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我院近7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我院近7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7年来剖宫产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剖宫产率逐年升高,2000年为29%,2006年为54.30%,增加1.87倍;2000年-2003年剖宫产的指征难产排第一位,而近3年,社会因素占第一位。结论:剖宫产率升高主要与社会因素有关,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是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尽量减少因社会因素而行剖宫产术。  相似文献   

2.
王柳艺  陈虹 《科技信息》2013,(18):137-137
目的:探讨寻找科学合理的剖宫产手术指征,有效降低剖宫产率及对术后腹部切口的观察和护理。方法:某医院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12月在妇产科住院行剖宫产分娩的孕妇进行手术指征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对患者术后的护理分析。结果:剖宫产手术指征中难产比例慢慢下降,社会因素出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手术后对患者切口进行严格护理以及恢复指导,给予精心的护理后均恢复出院。结论:无手术指征的社会因素是近年来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须提高人们对剖宫产的认识,合理使用剖宫产,正确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术后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和观察,从而提高患者对术后手术切口恢复情况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剖宫产是解决难产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剖宫产率逐年上升.我院自1995年来开展了腹部横切口半腹膜外剖宫产术,具有术后疼痛轻、切口美观、康复快、有利于母乳喂养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剖宫产率逐年增高的原因,综合分析其手术指征,采取干预措施,降低剖宫产率。方法:选择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6 757例产妇,对其分娩方式及其剖宫产手术指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年间剖宫产率逐年上升,由2000年的8.47%上升至2009年的42.37%,在剖宫产指征中,难产与胎儿宫内窘迫居首位原因,其次为社会因素和医源性因素。结论:加强孕期保健,加强产时产程监护,合理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是降低剖宫产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及指征变化。方法选择10年间剖宫产病历2644例,分析刮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及指征变化关系。结果①剖宫产率逐年上升;②剖宫产指征变化中,难产因素、胎儿宫内窘迫持续在第1、2位,脐带绕颈、羊水及胎膜问题和臀位等因素比较稳定,社会因素从2002年开始居第3位,并显示逐年增高。结论剖宫产率上升不是纯医学问题,但是通过孕产妇本人、医方及社会的共同努力可以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及指征变化.方法 选择10年间剖宫产病历2644例,分析剖官产率上升的原因及指征变化关系.结果 ①剖宫产率逐年上升;②剖宫产指征变化中,难产因素、胎儿富内窘迫持续在第1、2位,脐带绕颈、羊水及胎膜问题和臀位等因素比较稳定,社会因素从2002年开始居第3位,并显示逐年增高.结论 剖宫产率上升不是纯医学问题,但是通过孕产妇本人、医方及社会的共同努力可以降低.  相似文献   

7.
1080例剖宫产指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控制剖宫产率的相关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1月至1998年13月1080例剖宫病例,了解该院剖宫产主要指征及成因。结果:3年中该院主要剖宫指征及其剖宫产率为:臂位90.91%,剖宫产史75%,胎儿宫内窘迫56.03%,头位难产21.12%。结论:控制剖宫产率应该做到产前检查需尽量改善高危因素,增加产时综合监控能力,正确处理产程,客观分析发生分娩并发症的可能性,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  相似文献   

8.
李社梅 《甘肃科技》2014,30(19):130-131
探讨基层医院近年来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和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措施。选择2010年01月~2012年01月白龙江林业管理局中心医院妇产科分娩的产妇共1800例(阴道分娩1480例,剖宫产320例),回顾性分析剖宫产率的变化及相关因素。结果?2010年01月~2012年01月的剖宫产率逐步上升,平均剖宫产率为21.25%。主要指征依次为社会因素98例(其中珍贵儿46例,包括试管婴儿20例,不孕后再孕26例,高龄初产30例,恐惧疼痛22例,)30.62%;瘢痕子宫65例(其中一次剖宫产史38例,二次剖宫产史10例,子宫肌瘤剔除史17例)20.31%;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51例(其中合并症26例,并发症25例)15.93%,其他因素32例(羊水过少14例,过期妊娠10例,脐带绕颈2周3例,绕颈3周5例)10%;臀位28例8.75%;难产19例(巨大儿9例,持续性枕横位5例,骨盆狭窄3例,持续性枕后位2例)5.93%;胎儿窘迫27例,2.18%。社会因素、瘢痕子宫、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是基层医院剖宫产率增加的主要原因。因此,恰当掌握剖宫产指征,控制因社会因素,提高产前检查质量等因素是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剖宫产术为产科重要手术。近年来,由于手术的安全性提高,以及其他一些因素,使剖宫产率日趋增高。作者所在医院从1990年的6.7%,到1996年的26.5%,提高了19.8%。本文就217例剖宫产的指征,作一回顾性分析。⒈临床资料1996年全年住院分娩总数819例,剖宫产217例,剖宫产率为26.5%。其中初产妇165例,占76%;经产妇52例,占24%。年龄20~36岁。⒉指征分类,按比例多少排列如下⑴头盆不称:包括骨盆异常,相对性头盆不称74例,占34.1%,其中巨大儿29例。⑵胎位异常34例,占15.7%,其中头位难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进一步控制剖宫产率上升,探讨手术指征的合理性,提高母子生存质量。方法:对1999年1月-2004年底在该院行剖宫产术孕妇337例回顾性分析。结果:六年共住院2489例,剖宫产337例,剖宫产率为13.540%呈上升趋势,从2001年开始明显升高,后四年明显比前两年高(X^2=23.42、P〈0.01),但最高小于18%、六年平均小于14%。六年剖宫产指征由高到低前三位分别为头位机转不良、胎儿宫内窘迫,胎位异常和巨大儿。各年前三位排列不一,主要以这几组及胎膜早破、羊水过少、产前出血妊高征组为主。337例剖宫产术前指征经术中证实273例合适,64例相对合适,其中头位机转不良、胎儿官内窘迫、其他(社会因素、单纯脐带绕颈、胎膜早破等)分别为25,28,11例。结论:剖宫产率控制较好、低于国内水平,剖宫产指征较合理,减少了母子损伤及难产,需进一步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11.
剖宫产率升高原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增高的原因及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至2005年间住院分娩产妇11921人次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结局。结果:剖宫产率一直呈快速上升趋势。上升原因既有社会原因,也有医源性原因。过度剖宫产并不降低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死亡率的发生。结论:科学严密的产程监护才是降低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死亡的关键所在。剖宫产应有循证医学指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方法选择我院产科1998年1月至2007年12月10年间所有分娩病历8740例,其中剖宫产病历2652例,分析剖官产率上升的原因及剖宫产指征变化的关系。结果(1)剖宫产率逐年增加;(2)剖宫产指征中,以社会因素为手术指征的剖宫产率明显增加,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而以其它因素为指征的剖官产率还较平稳。结论剖官产率上升的原因不纯是医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通过孕妇及家属、医务人员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是可以降低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KM小鼠剖腹产手术中动物福利保障方案。方法通过在KM小鼠剖腹产手术中采用A、B两组不同动物福利保障方案,观察其对剖产仔鼠只数、10 d存活率、离乳体质量和离乳率的影响。结果 B组较A组仔鼠体质量增大,10 d存活率和离乳率显著提高。结论剖腹产手术中的动物福利保障,可提高仔鼠体质量增长速度、仔鼠存活率和离乳率。  相似文献   

