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龙夫 《科学之友》2008,(3):34-36
我国是世界上十大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2007年,我国塑料总产量为1219万t,进口塑料近800万t,当年全国塑料消费总量约1600万t,其中包装用塑料达700多万t。包装用塑料的大部分以废旧薄膜、塑料袋和泡沫塑料餐具的形式,被丢弃在环境中。这些废旧塑料包装物散落在市区、风景旅游区、水体、道路两侧,不仅影响景观,造成"视觉污染",而且因其难以降解,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危害。根据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的估算,全国每天使用的超市塑料购物袋达10亿个,其他各种塑料袋的用量则在20亿个以上。据调查,北京市生活垃圾的8%为废旧塑料包装物,每年总量约为34万t;上海市生活垃圾的9.8%为废旧塑料包装物,每年总量约为25万t;天津市每年废旧塑料包装物也超过15万t;北京市每年废弃在环境中的塑料袋约43亿个,一次性塑料餐具约4.2亿个,废农膜约1374万m2。人们对此戏称为"城郊一片白茫茫",我们已经陷入"白色污染的海洋"。  相似文献   

2.
由于我们的普遍使用,产生了数百万吨的塑料垃圾,它们应该漂浮在各个大洋表面,但是一项新的研究发现,其中99%的塑料垃圾已经失踪。一个令人不安的可能是被鱼吃了!"如果是这样的话,塑料垃圾可能进入了全球海洋食物链,而我们是这个食物链的一部分。"澳大利亚西澳大学的海洋学家卡洛斯·杜阿尔特说。人类每年生产近3亿吨塑料,大部分最终被处理到垃圾填埋场或垃圾坑里,  相似文献   

3.
正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塑料产量增加了三倍。当塑料进入海洋后,风浪和阳光将其分解成米粒大小的微粒。如果这些微粒到达深海——地球上迄今很少被了解的生态系统中——会造成什么影响呢?无人能给出确定答案。最近,科学家完成了一项全球规模的海洋垃圾调查,并取得惊人发现:在海面上漂浮的塑料微粒数量远远低于预计数量。那么,那些"失踪"的海洋塑料微粒到哪里去了呢?样本检测发现,生活  相似文献   

4.
<正>轻便、耐用的塑料制品自1960年代量产以来,迅速在全球得到广泛应用。到了1990年代,塑料污染逐渐成为环境污染的重要议题,特别是海洋中的塑料垃圾与微塑料污染成为亟待解决的全球性海洋环境问题。许多塑料垃圾在海洋环境中难以降解并持久存在,小型海洋塑料垃圾,即微塑料,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潜在风险也使得海洋塑料垃圾和微塑料问题备受关注。目前,国际上尚未形成全球层面且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行动。海洋中的塑料垃圾和微塑料要实现从污染到治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5.
越来越多的垃圾是城市的主要病症之一,如何处理垃圾成为令人们头疼的事情。目前,人们处理垃圾的重要方法之一是将它们堆积或填埋。有的地区在对这些垃圾处理后再建立各种形态的公园或广场。如今,荷兰科学家决定把这种处理垃圾的方法移植到海洋中,利用海洋中各种各样的漂浮垃圾(尤其是塑料垃圾)建造人工生态岛。这些人造岛屿可以作为旅游胜地,或者作为在海洋灾难中受灾居民的安置地。  相似文献   

6.
令人厌恶的"怪物" 据统计,世界上每年产生的塑料垃圾多达2.6亿t.它们散布在地球各处,但被雨水冲刷或大风吹走之后,会最终悄无声息地流进海洋.如此多的垃圾之所以会在海洋中聚集,在于被环流环绕在中央.就像你顺时针转动手中装有茶水的杯子,随后可以看到茶叶大都聚集到了杯子的中央一样.  相似文献   

7.
正塑料垃圾是否会给海洋生物传播疾病?科学家发现,珊瑚患病与海洋中的塑料垃圾有关。美国生物学家乔拉·兰姆曾在澳大利亚大堡礁潜水,她潜游的海域色彩缤纷,令人眼花缭乱。但她仔细一看发现,水中竟漂荡着一些塑料垃圾。这实在令人遗憾!不过,当时她正专心记录珊瑚礁的健康状况,因此对塑料垃圾没有太在意。  相似文献   

