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豫奇 《河南科技》2022,(19):101-104
基于近年来逐日和逐小时的O3、PM2.5、CO和NO2浓度数据对郑州市O3浓度特征及其与PM2.5、CO和NO2浓度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郑州市O3年平均浓度整体上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再降低的趋势,2021年O3年平均浓度较2014年升高54%,臭氧污染仍不容乐观;O3浓度变化具有很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月变化特征,夏季O3浓度最高,其次为春季,再是秋季,浓度最低的是冬季,O3浓度从1月份开始逐渐升高,到春末夏初O3浓度达到高值,最高在6月份,之后O3浓度逐渐降低,到秋末冬初达到低值;O3浓度日变化呈明显的倒“U”型分布,早上7时左右O3浓度逐渐升高,到午后15时左右达到最高值,之后O3浓度逐渐降低,到6时左右达到最低值;O3  相似文献   

2.
基于北京市门头沟区葡东社区的大气污染物定位监测站的监测数据,研究评价2017—2018年北京典型社区空气污染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4个季节各污染物日变化特征为:NO、NOX浓度的日变化曲线为双峰型,峰值时间为7:00—8:00和20:00—23:00;NO2、O3、SO2浓度日变化曲线为单峰型,峰值时间为15:00—16:00;CO日变化曲线无明显规律;(2)各污染物月季变化特征为:O3、SO2、CO、NOX月变化曲线分别在6月、2月、1月、3月,峰值分别为60.32×10-9、2.96×10-9、4 209.81×10-6、42.15×10-9,最低值分别出现在10月、7月、3月、8月,谷值分别为11.75×10-9、0.05×10-9、1 052.37×10-6、10.99...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郑州市2019—2023年冬春季(11月至次年4月)PM2.5浓度与相对湿度的关系,为开展城市PM2.5监测和道路洒水作业提出建议。【方法】基于PM2.5浓度及湿度、风速、降水、气温等气象观测数据,在STATA软件中建立多元逻辑回归模型,设定参照组,分析PM2.5随相对湿度的变化趋势。【结果】2019—2023年冬春季郑州市PM2.5均值由72.41μg/m3降为61.42μg/m3,降幅为15.2%。在相对湿度低于80%时,随着相对湿度增大,PM2.5出现在较高浓度区间的概率也增大,且该结果具有统计显著性。【结论】空气中的水分会促进PM2.5前体物生成二次颗粒物,并导致细颗粒物吸水进而增加重量,但相对湿度过高时可能由于降雨冲刷而导致PM2.5浓度下降。建议在进行PM2.5监测时充分剔除湿度对测量值的影响,在道路洒水作业前也要全面考虑气...  相似文献   

4.
张婉 《河南科技》2023,(17):91-94
【目的】研究驻马店市PM2.5污染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为大气污染预报与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基于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驻马店市大气颗粒物监测数据及气象资料,对驻马店市PM2.5污染特征进行分析,并利用SPSS研究气象要素及其与PM2.5浓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2021年驻马店市大气污染日全年占比12%,PM2.5日均浓度范围为9.2~176.4μg/m3,年平均浓度为44.5μg/m3,冬季浓度最高,春季和秋季次之,夏季最低,月变化呈“单峰型”分布;PM2.5/PM10平均比值62%,冬季最大,春季最小。【结论】从相关性来看,边界层高度和气温、风速、辐射强度均呈正相关;PM2.5浓度与气温、辐射、降水和边界层高度均呈显著负相关,与相对湿度和风速呈弱的负相关。此外,风速和大气边界层高度所代表的大气扩散稀释能力对PM2.5污染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张婉 《河南科技》2023,(19):103-106
【目的】探究2023年1月21至23日驻马店市PM2.5污染过程特征。【方法】基于污染期间PM2.5等污染物浓度数据及气象资料,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PM2.5污染及气象条件特征。【结果】污染过程整体呈“双峰型”变化,两次污染峰值分别出现在21日夜间和22日夜间,PM2.5小时浓度分别达到363.5μg/m3、249.5μg/m3。【结论】PM2.5/PM10平均比值0.59,表明本次污染过程以PM2.5为主,NO2/SO2比值在晚间和早晨时段都出现了峰值,与交通高峰及工业企业夜间排放有关。PM2.5浓度与气温、相对湿度呈正相关,与风速呈负相关。污染加重时,500 hPa形势场低槽东移,850 hPa有弱的风场辐合,风力较小,中低空存在逆温层,不利于污染物的垂直扩散,配合地面均压场、小风速及近地面逆温,导致静稳形势维持,有利于污染...  相似文献   

