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研究航空发动机轴承游隙值与航空发动机振动之间的关系,分析了航空发动机轴承游隙值对发动机振动峰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航空发动机轴承游隙在0.065 mm以下,发动机振动峰值合格率较高,控制航空发动机轴承游隙在0.06 mm以下,发动机振动峰值优秀率较高.分析了航空发动机轴承游隙值对振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航空发动机轴承游隙在0.065 mm以下,尽量避开航空发动机轴承游隙值在0.051~0.055 mm,发动机振动合格率、优秀率较高.为航空发动机振动故障的排除提供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采用解析法对航空发动机组主轴系在偏心条件下所引起的弯曲振动和扭转振动耦合特性进行了推理,并利用INV-8型抗混滤波放大器、INV一306DF型智能信号采集处理分析仪和DASP系统作了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3.
发动机的振动不仅影响其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同时也降低了乘坐的舒适性,另外振动信号在一定程度上还反映出发动机的技术状况和故障状态.基于虚拟仪器测试系统的发动机振动测试对某发动机进行振动试验,通过硬件的组成和软件的设计,采集发动机振动的信号并分析,主要通过信号的频谱分析、自相关计算和小波分析等手段,对发动机振动信号进行测试分析.通过对采集到的发动机振动参数进行分析,为发动机振动源的找寻或故障诊断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对于发动机振动参数的故障检测技术仍采用传统的人工经验与技师测试的方法,在检测过程中 存在一定的主观性问题。针对此现象设计了一种基于微机电系统(MEMS: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加 速度传感器和蓝牙无线通信的无线三轴振动测试系统,并配备有上位机,可以用于发动机的故障检测与状态诊 断。首先通过安装在发动机外侧的传感器得到振动曲线; 然后通过无线模块发送至相应的上位机中,继而进行 相应振动参数的判断,确定发动机的运行状态。经过振动系统测试和实际现场实验表明,该无线三轴振动测试 系统性能指标满足发动机振动检测要求,能应用于发动机在线故障的监测和故障诊断,同时,设计的无线三轴 振动测试系统具有易安装、测量快速准确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针对航空发动机振动值过大导致飞机总体振动水平过高等问题,以某型飞机涡扇发动机安装系统为研究对象,为提高其隔振性能,对安装系统进行六自由度隔振设计,并分析其振动特性。基于弹性中心理论及能量解耦原理,以发动机隔振器三轴静刚度为设计参数,对安装系统固有频率和解耦率进行优化配置,为隔振器的结构设计提供了参数输入,并研究了六自由度振动传递率,验证其隔振效果。结果表明,发动机安装系统前六阶固有频率均在50 Hz以下,固有频率分配合理,各向解耦率均达到85%以上,在发动机一阶固有频率(150 Hz)处各向振动传递率均接近0,发动机安装系统隔振设计满足系统技术要求,验证了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利用新一代航空发动机改型设计研发的F型燃气轮机,在运行试验过程中经常出现振动报警,极大的影响了机组的运行可靠性和安全性。通过对振动情况的长期监测和详细分析,对F燃气轮机实行设计改进和完善,该问题得以有效解决,提高了机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以PC为硬件平台、以NI公司LabVIEW软件为开发平台,开发了发动机振动测试分析系统,通过实际振动测试,确定了缸盖螺栓拧紧力矩与发动机机体振动的关系,这就为确定螺栓合理拧紧力矩范围提供了一种方便的测试与分析方法,它对指导车辆维修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对发动机设计、制造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机动飞行时发动机转子振动特性的工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机动飞行条件下的航空发动机转子振动特性研究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但在实际工程中该课题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从航空发动机转子一般模型出发,提出了机动飞行条件下发动机转子振动特性的一般性观点,并利用某型发动机的试飞数据进行了验证和分析。结果表明,实际飞行分析结果与提出的观点相吻合。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某型航空发动机转子系统固有的振动特性及不对中状态下振动特性变化趋势,对正常和平行不对中状态下的该型航空发动机双转子系统进行了模态分析,分别计算了各自前6阶固有频率,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工作可为该型航空发动机的优化运行及其双转子结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李飞行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12):2727-2728,2739
基于倒频谱分析技术原理及航空发动机振动状态特征,探讨了倒谱在航空发动机振动分析中的应用。采用倒谱技术对实际发动机振动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倒频谱分析技术应用于航空发动机振动分析,可以有效分离传递通道影响并从复杂的频谱中提取出特征频率。  相似文献   

