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0 毫秒
1.
为缅怀钱学森先生开拓我国系统科学的丰功伟绩,继承和发扬他留下的巨大精神财富———钱学森系统科学思想,《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编辑部在钱学森先生百年诞辰之际,编辑出版了《纪念钱学森诞辰一百周年特刊》。  相似文献   

2.
从清华大学档案馆相关历史卷中,查到了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从1934年被清华大学选派为留美学生前后,与清华大学校方联系的若干亲笔信件,以及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创办工程力学研究班和自动化进修班,为新中国培养了第一批工程力学和自动化专业人才,为尔后的航天事业的发展准备了师资力量等诸多历史史实,说明钱学森与清华大学之情缘.  相似文献   

3.
 钱学森的名字与中国科协紧密相连:他1980年3月至1986年6月任中国科协二届全委会副主席,1986年6月至1991年5月任中国科协三届全委会主席,1991年5月后任中国科协名誉主席,为中国科协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在担任中国科协领导期间,钱学森对中国科协学术会刊《科技导报》十分重视,曾多次给时任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并兼任中国科技导报社(后改为科技导报社)社长刘恕同志去函,探讨《科技导报》有关办刊问题。2011年是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同志诞生100周年,重温钱学森同志的这些信函,对于办好《科技导报》、推动学术期刊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除了这些称号外,钱学森是怎样的科学家?在钱学森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重,名利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事业,他是先行者;培育英才,他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钱学森传》的作者娓娓道出钱学森的少年经历、留学归来的故事、"两弹一星"的故事等,为读者呈现一位辉煌而传奇的中国科学家的人生轨迹。  相似文献   

5.
《少儿科技》2011,(7):27-27
为纪念钱学森诞辰100周年,2011年1月,解放军出版社正式出版了由钱学森生前秘书涂元季和解放军出版社编辑刘莹共同编著的《钱学森故事》一书。  相似文献   

6.
<正>1得前贤器重科学外史研究韩玉芬(韩):林先生您好!非常感谢您能接受我的访问.作为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前辈,您和学界其他同仁有些许不同之处.您做过不少中国科技史的研究工作,成果颇丰.与此同时,您还长期主持《自然科学史研究》和《中国科技史料》的编辑工作.我偶然在《钱学森书信补编》里发现他于1990年9月  相似文献   

7.
前言     
今年是钱学森百岁诞辰,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编辑出版《纪念钱学森诞辰一百周年特刊》,缅怀钱学森先生开拓我国系统科学的丰功伟绩,继承和发扬他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钱学森系统科学思想,对我国发展系统科学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钱学森长达70年的科学生涯,纵跨了三个非凡的时代:第一个是在美国的20年,那是世界上高科技迅猛发展的年代,钱学森以其出众的才华成为那个时代科技前沿的著名专家.第二个是1955年回到祖国至1978年,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这20余年中,他投身到"两弹一星"伟大的科技工程中,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做出了公认的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第三个历史年代,是我国改革开放跨越发展的30年,也是世界走向全球化、信息化与网络化的年代.在这30年中,他紧密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密切关注国际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变化,全身心地投入到开创系统科学的研究中,发展形成了其系统科学思想.钱学森系统科学思想是时代的产物,是心血与智慧的结晶.  相似文献   

8.
本期导读     
本刊曾在2005年第1期刊发过钱学敏的《钱学森谈科学艺术与大成智慧学》文章,阐述了钱学森先生的大成智慧学思想,本期再刊发钱学敏的《钱学森关于复杂系统与大成智慧的探索》文章,指出科学技术体系与哲学的结合是大成智慧的核心,进一步弘扬钱学森先生的大成智慧学思想。在“科技  相似文献   

9.
钱学森传略     
钱学森同志获得“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的消息和他在授奖仪式上的讲话见报后,广大读者反响热烈,纷纷来函、来电对钱老表示敬慕;同时,为了更好地向这位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学习,迫切要求了解钱老的生平、思想以及他的学术成就和他在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建立的功勋。为此,我们特将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科学家传记》中“钱学森”一章摘要刊载于此,以满足读者的希望。  相似文献   

10.
1988年~1997年《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参数统计王利群《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在1996年的基础上,《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又前进了一步,取得可喜的成绩。《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出版了12期(大16开本,...  相似文献   

