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RP-18柱色谱方法对水青树(TetracentronsinenseOliv.)茎干进行了成分分离纯化,并利用UV、NMR、MS等波谱光谱方法对化学成分进行结构鉴定.共从水青树乙酸乙酯与正丁醇萃取部分中分离并鉴定了15个化合物,分别为2-羟基-5-(2-羟乙基)苯β-D-葡萄糖甙(1),2,6-二甲氧基-4-羟基苯1-O-β-D-吡喃葡萄糖甙(2),3,5-二甲氧基-4-羟基苯1-O-β-D-吡喃葡萄糖甙(3),丁香酸β-D-葡萄糖酯(4),丁香酸4-β-D-葡萄糖甙(5),甲氧基四氢醌-4-β-D-葡萄糖甙(6),甲氧基四氢醌-1-β-D-葡萄糖甙(7),对-羟基肉桂酸(8),β-乙酰鼠李糖甙(9),α-乙酰鼠李糖甙(10),(+)-儿茶素(11),羽扇醇(12),3β,20-羽扇二醇(13),白桦子酸(14),齐墩果酸(15).除化合物11-13和15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以体积分数为85%的乙醇回流提取风车草(Clinopodium chinensis O.Kuntze var.grandiflorum (Maxim.) Hara.)茎叶, 得提取物, 再经大
孔吸附树脂吸附、 硅胶和ODS柱色谱法分离各化学成分, 并经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它们的化学结构. 共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醉鱼草苷Ⅳb(1),  醉鱼草苷Ⅳ(2), 风轮菜皂苷(Ⅺ)(3), 香峰草苷(4), 3β,16β,23,28-四羟基齐墩果烷-11,13(18)-二烯-3-[β-D-吡喃葡萄糖-(1→2)] [β-D-吡喃葡萄糖-(1→3)]基-β-D-吡喃夫糖苷(5), 槲皮素-3-O-β-D-葡萄糖-(1→6)-O-β-D-葡萄糖苷(6), 风轮菜皂苷Ⅴ(7), 风轮菜皂苷Ⅲ(8), 风轮菜皂苷Ⅴb(9), 风轮菜皂苷Ⅲb(10). 除化合物1,2,4,5外, 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采用薄层色谱,正相、反相硅胶,葡聚糖凝胶,半制备高效液相柱对中药藤梨的正丁醇部位进行了分离研究.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为:2-β-D-葡萄糖-1,3,7-三羟基-酮(1),7-O-[β-D-吡喃木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1,8-二羟基-3-甲氧基-酮(2),3-O-[β-D-吡喃鼠李糖-(1-6)-β-D-吡喃葡萄糖]-5,7,4′-三羟基黄酮(3),6-C-葡萄糖-5,7,3′,4′-四羟基黄酮(4),6-C-葡萄糖-5,7,4′-三羟基黄酮(5),1-O-[β-D-吡喃木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8-羟基-3,7-二甲氧基-酮(6),3-O-[β-D-吡喃鼠李糖-(1-6)-β-D-吡喃半乳糖]-5,7,3′,4′-四羟基黄酮(7),7-O-[β-D-吡喃鼠李糖-(1-6)-β-D-吡喃葡萄糖]-5,3′-二羟基-4′-甲氧基二氢黄酮(8).所有的化合物都是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孙会静  苏恒海  李丽  周静 《广西科学》2015,22(6):641-645
【目的】龙匙方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俞祝全医生的临床经验方,本文研究其对正常小鼠及几种糖尿病模型小鼠降血糖的作用。【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致糖尿病、肾上腺素致高血糖、大剂量口服葡萄糖致高血糖小鼠模型,分别观察龙匙片对正常和糖尿病模型小鼠血糖的影响。【结果】高、中剂量组(11500mg·kg~(-1)·d~(-1)、5750mg·kg~(-1)·d~(-1))龙匙片对链脲佐菌素致糖尿病、肾上腺素致高血糖、大剂量口服葡萄糖致高血糖小鼠的血糖具有明显的降低作用;但高、低剂量(11500mg·kg~(~(-1))·d~(-1)、3060mg·kg~(-1)·d~(-1))龙匙片对正常小鼠血糖水平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龙匙片对糖尿病模型小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测定发酵过程中葡萄糖、无机磷以及中间代谢葡萄糖-6-磷酸(G-6-P)、果糖-6-磷酸(F-6-P)、FDP、磷酸二羟丙酮(DHAP)以及3-磷酸甘油醛(G-3-P)的胞外浓度,描绘出FDP发酵的基本网络图,分析了整个发酵过程中的流量分配.  相似文献   

