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须和戎,内须变法”的洋务思想,是李鸿章开展洋务新政的一条基本纲领。“外须和戎”承认中外的客观差距,希望求得和平环境,徐图“自强”,有其合理的一面;“内须变法”不失为一种积极的思想,即通过变法来达到“器精防固”,使列强不敢起轻视窥伺之心,以实现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2.
李鸿章和张之洞的洋务事业主要表现在军事国防、实业建设、近代科技文化方面。比较而言,李鸿章偏重于实践,张之洞的洋务思想较李鸿章深刻些,主要表现在教育近代化和制度改革等方面。两人的洋务活动时间前后达40年,是晚清自强运动的一个缩影。而40年的洋务运动始终无法达到政治改革的层面,说明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我革新和政治制度的改革是无法自我完成的。  相似文献   

3.
盛宣怀最为重要的洋务活动就是协助李鸿章创办了近代民用企业。关于洋务民用企业的创办形式,最初他主张商本商办,继而又倡行官督商办,最后又一步步将企业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手中,厉行官办。本文主要论述盛宣怀洋务民用企业创办形式演变的轨迹,并兼及其演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他一生中镇压过太平天国革命,对外签订过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因此,人们在提到他时自然要说他是刽子手、卖国贼。但是,李鸿章一生中有三十多年时间从事于对近代中国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洋务运动。近年来,史学界也开始注重研究他的洋务活动,尽管表述各有不同,但都认为他是洋务运动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有的说他是洋务派的旗帜和主角;有的说他是洋务运动的创始人、组织者和领导者;还有的说谈洋务运动,就不能离开李鸿章,研究李鸿章也不能不谈洋务运动。在公认的洋务运动代表人物奕訢、曾国藩、左宗棠和李鸿章中,奕诉是皇族,由于满州贵族的腐败,他实际上对洋务运动起的作用并不大;曾国藩是洋务运动的重要发起人,但他在1872年就死了;左宗棠也是洋务运动的重要推行者,他在1885年也死去了。只有李鸿章始终参加和主持了这个运动,他办的洋务最多,为时最久。可  相似文献   

5.
李鸿章是晚清重要历史人物,其权术思想、管理思维如举办洋务、创办企业的经济思想及借师助剿、截湘留淮、引嫌逊位等一系列管理策略极具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上海人民出版社李鸿章是洋务派重臣,晚清政坛上重要的政治家;张佩纶是清流而通洋务的名士,深受李鸿章赏识,并得其将小女许为第三任妻子,孙女就是著名作家张爱玲。李、张本是世交,后又为翁婿,关系极为亲密,现存二人三十年间往来通信四百馀封,除初个别几封外,全部为亲笔通信,且多数可一一对应。  相似文献   

7.
十九世纪的中后期,随着中国的封建大门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炮火打开,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为代表的一批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开展了以“自强”“求富”为目的的洋务运动。他们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各项事务,并在外交、经济、军事和文化教育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变革。尤其是把办新式教育看作是达到他们洋务目的的主要手段。在洋务  相似文献   

8.
刘铭传是清朝台湾建省后的首任巡抚,他在任内所推行的新式教育如兴建西学堂、番学堂、电报学堂等,取得了明显的实绩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揭开了台湾教育近代化的序幕。刘铭传新式教育的实施,固然有其主客观因素的促成,但从本质上说,是李鸿章等人倡导的洋务教育的一部分,在采西学、废科举、中体西用及建立新学等主张上,与洋务教育是一脉相承的,旨在培育一代新人,富国强兵,抗敌御侮,使中国自强自立。  相似文献   

9.
李鸿章外交思想的核心是争取和局。李鸿章对时局的清醒认识 ,是他和局思想形成的根本原因。就外交实践而言 ,他是彻底失败了 ,但就其思想本身来说 ,其和局思想却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与积极性 ,不应随着外交实践的失败而一同抛弃 ,应客观公正地评价李鸿章  相似文献   

10.
刘坤一是晚清时期一个重要的地方官员,也是洋务运动后期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历任江西巡抚、两广总督、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坐镇东南,屹然为中国之重”。1901年,他与湖广总督张之洞联衔的“江楚会奏变法三折”,更成为晚清新政的基本方针。对于这样一个清末封建统治阶级中学习西法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史学界的研究是明显不足的。本文试就刘坤一洋务外交思想的发展过程、洋务外交思想的特征做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