14.
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具有结构多样性和新颖有趣的性质,文章第一部分探讨配位聚合物的自组装规律,研究合成过程中各类因素(有机配体的本质、金属离子的配位需求、抗衡阴离子、溶剂、pH值等)对其配合物最终结构的影响;第二部分侧重于介绍配位聚合物吸附、催化等性质方面的研究,展望其应用上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Proposal and prospects for the global Lower-Middle Cambrian boundary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In recent years paleontologists have been working on the global stratotype section and standard point (GSSP) for the Lower-Middle Cambrian boundary in North America, China, Morocco, Spain and Russia. Continually, they suggest the potential first appearance datum (FAD) of the Middle Cambrian, such as Oryctocephalus indicus, Ovatoryctocara granulata, Acadoparadoxides mureroensis, Hupeolenus and Arthricocephalus chauveaui as being relevant to the potential stratotype section for the Lower-Middle Cambrian boundary. There are only a few trilobites distributed widely enough in the Early to Middle Cambrian connection, so virtually no trilobite(s) can act as the FAD for the global Middle Cambrian. The easily identified Oryctocephalus indicus is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ree realms of the global Cambrian. Its first appearance position is linked to the extinction of old species coevolution of new ones. It appears to be a comparatively good FAD of Middle Cambrian. The continuous and unbroken Wuliu section (Balang, Taijiang County, Guizhou Province, China) includes O. indicus and co-occurs with many benthic and nektonic trilobites. The evolution of acritarchs in the section, the changed characteristics of trace elements (REE and C isotopes) are gener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evolution of trilobites both above and below the boundary. Strata above the boundary yield the famous Kaili Biota. The Wuliu section is easily accessible from a main highway.  相似文献   

16.
 癌症治疗是世界难题。抗肿瘤药物作为癌症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近年来呈现快速发展趋势,每年都有各类机构针对不同适应症、不同靶点进行大量的抗肿瘤药物开发。通过调研文献和数据库,综述了近10年来全球抗肿瘤药物的数量、研发阶段、适应证、作用机制、研发机构和销售等情况。  相似文献   

17.
根据在鄱阳湖大汊湖采集的200 cm土壤沉积物剖面样品(DCL剖面),基于14C 测年建立时间标尺和粒度组分等指标,并结合历史资料,对鄱阳湖区300年来的洪涝灾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区300年来洪涝灾害可分为3个阶段:1680—1749 aB.P.鄱阳湖区气候变化不明显,洪涝灾害少而稳定,大洪水年较少; 1750—1890 aB.P.鄱阳湖区气候变化较明显,洪涝灾害频繁; 1891 aB.P.至今鄱阳湖地区气候变化显著,洪涝灾害频繁,并且大洪涝年份多.鄱阳湖区300年来的干湿状况可划分为干燥—湿润—干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围产期的处理方法。方法分析200901-201101期间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92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2例患者中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PAT)45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CDP)所致血小板减少22例,妊娠合并巨幼红细胞贫血(MACP 11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9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阴道分娩34例,剖宫产52例,产后出血8例,经处理后效果良好。结论该病是由多种内科合并症及妊娠并发症引起的一种围产期常见病,处理不当,将危及母婴生命,应针对病因进行个体化处理。分娩方式视血小板情况及有无产科手术指征而定。  相似文献   

19.
张丽 《南昌高专学报》2012,27(3):184-186
结合钢筋混凝土深受弯构件的广泛应用,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钢筋混凝土深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性能的研究,展望了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方向,以提高研究效率,促进钢筋混凝土深受弯构件斜截面抗剪性能的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