6.
综合运用大孔树脂、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分离方法对壮药匙羹藤Gymnema sylvestre(Retz.) Schult.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从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分别为sylvepregoside E(1)、gymnepregoside H(2)、芹菜素(3)、木犀草素(4)、对羟基苯甲醛(5)、对羟基苯甲酸(6)、桂皮酸(7)、咖啡酸(8)、3,4-二甲氧基肉桂酸(9)、反式对羟基肉桂酸乙酯(10)、4-O-β-D-吡喃葡萄糖基香草酸(11)、ochuscin C(12)、松脂醇(13)、4-羟基-2-壬烯酸(14)、亚麻酸(15)和亚油酸(16)。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生物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1和2可显著促进L6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葡萄糖摄取量分别是空白组的1.79和1.95倍,具有较强的降血糖活性。  相似文献   

7.
糖化酶[葡萄糖淀粉酶(Glucoamylase)或淀粉葡萄糖苷酶(Amyloglucosidase)EC 3.2.1.3]可水解多糖类(淀粉、糖元和其他低聚糖类)中的α—1.4—葡萄糖苷键,同时亦可作用于α—1.6—葡萄糖苷键。有关曲霉(Aspergillus sp.)、红曲霉(Monascus sp.)和根霉(Rhizopus sp.)产生的糖化酶用于葡萄糖生产和酒精发酵已有详尽的评述。有关根霉糖化酶的研究报导也陆续出现,但目前国内则偏  相似文献   

8.
雪兔子黄酮成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青海格尔木雪山上采集的雪兔子(Saussurea gossypiphora D.Don.)中首次分得五种黄酮成分。经理化常数测定、光谱分析和标准样品对照,鉴定为:1洋芹素(Apigenin);2 桷皮素(Quercetin);3 洋芹素-7-O-β-D-葡萄糖甙(Apigenin-7-O-β-D-glu-coside);4 柯伊利素-7-O-β-D-吡喃葡萄糖甙(Chrysoeriol-7-O-β-D-glucoside);5 洋芹素-7-0-β-D一新陈皮糖甙(Apigenin-7-O-β-D-neohesperidoside)。其中5是首次从凤毛菊属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9.
采用硅胶、凝胶、半制备液相等分离技术,对毛麝香Adenosma glutinosum(L.)Druce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石油醚以及正丁醇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研究,从中分离得到了12个化合物。根据核磁共振、质谱等谱图数据和文献对照等研究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分别为:30-醛基-白桦脂酸(1),1,3,5-三甲氧基苯(2),3,5-二甲氧基苯乙酮(3),β-谷甾醇(4),豆甾醇(5),大黄素甲醚(6),芝麻素(7),早熟素Ⅱ(8),棕榈酸(9),正二十六醇(10),D-阿洛醇(11),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丁酯(12)。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毛麝香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研究山药粗多糖(Rhizoma Dioscoreae polysaccharide,RDP)对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一型糖尿病大鼠的血糖血脂、口服葡萄糖耐受量以及肝脏、肾脏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与糖尿病模型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给药组在连续灌胃RDP(80,240 mg·kg~(-1)·d~(-1))4周后,大鼠血糖(BG)、血脂(TC、TG、LDL-C)、血清糖化血红蛋白(GHb)以及肝脏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水平均有显著降低,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C)以及肾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增加,且呈现剂量依赖性.此外,RDP能够提高糖尿病大鼠口服葡萄糖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11.
以自制的铂电极为基础,制备了葡萄糖酶电极,并测试了淀粉-糖化酶水解液中的葡萄糖,测定的范围为2×10~(-6)~5×10~(-3)mol/L。  相似文献   

12.
以生物化学糖代谢酶促动力学理论为基础,结合生理学内分泌调节理论,建立了正常人群下丘脑-胰岛轴血糖调节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采用四阶龙格-库塔法对满足模型的一组参变量数据进行了模拟,结果显示血液中葡萄糖和胰岛素浓度的变化与正常人口服葡萄糖耐量(OGTT)试验的数据一致,说明该模型可以反映人体血糖调节过程,是合理的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蓝莓叶提取物(bluberry leaf extract, BLE)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ic, T2D)小鼠糖脂代谢的调节作用,采用高糖高脂饮食诱导辅以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T2D小鼠模型,将其分为模型组、阳性组(20 mg·kg-1·d-1阿卡波糖)、BLE低中高剂量组(200,400,800 mg·kg-1·d-1 BLE),另设正常组.灌胃干预35 d,分析小鼠血清中血糖、胰岛素和血脂水平,肝脏中糖代谢水平,胰脏和肝脏中的抗氧化水平变化,结合苏木精-伊红染色切片和原位末端标记染色切片,评估BLE对T2D小鼠胰脏和肝脏组织病理损伤的缓解作用.结果表明,BLE能显著降低T2D小鼠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丙二醛的水平,提升胰岛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肝糖原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水平,增强葡萄糖激酶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抑制葡萄糖-6-磷酸酶的活性,减轻胰脏和肝脏组织的病理损伤.综上所述,BLE具有显著的降血糖和降血脂作用,推测其...  相似文献   

