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玻化微珠和粉煤灰为变量,测试引气型保温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热工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引气型玻化微珠粉煤灰保温混凝土抗压强度数值区间为13.9~35.4 MPa,导热系数数值区间为0.371~0.432 W/(m·K);抗压强度与导热系数呈现相同的变化规律;随玻化微珠和粉煤灰掺量的递增,混凝土抗压强度与导热系数呈现先增大后...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日益加剧和我国节能减排等相关政策的大力推行,开发研制节能型的新的建筑结构体系成为土木工程领域的重要课题。提出了一种新型保温混凝土——玻化微珠保温混凝土,该混凝土是一种既具有一般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同时又具有保温性能、绿色、环保的高效益生态建筑材料。通过混凝土的正交试验,分析了相关因素对混凝土的导热系数和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验证了在混凝土中掺加一定数量的玻化微珠配制玻化微珠保温混凝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与传统的建筑材料相比,陶粒混凝土具有导热系数小、重量轻、结构性能好等优点。在建筑围护结构,特别是屋面保温隔热工程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通过热箱法对高强页岩陶粒混凝土的导热系数及热膨胀系数进行测试,并将测试结果与传统建筑材料的相应热学参数进行了比较,为建筑节能设计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与传统的建筑材料相比,陶粒混凝土具有导热系数小、重量轻、结构性能好等优点.在建筑围护结构,特别是屋面保温隔热工程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通过热箱法对高强页岩陶粒混凝土的导热系数及热膨胀系数进行测试,并将测试结果与传统建筑材料的相应热学参数进行了比较,为建筑节能设计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轻集料玻化微珠和工业废弃物粉煤灰制备引气型玻化微珠粉煤灰保温混凝土﹒利用正交试验方法,测试玻化微珠和粉煤灰在不同掺量下引气型玻化微珠粉煤灰保温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得出其最优掺量,并测定该掺量下混凝土试件的导热系数﹒试验结果表明:当玻化微珠掺量为20%、粉煤灰掺量为10%时,引气型玻化微珠粉煤灰保温混凝土抗...  相似文献   

6.
采用德国HFM436/3/1E导热仪测试再生混凝土导热系数,研究再生细骨料取代率、再生细骨料粉体含量对再生混凝土导热性能的影响规律,并与普通混凝土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再生粗、细骨料可明显降低混凝土导热系数,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100%时,其导热系数比普通混凝土降低了12.2%;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100%不变,其导热系数随着再生细骨料取代率的提高进一步降低,100%再生粗、细骨料的全再生混凝土,其导热系数比普通混凝土减小了23.6%;再生细骨料中粉体含量在7%以内对再生混凝土导热性能影响很小.最后进一步研究玻化微珠(GHB)对再生混凝土导热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玻化微珠保温混凝土的抗折强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玻化微珠保温混凝土的抗折强度,设计了玻化微珠保温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抗折试验标准试件,并对折断后的玻化微珠保温混凝土抗折试件进行抗压试验,获取同一试件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分析了玻化微珠保温混凝土的抗折破坏形态,回归了玻化微珠保温混凝土抗折强度与立方体抗压强度的经验关系式。试验与分析结果表明:玻化微珠保温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的抗折破坏形态基本一致,破坏均为粗骨料与水泥浆凝胶体间的粘结破坏;玻化微珠保温混凝土的抗折强度略高于普通混凝土;玻化微珠保温混凝土抗折强度与抗压强度关系式可为玻化微珠保温混凝土的结构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如何在隧道中采取行之有效的冻害防治措施,保证安全运营,是当前隧道工程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针对寒区隧道的冻害防治技术之一——保温隔热材料防冻措施,提出玻化微珠保温砂浆隔热结构体系,用玻化微珠保温砂浆隔热层代替原来的有机保温材料隔热层,通过保温砂浆试验研究与隔热层结构设计计算,进一步达到隧道保温防冻技术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基于最小热阻力法则和均匀化方法估算了玻化微珠保温砂浆的等效导热系数.用ANSYS模拟玻化微珠保温砂浆二维单元胞体的热传导,发现对热阻网络的横向热阻的极端考虑会给计算结果带来误差.用ANSYS计算的三维单元体模型的等效导热系数值与3种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发现用假设横向热阻无穷小与假设横向热阻无穷大求得的单元体等效热阻的平均值作为单元体的等效热阻来求单元体等效导热系数更精确,最后实验也验证了这一结论.实验值与本文提出的理论模型计算值偏差仅为0.2%,证明用该方法来估算玻化微珠保温砂浆的导热系数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在C35玻化微珠保温混凝土配合比的基础上,将石屑以0、20%、40%、60%、80%、100%的质量替代率替代河砂,通过分析六种不同石屑替代率对玻化微珠保温混凝土流动性、黏聚性、保水性、抗压强度和导热系数的影响,综合确定石屑代砂的最优替代率。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石屑替代率的增加,保温混凝土的流动性和黏聚性逐渐变差,但保水性良好;保温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大体上呈增加趋势,而导热系数几乎没有变化;综合分析确定石屑代砂的替代率为60%时,保温混凝土的工作性、抗压强度和导热系数比较好。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用粉煤灰取代部分水泥的粉煤灰砼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文中详细论述了粉煤灰作砼掺合料对新拌砼和易性,对硬化砼的强度、变形及抗渗、抗冻、耐腐蚀等耐久性能的影响,并总结了几种激发粉煤灰活性,提高砼强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粉煤灰混凝土的工作性和抗压强度,本文采用粉煤灰等质量替代水泥配制高性能混凝土,经过试验发现:粉煤灰混凝土的表观密度小,流动性大。水胶比、掺量和龄期都是影响抗压强度的显著因素。Ⅱ级粉煤灰中活性成分和的微观结构大多又为非晶体结构和水在一起时会发生水化反应,生成水化硅酸钙(C-S-H)和水化铝酸钙(CAH)水化产物,填充水泥石孔隙,促进凝结硬化和增强胶结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净浆(?)骨料工艺在掺粉煤灰混凝土(简称粉煤灰混凝土)中的增强效果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对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的粉煤灰混凝土,采用净浆(?)骨料工艺后,其各龄期强度都显著提高,对不同的粗骨料品种,工艺效果都较好,微(?)研究表明,净浆(?)骨料工艺减少了自由水分向界面的集中,提高了界面区密实度,从而使混凝土的强度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4.