6.
王琛 《河南科技》2022,(14):120-123
通过研究 2016—2018 年许昌城区大气污染物变化特征及其影响要素,得出以下结论。(1)2016—2018年许昌城区大气颗粒物污染情况有所好转,达标率逐年降低。(2)月均浓度呈“V”型变化。季节变化表现为冬季浓度最高,夏季浓度最低,PM10春季浓度高于秋季。PM2.5平均浓度日变化呈单峰单谷型,PM10平均浓度日变化呈双峰双谷型。(3)PM2.5浓度主要与气温呈负相关;PM2.5、PM10浓度与降水量呈负相关;PM2.5浓度与相对湿度在春、冬季呈正相关,夏季呈负相关;PM10浓度和相对湿度主要呈负相关;PM2.5、PM10浓度与风速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膜分离技术在现代的环境、能源、工业、医疗、水处理等领域都具有非常大的应用前景,聚酰亚胺是众多聚合物膜材料中性能和化学性质都比较优良的材料,自具微孔聚酰亚胺是近十几年出现的新型膜材料,具有优异的结构稳定性及分离性能,对CO2/N2,CO2/CH4,H2/N2,O2/N2等分离体系都有很大的提升.综述了应用于聚酰亚胺膜中常见的3种结构:Sprio双环中心结构、桥接双环结构以及Iptycene结构,并对其进行了具体分析,对该类聚合物研究方向做了一定的展望.  相似文献   

8.
金属离子和氧化剂对4-氯酚光化学降解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实验条件下,Mn2+/Fe2+/Cu2+/Zn2+/Al3+/Y3+/La3+(特别是Y3+和La3+)、KMnO4/K2S2O8/KClO3/KClO4/KBrO3/KIO3对4氯酚光化学降解起加速作用,且随其浓度增大而增强.KIO4对4氯酚光化学降解起抑制作用,且随其浓度增大而增强.KClO3/KBrO3+Y3+对4CP光化学降解的加速作用更为显著.无光照时,KMnO4、KIO4+Mn2+/Fe2+都能够使4氯酚立刻发生化学降解,尤其以KMnO4、KIO4+Mn2+的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通过改变材料组分并掺杂一定浓度的MnO2,制备了系列(Pb1-xSrx)TiO3(PST)红外敏感铁电陶瓷材料.对其电热性能如介电系数的温谱特性、频谱特性和热释电性能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材料的居里温度随组分化学计量比的变化大致成线性关系,每增加mol比1%的Pb,将使居里温度提高约5℃.而随着测试频率的增加,居里温度与温度系数基本不变,但介电常数却略有下降.通过对PST系样品热释电性能的测量,可知材料的热释电系数约在10-3C/(m2·K)量级.  相似文献   

10.
丹江河水水化学特征是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在2017年10月—2018年4月采集了丹江不同河段河水样品,研究枯水期河水中主要化学离子的质量浓度及其来源。结果表明:丹江水体中主要阳离子为Ca2+,主要阴离子为SO42-,各离子质量浓度与长江、汉江相似,唯有Mg2+质量浓度高于长江、汉江水体;丹江水体表现出硝酸盐污染,且从上游到下游NO-3质量浓度在增加,表明人类活动对河流水质的影响在增强。丹江水离子主要来源为岩石风化,大气降水以及人类活动对丹江干流河水的水体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利用共沉淀法,以Zn(NO3)2和Al(NO3)3为原料成功制备了锌铝复合材料ZnAl-LDH/Al(OH)3(标记为ZAL/AH),采用SEM表征了ZAL/AH的形貌,利用FT-IR、XPS和XRD分析了样品的结构及组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ZAL/AH为片状结构,相组成受投料比的影响。其中,ZAL/AH-1具有高的比表面积,达到82.7 m2·g-1。同时,利用所制备的复合材料ZAL/AH对水中的Pb2+离子进行了吸附实验,ZAL/AH-1对Pb2+的去除率能够达到95%。对吸附结果进行了吸附动力学、Freundlich和Langmuir模型拟合,Langmuir拟合计算得到的最大吸附量为143.3 mg·g-1。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微藻培养及厌氧发酵耦合过程进行生命周期评价,筛选最佳的能源微藻培养环境。【方法】估算从BG-11培养基、奶牛场废水和葡萄酒厂废水中分别收获的藻类生物质(即Algae M、Algae D和Algae W)经厌氧发酵产出1 m3CH4过程的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潜力。【结果】三种藻类生物质在培养收获阶段的能源消耗均高于厌氧发酵阶段,同时,Algae W不仅能源消耗最低,且该微藻生物质在产出1 m3CH4过程中的生命周期环境影响潜值也最低。【结论】通过葡萄酒厂废水培养的微藻生物质在产甲烷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另外,藻类生长量和产甲烷量的增加有利于产甲烷过程能源消耗量的减少和环境影响潜力的降低。  相似文献   