8.
正最近,有游客在美洲某海滩上拍到一只使用牙膏盖作护壳的寄居蟹。寄居蟹惯于用二手贝壳当护壳,让自己的软体躲避捕食者。在成长过程中,它们常常需要发现新家——经常是其他贝壳。据调查统计每年都有大约1270万吨塑料垃圾(包括塑料瓶、塑料袋和塑料玩具等)进入海洋。受洋流牵引,这些垃圾最  相似文献   

9.
<正>更新世、全新世……下一世会是"塑料世"么?塑料的泛滥将给地球留下永不泯灭的遗物。距今100万年之后,当地质学家们探测地球土层时,发现了来自逝去文明的奇怪痕迹。"快看这个!"其中一人惊叹道,他破开一块石头,发现一个薄薄的有着微小刻痕的黑色圆盘。"这是来自‘塑料世’的一块化石。"塑料海洋我们对塑料制品疯狂消费,而对塑料垃圾置之不管,意味着这种数量庞大的人造物质早已在地球上留下了肮脏的痕迹。如今,每年近3亿吨的塑料产量中,  相似文献   

10.
正2020年底,科学家在恒河和孟加拉湾分别投放了25个带有全球定位系统和卫星标签的塑料瓶。3个月后,通过卫星追踪,他们发现漂流最远的塑料瓶移动了2845千米,平均移动距离为267千米。城市塑料废物被排入河流后,会在全球水体中快速散布。有研究显示,海洋塑料中的80%来自河流运输。科学家希望,未来研发出太阳能的塑料瓶追踪装置,以便能更长期了解塑料垃圾在全球水体中的移动模式,助益塑料垃圾的处理工作。  相似文献   

11.
<正>无法想象,如果没有塑料,现代生活会是什么模样?实际上,合成聚合物的大规模生产直到1950年才真正开始。在不到100年的时间里,全球估计已经生产了83亿吨塑料,其中大约一半是2000年以后生产的,而丢弃的塑料废弃物已达约63亿吨。直观地想象一下,10亿吨塑料就可堆成一个棱长约1千米的大立方体。极难处置的大量塑料废弃物对于自然环境来说,不啻于一场生态大灾难。目前,只有大约9%的塑料垃圾被回收利用,另有12%在废物转化能源设施中被焚烧处理,剩下的大部分塑料废弃物都进入了垃圾填埋场。  相似文献   

12.
正你听说过太平洋中巨大的“垃圾岛”吗?它的存在提醒着我们,海洋的塑料污染已经相当严重。那么,海洋中的塑料到底有什么危害?我们又该如何治理塑料污染问题呢?可怕的“垃圾岛”太平洋中分布着星星点点的岛屿,其中有一座“岛”十分特别:它面积广阔却很难被发现,既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固定的位置,更奇特的是,这座“岛”竟是由垃圾构成的。这座“垃圾岛”并不是真正的岛屿,而是被称为“太平洋垃圾带”的垃圾聚集区域。  相似文献   

13.
正科学家正在寻找塑料回收利用的新途径,使塑料不再被填埋。但是——你或许以为,只要我们尽可能地把饮料瓶、塑料袋和酸奶杯等从其他垃圾中分拣出来,或者尽可能多地让塑料垃圾进入蓝色的分类垃圾桶,就会让塑料远离填埋场和海洋。但实际并非如此。今天大多数塑料都是无法回收的,它们最终还会被填埋或进入海洋。  相似文献   

14.
正DeepMind已经给出了35万种蛋白质的三维结构,其中包括人体自身能制造的每一种蛋白质。这些成果有望为医学和药物设计领域带来更大惊喜。过去几年,英国朴次茅斯大学酶创新中心主任、生物学家约翰·麦吉汉(John McGeehan)一直在寻找一种能够分解散落于全球各地的总计1.5亿吨汽水瓶以及其他塑料垃圾的分子。通过与大西洋两岸的研究人员合作,  相似文献   

