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北大捡烟头""为新生看行李",是季羡林在坊间流传最广的两则小故事。在身边人眼里,这位名冠中华的大学问家其实就是一个寻常老头儿,他朴素忠厚,对别人送来的一顶顶"高帽"一概不理;他低调谦逊,以至于走在北大校园被误认为是看大门的老师傅。近读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季羡林散文精选:花开花落自有时》一书,对季羡林的大师风范颇为感慨,他从生活中撷取的那些平常事物,虽以平实无华的文字娓娓道  相似文献   

2.
张中行治学严谨,博学多识,造诣深厚,与季羡林、金克木、邓广铭等被尊为"未名四老"。也有人把他与季羡林、钱钟书、施蜇存并列,称之为当今中国的四位"国学大师"。  相似文献   

3.
母爱如露水,悄无声息地滋润着我们;母爱是明灯,在漫漫的人生路上引导着我们……今天,我学习了一篇感人至深的课文《怀念母亲》。课文主要表达了作者季羡林对母亲("生我的母亲"和"我的祖国母亲")的怀念,他6岁就离开了生母,即使回家也只是短暂待几天;后来去德国留学,远离故土,祖国母亲频来入梦。"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  相似文献   

4.
读书沉思录     
田思伲 《世界博览》2008,(20):80-82
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即使有了电视、网络等新媒体,读书也依旧"有用"。在新生入学的月份谈起"读书"这个话题,绝对不是没有意义的老生常谈。2007年的夏天,已经96岁高龄的季羡林大师在北大莘莘学子面前挥笔写下了"读书有用"四个大字。他的这句肺腑之言被制作成"铃印"箴  相似文献   

5.
清代著名的藏书家张金吾曾说:"人有愚智贤不肖之异者,无他,学不学之所致也。然欲致力於学者,必先读书;欲读书者,必先藏书。藏书者,诵读之资,而学问之本也。"(《爱日精庐藏书志序》卷首自序)国学大师季羡林在《藏书与读书》中写道:"有一个平凡的真理,直到耄耋之年,我才顿悟:中国是世界上最喜藏书和读书的国家。"余三定教授《民间藏书四题》《藏宝不如藏书》等谈到"我国自古有民间藏书的优良传  相似文献   

6.
王直华 《科技潮》2009,(8):50-51
2009年7月11日,季羡林(1911—2009年)先生逝世。一位可亲可敬的老人远去了.大家都深深地怀念他。 世纪之交.我曾经在一些会议上遇见季老。他总是一袭布衣:蓝布的中山装,所有的扣子都扣得严严实实。无论在台上讲话,还是在下面寒喧.季老总是面色平和.语气平缓。这就是“大师中的平民,平民中的大师”的气度。  相似文献   

7.
陈金平 《科技资讯》2011,(12):203-203
英语是当今世界上主要的国际通用语言这一,也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毋庸置疑,英语在当今社会有着重要的作用,英语教学则承担着民族素质教育的重任,而大学英语教学更是重中之重,它直接面临着向社会输送人才的最后关卡。本文主要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和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的方法来研究大学的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8.
西北人刘维忠最近有喜有忧。喜的是,前不久他成为中华医学会授予的17名"首席健康科普专家"中的一人;忧的是,他在微博上发布中医药方、在甘肃卫生厅网站上转载自己的文章而被质疑健康素养不够和公权越权。一切质疑,都与他甘肃  相似文献   

9.
正"一场意外的"毒豆芽"风波,让何方洋舍弃了持续十几年的医生梦,转战舌尖上的"战场"。"他是一名战士。但他的战场不在烽火狼烟的战地,而在人们的舌尖上;他想要的也不是战功赫赫,而是每一个人的健康,他就是——贵州勤邦集团董事长何方洋。"毒豆芽"事件何方洋之所以投身舌尖上的"战争",导火索源自早年的一场"毒豆芽事件"。13岁时,何方洋患了一场大病,浑身疼痛难忍,医生给他打了一针后,疼痛便逐渐褪去。从那时起,何方洋就立志要做"救病人于苦难"的医生。高考那年,他如愿以偿地从遵义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GPS应用研究的先行者",他既是中国提出分布式广域差分技术的第一人,也是我国第一个GPS商品化软件的研制者,在GPS技术领域的研究中创造了数个第一;作为武汉大学这所百年名校的校长,在建设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道路上,他坚持认为"一个大学没有人文精神就等于失去了灵魂";回顾自己的经历,他把自己的人生信念概括成三句话:言力所能及之言,做力所难及之事,思力所不及之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