13.
于2008年7月~2010年6月平行采集了TSP、PM10和PM2.5三种大气颗粒物,包括每月例行采样和日夜间采样,并对每个样品进行质量浓度的分析.结果表明:三种颗粒物浓度在7月份达最低值,而最高值出现在1月;与国家二级标准相比较,TSP和PM10在1、2、3、4、11、12月均超标,而PM2.5浓度则高出欧盟标准(1...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种提高SOS膜结晶质量的新方法.这种方法包括三步:1)在蓝宝石衬底上先用电子束蒸发薄无定形硅保护层.2)然后在氢气中进行退火处理.3)再用通常CVD方法在带薄硅层上外延生长所需厚度(0.6~0.8μm)的SOS膜.对所得SOS膜进行电子衍射、Nomarski相衬干涉显微镜表面观察、载流子浓度测量和光吸收研究表明:SOS膜质量完好,光吸收因子FA ≤ 140×106cm-2,抑制了自掺杂,载流子浓度不超过1×1013cm-3.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能实时预测PM2.5的浓度。【方法】采用多种集成学习的方法进行模拟预测。传统的预测方式多采用深度学习或普通传统改进的机器学习算法,只考虑多种污染物浓度产生的影响,而忽略了其他气象因素对PM2.5预测的影响。因此,传统的预测方式在预测精度上有着很多不足。【结果】本研究以哈尔滨近7年的气象数据和大气污染物浓度为数据集,通过皮尔逊相关系数法来提取主要特征,并过滤掉小于0.5的影响因子,同时使用多种集成学习方法对PM2.5进行预测,观察不同集成学习方法对PM2.5预测的准确度。【结论】试验结果发现,GBDT模型的拟合效果对新数据的泛化效果最好,其MSE为334.204 6、RMSE为18.281 3、MAPE为83.438 9、SMAPE为50.616 9。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对水稻生产的需求与日俱增,根际促生菌(PGPR)是改善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生长的重要因子.开发水稻微生物肥料利于水稻绿色生产.通过浸种促生、盆栽促生、复合菌株田间促生实验,验证根际促生菌对水稻的促生作用.通过浸种促生实验分析不同的菌液及浓度对水稻的促生效果.结果显示,单菌OD600=0.5的菌液对水稻的促生效果最好,混合菌液的促生效果高于对照组,但相比单菌OD600=0.5的效果差异不明显.通过盆栽促生实验、复合菌株田间促生实验证明,经OD600=0.5菌液处理后的水稻对茎鲜质量、根鲜质量、总根长度、根尖数等指标均有明显的促生长效果.得出在OD600=0.5浓度下的单菌LZP02和混菌对水稻的促生效果较好.研究将为水稻微生物肥料的开发和利用奠定理论依据,对提高水稻产量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孙鹏  张志华  张长 《河南科技》2020,(4):145-148
中药生产废水采用"双效浓缩-水解酸化-好氧SBR-混凝沉淀-二氧化氯脱色"的工艺,浓度高的醇提废水与其他低浓度废水分类处理。醇提废水经热回流双效浓缩预处理降低污染物浓度,可以回收乙醇,变废为宝,然后与低浓度废水混合均质,再进行生化处理。废水经治理后,厂区总排口出水水质:COD为75.3 mg/L,BOD5为13 mg/L,NH3-N为3.3 mg/L,SS为31 mg/L,色度为20倍(稀释倍数),可以满足《中药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6—2008)表2标准要求。污水处理工艺处理效果好,在中药生产废水处理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简称XCT),自1972年面世以来,愈来愈显示出其诱人的前景。而其探测器用的闪烁晶体有OsI (Tl)、NaI (Tl)、BGO、ZnWO4和CdWO4等。就目前来说,CdWO4的综合性能最优,它的发光强度高,余辉时间短,对X射线吸收系数大,透光性能好。然而,由于此晶体具有严重的解理特性,且原料挥发严重以及镉蒸汽有毒,生长极为困难,晶体质量太差,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它的广泛应用。本文通过研究,基本掌握了它的挥发、解理机理,通过选择配料和温场,用高频感应引上法获得了较好的CdWO4大单晶。并首次提出氧空位和Fe3+等杂质是晶体着色的主要原因。实验测量了它的发光光谱。  相似文献   

19.
以链霉菌Streptomyces sp. FXP04、侧孢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laterosporus Y、皮尔瑞俄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eoriae NT 3种促生菌为研究对象,调查它们对豌豆和大豆种子萌发及幼根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促生菌在不同浓度下(OD600=0.5,OD600=1)对豌豆和大豆种子的萌发都没有显著促进作用.菌株Brevibacillus laterosporus Y和菌株Paenibacillus peoriae NT能够促进豌豆和大豆幼根伸长,菌株Streptomyces sp. FXP04可以促进大豆幼根伸长,对豌豆幼根伸长无显著促进作用.3种促生菌都能够促进豌豆和大豆侧根的数量增多.  相似文献   

20.
测量了Te溶液生长半磁半导体(SMSC) Cd1-xMnxTe的导电类型、电阻率、霍尔迁移率和光致发光(PL).测定结果表明,Te溶液生长Cd1-xMnxTe晶体质量和稳定性均优于布里奇曼长晶,根据正四面体配位晶场中Mn2+3d (4T1)能级出现在Cd1-xMnxTe禁带中的观点,分析了在0.85~1.5μm范围内红外透射光谱上存在吸收边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