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伴随生物技术、生物医药、基因组学等领域的发展,尼古拉斯·罗斯(Nikolas Rose)和卡洛斯·诺瓦斯(Carlos Novas)在福柯"生命政治"、拉比诺"生命社会"之后提出"生命公民"概念,从生物角度重新思考公民价值,对政治哲学和生物医学之间的关系做出创新性探讨。罗斯诺瓦斯认为生命公民是"积极的、主动的",并且是可"构建"的,其既具有个体属性,又具有集体属性,生命价值的产生过程改变了人类生命的定义。  相似文献   

2.
关于生命伦理学及若干问题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物技术的进步、使医学、生物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难题,并对传统的伦理观念提出了新的挑战,这是生命伦理学产生的根本原则、生命伦理学是应用规范伦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对医学伦理学的扩展,是将伦理学应用于解决生物医学技术引起的难题和挑战的。生命伦理学的兴起和迅速发展反映了人类对新技术的使用进行社会化控制的要求。本文从生命伦理学基本原理及目前生物医学技术发展趋势出发,对由现代生物技术引发的若干社会化问题予以较为全面的分析,并试图寻求其中正确的、合乎伦理道德的答案。  相似文献   

3.
从存在论视角看,作为一种特殊在者的到场,人造生命则存在以特定方式呈现的结果.人造生命得以出场的根源蕴含在对生命的特定理解、科学的认知取向和技术的操作特征之中.现代生命观将生命"物化"为生命体,生命科学按照人的理解对生命进行"图像",生物技术则根据人的要求"订造"生命的产出.经过生命观的"物化"、生命科学的"图像"和生物...  相似文献   

4.
清代学人张英对生命的体悟既深刻丰富,又独到恰切,形成了意蕴深邃、风格独具的关于生命的哲理化思想.其主要内容包括生命境界论、生命价值论和生命智慧论等几个方面.张英的生命哲学中蕴含着许多科学的因子,值得我们去认真总结,并加以借鉴.  相似文献   

5.
汉语生命伦理学正在经历危机.生命伦理学应是这样一门学科:对人的生命状态进行道德追问;对生命的终极问题进行伦理研究;对生命科学技术进行伦理裁判与反省;对生命、特别是人的生命的本质、价值与意义的道德哲学解读.汉语生命伦理学的学术知识生产,已深深地和各种社会权力、利益体制相互交缠,其学术体制的内部组织、学科发展、学术行动和开拓的规划,都受制于社会权力和利益的关系,加之学科门类的顽固偏见,使其始终处于政治伦理、制度伦理或政策边缘,始终处于医学、哲学与社会科学专门化的边缘.生命伦理学至今没有建立完整而融贯的理论传统和科学的方法学训练机制,并由少数人操控学术体制使之成为学术偏见的生产地,以服务于局部利益,建立虚假的权威之虞.  相似文献   

6.
数字生命研究是新兴起的计算机与生物学交叉的前沿科学领域,主要是采取软件的形式在计算机中产生展示生命特征的人工生命实体。本文概述了“磁芯大战”、“L-系统”、“生物形态”、“计算机病毒”、“Tierm世界”、“阿米巴世界”等数字生命模型的内容和特征,说明数字生命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生命是什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命的本质问题是历史上的大哲学家都要讨论的问题,然而由于问题的复杂性,近年来哲学家们明显地忽视了这个问题。本文讨论了生命难以定义的各种原因,论述了定义生命的两种主要方法:实体定义方法和功能定义方法,分折了一些主要生命定义的优点和问题,论证了生命的信息定义。  相似文献   

8.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成为生命医学的核心要素,在生命组学、临床医学及生物样本库等领域应用广泛,给生命伦理研究带来了全新机遇与严峻挑战.大数据时代生命伦理研究的机遇表现为将生命伦理论域由“个体善”向“公共善”拓展,促进生命伦理研究方法由质性与量性研究向多学科融合集成化研究转向,推动生命伦理治理由“一元化”向“多无论”变迁;但...  相似文献   

9.
周国平认为人生的境界可用三个词来概括:单纯、丰富、宁静。老天给我们一条命和一颗心,人生的使命就是把生命照看好,把灵魂安顿好。这个时代,人们遭遇的最大迷雾,是混淆了生命本身的需要和物质欲望。朋友说,我是个懂得享受生命的人,初时惭然,明明是个典型的"生活盲",  相似文献   