14.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人血清中葡萄糖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同位素稀释质谱法配制葡萄糖标准溶液、标记葡萄糖标准溶液以及校准比值混合溶液,向血清样品中加入D-[13C6]葡萄糖标记物作为内标。离心沉淀蛋白后,两步衍生化,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高标校准混合液、血清样品以及低标校准混合液中葡萄糖与标记葡萄糖的峰面积比,利用括弧法计算血清样品中葡萄糖的准确含量。低标、高标血糖浓度分别为1150mg/kg、1396 mg/kg,相对标准偏差1.65%、2.24%,大幅降低了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本方法与测定血糖浓度的其他方法比较,具有特异性高、灵敏度好,不易受血清中还原性物质的干扰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产时输注葡萄糖对产妇及新生儿血糖的影响及相关因素.方法 对228例足月分娩的产妇及新生儿采取末梢静脉血,应用微量血快速测定血糖法测定血糖,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输糖组产妇及新生儿高血糖发生均大于对照组(ρ<0.01).结论 产时输注葡萄糖是诱发产妇及新生儿高血糖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6.
以多壁纳米碳管(MWCNTs)为电子媒介体和酶的吸附载体,利用层层累积的自组装技术固定葡萄糖氧化酶(GOx)的多层(MWCNTs/GOx)n复合薄膜修饰电极,制备了一种新型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结果表明:传感器对葡萄糖的响应电流值随着MWCNTs/GOx复合薄膜层数的不同而变化,当MWCNTs/GOx复合薄膜的层数为6时,响应电流值达到最大。(MWCNTs/GOx)6复合薄膜修饰的葡萄糖生物传感器对3×10-2mol/L葡萄糖的响应电流为1.63μA,响应时间仅为6.7 s。该生物传感器检测的线性范围为5×10-4~1.5×10-2mol/L,最低检测浓度可达0.9×10-4mol/L。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波动与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110例T2DM患者进行72 h连续血糖监测,计算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根据MAGE值分为血糖平稳组(c(MAGE)<6.3 mmol/L)和血糖波动组(c(MAGE)≥6....  相似文献   

18.
不同加工处理中草药对鳗鲡主要致病菌的抗菌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了3种不同加工处理后的大黄(Pheum officinale B.)、黄连(Coptis chinensis F.)、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五倍子(Rhus chinensis M.)、连翘(Forsyrhia suspense V.)、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等6种中草药对16株鳗鲡致病菌的MIC和MBC.结果表明:6种中草药通过不同的加工处理,其抑菌效果存在显著差异.6种中草药通过两种粉碎方法处理后的抑菌效果明显好于水煎煮法,而且药物粉碎颗粒的大小与药物抑菌效果也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将表达人源BPGM(bisphosphoglycerate mutase二磷酸甘油酸变位酶,E.C.2.7.5.4.)的质粒转化入大肠杆菌内,并进行培养条件的优化摸索,通过向培养基内加入葡萄糖使大肠杆菌大量发酵生产2,3-BPG(2,3-bisphosphoglycerate,2,3-二磷酸甘油酸).结果表明,当培养基中葡萄糖质量浓度为10 g/L,诱导时间为4 h,大肠杆菌工程菌表达的2,3-BPG含量最高.如果诱导后加入终质量分数为0.5%的Tween 80可以有效促进2,3-BPG分泌到培养基中.诱导后4 h添加新培养基,补加葡萄糖可以使2,3-BPG的产量提高1倍,达到7.5 mmol/L.  相似文献   

20.
灰毡毛忍冬皂苷乙{Macranthoidin B,3-O-β-D-吡喃葡萄糖(1→4)-β-D-吡喃葡萄糖(1→3)-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基-28-O-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基-常春藤皂苷}进行了~1H和~(13)C NMR检测,纠正了文献结构式错误,补充和纠正了文献~1HNMR数据,明确区分该化合物19个羟基的归属,通过DEPT、~1H-~1H COSY、HSQC、HMBC等1D、2D NMR技术,对该化合物所有的~1H和~(13)C NMR信号进行了全归属和详细解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