11.
针对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试车台的隔振设计和振动控制,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践尝试,采用了可在工程设计中参考的一整套设计计算方法及相应的构造措施,结果表明:试车台结构的振动,是包含很多谐波的谐和振动,其谐波的频率与其中最低频率成倍数关系,内燃机在燃烧运行过程中的振动,是包含偶数谐波的周期性振动,其波形对最大振幅而言,具有非对称的特点经实际工程计算,试车台最不利干扰力为水平向的,为对内燃机试车台结构进  相似文献   

12.
建筑结构控制领域中,较多理论需要试验验证,以模拟实际建筑振动特征为目的,基于振动特性相似,提出了一种结构振动模型相似律,为建筑结构抗振模型的制作、试验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笼形机座隔振系统是大功率发电机定子机座隔振系统的一种新型结构。对ASTHOM330MW发电机笼形隔振系统进行了实验研究和分析。给出了这种机座隔振系数的定义以及隔振系数、机座振动形态的测试和结果,并介绍了试验用激振器的研制和使用。本研究对发电机定子的隔振研究和设计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微光瞄准镜在振动试验环境下的材料选择、结构优化设计和模态参数识别等问题。在最优控制理论的基础上,采用振动模态分析理论和曲线拟合方法,对不同模态和试验频率范围的系统频响函数试验数据进行了理论数值计算和曲线拟合,从而得到反映实际系统特性的模态阶次、阻尼特性和振型系数。试验结果表明,该试验系统第5、6和7阶模态工作频率接近系统的固有频率89.16Hz范围,模态工作环境对试件结构影响较大。所以在微光瞄准镜镜身材料的选择时,建议采用钛合金代替殷钢,因为它和主物镜的机械性能接近,在壳体设计时改变现有微光瞄准镜壳体结构,避开产生这样的频率范围。  相似文献   

15.
大跨越输电塔线体系风振控制风洞试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建设中的500 kV江阴大跨越输电塔为工程背景,通过气弹模型风洞试验,对大跨越输电塔线体系风振控制进行了研究。设计了悬挂水箱质量摆、阻尼棒质量摆及二者组合控制等3种控制方案,进行了塔线体系有无控制装置的动力特性测试和紊流场多种风速下风振响应试验。通过模型的阻尼比和风振响应方差分析,验证了振动控制的有效性,为实际工程风振控制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利用四端铰接杆,提出一种含放大机构的新型隔振器.采用谐波平衡法获得隔振系统动态响应的解析表达式,并分别给出隔振系统的幅频响应、相频响应、绝对位移传递率、等效刚度系数和等效阻尼系数.理论计算结果与常规线性隔振器进行对比,并开展了验证试验.分析并给出系统参数对含放大机构隔振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与常规线性隔振器相比,在时域范围多频激励条件下含放大机构隔振系统惯性质量的绝对位移传递率幅值得到明显衰减;同样,在频域范围惯性质量的绝对位移传递率幅值也得到显著衰减,且谐振频率略微向高频移动;隔振系统设计参数对隔振性能均有较大影响,通过灵活调整隔振系统各设计参数可以实现不同的隔振目标.   相似文献   

17.
基于相似理论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振动模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三层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为研究对象,将其简化为3自由度的弹簧-质量振动系统,用相似理论建立振动系统的实验模型,制作等效的建筑结构实验模型.用传递函数响应方法对实验模型进行动态响应实验研究,测得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和振型,掌握振动系统的动态特性,为钢筋混凝土建筑的结构设计和系统减振设计提供动力学的实验测试方法,尤其给安装在建筑物内机械设备的振动控制提供了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一步降低模间干涉传感器的运用复杂度及成本,采用1根单模光纤通过法兰管和耦合器直接连接多模光纤末端以截取干涉散斑的方式,构建了模间干涉传感器.通过Matlab仿真验证了设计的可行性,并按照设计频率进行振动实验,测试其在实际运用中的精确度及相应的强度.实验结果表明,该设计是一种简便、实用且高效的方案.  相似文献   

19.
The control force, feedback gain, and actuator stroke of several active vibration isolation systems were analyzed based on a single-layer active vibration isolation system.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feedback gain and actuator stroke cannot be selected independently and the active isolation system design must make a compromise between the feedback gain and actuator stroke. The performance of active isolation systems can be improved by the joint vibration reduction using an active vibration isolation system with an adaptive dynamic vibration absorb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joint vibration reduction method can successfully avoid the compromise between the feedback gain and actuator stroke. The control force and the object vibration amplitude are also greatly reduc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