10.
1引言 有人说,21世纪将会爆发新一轮以生物技术为主导的科学技术革命.也有人说,21世纪是信息的世纪.那么,如果把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二者结合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呢?一方面,人们可以用信息技术手段来解读生命,比如人类基因组工程;另一方面人们还可以把生命科学思想引入到信息处理中来,这就是人工生命科学.然而后者的思想本身和前者是相同的,即是运用信息和计算的概念来理解生命,因而在更普遍的意义下可以说:人工生命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工程技术上的革新,更主要的是它提出了一种用信息和计算的眼光来看世界的全新世界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11.
企业生命机理及环境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生命理论的基础上阐述了现代企业的类生命机理,分析了企业的类生命性质,揭示了有机式组织和机械式组织与生命体在结构上和环境的适应性上具有内在的相似性,并比较了企业与生命体在进化过程上的相似特性,为生命理论在企业研究上的交叉运用找到依据并提供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中心法则与分子生物学的生命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心法则形成了分子生物学的生命现:生命世界在信息和规律上是统一的;生命的物质基础和主宰物质是不同的,生命的物质基础是以核酸蛋白质整合体系为主宰的原生质各种必要的物质组分及其实在的相互作用;生命运动的本质在于组成生命的各物质之间以及生命的物质、能量与信息之间和生命自身与环境之间的不断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人的尊严与生命伦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科学技术在生命科学、生命医学等领域的广泛运用,人的尊严是否是生命伦理学的重要概念,成为学界争论的焦点,什么是人的尊严?其主要特点是什么?人的尊严问题贯穿于生命伦理学内容的五个层面:理论、临床、研究、政策、文化.人的尊严是生命伦理学的基本概念,尊重人的尊严是生命伦理学的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哲学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儒道哲学是两大主干思想,都致力于对生命问题的哲学思考,形成了迥异的生命观。其中,道家文化秉着高度的理性主义精神,探究生命根源、探寻生命存在方式、探讨人生价值,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超然、超越的生命哲学理论,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也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本文从中国道家哲学在中国哲学体系中的地位入手,简要阐述为何以道家人生哲学立论以及其大致特点,进而引出全篇。本文分析了道家生命哲学本原论、生命价值论的基本内涵,展示了其中闪烁的理性主义的光辉;进而考察了道家在前者基础上构筑的人生处世哲学,对其生命存在观、生命修为观和生命境界观的基本内涵和现实意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道家人生哲学对生命进行着现实且理性的关怀,在塑造国人精神方面影响颇深,今日仍应该以辩证的态度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5.
近来一系列新发现似乎使得地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越来越大,遗憾的是天文学家至今尚未发现这方面的确凿证据。不过,一些科学家对寻找地外生命的前景充满乐观。 地外生命存在的两个要素 一个研究小组称宇宙中的恒星数量是他们以前所认为的三倍。而另一个研究小组发现了一种能以剧毒砷为食的细菌,加深了我们对生命如何在最恶劣的环境中生存的了解。  相似文献   

16.
1909年,美国古生物学家、史密森学会秘书查尔斯·沃尔科特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伯吉斯山口发现了迄今最重要、最著名的化石宝库之一。沃尔科特挖掘的伯吉斯页岩石块中含有化学记录历史上许多重要动物群中已知最古老的例证。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沃尔科特的研究发现为所谓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寒武纪生命大爆发被称为古生物学和地质学上的一大悬案,在寒武纪(距今约5.42亿年前至4.9亿年前)的化石记录中,地球上突然  相似文献   

17.
生命之树     
《科学大观园》2012,(1):52-53
这部在2011年戛纳电影节中获得金棕榈最佳影片的《生命之树》电影,描述的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一个发生在美国中西部家庭的印象主义派故事。一切围绕着奥布莱恩家庭中诞生的男孩杰克(成人时代由西恩·潘饰演)展开。  相似文献   

18.
从媒体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鹰,在它的生命历程中,务必要经历一次痛苦的蜕变。那就是:它要用自己的喙,不断地击打岩石,直至脱落,新喙长出;然后,又用新喙,把爪子上老化的指甲一根根拔掉;待新指甲长出,又用它把自己身上的羽毛拔掉直到五个月后,新羽毛慢慢地长出来,并日渐丰满、坚硬。于是,鹰又开始了飞翔,开始  相似文献   

19.
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安毅教授像个斗士一样争分夺秒地与病魔搏斗,挽救了无数垂危的生命.一路走来,安毅教授一直在看似平淡,却暗藏高度风险;看似维护健康,却在x-线下透支着自己身体的环境中创造出无数个生命再生的神奇,也走出自己令人瞩目的足迹. 大医精诚,病患的福音 安毅教授目前是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心血管医院的业务院长,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脏中心的主任,博士,博士后导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介人分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委员.  相似文献   

20.
意向性是海德格尔现象学思想的中心主题,也是通达存在问题的重要路径。海德格尔重点探究了意向性的三个方面,并诠释了其内含的生命意蕴。第一,意向性在本性上是实践,表现为此在操劳着的生命活动。第二,意向性的根基是超越性,是从此在的在世引申出来的,呈示出生命之投身于世界的原初状态。第三,意向性的渊源是时间性,时间性的绽出境域为意向性之何所指提供了源泉,也决定了生命的绽出境域。这一思想迸射出生命的灵性之光,是对僵固的科学理论和学院哲学的批判,对人们关注实际的生命经验、认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