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两套小冰麦异附加系列的研制工作是郝水教授主持的国家“六五”攻关生物工程方面的专题之一。该项目经过8年的研制,全部完成了国家科委生物工程中心下达的指标,并于1987年8月14日通过国家教委主持的鉴定。用异源基因改良小麦是小麦育种的重要途径。天兰冰草(Agropyron intormod—ium)含有许多抗病等重要的基因,通过染色体工程的途径把这些基因转移给小麦,受到国内外广泛重视。它的基本过程是先把冰草染色体引入小麦,然后再通过易位把冰草染色体上的有用基因整合到小麦染色体上,以达到改良小麦的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此项  相似文献   

2.
该文报导了小麦天兰冰草杂种及其亲本的组织培养结果。作者从普通小麦×天兰冰草杂种的叶、茎、节、幼穗诱导出愈伤组织,建立了体细胞无性系获得了大量试管苗并移栽成活。天兰冰草(Agropyrob lntermedium 2n=42)具有抗病、耐寒、耐旱和多年生等优良性状。通过远缘杂交将这些优良性状的基因引入小麦是改良小麦遗传基础的重要途径。但小麦冰草杂种不育给杂种后代的繁殖造成很多困难。近年来,许多远  相似文献   

3.
分析小冰麦异附加系列I(TAI系列I)的叶片酯酶(ESTL)、胚乳酯酶(ESTE)和胚芽鞘酯酶(ESTC)的酶谱表型,根据同工酶结构基因Estc-A^ig1和Estl-A^ig2在异附加系TAI-12,基因Este-A^ig4在TAI-15中冰草染色体上的定位,推知TAI-12和TAI-15中的冰草色染色体分别属于第3和6同祖群。由于此二冰草染色体上还分别存在小麦第6和3同祖群染色体部分同源的基因  相似文献   

4.
吴昆仑 《青海大学学报》2007,25(6):49-51,54
以日本普通小麦品种Fukuhokomugi为母本,以冰草(Agropyron cristaturn L.)为父本远缘杂交的后代再与其他普通小麦品种(系)杂交选育出8个遗传背景较复杂的小麦一冰草衍生种质材料。选取332对可扩增出冰草Z559特征带型的SSR引物,以8个小麦一冰草衍生材料及其所有亲本为模板进行PCR扩增。结果发现,13对SSR引物可分别在参试的所有8个小麦一冰草衍生材料中扩增出冰草z559的特异PCR产物,说明在这些材料中都含有冰草的外源染色体片段,即四倍体冰草Z559的遗传物质已经转移到了普通小麦的遗传背景中。  相似文献   

5.
野生二粒小麦的Giemsa C带核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改良C带技术对野生二粒小麦根尖细胞染色体进行了分带研究结果表明:野生二粒小麦体细胞中有14对染色体,染色体组型AABB不同染色体上带的数目、大小、强弱及分布情况各异,而同源染色体的带型一致,根据C带带型特征很容易将野生二粒小麦不同染色体组、及不同染色体分开因此,C带可作为野生二粒小麦的细胞学标记.此外,除4B染色体外,野生二粒小麦染色体的C带带型特征与普通小麦相应染色体相似,这从染色体结构方面进一步证实了野生二粒小麦是普通小麦祖先种之一的假设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了冰草属5个种的酯酶同工酶。结果表明:属内种间具有明显的酶谱差异,每个种都有其特征酶谱,从而支持了蒙古冰草和西伯利亚冰草为两个独立种的观点,并用聚类和排序的方法对冰草属的5个种酶谱的相似程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结合染色体的数目,作者认为在冰草属中二倍体类群为原始类群,然后逐渐向四倍体和六倍体方向演化,演化是沿着两条不同的路线进行的,一条以蒙古冰草为基础,一条以二倍体的冰草为基础。  相似文献   

7.
由生物系张翼伸教授主持研究的人参多糖基础理论的系列研究与应用,于1988年底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生物系继郝水、何孟元教授主持研究的“高等植物染色体工程一两套小冰麦异附加系列建立”及祝廷成教授、李建东副教授主持研究的“草甸草原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生物生产力的研究”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以来,获得的又一次国家级重大科技成果奖。  相似文献   

8.
普通小麦和节节麦G—带核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改良ASG法显出了普通小麦的两个品种和节节麦的有丝分裂染色体全部供试材料G-带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即带数多,细窄而大小相近,带间区小,分布较均匀,着丝粒和次缢痕两侧及两臂末端都具带;2)它们的同源染色体间带纹可较准确地配对;3)普通小麦两品种虽带型相似,但总带数有差异;4)节节麦与普通小麦中国春D染色体组的G-带带型很相近,两带数相同的臂为50.0%。  相似文献   

9.
1.小麦小染色体研究取得重要成果 中科院植物所遗传育种室经过3年的攻关,在小麦小染色体的研究中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 我国科学工作者在利用4E(4D)蓝单体培育4D自花结实缺体工作中,发现了一种小麦小染色体。他们在多年观察和研究的基础上,对其遗传行为和遗传效应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首次发现“小偃6号”小麦自发结实缺体  相似文献   