11.
概括了作为战略科学家的钱学森的主要贡献,如参与擘划中国现代科学技术事业,推动中国技术科学建制化以及组织创建中国导弹与航天科技事业等。分析了钱学森成为战略科学家的主要原因,即钱学森成长于开放的社会环境;师从著名科学学派,成为杰出技术科学家;新中国将钱学森推向创建现代科技事业的第一线,使其能够施展才华,建功立业;出色的政治修养让钱学森能够娴熟地处理科学与政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钱学森《科技情报工作的科学技术》一文阐释了情报的概念与本质,提出了情报科学技术所包含的具体内容,是钱学森在情报领域的经典之作.该文标志着钱学森科技情报思想理论的形成,对今天情报学的发展仍有积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以来,被誉为“航天之父”的钱学森先生,对于思维科学的研究,发表了许多精辟之论,呼吁学界加大对思维科学的研究力度,特别是“形象思维是思维科学研究的突破口”。这一观点的发表,引起学界的热烈反响。随即掀起了一个研究形象思维的热潮。作者认为:形象思维的研究没有突破,也就是思维科学的研究没有获得突破。原因可能是所有研究者的水平太低或努力不够;但也可能是钱老提出的命题本身就有问题,尽管形象思维是复杂的,但比形象思维还要复杂的思维并非没有。作者认为,思维科学研究的突破口,应当从更复杂的立体思维,复杂思维与创新思维中探寻。  相似文献   

14.
1946年夏 ,南京国民政府提出组建研制原子弹的国防研究机构和培训人员的计划 ,但该计划很快在美国的阻挠下搁浅了。 1 947年 ,北京大学校长胡适给国防部长白崇禧和参谋总长陈诚写信 ,建议国家拨款 ,集中钱三强等专家学者 ,在北京大学成立原子物理的研究中心 ,同样无果。 1 948年 ,清华大学筹划发展原子能科学 ,钱三强提议由清华、北大和北平研究院联合设立原子核物理研究中心 ,然而该计划又在美国大使馆的干预下夭折了。 1 949年 3月 ,新中国尚未成立之时 ,中共中央即批准钱三强提出的有关购买原子能研究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的外汇要求 ,其“远见卓识和治国安邦之道 ,一举之中昭然天下 ,给人希望”。  相似文献   

15.
 钱学森的沙产业理论是利用高新技术将沙漠戈壁不毛之地变为绿洲,技术路线的通俗表述为"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西南边缘的224团场、河西走廊嘉峪关戈壁滩上的葡萄园、大面积的设施农田大棚种植,都是新绿洲的实证。微型藻类是强大的太阳能转化器,先后在库布其沙漠恩格贝、乌兰布和沙漠吉兰太、毛乌素沙地鄂托克旗建成的微藻养殖场,都是叶绿素工厂,在原本的不毛沙地上,生产高品质的营养品。未来的新绿洲沿着钱学森指出的方向,将创造更高水平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16.
钱学森指出部门分割、地方分割是阻碍我国化学工业发展的十分严重的问题,展望中国21世纪化学工业的发展,基于他博大精深的系统科学思想和丰富的系统工程实践,他提倡从整体上考虑并解决问题.提出了大化工思想并给予相关的实践以积极关注。大化工思想实际上是在化学工业领域进行大部制改革的探索,对探索我国化学工业未来的发展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7.
 钱学森是中国系统工程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他根据中国航天的实践经验,总结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系统工程方法,并进一步发展系统科学体系和综合集成方法等理论方法。通过回顾钱学森发展系统工程的历程,不仅可以正确地理解钱学森系统工程思想方法,也可以为发展体系工程找到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和战略选择。钱学森不仅为我国的国防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也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思想。从废旧物资的综合利用、大力发展沙草产业、沼气风能的综合利用等三个方面阐述,以丰富钱老的科学思想,同时也对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有重要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钱学森知识密集型草产业理论对西部开发的重大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学森倡导科学系统的开发草原,发展知识密集型草产业,强调西部开发的重点是用新思路破解“三农”、“三牧”问题,在钱学森同志理论指导下,内蒙古草产业、畜牧业在逐步发展,在逐步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