冯睛  邓鸿飞  王建仓 《科技信息》2011,(19):I0175-I0176
课题通过混凝土基本物理力学性能实验,分析高温地热环境下衬砌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因素。在混凝土力学性能实验中,分别以温度变化、减水剂、粉煤灰和矿粉的使用情况为变量,得出在70℃高温环境下,添加0.8%减水剂、单掺20%粉煤灰的混凝土力学性能最优的结论。最后从外加剂和掺合料使用方面提出改进混凝土力学性能的方案。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不同纳米碳酸钙掺量对不同养护龄期下的粉煤灰混凝土力学性能及抗冻融性能的影响,对掺杂不同纳米碳酸钙含量的混凝土试件分别进行了冻融循环试验,测定不同循环次数下的动弹性模量和相对动弹性模量;并构建了冻融循环粉煤灰混凝土损伤模型。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掺杂纳米碳酸钙可以有效改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劈裂强度;且对早期力学性能影响优于后期。纳米碳酸钙能够细化孔径,使得气泡间距减小,显著提高混凝土冻融循环次数,延缓混凝土相对动弹性模量衰减。当纳米碳酸钙用量为1.5%时,冻融循环125次后,其相对动弹性模量为82.07%,比未掺杂时提高了23.89%,混凝土的抗冻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16.
增钙粉煤灰的活性大大优于普通粉煤灰,它可以大幅度提高在水泥和混凝土中的掺加量,主要决定于它们的化学成分、结构和矿物组成。实践表明:生产增钙粉煤灰不影响锅炉的燃烧,不影响锅炉出力,还有助于降低粉煤灰中的含碳量,有利于废气的脱硫,具有很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关于橡胶混凝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力学特性上,而对于其隔热性能的研究却不多。橡胶混凝土有着很好的隔热性能,可用于建筑的保温,以降低能耗。本文总结了有关橡胶混凝土的隔热特性,分别讨论了其原理和相关特性,并对未来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掺粉煤灰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劣化规律,以碎石、水泥、粉煤灰、中砂与自来水为原材料,制备掺粉煤灰混凝土试件。在碳化与干湿循环等环境作用下,利用万能压力试验机,展开试件强度劣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粉煤灰掺量未超过30%(包含30%)时,试件抗压强度未出现劣化现象;粉煤灰掺量超过30%时,粉煤灰掺量越多,试件抗压强度劣化程度越大。龄期延长,各试件抗压强度均有所提升;增加粉煤灰掺量,会提升试件劈拉强度的劣化程度;延长龄期,会减缓试件劈拉强度的劣化速度。增加水胶比含量,导致试件劈拉、抗压强度劣化程度提升;碳化作用下,试件抗压及劈拉强度有所提升,碳化时间为13 d时,试件抗压及劈拉强度达到峰值;干湿循环作用下,试件的抗压及劈拉强度均会出现劣化情况,粉煤灰掺量为30%时,试件的抗压及劈拉强度均值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9.
用改性粉煤灰处理表面活性剂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处理表面活性剂废水最佳改性剂、改性条件及处理的效果.通过实验方法确定HC l∶H2SO4(2∶1)的混酸为改性剂处理表面活性剂废水效果最佳;最佳改性条件为:改性剂与粉煤灰的用量为20 mL∶10 g,室温下搅拌60 m in;改性粉煤灰处理表面活性剂废水的最佳条件为:灰水比为10∶200(g∶mL)、pH值为7、室温条件下搅拌时间为40 m in;处理表面活性剂废水的去除率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分别达到了95.50%、87.74%、94.20%.  相似文献   

20.
王睿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36):10001-10005,10010
针对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强度检测系统存在测量方式复杂,误差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AT45DB041超声波传感阵列的建筑材料强度测量系统设计方法,系统通过设计基于传感器阵列的建筑信号采集硬件模块对建筑材料超声波回波进行采集,软件设计中,采集钢筋混凝土结构超声波信息参数,设计抗干扰算法,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检测参数弥补误差,计算建筑材料强度性能。系统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提高了钢筋混凝土结构强度性能测量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