15.
麦子 《科学之友》2020,(4):40-41
正自塑料诞生起,人类已经生产出了总计超过83亿吨的塑料制品,可惜,其中63亿吨彻底成为了废弃物,它们需要花上百年甚至千年的时间才能降解……有这样一群对环境抱有善意的设计师、创意工作者用科技方式改变了这些塑料垃圾的命运。——可食用矿泉水球Ooho如果能够减少一次性塑料的使用,这当然是最好的方式,比如这款由英国设计团队借鉴细胞膜打造的可食用矿泉水球Ooho。Ooho具有双层外膜,外膜以天然海藻提取物为原料,利用凝胶化技术制成,  相似文献   

16.
<正>塑料污染令人担忧,而我们正面临一个非常微妙的现实:塑料带来巨大的环境危害,然而在塑料问世近一个世纪后的今天,人类生活已然离不开塑料制品。塑料制品的普及,涉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比如,它能让食物保存得更持久、更安全;由于塑料质轻耐用的特性,还可以减少全球商品运输中的碳排放。但塑料给我们带来的麻烦也不小。塑料垃圾随处可见。大多数塑料在自然环境中不会自行分解,微塑料无处不在。较大的塑料碎片散落在世界各地的海滩上,杀死海龟等海洋生物。同时,微塑料还严重破坏了包括旅游业和渔业在内的重要的生态系统,每年给海洋经济造成的损失高达80亿美元。此外,微塑颗粒污染土壤,潜入食物链,并将有毒化学物质渗入地下水。  相似文献   

17.
黄磊  李芊  徐向荣  袁晓婕  林朗  李恒翔 《科学通报》2020,65(24):2627-2635
西沙群岛作为我国最大的海洋珊瑚礁区,目前对于微塑料这类新型海洋污染物的研究仍鲜见报道.本研究以西沙群岛海域30个表层海水中采集的微塑料为样本,对微塑料的空间分布、组成及可能的来源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微塑料广泛存在于西沙群岛海域表层海水中,丰度在10~130个/m3,长度多在1~3 mm之间(64.8%),形态主要为纤维和薄膜,颜色多属透明(56.8%)和蓝色(40.2%),化学组分主要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56.2%)和聚丙烯(20.3%).(2)微塑料在西沙群岛海域表层水体中空间分布不均,其分布主要受海水运动、人类活动以及地形地貌特征的影响.与国内外已有研究结果相比,西沙群岛海域表层海水中的微塑料整体处于较低的含量水平.(3)对微塑料形态特征和化学组成的分析表明,西沙海域高强度的渔业活动以及岛上人类活动释放的塑料垃圾可能是其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8.
蒋凤华  谢林青  孙承君  张雨  李景喜  鞠鹏 《科学通报》2021,66(13):1571-1579
塑料自问世以来给人类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改变和方便,但同时由于其难降解性而产生大量塑料垃圾.这些垃圾在光、物理、化学和生物等作用下发生破碎降解产生微塑料,成为环境中微塑料的一个重要来源.本研究选取生活中常见的食品包装袋、垃圾袋、厚塑料膜和快递包装袋等塑料薄膜制品开展UV光降解实验,通过拉伸性能检测,结合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  相似文献   

19.
正2004年,英国科学家Thompson等人[1]首次在Science上提出"微塑料"(microplastics)一词,即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较好地观察到的塑料颗粒. 2008年,在美国华盛顿大学举办的第一届国际海洋微塑料分布、影响及归趋研讨会上,微塑料被定义为直径小于5 mm的塑料颗粒,并得到广泛应用[2].从此,微塑料研究成为全球环境领域的热门话题.在2016年召开的第二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  相似文献   

20.
正2021年举办的东京奥运会贯彻3R(Reduce、Reuse、Recycle,即减量、重用、回收)的原则,能省就省是这一届奥运会最大的特点。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下这届东京奥运会上用回收材料做的设计。——回收塑料垃圾+3D打印设计出颁奖台东京奥运会的颁奖台使用了日本传统蓝染的蓝色,侧面配有与奥运会会徽相同的立体"组市松纹"。制造材料是日常生活中的洗涤剂瓶和海洋塑胶垃圾等,既省钱又环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