10.
用染色体工程育出的优质小麦品种在我校问世一种通过染色体工程培育出的优质小麦新品种──小冰麦33号在我校问世,并通过由省科委主持的技术鉴定。这是我省首次通过染色体工程育出的小麦新品种。小冰麦33号是由博士生导师何孟元教授等科研人员经过多年的努力,并与吉...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伞状山羊草的C带核型,在根尖内,约7%的中期细胞是单倍体,其余的为正常的二倍体其核型属于“3A”型,这在小麦族中是较进化的,伞状山羊草染色体的带型互有差别,使得根据其独特的C带分布容易单条染色体识别出来。  相似文献   

12.
利用改良的 Giemsa C带技术 ,分析鹅观草 (Roegneria kamoji)的染色体 C带带型。结果鹅观草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为 42 ,其染色体的相对长度为 2 .99%~ 6 .89% ,臂比 1.0 0~ 1.6 7,Giem sa C带核型是 :2 n=6 x=42=40 m+2 M。不同染色体之间的 C带带型在带的数量、大小、强弱及位置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认为 C带可作为鹅观草染色体的细胞学标记  相似文献   

13.
任根深 《甘肃科技》1998,14(1):33-34
1基础材料的征集及其转育研究基础材料的征集、鉴定、利用和创制研究是小麦染色体工程育种的前期工程,对于有效进行小麦染色体工程育种的前期工程和有效进行小麦染色体工程育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所自1985年开展冬小麦染色体工程育种工作以来,一直很重视基础材...  相似文献   

14.
<正>高冰草系禾本科冰草属多年生丛生草本植物,耐盐碱,生物产量高,原生长在澳大利亚。我国山东滨海地区最先引种高冰草,用来改造盐碱土。石河子紫泥泉绵羊研究所草原站,新疆农垦科学院水土所从91年开始在紫泥泉种羊场春秋放牧场上试种高冰草。旨在研究利用高冰草改良干旱草场,并建立优良高产人工草场的可能性。 一、自然条件 试验地海拔1150米,年降水量249毫米,蒸发量1558.9毫米,无霜期145天。土层瘠薄,土壤为粟钙土。自然植被组成主要以博  相似文献   

15.
冰草属为禾本科早熟禾亚科大麦族小麦亚族植物。它是J.Gaertner 1770年从雀麦属Bromus L.分出来的。属模式种为Agropyrum cristatum(L.) Gaertn。广义的冰草属是个很大的属,我们采用狭义的冰草属;它与邻近属的区别在于颖舟形,具宽膜质边缘,背部以主脉形成明显的脊。本属植物为多年生草本。冰草属植物全世界近百种,主要分布欧亚大陆温带,以苏联、蒙古和中国北部最丰富,是构成草原以及草原地区沙地和山地植被的重要组成成分。已知锡林郭勒地区有冰草属植物4种和2变种。  相似文献   

16.
黑麦属于禾本科小麦族的黑麦属,含有一个染色体组R,体细胞染色体多为二倍体,2n=2x=14。文中介绍了黑麦的形态、分布及其优良特性;重点阐述了黑麦在细胞有丝分裂、细胞减数分裂、多倍体的诱导鉴定以及染色体分带和带型分析等遗传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并探讨了黑麦在小麦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利用价值和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利用Giemsa C带方法对药百合(Lilium speciosum Thunb. var. glorosoides Baker)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药百合的染色体数目为2n=2x=24,带型公式为:2n=24=8C+4CI++2CI++2CN+4I++2I+T++2,单套染色体条带总数为20条。染色体A、E、H、J、K的着丝点区域和染色体F的短臂上显示出很强的带纹,染色体 A为随体染色体,具有明显的次缢痕带,染色体B的短臂上显示出3条强弱不同的带纹。通过Giemsa C带方法可以将药百合的每条染色体区分开,药百合C带带纹的这些特征将为其在杂交育种中后代的鉴定及特异基因的染色体定位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济南177原生质体(受体)和经紫外线照射的高冰草(Agropyron elongatum)原生质体(供体)用PEG法诱导融合,形成外形偏向小麦的不对称体细胞杂种及后代,经过田间繁育,现已到F5代,在对F1至F4代杂种植株完成各项分析的基础上,对对F5代不同株系(Ⅱ-2,8-1,Ⅱ-Ⅰ-8)的花粉母细胞染色体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杂种花粉母细胞在减数分裂时基本正常,88%以上的细胞染色体数目在20-21对之间,并且绝大多数染色体可以正常配对形成二价体,少数细胞存在小染色体,数目多为1-2个,且大部分以配对形式存在,由此可见,杂种在遗传上基本是稳定的,且杂种的表型及遗传在较短的世代就基本稳定,但个别杂种花粉母细胞中也存在减数分裂异常现象,如不均等分离,落后染色体,染色体桥、多着丝粒体,易位环及多价体等。  相似文献   

19.
随着小麦染色体工程的研究进展,小麦染色体易位的研究成为小麦远缘杂交育种中探索的焦点之一,对于易位的鉴定尤为重要;同时,诱发产生的优良易位系也具有实际利用价值,本文将对这两方面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0.
丽斑麻蜥(Eremias argus argus)的染色体数2n=38=34I+2m+ZW,即有19对染色体,全为T型。其中常染色体18对,性染色体一对。在18对常染色体中有17对为端部着丝点大染色体,1对为点状小染色体,一对性染色体为ZW型。经BSG法显带处理后,全部染色体都具着丝点C带,另有4对具端粒C带。将丽斑麻蜥与其近缘种山地麻蜥的染色体核型相比较,前者有性染色体,后者则无性染色体,差别显著,这表明该种在核型上更进化一些。同时讨论了麻蜥属与草蜥属的某些种在进化中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