里污水厂的铅含量最高,达到401.9 mg/kg.同时铜、铅、锌、铬的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与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分布总体较低,残余态和有机结合态分布较高.概述了污泥中重金属的去除方法,通过分析可知,重金属赋存形态对重金属的去除效率有很大影响,在选择去除方法时应该考虑重金属的赋存形态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1.
霍林河褐煤吸附铬离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找一种廉价高效的处理含铬废水的吸附剂,用Freundlich等温式研究了霍林河褐煤吸附铬离子的等温吸附过程。根据Clapeyron—Clausius方程获得了较小的吸附热,△H仅为-5.83kJ/mol,表明褐煤吸附铬离子是物理吸附过程。同时研究了酸度、溶液浓度及、吸附时间对褐煤吸附铬离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H值增加,平衡吸附量减小;当pH为2、铬离子的质量浓度为50mg/L、吸附100min时,吸附量可达3.8mg/g。用褐煤进行含铬废水的处理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含钒废水的处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国内外含钒废水中钒、铬和氨氮的处理现状和所采用的处理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含钒废水处理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利用阴阳离子聚合物与Na2S和FeSO4结合共同处理含有Cr6+的废水.选择Na2S和FeSO4作为还原剂,明胶、PAM作为絮凝剂.运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处理数据,最终得出最佳反应条件:当Cr6+初始浓度为20 mg/L时,Na2S投加反应浓度为24.70 mg/L,FeSO4投加反应浓度为25 mg/L,明胶投加反应浓...  相似文献   

14.
研究3种重金属离子处理剂对铬鞣废水的处理,确定每种处理剂的最佳应用pH和最佳投加量,以及3种处理剂的最佳复合配比.结果表明:这3种处理剂处理铬鞣废水的最佳pH均为8.5左右;捕集剂、沉淀剂、去除剂的最佳投加量分别为7.0、8.0、9.0,mL/L,铬去除率均可达到97%以上;而由3种处理剂以适当比例复配的絮凝剂,铬的去除率可达99%以上,处理后的上清液和回收的铬都可以再用于皮革生产.  相似文献   

15.
用活性炭为吸附剂处理含Cr(Ⅵ)电镀废水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论述了利用活性炭吸附法处理舍铬电镀废水方法,通过试验找出了最佳吸附条件,确定了吸附荆的用量;吸附时间以及试液pH值对铬去除率的影响;得出了活性炭对铬的吸附等温方程式;对铬的回收提出了初步的设想。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活性ClO2处理含S2-和S2O23-模拟废水,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搅拌速度、废水初始质量浓度、pH值、摩尔比等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ClO2处理含S2-和S2O23-废水时,搅拌速度在50r/min时,两反应物就能充分混合;对含S2-废水,反应温度基本无影响,15min反应就完成,强碱性时处理效果会降低,初始质量浓度100mg/L时适宜的摩尔比是1.47∶1;对含S2O23-废水,25min后反应就完全,溶液酸性有利于废水的处理,初始质量浓度220mg/L时适宜的反应温度是45℃,摩尔比是0.32∶1。活性ClO2处理含S2-和S2O23-废水速度快、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以含氯苯酚高浓度工业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解阳极催化技术,研究处理高浓度工业有机废水的可行性及其处理效果.在反应槽电压8 V,电流密度45 mA/cm2的条件下,处理COD值为1 388,2 343 mg/L的高浓度氯苯酚模拟废水2 h,COD去除率分别达到44%和68%;处理COD值为1 685 mg/L的高浓度含苯酚工业洗涤废水2 h,COD去除率达到59%.结果表明,电解阳极催化方法处理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是有效可行的,并且此法处理工艺简单,操作方便,便于自动化控制,在治理钢铁工业洗涤废水的应用中将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以电镀镍漂洗水为代表的低浓度重金属离子废水属于对环境危害极大的一类污染物.含有改进内部构造的特种分离电去离子(EDI)过程,是一种高效、稳定、环境友好的低浓度重金属离子废水处理新工艺.本文利用模拟电镀镍漂洗水,研究了填充树脂类型以及树脂粒径分布对该特种分离EDI过程分离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使用窄粒径分布的大孔强酸、强碱性混床树脂是特种分离EDI处理低浓度重金属离子废水过程传质强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9.
电镀与喷漆是机电行业污染较严重的工艺。特别是电镀前预处理、有氰电镀、六价铬电镀,要产生大量有毒、有害的电镀废水。分析了电镀废水产生的工艺过程,介绍了电镀废水治理技术,可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